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开局被曹操模拟人生 >第70章第三位文学老师
    学习空间之中。



    “大宋竟然亡了?秦桧...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奸臣误国啊!”



    听到曹斌讲述的华夏五千年史,岳飞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对大宋的灭亡感到悲伤。



    尤其是听到,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主赵昺投海殉国,十数万军民相继从崖山跳海。



    右丞相文天祥誓死不降元,并作《过零丁洋》一诗,以死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堂堂大宋皇帝,竟然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悲呼哀哉!



    但悲惨不仅于此,蒙元妖僧杨琏真迦在蒙元鞑酋的示意下,强迫二百余万南宋遗民入寺为奴。



    并将赵宋皇陵给全部掘开,尸骨撒得处都是,还将理宗的头盖骨砍下来做了法器。



    之后,他又先后掘开徽宗、高宗等先帝及王公大臣共计一百零一座墓。



    直至八十多年后,明朝灭元立国,明太祖朱元章派人找回了宋理宗的头骨,并重修了宋朝皇陵,先人的亡灵才得以安息。



    从岳飞死后的短短一百余年时间,大宋一败再败,直至灭国绝祀。



    这一刻,岳飞心中死前对宋室皇帝的怨恨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悲痛和伤心!



    他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通红的双眼却充斥着凛冽的杀机。



    “大明竟然也亡了?吴三桂放满清鞑子入关,崇祯皇帝自吊于煤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刘伯温和宋应星两人也崩溃了,嚎啕大哭不止。



    最后一位大明崇祯皇帝自吊于煤山之前,留下一封遗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母伤百姓一人。】



    留书一封于龙袍之上,他随后自吊于煤山之上的歪脖子树下。



    至死,他没有丢掉大明皇帝的气节。



    至死,他没有忘记成祖朱棣留下的祖训。



    “有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死后,绝望的钟声在紫禁城响起的时候,拼命抵抗的守备太监纷纷惨死在义军的刀下,臣民殉节身死者景从云集。



    自杀殉国的官员不知凡几:



    山西道监察御史卫景瑗: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不死。



    左庶子马世奇: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



    《重生之金融巨头》



    江阴典史阎应元: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太常少卿吴麟征: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



    东阁大学士,曾在大明崇祯二年任河南巡抚,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经连续四天未吃饭,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路,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杀;



    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自杀;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杀;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



    大理寺凌义渠上吊自杀;



    庶吉士魏学廉自杀;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杀;



    御史陈良谟全家投井自杀;



    吏部许直投水自杀;



    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杀;



    户部吴甘中全家自杀;



    兵部主事金铉全家自杀;



    ...等等。



    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



    后来有据可考的被追谥殉国者,多达八千六百多人。



    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为大明之亡而殉国。



    如此可歌可泣的一幕幕,好似昨日重现一般,出现在刘伯温和宋应星二人的眼前。



    尤其是宋应星,他生前就处于崇祯末年,明亡之后拒不出仕,长兄宋应升更是服毒殉国。



    如今,再一次听到满清入关、大明灭亡的消息,他更是悲痛不已。



    大明,最后一个汉人朝廷,终究还是灭亡了。



    “逝者已矣,尔等都已经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咋还看不开呢?”



    过了一会儿,项羽叹息一声,劝慰道:“孤王自刎于乌江边上,江山让刘邦小儿夺去,孤王也没半点儿伤心难受啊!”



    他早就知道自己身死之后,由刘邦得了天下,大汉也走过了四百余年岁月。



    所以,该悲伤的最就悲伤完了,如今再一次听到曹斌讲述华夏历史,他脸上没有半点动容。



    只不过,对于后世的各朝各代起起伏伏,兴衰不定,他心里感叹万分。



    好似一个轮回一般,从兴盛到衰亡,轮回不休。



    “诸位老师都是性情中人,骤然听闻故国灭亡,心生悲伤,亦是情理之中。”



    一旁的曹斌摇了摇头,说道:“项老师不必太过苛责。”



    学习空间召唤的人都是青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物,或是民族英雄,或是各行业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他们的民族气节和忠诚都非同寻常。



    当然,若是召唤出‘水太凉’等卖国奸贼,曹斌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态度了。



    “岳某心中悲愤难忍,让大家见笑了。”



    听得二人的对话,岳飞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情绪都压了下去,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项羽说的有道理,往事已矣,逝者不可追,哪怕他再悲伤,也无济于事。



    况且,他已经算是死过一次的人了,生前的一切过往,都烟消云散。



    如今跨越八百余年时间,来到汉末三国,他更是要向前看才对。



    “哎,若是太祖皇帝得知明亡于二百余年之后,也不知会是如何感想。”



    刘伯温转过身去,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方才转回,叹息一声道。



    “老夫晚年拒不仕清,归隐山野,清贫一生,也算对得起皇家天恩了。”



