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春秋风云録 >第3章 周朝的建立
    后稷被封到邰地后,继续务农育人,深得百姓爱戴。去世后,被后人尊称‘农神’。

    他的儿子不窋(zhu)继承了家族的官职。但是,由于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窋失业,不得不率领族人四处流浪,甚至与戎狄为伍。

    不窋的孙子公刘,虽然与戎狄生活在一起,依然保留了后稷的遗风,考察水土,务农种田;他还渡过渭水(今陕西渭河),伐木取材,使出行的人有旅费,居家的人有积蓄。

    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大家对他感恩戴德,许多部落都来归附。

    于是,公刘在豳(bin)地(甘肃宁县)建立国都,也称豳(邠)国。人们在豳国安居乐业,编写了许多田园诗歌,一者歌颂美好的生活,再者纪念公刘。

    在《诗经》中,有《豳风》七篇,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不用背诵。

    周朝,从这时开始兴起。

    公刘之后,后稷家族传了十世,掌门人的位置,传到了古公亶父的手中。按照中国的历史推算,当时已经是商朝晚期,天下走向混乱。

    古公亶父是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继承后稷、公刘的业绩,积德行义,广施恩惠;同时,他重贤任能,也开启了周文王周武王的盛世,为将来灭商,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平静美好的生活,却被附近的戎狄打断。

    戎狄的薰育族,眼看豳国不断壮大,百姓生活幸福美满,于是发兵攻打,要抢夺财物。

    古公亶父派人了解情况,知晓这些戎狄只是见财起意,想捞点好处。这好办,财帛,身外之物,没了可以重新创造,为此开战,把许多人的命丢了,却是伤天害理。

    于是,古公亶父主动派人送给薰育族一批财物,打发走了这群不义之辈。

    但是,人心不足,薰育族很快再次派人攻打豳国。这次胃口更大,直接提出,要夺取这里的土地和人口,否则就开战,让这里血流成河。

    太过分了,对于这种人,难道还要讲道理吗?百姓强烈要求,拿起武器,痛击这些可恶的侵略者。

    如果释迦牟尼在,或许能以身殉职,去感化这些侵略者。古公亶父很善良,却不会像释迦牟尼那样,甘愿以自己的死,去普渡众生。

    他说:“民众拥立君主,是让君主给大家谋福利。现在,戎狄来侵犯,目的是要夺取我们的土地和人口。民众跟着我或者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为了我而去打仗,牺牲他们的父子兄弟,我却做他们的君主,实在于心不安啊!”

    此话字字充满爱心,让人敬佩。于是,他率领亲族,离开豳国,渡过漆水、沮水,翻山越岭,到达岐山,定居下来。

    豳国百姓,知道古公亶父仁慈,大家扶老携幼,跟随他,也到岐山下定居;周围的一些小部落,听说古公亶父如此善良,陆陆续续也来归附。

    眼看部落不断壮大,古公亶父就废除戎狄的风俗,修建城郭、房屋,把民众分成不同的区域,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管理各种事物,百姓对他歌功颂德。

    大周,有了雏形。

    古公亶父的正室夫人太姜,给他生了三个嫡子,老大太伯,老二虞仲,老三季历。

    当时,老三季历娶了太任,生下儿子取名姬昌。这个名字是否眼熟?没错,他就是未来的周文王。一个‘昌’字,意义深远。

    太任,据记载,她怀孕的时候,眼睛不看歪曲的事物,耳朵不听靡靡之音,嘴不讲傲慢无礼的言辞,席子不正不坐,食物不鲜不吃,还常常请乐师朗诵诗歌。

    这大概是最早的胎教了。

    太任与太姜,以及后来周文王的夫人太姒,都非常贤惠,被称为‘周室三母’。后来,人们认识到: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女人。

    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祥瑞出现,从小就非常聪明,长大后颇有圣贤之风。古公亶父常常念叨:“我们家族要兴盛起来了,难道要应在昌儿身上吗?”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太伯、虞仲一听,明白了,父亲这是要把掌门人的位置传给姬昌,以此振兴家族。小说娃 .xiaoshuowa.

