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掘井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第一百七十一章掘井七月二十。



    距离上次讨论蝗虫问题已经过去五天。



    可是天山依旧晴空万里,不见丝毫雨水落下。



    蝗虫问题算是暂时有了解决方案。



    但是干旱却始终如同梦魇一般,缠绕着众人。



    “若是长久不下雨,便是不用蝗虫来,粮食也要绝收了。”李世民抿了抿干燥的嘴唇,看着天空发愁道。



    对此,秦凡也无计可施。



    固然,距离水源地近的地方,可以建造水利设施引水灌溉。



    秦凡也早就提供了几种汲水灌溉装置的图纸给李世民。



    这些图纸被李世民派遣骑兵快马送至各地。



    但照这种情况,就这样持续旱下去。



    那些留存的水源也迟早会干涸。



    到时候根本无水可汲。



    就连喝水都成为问题的时候,又怎么顾得上作物呢?



    李世民再次将目光转向秦凡:“秦兄弟,你真的没有办法吗?”



    没错,在李世民眼中,秦凡似乎对于任何事情,都有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办法。



    但是眼下,他却要失望了。



    秦凡摇了摇头道:



    “应对此等状况,最好的办法便是提前开挖一片湖泊湿地蓄水。”



    “同时建造水坝锁水。”



    “这样即便干旱,也可以将湿地的水通过大坝引流补充江河水流。”



    “只要大坝建得足够多,再不济也能够保障百姓的饮水。”



    “至于作物灌溉,那只能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了。”



    闻言,李世民一阵默然。



    若是这旱情不是今年来到,而是明年。



    他大可调拨银两提前修建大坝。



    可如今,一方面时间根本不够充裕。



    即便现在修了大坝。



    天不降雨,大坝水库也始终干涸,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另外一方面,大唐银子始终缺得紧。



    之前要调拨银子作为出征军费。



    好不容易征途要结束了。



    又得准备防止水患以及修建商船的银子。



    若非发行国债,李世民的国库,那荷包大点银子储备早就空空了。



    而且招募丹师炼制火药,也是需要投入不少银两。



    如今便是想要修建水坝,也只能等到商船将第一批货物运走售卖,才能解决这燃眉之急。



    “哎!只能求老天爷给点面子,早降甘霖了。”李世民一脸颓然。



    秦凡摇了摇头道:“我们也不是全然毫无办法。至少百姓的喝水问题得解决好!”



    “毕竟没有粮食,勒紧裤腰带饱一顿饿一顿还是能够撑过去的,可如果没了水,三天都撑不下去!”



    李世民赞同地点点头:“秦兄弟有何高见?”



    “掘井!”



    “掘井?”原以为自己能够听到什么高深技巧的李世民愣住了。



    “不错,就是掘井!”秦凡点了点头。



    “绝大部分地区,都含有丰富的地下水储量。只要这井挖得够深,便能汲到水。”



    “可这掘井也并非易事呐!”李世民叹息道。



    “其实并不需要在短时间内让家家户户都有口井,只需每个村庄先挖上一口,应急度过了这场干旱。”



    “如此,将来无论是修建水坝,还是继续挖井,都不是问题。”



    “而且,井水的水质一般都不错,也适宜百姓饮用。”



    秦凡自顾自说道。



    李世民思忖了一番,便道:“若是五天内还是没有降下甘霖,那也只能下命挖井了。”



    实际上,挖井最为重要的不是挖掘的那个过程,而是勘探水源。



    什么地方适合挖井,什么地方工程量最少,都是可以通



    第一百七十一章掘井



    过观测得出的。



    而大唐却鲜有这般的专业人士。



    所以,井不好挖!



    忽然,李世民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秦兄弟,你说我们那个火药,可以用在挖井上吗?”



    秦凡闻言,只能摇摇头:“这地下水情况未明的情况下,贸然用火药炸,反而可能会让水从其他炸开的口子流出,得不偿失!”



    “再者说,若是在一些岩层较薄的地方挖掘,一旦用上火药,怕是直接会导致地陷!”



    “到时候井没有挖出来,人倒是给陷进去了!”



    闻言,李世民忙摇头道:“还是不用为妙!不用为妙!”



    一行人一路走走停停,也在不断观察着周围的民生。



    但情况不容乐观。



    持续的高温已经让不少粮食干枯。



    甚至在马车经过的时候,一行人还看到劳作的老人因为耐不住高温而中暑的!



    对此情况,虽然李世民立刻派人施以了援手,但也没办法劝阻。



    毕竟如果粮食晒死了,那百姓也会饿死。



    而为了保护粮食,他们只得耐着高温,在距离很远的河边一担一担挑着水。



    而代价就是中暑,一如秦凡路上所看到的老人一般。



    李世民叹了口气。



    这般随手救上一个两个百姓是没有用的。



    如此干旱也绝非君王失德!



    自己若是听从朝中那些庸官之言,斋戒沐浴以祷告,请求上天帮忙,那才是愚蠢至极。



    与其对着上天祈求: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倒不如踏踏实实地想办法,掘井,救民!



    枯黄的作物,昏厥的农人,以及渐渐开始变多了的流民,让李世民意识到一场危机正逐渐靠近大唐。



    没错,在一些地区而言,粮食绝收已成定局。



    但今年的秋税却还未收取。



    若是百姓继续呆在原地,必将颗粒无收。



    到时候根本没有粮食用来交税!



    而离开居住地,当一个流民,好歹没有了缴纳粮税的义务。



    与此同时,说不定还能吃上官府的救济粮!



    要说这是百姓乐于干的,便是长孙无忌也不相信。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又有谁会愿意抛弃自己辛苦耕作的良田。



    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去做那无依无靠的流民呢?



    要知道,一旦成为流民,很多权利得不到保障。



    没有田种、没有房住。



    便是吃饭,都是个问题!



    运气好在他乡寻到一个能够养活一家老小的活计。



    而运气不好,只能沦为乞丐!



    依靠好心人当即接济以及官府的救济度日。



    可这般年景,便是地主家,余粮也是不多的!



    想要得到接济更是困难非常。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哎!真难!”



    第一百七十一章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