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的明朝兄弟 >第2章 风起京城 天空一声巨响
    太阳急不可耐地脱下红色外套秀出了金色肌肉,显摆着自己在天地间的独一无二。京师城中凉爽退去闷热来袭,巷道口的锦衣卫擦了把额头汗珠,焦急地等待着换班的人。守了整晚,待会儿喝点小酒闷头睡一觉才是正理。

    三个人影出现在视线中,一胖一瘦一高。几个锦衣卫交换了下眼神,‘吃吃’笑个不停:锦衣三傻?怎么是他们?一个痴肥,一个傻子还有一个二愣子。得,咱哥几个今天就在刘家小店窝着,喝点小酒等着听笑话。别说,刘家小妹可是越长越水灵了,那小手葱白似的…

    王千户咳嗽一声,瞪眼看了看几个嬉笑的锦衣卫,很反常的没有出言训斥。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在巷道口,两手背在身后不停地张合,脖子上青筋不断跳动。其余几人注意力全在锦衣三傻身上,根本没留意到他的异常。

    锦衣三傻今天首次执行外勤任务,一路上总觉得晕晕乎乎的。别说,这黑色的小旗紧身服,穿在身上就是精神。戴上缠棕帽,按住绣春刀,八字步一迈,这路上谁不是低头掩面不敢多看,得劲儿啊…

    “胖子,你就不能把肚子收小一些?衣服穿你身上,勒得像条蚕似的。傻子还有你,别看见漂亮姑娘就回不了头。咱现在不用守门了,是正儿八经的锦衣卫,有点出息好不好。”三人中那个高个子不满道。

    要是参照当代欧美标准,胖子其实不胖,就是身材比常人圆润不少。他使劲收了收肚子,试图让自己显得没那么虚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他悄悄捅了捅被叫做傻子的人:“陈克,待会儿帮我挡着点肚子,我昨晚吃多了些。”

    陈克个子不高面容短小,笑起来眼睛就会消失在褶皱里,却偏偏长了两片厚厚的嘴唇,看起来很有喜感。他皱皱鼻子撇撇嘴道:“陆大虎,李逸飞还不如你呢,瞧见没,走路都同手同脚。你没见刚才路人一个个都捂着脸,那是偷着乐呢。”

    李逸飞闻言顿时面红耳赤,艹,怎么不早说??手忙脚乱的好容易把走路姿势调整好,决定不理会这两个二百五发小。都是十六岁,如我这般成熟稳重些不好?交友不慎啊…

    。。。。。。。。。。。。。。。。。。。。。。。。。。。。。。。。。。。。。。。。。。。。。。。。。。。。。。。。。。。。。。。。。。。。。

    三人就这么一路小声争吵着来到巷道口,见千户大人已经等在此处。三人立即整理衣冠躬身施礼道:“小的见过千户大人。”

    王千户搓了搓下巴,挤出笑容道:“嗯不错,今日还挺准时。待辰时一过,你们立刻交接防卫。不得有误,明白了吗?”

    见三人点头应允,王千户按按这个肩膀拍拍那个脑袋,满意地点点头道:“转眼都长成了大小伙,不错不错。你三人都乃忠良之后,如今即已继承小旗之位,本千户自然不能再当你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必然按照国朝法度严格要求。你们当铭记于心,不可有违。”

    三个少年被千户这么连夸带赞的一说,就觉血往上涌有些飘飘然:千户是真把我们当成锦衣卫,不是那任人白眼的门吏,看来那一百两银子没白给啊。以后看谁还再说我们是锦衣三傻…

    看着三个面带喜色的少年,千户嘴角的微笑中,荡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辰时已过,巳时已到。交接护卫,不得有误。”千户一声令下,众锦衣卫立刻勘验校牌,交接防卫。

    内宫书吏再次检验签字和指印无误后,将黄册上的墨迹吹干放入竹筒。与千户寒暄了两句,便打马而走赶回皇宫。

    。。。。。。。。。。。。。。。。。。。。。。。。。。。。。。。。。。。。。。。。。。。。。。。。。。。。。。。。。。。。。。。。

    千户目送书吏离开,其余锦衣卫也已尽数离去,就上前对三人说:“李逸飞跟我进去办点事,你二人守在此处,需恪尽职守。”三人当即拱手领命。

    千户拍了拍李逸飞的肩膀,又拍了拍他腰间的绣春刀夸赞道:“恩,身子骨不错。再等几年就是咱锦衣卫的一条好汉。”

    这番话说得李逸飞咧着嘴‘嘿嘿’傻笑,根本没注意到,千户拍他绣春刀的时候,一根细小的竹节也插入了他的腰间,里面装的是---火折子。

    千户背着手走在前面,心道:李逸飞,你惹谁不好偏去招惹张家少爷。待会儿进了前面大门再往里到内门,就是东厂番子的地界,到时候看你如何狡辩脱身。

    李逸飞跟在千户身后,好奇打量着狭长幽暗的巷道。偷着按了按厚实的青砖墙,心中‘啧啧’暗赞:这房子肯定和城墙一般结实,不知自己啥时候也可以住上这种砖房。

    来到巷道尽头,一道黑色大门矗立眼前,门楣上一块巨幅匾额,上书‘王恭厂’三个金色大字。这里便是那传说中的火药加工作坊吧,李逸飞心中暗道。

    千户抬头和女墙上的守卫说了几句,一阵闷响声后,黑色大门被缓缓拉开一条缝隙,仅容一人通过。守在此处的锦衣卫依例勘验完毕千户校牌,便准备勘验李逸飞的校牌。

    千户双眼一瞪道:“李小旗今日首次履新,本千户带他来熟悉内情。你是想指责本千户不懂律令吗?”听了这番话,李逸飞顿觉腰杆挺直了不少,眼神中也带上了几分胆色,此刻就算让他上山打老虎都没问题。

