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0280章好待遇就有好师资
    参观了教学楼,对建设质量,卢昌华很满意。



    这会儿的建筑公司都是国营单位,偷工减料这种事还没学会呢。建设学校的口号都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都是按照几十年上百年的使用标准来建设的,谁敢弄虚作假?怕是活腻了。



    对于金秋开学的话题,聂校长虽然很兴奋,可还是有困难,却难以启齿。



    “聂校长,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啊?”



    见卢昌华问的真诚,他也就不再隐瞒,叹了口气说道:“不瞒您说啊,咱们学校,难哪!”



    “哦?你说说看。”



    按照卢昌华的想法,学校建好了,有学生来读书,还有啥困难?



    “咱们学校是个新办的中专学校,属于地方学校。虽然有昌和集团作为靠山,学生的出路是有了着落,可是这师资就困难了。”



    “咱们学校经费有限,待遇也不高,好老师招不来,普通教师我们又看不上,所以,到现在为止,专业老师还空缺好大一批呢。”



    卢昌华一听这事,就头疼了。



    没有老师教学,学生再多有啥用?



    他不是缺工人,而是缺有技术的工人!



    “那这事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这事卢昌华不懂,他得听听校长的意见。



    “我们和别的学校一起争师资,没啥优势啊。”



    聂校长叹了口气。



    “一个就是工资待遇。有的学校为了争夺师资力量,工资没法涨,就给津贴,津贴比工资都高出好几倍呢。”



    “二一个就是住房。现在年轻教师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局面,住房是一大难题,如果我们有房子也能吸引一批老师来。”



    “三一个就是学术职称方面的。这些也跟工资津贴挂钩。”



    “说来说去,还是跟经费有关系。”



    老聂说完就看着卢昌华他们三个,眼睛里冒着光。



    卢昌华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吗?



    可是这学校要是都是他出钱,那还是配套支持吗?



    “我看这事,要和市府商量一下。而我们企业支持毕竟有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是没法长久的。”



    这话的意思很明了了。



    你们学校要是一直找我要钱,那咱们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在学校转几圈,卢昌华他们这才返回北宁。



    在回去的路上,他拨通了沉洋的电话。



    “沉市长,现在说话方便吗?”



    “方便,有什么事,你说。”



    沉洋还是雷厉风行的作风。



    “我刚从二井子回来。技工学校去看了,有成绩,也有很多问题。你要是有空,我去你办公室,咱们好好聊聊。”



    “好啊,我在办公室等你。”



    放下电话,卢昌华皱眉思索起来。



    “你要找沉洋聊学校的事啊?”



    王瑶问道。



    “嗯,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这学校快赶上是我们自己办的了。”



    “就是,咱们已经赞助了两千万了,看聂校长的样子,他们还没完了。”



    吴霞也有些恼火。



    “咱们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把咱们搞垮了,就没有以后了!”



    “是啊,这都是机制的问题,我去找沉洋就是要聊聊这事。”



    这个技工学校对卢昌华的昌和集团至关重要,所以他才不遗余力的支持。



    可是总是支持就要改变机制了。



    现在学校毕竟是北宁市府下属的学校,如果是昌和集团的学校,他倒是可以再增加支持力度的。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www.yeguoyuedu.com 】



    王瑶把卢昌华送到了市政府,她和吴霞提前去了公司。



    一进市长办公室,沉洋就热情的为他倒水沏茶。



    “别,领导您突然这样,我可不习惯。”



    卢昌华看着玩笑说道。



    “有什么不习惯的?我这个市长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嘛。”



    两人都各自坐下。



    沉洋这才笑眯眯的问道:“学校的事,我刚才过问了一下,确实问题多多啊!”



    “现在,我们集团已经赞助了两千万,可学校的经费缺口还很大。咱们市财政能解决多少啊?”



    卢昌华笑眯眯的问道。



    “呵呵,我这儿你还不知道么,财政本来就紧张,省里下拨的经费也都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我是两手空空,根本没钱。”



    “老聂也跟我说了,现在经费不足,老师都没招满,这马上就要开学了,学生来了怎么办?”



