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只会读书 >第五十四章 预测未来的方法
    “自我实现预言?”孙唐重复到。

    “没错。”孙唐爸爸说到。“自我实现预言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有两个版本。一个叫俄狄浦斯效应,一个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先说第一个版本,俄狄浦斯效应。”

    “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生下了一个儿子。神谕说:这个儿子长大后会弑父娶母。拉伊俄斯相信了这个预言,为了避免神谕成真,他用铁钉钉住了儿子的脚踝,又差牧羊人把这个婴儿丢到荒野里去喂狼。奉命执行的牧羊人不忍心残害这个孩子,将其解救下来,并给他起名为‘俄狄浦斯’,意思是肿胀的双脚。”

    “牧羊人把俄狄浦斯送给邻国科林斯的国王波吕波斯收养。俄狄浦斯就在科林斯王宫里,作为王位继承人被抚养长大了。长大后的俄狄浦斯也听说了他将‘弑父娶母’的预言,但他误以为波吕波斯夫妇就是他的亲生父母。为了避免神谕应验,他离家出走,并发誓在父母有生之年再也不会返回科林斯。流浪的俄狄浦斯就这样在无意中,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忒拜。此时的忒拜正遭受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的肆虐。”

    “斯芬克斯要求路人猜谜: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的动物是什么?但凡路人解不开谜题,就会被她吞食。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前往神庙,寻求击退斯芬克斯的方法。途中,他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俄狄浦斯狭路相逢。互不相识的两父子发生了争执,打斗起来。俄狄浦斯在盛怒中杀死了拉伊俄斯。由此,神谕应验了一半。”

    “进城以后,俄狄浦斯猜出斯芬克斯的谜底是‘人’,破解了她的谜题。斯芬克斯在羞愧中自尽。拯救了忒拜城的俄狄浦斯被城民们推举为新的国王,与王后伊俄卡斯忒,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完婚。至此,‘弑父娶母’的神谕完全应验了。”

    “后来,俄狄浦斯在先知的揭示下,终于探明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是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的亲生儿子。伊俄卡斯忒羞愤难当,上吊自杀。而俄狄浦斯难以承受悲剧的命运,在痛苦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这个故事的吊诡之处在于:一,假若当初拉伊俄斯不相信神谕,那么,俄狄浦斯就会在他和妻子的抚养下长大,就绝不可能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犯下‘弑父娶母’的罪行。二,假若长大后的俄狄浦斯不相信神谕,那么,他就不会离开养父母身边,也就不可能回到忒拜,犯下‘弑父娶母’的罪行。”

    “正是因为拉伊俄斯和俄狄浦斯都相信了这个预言,才让这个预言一步一步成了真。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俄狄浦斯版本。”

    “而罗伯特的爸爸,对待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意无意的就采用了‘自我实现预言’的俄狄浦斯版本。”

    “他总是在说因为自己选择成为了一名教师,所以不可能富裕。或者说,因为有很多的孩子要照顾,所以不可能富裕。”

    “其实这些理由根本不能成为他没有过上富裕生活的理由,因为这些理由和能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规定,一名教师就不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更没有什么法律规定,孩子多的家庭就一定要过贫困的生活。”

    “这些都只不过是罗伯特的爸爸自己给自己加上的俄狄浦斯效应。”

    “他相信了自己一定会贫穷,相信了自己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正是因为他自己给自己做出了这个预言,于是他一步一步的自己实现了这个对自己的预言。”

    “可悲的是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能让他和他的家人过上富裕生活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好了,说完了让人郁闷的俄狄浦斯效应,我们再说一下比较美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吧。”孙唐爸爸接着说到。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少女像。”

    “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一种形式,但是和俄狄浦斯效应正好是相反的情况。”

    “俄狄浦斯效应,是说你越害怕什么事情,越是想不好的事情不要发生,就越不能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说,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就一定会顺利进行,最终会让你美梦成真。”

    “罗伯特的爸爸对待自己的财务状况,采用的是俄狄浦斯效应的自我实现预言。而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采用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自我实现预言。”

    “这两种版本的自我实现预言,孰优孰劣,我想你也一定心知肚明了吧?”

    孙唐爸爸说完后问孙唐。

    孙唐说到:“怎么感觉有些心灵鸡汤的味道,这种说法是不是不太科学啊?”

    “不,这种说法绝对有科学性。”孙唐爸爸说到。“因为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1968年,两位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经过鉴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学生。”

    “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老师。”

    “从原理上说,虽然教师们没有把这份名单告诉他人,但由于他们受到‘权威’的心理学家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掩饰不住的热情会通过他们的眼睛、语言、音容笑貌等传递出来。正是由于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产生了一种激励作用,所以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事实上,正是这些老师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

    “所以让你选的话,你会选择哪个版本的自我实现预言?”孙唐爸爸问到。

    “如果我选,当然会选皮格马利翁效应了。”孙唐回答到。

    孙唐爸爸笑了笑,说到:“人们都会这么选,但是可惜的是,并不会真的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说呢?”孙唐问到。

    “因为怀疑自我,是我们的本能。”孙唐爸爸回答到。

    “远古时代,人类出去寻找食物的时候,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找到,也不知道能找到多少。”

    “如果贸然走到很远的地方,或者是很危险的地方,却没能找到足够多的食物或者猎物,就会有丧命的风险。”

    “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因为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我们怀疑自我能力的本能。”

    “在远古的时候,这是一种好的本能,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生存下去。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本能就成为了限制我们的桎梏。”

    “只有能摆脱这种思想上的枷锁的人,才会获得远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最后才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

    孙唐问到:“那么该怎么摆脱这种限制呢?”

    “很简单,预测未来。”孙唐爸爸说到:“人们之所以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因为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如果能够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自然就不会再怀疑自己了。”

    “预测未来?”孙唐问到。“这怎么可能做到?”

    “怎么不可能?”孙唐爸爸说到。“我就可以预测未来。”

    “你?怎么预测的?”孙唐赶忙问到。

    孙唐爸爸微笑着说到:“预测未来最有效的办法,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办法,就是——”

    “亲手创造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