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0175章化肥要不要?
    “订货,订货!”



    周树德哪里肯把这件衣服卖了?高呼俄语订货。



    这些女性采购员都是精神一振。



    那订单刷刷的上。



    很快一万件白色女式收腰款羽绒服被订购一空。



    交货时间定为一个月后。



    这会儿是易货贸易。



    对方给的是木材,煤炭,钢铁,化肥,汽车等等作为交换。



    上次的鹅肉罐头也是易货贸易。



    换回来了大量的化肥。



    这次周树德也选择了化肥。



    为啥?



    就因为黑省是农业大省,承担着全国的战略储备粮生产任务。



    需要化肥也是实情。



    想要高产稳产,不用化肥是不可能的。



    农场总局也建设了一个化肥厂,来应对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可他那点产量如何能够?



    购买国内的化肥,先不说有效成分的含量,就说这价格一年比一年高,农场哪里承受得了?



    国外进口的“尿素”价格也不便宜。



    而苏俄的“尿素”价格就低的多了。



    中间的利差就大了去了。



    当然易货是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周树德是要给卢昌华现钱的。



    卢昌华得到消息已经是下午了。



    关于他跟周树德之间的结算价,三百八一件。



    卢昌华的羽绒服是换回来的,他对价格也不敏感,就按照这个价格签订了供货合同。



    他又急匆匆的赶回了北宁。



    老兰终于给卢昌华打来了电话,车皮落实了。



    十二月一号,鹅绒装车了。



    车皮预计七天之后到达南昌站,然后转运到共青城。



    待车皮走了之后,卢昌华又在北宁待了几天,这才坐飞机去了南昌。



    他拿着提货单赶到共青城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七号了。



    老廖见到提货单就乐了。



    “小卢啊,你的交通成本可不低啊。”



    “为了这点鹅绒,值得。”



    卢昌华现在才知道这件羽绒服的成本价,老廖他的出厂价就是二百八。



    周树德给他三百八,还有一百块的利润空间,卢昌华还是满意的。



    虽然他知道老毛子给的价肯定更高,可自己的手伸不过去,进出口公司这一刀只能认了。



    老廖对卢昌华运来的鹅绒鹅毛很满意。



    他亲自办了车皮,把这一万件羽绒服发去了黑河。



    其实,卢昌华知道,往黑河倒腾羽绒服绝对是一个好生意,可这是他该干的吗?



    这次也就是顺手而为的事,再搞可没那个时间。



    他带着提货单又去了黑河。



    周树德对这次交易很满意。



    “小卢啊,以后有什么好东西就来找我。”



    “哎,三舅,货款啥时候打过来啊?”



    “这个……”



    进出口公司账上的钱也紧张。



    为啥?



    就因为他换回来的各种货太多,资金都积压在货上了。



    一下子拿出三百八十万?这不是要他的老命吗?



    “小卢啊,你看化肥要不?咱拿化肥顶账。”



    “啊?我要那玩意干啥?”



    “你在农场局不是有关系吗?这点化肥还不是玩似的?!”



    周树德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我没倒腾过这玩意啊?再说了,现在都啥时候了?我也没那个时间跑这个啊?!”



    不管卢昌华怎么说,周树德双手一摊,没钱,只有化肥。



    卢昌华没招,只得认了。



    “三舅,咱们可是实在亲戚,你可别坑我。”



    “放心,尿素的换购价是多少,我们加点运杂费直接倒给你。”



    苏俄尿素,折合每吨五百块,七千六百吨尿素。



    卢昌华没招只得找车把这些化肥拉回去了。



    他在北宁找了个货场,三十多万袋的尿素,堆得跟做大山似的。



    农资公司销售的国产尿素每吨八百二,中间倒是有三百二十块的差价。



    扣除运杂费,场地费,还有每吨二百块的利润。



    王瑶知道卢昌华被三舅坑了。



    气的要打电话吵架。



    卢昌华拉住她,说道:“别,三舅也不算坑我,就是费点劲儿,里外里还赚钱了呢。”



    卢昌华跑回了场部,直接找到了赵怀安。



    “赵叔,我手里有尿素,价格比农资公司的每吨便宜五十,咱们农场买点呗。”



    “哟,小卢啊,你怎么还倒上化肥了?”



    “别提了,是进出口公司欠我钱,拿化肥顶账了,这不我就来找您了嘛。”



    “哎呀。”



    赵怀安长叹了口气,有点为难。



    “你有多少啊?”