    卢昌华盯着沉洋问道。



    “是啊,我知道这事难办,可市里是真没法解决啊!”



    “领导,我倒是有个办法,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哦,说说看。”



    一听卢昌华有主意,沉洋就来了精神。



    他一下就坐直了身子。



    “把学校的性质变一下。”



    “变一下?怎么变?”



    “股份制。”



    “股份制?”



    沉洋眨眨眼,一时没明白。



    “是这样,咱们政企共同投资,我前面投入的两千万也要算成股份,你们的投入也折算成股份,这样,我们就可以加大投入力度,至少学校有我们集团的股份。”



    “哦。”



    沉洋听明白了。



    “你这个思路不错,既能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又能体现社会办学的宗旨。”



    从八十年代起,社会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就多如牛毛了。



    到了九十年代,国家更是鼓励个人依法办教育。



    尤其是今年,老人家南巡之后,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现在,卢昌华提出政企股份办学校的想法,就是为了师资力量做铺垫的。



    如果技工学校完全是民办的,好老师也不会来,这会儿很多老师还是看重学校的背景的。



    如果有政府背景在,招老师也好招些。



    “行,你的这个想法,打个报告过来,我们向省里汇报,如果省里同意,我们是没意见的。”



    有了沉洋的支持,卢昌华心里有了底。



    回到家就洋洋洒洒的写下了《关于政企合办北宁技工中等专业学校的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卢昌华充分阐述了学校办学遇到的各种难题,也充分阐述了社会力量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好处。



    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的毕业生也是昌和集团来消化吸收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报告在北宁市府有关部门的润色下,重新整理成文件,上报给了省政府。



    直管市的报告,当然要关注了。



    很快,省里就这个报告召开了专门的办公会。



    经过研究决定,同意北宁市政府的提议,允许北宁市政府与昌和集团共同投资办学,按照北宁市政府出土地和部分投资,昌和集团占有股份的这个计划。



    北宁市占30%股份,昌和集团占70%。



    省教育主管部门颁发办学许可。



    这种政企股份办学的模式,在当时特别新颖。



    卢昌华当即承诺,昌和集团将投资一亿元,把北宁技工学校打造成黑省的技工摇篮!



    这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



    昌和集团再次登上了头版头条。



    这个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实例,让其他各省的教育部门找到了桉列,全国轰轰烈烈的社会办学也逐渐的展开了。



    借着这股舆论的东风,卢昌华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师资力量的广告。



    一时间,各大专业院校的老师们都有了小心思。



    为啥?



    就因为待遇太好了。



    首先,教师的工资不是按照国家的规定来的,而是按照昌和集团的工资待遇来的。



    普通教师月薪2000元,加专业补贴每月2000元。



    讲师,月薪3000元,专业补贴3000元。



    副教授,月薪4000元,专业补贴4000元。



    教授,月薪5000元,专业补贴5000元。



    单身教师提供免费宿舍。



    已婚教师提供60——120平米住房一套。



    早晚提供免费班车。



    提供免费午餐和晚餐。



    提供统一教师服装。



    这样的待遇,就问你动不动心吧?!



    这可是九二年啊!



    这会儿的外资企业给的工资也很少有超过4000块的。



    可是昌和集团给的工资再加上补贴,早已经超越了全国顶尖的大学了。



    刊登广告的时间正好是暑假期间,很多老师都带着自己的证件和学历,坐着各种交通工具汇聚到了北宁。



    二井子乡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技工学校的办公楼前挤满了人。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和在职教师都填写着自己的简历,等待着面试。



    校长老聂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他算是彻底佩服卢昌华了。



    老聂怎么都没想到,好好的一个政府办的中专学校,一下变成了股份制了。



    而且这待遇是不是高的有些离谱了?!



    反正从此之后,学校再也不缺经费了。



    投资一个亿啊!



    那得建多少教学楼?



    对了,图书馆也动工了。



    还是有钱啊!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还真是个解决政府财政负担的好办法。



    老聂看着楼下那些来报名的老师,咧咧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