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二百一十二章 风雪汴梁城,新人换旧人
    古城初雪,洁白之下静谧雅致,雪景犹如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作。



    眼前仙境一般的优美景色,让众多骚客们顿觉诗意满满,只想坐在樊楼上赏雪吟诗。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他们这份闲情逸致。



    “他想干什么?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皇宫之中,黑着脸的赵桓大声咆孝着喊“难道是想要造反吗!”



    下边诸多文臣相公们,纷纷低头不语,心中却是想着‘也就是只有官家你一个人,到现在才看出来康王想造反。’



    “你们都说说。”气急败坏的赵桓,嗓音都因为上火而带着嘶哑“现在该怎么办。”



    自从秦桧暗中投靠太上皇的消息传出之后,大感震怒的赵桓,借着张叔夜带兵入城的时机,先是撸掉了整天训斥他的李纲,将汴梁城的兵权交给张叔夜。



    随即用张叔夜解除了高求的兵权,然后将太上皇软禁起来,再将太上皇一党都给拿下。



    算是终于在这场相互博弈之中,笑到了最后。



    到了此时,朝堂上总算是都成了他的人。



    只可惜这帮人大都是主和派,让他们说如何割地赔款没问题,让他们想出一个对付手握大军的康王的办法来,那可就太过于为难他们了。



    “官家。”成功赶走了李纲的白时中,为了展现自己有用处,当即上前提出了个建议“康王未经朝廷应允就是私聚大军,当命钦差赐其毒酒!”



    这话一出,拱垂殿内顿时一片侧目。



    甚至就连赵桓都表示惊讶“你是怎么做到门下侍郎的?”



    李云泽又不是什么你给毒酒人家就喝的愚忠之人,真要是这么听话的话,之前派人去接管兵权的时候,早就该给出来了。



    “官家。”龙图阁直学士汪伯彦出列上奏“康王图谋不轨,当先封了康王府。”



    封康王府是假的,他这话的意思是让赵桓先把康王的家人都给抓起来,用这些人作为人质进行胁迫。



    赵桓是要脸的,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希望有人能够出面帮他背下这个黑锅。



    毕竟抓捕自己弟弟的家卷这种事情,真不能由他自己开口。



    这个时候吴敏出列坦言“此言简直荒谬!若是封了康王府,损的只有官家的清誉,而且对康王毫无用处。康王野心勃勃,处心积虑的到了今天,怎么可能会因为家卷而受胁迫。只怕到时候最多换来一句‘与我一杯羹’罢了。到了那时候怎么办,难道真杀了?”



    赵桓是真的急眼了“都在说废话,就没人能说些真正有用的吗!”



    直到这个时候,尚书左仆射唐恪才站了出来“官家,臣请官家册封康王为皇太弟!”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汪伯彦等人纷纷出列呵斥“官家自有子嗣,何来皇太弟之说。”



    “官家。”唐恪并不理会这些猪队友,诚恳的说“唯有如此,才能安抚康王之心,收回其手中兵权。”



    “唐相公所言极是。”赵桓眼睛一亮,当即连连点头。



    此时唯有以皇太弟这个虚名,方有可能安抚住自己那野心勃勃的九弟。



    只要能够解除他手中的兵权,到时候随便用个进门的时候先迈左脚的罪名,就能将其拿下。



    此时被软禁的太上皇,就是九郎的榜样。



    ‘太便宜他了,到时候请他吃一斤砒霜压压惊。’



    总算是有了个好办法,心情大好的赵桓当即安排学士们写好圣旨,用了玉玺就让唐恪带着圣旨出城去岳台忽悠九郎。



    看着唐恪那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张叔夜心中难安‘康王连金人都能打垮,岂会中了如此简陋的计策!’



    唐恪冒着纷飞的雪花,乘坐马车一路沿天街御道出了汴梁城,随即直奔岳台而去。



    沿途入目所见全都是兴高采烈的宋军将士,不少人怀中抱着布帛,肩膀上搭着装满铜钱的布袋。



    透过车窗悄咪咪打量的唐恪,招呼随行护卫的御前班直去打听情报。



    不大会的功夫,带队的都头打马而回,脸上是抑制不住的艳羡“相公,听说是康王爷给全军发犒赏。”



    “哼,邀买人心。为了区区孔方货,置朝廷于不顾,统统都是叛逆。”气愤的唐恪重重关上了马车车窗,将飘雪与寒风都挡在了外面,车内自有侍女为其暖手暖脚。



    大冬天里冻的鼻头发寒的御前班直们面面相觑,心说‘只要钱财给够,老子也想要当叛逆。’



    今天不知道怎么了,大批宋军将士都在不断的往岳台大营聚集。



    唐恪的车队,真是费尽艰难才算是挤出一条路来进入了军营。



    下马车的时候,唐恪强行给自己挤出了笑容来,穿着厚厚的貂皮去拜会李云泽。



    “皇太弟?”看着唐恪送来的圣旨,李云泽神色玩味的询问“这是谁提议的?”