    这让后世许多帝王,看到了选择储君的方式,在无法确定掌门人选的时候,往往品评一下皇孙。比如明成祖朱棣,还有清朝的康熙大帝。

    作为嫡长子、嫡次子,太伯、虞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可谓品行兼优。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他们没有贪恋权位,而是一起逃到南方的荆蛮之地,断发纹身,主动把掌门人位置,拱手让给了弟弟季历。

    太伯和虞仲,在南方的荆蛮之地,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吴国。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把吴国发展到一个顶尖的高度,演绎出一段新的传奇,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些都是后话。

    两位哥哥走了,季历顺利登上掌门人宝座。他继续施行父亲的政教,广布仁义,许多诸侯前去归顺;在他死后,顺理成章把位置,传递到儿子姬昌的手中。

    姬昌继承后稷、公刘的遗风,效法古公,推行仁义,敬老爱幼;对贤士谦恭有礼,有时为了接待贤士,午饭都顾不得吃。

    他的所作所为,吸引了许多人才。比如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还有鬻子等。

    前面几位人才是否似曾相识?没错,他们后来都成了周武王身边的栋梁,帮助伐商灭纣,小说《封神演义》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那位鬻子,原名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他的后人被分封到南方的荆地,建立了后来的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风云大国。鬻姓、熊姓、芈姓,都是楚国贵族。鬻熊,成为楚国的先祖。

    姬昌礼贤下士敬老爱幼的做法,还引来两位著名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这两位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都不愿意当国君,相互推让,最后干脆抛弃国家,一起逃离。听说姬昌仁慈,善于养老,于是投奔西岐。

    后来武王灭商,这两位宁死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釆薇’段典故,就来自他俩。

    姬昌在位期间,正是商朝没落,商纣王残暴无道之时,小说中,女娲娘娘已经准备灭商了。

    姬昌仁义的做法,受到商纣王的嫉恨,曾经被拘禁在羑里,差点儿把命丢了。后来,大臣们想尽办法,送给纣王美女、骏马、土地,以及许多其它的宝物,才得以回国。

    被拘禁期间,西伯侯姬昌有幸看到纣王的‘炮烙之刑’,太残忍了。于是,他请求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只希望商纣王能废除这一惨无人道的刑罚。

    废除一道酷刑,得到一片土地,划算。商纣王就废除‘炮烙之刑’,姬昌也言而有信,把洛水以西的土地,无偿给了商纣王。

    从此,姬昌的仁慈之名,更加响亮。

    但是,他并没有对商王朝发动战争,而是先后征伐犬戎、密须,打败无道的崇侯虎,在沣水旁边建立周王朝早期的国都丰邑(今西安西南)。

    然后,去世。

    他想不想灭掉商纣王?想不想推翻商朝的统治?想不想建立自己的帝国?想,非常渴望。但是,他没有灭商。或许,他真的不想成为‘以臣弑君’的历史罪人;或许,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时间去灭商了。

    总之,这个艰巨的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姬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周武王。三国时期,有人劝曹操灭汉称帝,曹操笑了笑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当个周文王好了。”

    可以说,从古公亶父开始,历经三代,大周王朝,已经颇具规模。剩下的,需要一个有魄力的人,敢于打破传统的忠君思想,挥起大棒,去推翻残暴的商纣王的统治,建立新的王朝。

    周武王姬发继位后,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甚至还有一位八十多岁,须发皆白,深谋远虑,老奸巨猾,奇谋百出的姜子牙。

    一切,根本不用他操心。他的父亲姬昌,已经为他铺平一条康庄大道,就看他有没有魄力了。

    周武王掌握实权后,很快就召集天下诸侯,列举商纣王的罪状,开始伐纣灭商的大计。

    灭商的过程,就不再详细列举了,各位有兴趣,可以看看《封神演义》。很精彩,比历史书精彩多了,但是,不能完全相信,那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改编的神话。

    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周王朝也是历经风雨。期间,有‘周公辅政’、‘三监之乱’、‘昭王丧师’、‘穆王西征’、‘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宣王中兴’等。

    传到周幽王的手中时,他不务正业,重用佞臣,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把他父亲费尽千辛万苦重新振兴的基业,瞬间一把火烧毁。

    周朝,面临新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