    “六七千吨吧。”



    “我们虽然能用的了,可是我们是跟农资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的,也不好毁约啊。明年你没化肥了,我不还得找他嘛,得罪了他们,要是不供应化肥,咱们就得减产啊,这可是大事。”



    “那就少要点吧,其他的我找别人想想办法。”



    “这样,我帮你解决一千吨吧。不过,钱得年底才能给你。”



    “行。”



    能解决一千吨就不错了。



    化肥这玩意放不住,要是受潮了,容易板结和挥发,所以早出手早利索。



    赵怀安把廖副场长找来,给他说了每吨七百七的苏俄尿素,去北宁拉一千吨来,年底给钱。



    廖副场长就是电视台播音员小杨的老公公,人家是专门负责物资采购的。



    场长亲自安排,他心里虽然不舒服,可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农资公司这边只能少要一千吨了。



    长水农场汽车队开始了忙碌。



    三十多台汽车往返于北宁与农场之间。



    卢昌华又赶回北宁,他还得去其他农场问问,行不行也得跑啊,不然化肥就废了。



    王瑶拉住了他。



    “昌华,别跑了,我已经联系了,这点化肥不是个事。”



    “啊?你联系了?都有哪几个农场啊?”



    “北宁农管局物资公司全要了,价格要降一百块。”



    “太好了!媳妇儿,你真厉害!”



    “谁是你媳妇啊!”



    王瑶小脸一红。



    “嘿嘿。让他们来拉货吧。”



    把卢昌华愁的睡不着觉的事,王瑶一个电话解决了。



    管局物资公司经理竟然亲自跑来见卢昌华。



    “小卢啊,以后有这样的货源,直接找我,我全要了。”



    “啊?这活我还真干不了。这是顶账的化肥,我没招了才找的你们。”



    “没事,没事,我们正需要。”



    他不但态度好,还给卢昌华递烟点火。



    “我不会抽。”



    见卢昌华不抽烟,他又说道:“卢总,咱们一会儿吃个饭?”



    “好,您来回的跑,太辛苦了,我请客,去沸腾鱼庄。”



    “诶,怎么能让卢总请客呢?应该我来。以后还要请卢总多多关照。”



    怎么感觉越说越不对劲儿?



    卢昌华买了几条好烟,塞给他。



    人家廉洁的很,死活不要。



    “卢总啊,农场局资金紧张,咱们这化肥款的年底结账了,您这……”



    “我没问题,你们拉货吧。”



    很快,堆积如山的三十多万袋尿素被拉走了。



    卢昌华手里多了两张欠条。



    北宁农场局欠卢昌华四百七十五万二,年底付款。



    长水农场欠卢昌华七十七万,年底付款。



    这翻折腾下来,就一个多月了。



    汪明伟已经把哈市肉联厂的罐头设备调试完成。



    开始试生产。



    这边机器一开,鱼罐头和鹅肉罐头就分开加工了。



    两个产品的供应量迅速的提高。



    鱼罐头紧靠卢昌华那三千多亩的鲤鱼肯定不够。



    他还得保留一部分种鱼,还有给鱼庄留下一部分。



    北宁周边的养殖大鲤子的都被卢昌华收购一空。



    二龙山水库也成了卢昌华重点合作的单位。



    现在往罐头厂送鱼的就是他们了。



    这年头做生意欠账的很多,相互都拖着,不给钱。这就为九十年代的三角债打下了基础。



    罐头厂是个特例,收购谁的鱼,都是现钱。



    各地的养殖户当然要卖给它了。



    这也是卢昌华定下的规矩。



    买啥都不欠钱。



    这次化肥事件,把卢昌华折腾屁了。



    他倒不是吃不了这个苦,而是他心里有事,没有心思去做倒爷啊。



    这已经进入一月份了,马上招商会就要开始了,他能放下这么大的一摊不管,去倒腾什么化肥吗?!



    这件事解决了,卢昌华心里一松,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知足了。



    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招商会上。



    卢昌华还特意给朱林去了一个电话,询问一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能不能来一趟北宁,以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参加招商会。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朱林一开始拒绝了。



    主要是她要参加春晚的排练。



    卢昌华对朱林说道:“朱林姐,你作为形象代言人,我们会另外付费,具体的费用让王瑶跟您聊。”



    “哎呀,小卢啊,你真是的。姐不是太看重钱,是时间问题。”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奔着你来的,你要是能来,这个招商会就成功了。”



    “我就请两天假吧,看看导演批不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