    王千户斥退了门口守卫,正要前往内门,忽然看见个壮实的杂工,肩上扛着个火药箱子,正急匆匆往东北角的假山处搬运。

    千户眼珠子转了转心想:我怎么忘了,假山下就有一个存储火药的库房。把这小子打入锦衣卫诏狱收拾更方便,如此一来就不用和东厂番子打交道,还可避免节外生枝。想到此处便出言命令:“李逸飞,你跟那杂役一同前去,看看火药库房可有需要帮衬之处。”

    。。。。。。。。。。。。。。。。。。。。。。。。。。。。。。。。。。。。。。。。。。。。。。。。。。。。。。。。。。。。。。。。。。。。。。。。

    正忙得满头大汗的杂役,见眼前突然冒出来个,神色严肃状如便秘的少年锦衣卫,被吓了一跳,张口结舌的不知说什么好:难不成这位小爷也吃坏了肚子?手纸可就剩一张了…

    李逸飞学着大人模样,右拳放在嘴边清咳两声,压低声音肃然说:“你是何人,本小旗奉命查验火药库,还不前面带路。”

    杂役将箱子‘咚’的一声放在地上,浑然不顾李逸飞惊骇的眼神,擦把汗诚惶诚恐道:“大人,小的吴二。您怕是忘了吧,昨夜有人告诉我们说火药库另有他用,我们正…”

    李逸飞把额头冷汗抹去,咽了口唾沫说:“火药库平日管理自有章程,哪有你们这样做事的。还不速带本小旗前去查勘。”

    内府操练火药均由王恭厂提供,此处可谓京畿要害。这杂役如此这般,看来这火药库往日就管理不善啊。今天被我抓个现形,这岂不是大功一件?李逸飞看向千户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随后也不管吴二说什么,便兴冲冲地奔向了火药库。

    吴二抠抠脑袋觉得莫名其妙,不就是麻袋不够了,借用装火药的箱子往仓库搬运粮食嘛,小爷怎么把这事和火药管理扯上了关系?官家人就是屁事多。吴二摇摇头只好扛上箱子紧紧跟了过去:“大人,走错了,右边是拉屎的地方,左边才是入口。”

    见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假山后,千户长舒一口气,背手准备离去。李逸飞很快就会被守在这里的护卫发现身藏禁物,在王恭厂携带火折子?等进了诏狱,不死也要脱层皮…

    这时,千户却看见两个本该守在假山处的侍卫,从茅厕走了出来。千户顿时火冒三丈,指着两人喝骂:“你二人为何擅离职守?还不速速前往守备。”

    两个侍卫一见被千户发现,立刻上前唯唯诺诺道:“回禀千户大人,昨晚小的吃多了闹肚子。这事怨不得我们…”

    这两个侍卫此时也满肚子牢骚,这王千户好容易请次客,买的卤肉却是馊的。昨晚千户喝多了还说,今后要放舟西湖。啊呸,淹不死你…

    王千户闻言勃然大怒,正要找趁手的东西教训两人。眼角却看见一道诡异的红光闪过,一串‘隆隆’的闷雷声震的人心惊胆颤。突然,‘隆隆’声骤然消失,内门方向‘轰’的一声炸响,如夏日惊雷。原本平坦的地面,瞬间像水浪一样扭动起来。

    千户暗叫不好,没等他寻找藏身之地,一截不知哪里飞来的木桩,堪堪插中千户腰腹,把他钉在了地上。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天地霎时间昏暗如子夜,平地骤起一股狂风,裹着千户的尸体呼啸而过…

    。。。。。。。。。。。。。。。。。。。。。。。。。。。。。。。。。。。。。。。。。。。。。。。。。。。。。。。。。。。。。。

    《明实录?熹宗实录》卷71记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入霹雳不绝,火药自焚,烟尘蔽空,椽瓦飘地,白昼晦冥,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上命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据奏: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

    《天变邸抄》记载: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缉拿奸细而报,伤甚多,此真天变大可畏也。

    。。。。。。。。。。。。。。。。。。。。。。。。。。。。。。。。。。。。。。。。。。。。。。。。。。。。。。。。。。。。。。。。

    PS:这次灾难,史称王恭厂大爆炸或天启大爆炸。王恭厂大爆炸与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有意思的是,官方及当时的一些民间记载,皆认为此次爆炸威力巨大,人员伤亡以千计。而由东林党人把控的《天变邸抄》,及辫子朝御用文人编撰的《国榷》一书。对这次爆炸却极尽夸张之词惊骇之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

    他们除了刻意夸大爆炸威力及死亡人数外(数以万计),对其中一名叫做‘吴二’的幸存者,只字不提。对于当时京城经常发生火药爆炸之事(崇祯一朝发生了不下四次),更是懒于着墨。而天启朝,京城仅发生这一次火药爆炸这种事,在他们眼里就没有丝毫记录的价值。他们下笔的重点,在于“天变”二字。

    想想现在的某些大V公知的惊人言行,对于这些所谓志向高洁的东林党人,只有一笑了之。至于王恭厂的爆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已经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