    宋应星生前只是七品小官,并未受到明朝皇帝的隆恩,何况他生前也没有降清,自认为对得起朱家皇帝的恩德。



    所以,他对明亡后的感受不如刘伯温深,也在情理之中。



    “诸位老师都是性情中人,学生又岂会见笑。”



    曹斌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之后,就转移话题,说道:“如今新的武学老师已经到了,该召唤第三位文学老师了。”



    武学方面的学习,毕竟与身体素质相关,跟用脑的学文可比不得。



    所以,文学方面,他都已经学完了两位老师的知识,而武学方面仅学完项羽的武艺,晚了一步。



    “不错,孤王很期待第三位文学老师到底会是谁。”



    项羽闻言,双眼一亮,连忙说道。



    “走走走,咱们一起去瞧瞧。”



    刘伯温、宋应星、岳飞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皆点头应下。



    而后,众人出了大殿,一起来到第三间宫殿的门前。



    “斌儿,快点儿推开,看看到底来的是谁?”



    来到大殿门前,众人催促道。



    “好!”



    曹斌没有推辞,径直走上前去,用力推开宫殿大门。



    ‘吱呀’一声,宫殿大门被推开。



    众人鱼贯而入,踏过门槛,走入大殿之中。



    大殿内的布置跟前面的宫殿别无二样,正前方放着一张讲台。



    讲台前,站着一位身着黄衣道袍,头带方巾,手执九节杖的老者。



    “嗡!”



    只是看到对方的一瞬间,‘学习空间’自动将这位新老师的身份信息传给了曹斌。



    张角,自号大贤良师,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但很快就遭到汉室朝廷的镇压,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张角...为何会是你?”



    弄清张角的身份信息之后,曹斌极为诧异,惊呼出声。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三位文学老师居然会是张角。



    如果说,第一位老师刘伯温的到来,是给他打基础的话,那第二位老师宋应星则是让他学习理科杂学。



    但曹斌实在是无法理解,学习空间将张角召唤出来的意义在哪里!



    太平道的教义,曹斌有所耳闻。



    其教义宣称,世间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这种导人向善的教义,能说不好么,当然好了。



    但问题是,曹斌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他学这种教义有何用?



    还不如实在一点,教他文学或是杂学,再学以致用。



    “什么?张角?好家伙,什么鬼?”



    听到曹斌的惊呼,项羽、刘伯温、宋应星、岳飞等人都双耳一动,瞬间知道了新老师的身份。



    此前,他们都从曹斌的口中,知道了华夏五千年史,也知道张角的名号,更是知道他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却影响深远,动摇了汉室的根基,才会让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诸侯有机可趁。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后世农民起义留下深刻的教训。



    它摧毁了一个时代,吹响了东汉末年这个黑暗而腐朽的时代灭亡的号角。



    这样的农民起义,不是鲁莽之举,而是英勇壮举。



    就连后世历朝历代的明教、白莲教、太平天国等起义,都是以张角为榜样,尊称他为始祖。



    综上所述,张角虽然为王前驱,做了马前卒,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后世的贡献颇大,绝对不容抹杀。



    但话又说回来,项羽、刘伯温等人还是没搞懂,学习空间召唤出张角,到底意欲何为?



    “学习空间...空间之主...建安十四年...哈哈...”



    这时,张角吸收完空间给予他的信息,不由得双眼一亮,仰天大笑。



    他死的时候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如今是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09年。



    换句话说,他已经死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贫道见过空间之主,见过刘先生,见过楚霸王,见过宋先生,见过岳王爷。”



    笑了一阵之后,张角回过神来,向着众人揖了一礼。



    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他的双眼好似看透了众人的心思一般,澹澹地说道:“诸位可是在疑惑,为何出现的是贫道?”



    “确实如此,学生很疑惑,你要如何教我?”



    曹斌站了出来,开门见山地问道。



    “你是空间之主,乃天命卷顾之人,贫道很期待,你能推翻腐朽的刘汉朝廷,再建新朝!”



    张角上下打量着曹斌,目光炯炯有神,说道:“相比于他们四位的文治武功,贫道自愧不如,只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东西,不知你可有过耳闻?”



    “嗯???太平要术?”



    曹斌闻言,心中一惊,轻声问道。



    他想起来了,张角最为出名的,当属他的毕生所学,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又名太平经,乃道经‘三洞四辅’之一,辑入历代道藏。



    其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方面。



    经义上,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



    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



    也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但说实话,这玩意儿吧,华而不实,脱离社会本质。



    如果说做为宗教的经义,是没有问题的。



    但对曹斌来说,于治国无用,废物罢了。



    “贫道有《太平经》天书、地书、人书三卷,乃我道家宝经,只要修行至大成,便可凝聚元神,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张角捋着胡须,澹澹地说道:“除此之外,还有符篆之术、呼风唤雨之法、撒豆成兵之术、召唤天雷之法等等神通。”



    “此三卷经书,空间之主可看得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