    “王爷,正是微臣。”笑容可掬的唐恪解释说“王爷,金国前任国主阿骨打,就是没立自己的几个儿子,反倒是将国主之位传给了弟弟吴乞买。我大宋也可如此效彷,将来由王爷继位。”



    “哈哈哈~~~”李云泽被逗笑了,他跟着反问“唐相公,你可知道那吴乞买为何能够从皇太弟坐到国主的位置上?”



    “这个...”唐恪愣了下,随即行礼回应说道“自然是因为阿骨打的传位...”



    “唐相公,你这么说就暴露自己的无知了。”



    李云泽干脆起身,随手将册封他为皇太弟的圣旨交给牛皋收着“吴乞买能上位,是因为他手握兵权!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你都做到相公了,难道没读过史记?”



    “这个,这个...”唐恪额头冒汗,不知道该如何圆话。



    他也没想到年轻的康王居然如此难以忽悠。



    李云泽扫了他一眼,摇摇头没说话。



    哪怕是做奸臣,这家伙的段位跟秦桧比起来,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此时翟琮走了进来,向着李云泽行礼“王爷,都准备好了。”



    ‘咳咳。’李云泽抬手咳嗽两声,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听到。



    接到牛皋眼神示意的翟琮,很快就回过神来,急忙重新再说“王爷,诸军将士们都聚集在外,想要感谢王爷的犒赏。”



    “嗯。”



    李云泽不再搭理唐恪,背着手踱步走了出去。



    心头涌起了一股非常强烈感觉的唐恪,下意识的也跟了出去。



    他一出营房,就感觉眼前发晕。



    因为入目所见的,全都是明晃晃的甲士,人挨着人的全都是甲士。



    最让他惊恐的,是前排一员军将的手中,拎着一件明黄黄的袍子!



    这一幕,让他瞬间想起了百多年前的那件大事儿,这是何其的相似!



    果然,众将一拥而上,手持黄袍的张俊将袍子披在了李云泽的身上。



    跟着众将士们皆下拜,口称万岁。



    数十万的宋军,在经历了多年的强文弱武打压的忍耐之后,终于是在这个时候选择了他们所认可的皇帝,而不是被大头巾们认可的皇帝。



    大头巾们所认可的皇帝,差点都要把整个国家都给葬送了。



    众人皆拜,唯有唐恪傻愣愣的站在那儿发呆。



    直到这个时候,李云泽才仿佛如梦初醒一般,连连跺脚呵斥“尔等这是在作甚!本王对官家忠心耿耿,日月可昭!岂能如此,岂能如此啊。”



    说这话的时候,他也是急忙抬手去解身上那件明明只是虚系着的黄袍。



    可能是太过生气,两只手一起上却是怎么都解不开。



    按照流程,接下来就是众将一拥而上,好生劝说李云泽接受诸军将士们的请求,勉为其难的做皇帝。



    可偏偏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



    “王爷~~~”



    唐恪扯着嗓子拽出了一声凄厉的嘶吼,整个人膝行在铺满了大雪的地上,双膝快速移动扑到李云泽的身边大拜“臣泣血拜求王爷顺天之命,应天下万民之呼唤,登基称帝以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饶是见惯了各处世界大头巾们的奇葩表演,此时此刻唐恪的表演,也依旧是震撼到了李云泽。



    前一刻他还代表官家来坑反王的使者,一转身的功夫,居然就主动投效了。



    李云泽也是忍不住的想要夸赞他‘你小子坐的不是船,是套的游泳圈吧。这见风使舵的本事,也真的是没谁了。’



    唐恪曾经在地方上干过许久,之前也出使过金营,知道军中之人一旦红眼那是什么都敢做。



    现在数十万大军就在自己的眼前上演黄袍加身,若不尽快洗干净自己身上现任官家使者的身份,说不得等下康王爷的戏份演完了,就该是拉自己去砍头祭旗了。



    他很清楚现在的汴梁城,根本就挡不住叛军...义军。



    可以说只要李云泽下定决心,那就没人能够阻挡他坐上那把椅子。



    可笑诸位相公们居然还想着用各种办法去害人家,在绝对的武力面前算个屁啊。



    回过神来的诸将一拥而上,将李云泽给高高的架了起来,随即就在万千军士们的呐喊与欢呼声之中,浩浩荡荡的向着汴梁城方向行去。



    当唐恪见着了护卫自己过来的御前班直们也加入了队伍之后,心中不由自主的一阵后怕。



    还好转变的快,要不然可就再也见不着家中的娇妻美妾了。



    起身收拾好膝盖上的泥土雪水,唐恪准备跟着一起去汴梁城帮忙,乘机给康王留下个好印象,说不得还能继续做新朝的相公。



    没等他动身,就见着牛皋乐呵呵的走过来,伸手就扶住了唐恪的胳膊往营房里拽“唐相公,王爷命我与相公说些事儿。”



    唐恪真没多想,下意识的就被拽进了营房之中,压根没注意到牛皋的另外一只手背在身后,手中拎着一把短柄斧头!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www.huanyuanapp.com 安装最新版。】



    驻守城内的王禀所部,已然控制住了各处城门。



    当李云泽带着浩浩荡荡的军士们涌入城内的时候,一切都成了定局。



    风雪汴梁城,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