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0084章筹备
    卢昌华与北宁第一百货商店签订了铺面租赁合同,该注明的事项都写的清清楚楚。



    王书记也答应过几天协助他办理营业执照。



    黄主任跟卢昌华约好,给商店一个月的时间,把库房里的货物运走,到时候卢昌华再进场装修。



    老卢到现在一直是懵的。



    他原本想着和老伴进城,开家小饭店,只要能赚钱就行。



    谁想到儿子竟然弄得这么惊天动地。



    他心虚的很。



    这能行吗?!



    这次进城,老卢带着十叠钞票,这一下就没了,他心疼的直咧嘴。



    这钱花的比水流的都快。



    在他的印象里,开个小饭店也就三两千顶天了。



    谁知道,租金就去了一万。



    “儿子,这钱花的可没数了,咱还是手紧点吧。”



    “爸,该花的钱,咱还得花,舍不得这一万,就没有后面的十万。你等着吧,很快就赚回来。”



    见儿子信心十足,老卢却想,万一失败了呢?!心里更虚了。



    “爸,现在这么大一片都是咱家的了,咋整?”



    “哎呀,这突然之间还有点懵。”



    老卢是真没想到。



    这一千多平方的场地和大大小小二十多间库房就归自己管了。



    一时之间无从下手。



    “爸,其他的先放一放,先说饭店的事。”



    爷俩站在六道街上,看着临街的这三间铺面。



    “这个饭店,我是这么想的,爸你看行不行。”



    “你说说看。”



    “这三间房,打通了改造成前厅,放八张四人方桌,在房子的后面再建两个包房和厨房。你看咋样?”



    卢昌华又带着老爸从大门进来,指着铺面后的地面说道:“爸,这就是厨房和包房的位置。”



    老卢点点头。



    “先期咱就先小点做,如果市场接受了咱们的鱼府,再扩大。”



    “在这儿挖出一个下水道来,直接与街面的下水道相连,水电从百货商店里接过来。”



    



    他又指着宽敞的空场说道:“这就是停车场,不过现在用不了那么多,咱慢慢来。”



    “爸,那十八间库房以后有用,先拿出一间来当饭店库房。”



    卢昌华指着东侧和北侧的库房说道。



    “嗯,这又得花不少钱!”



    老卢心里直滴咕,花那么多钱租那么大的地方,才用了这么点,心里极度不舒服,他觉得自家吃了大亏啊!



    卢昌华见老爸脸色不愉,知道他有点想不通。



    “爸,咱家不吃亏,以后慢慢扩大,这都是咱们的发展空间,以后都用得上。”



    “唉!反正你的钱,你说了算!”



    一听这话,卢昌华就笑了,“爸,你要相信自己的手艺,也要相信你儿子的眼光!”



    他又开解了老爸一阵,老卢勉强接受。



    “唉,回去你妈得吓出病来哟!”



    爷俩准备出去转转,找找施工的人,了解下行情。



    门卫室的老头见卢家爷俩一会进一会儿出的,就主动搭腔打听起消息来。



    得知他俩已经租了铺面,很是惊讶。



    “你要在这儿开饭店?”



    老头一听这话,眉头紧皱。



    “哎呀,那你们改造的成本可不小啊!”



    卢昌华赶紧递上烟卷,笑呵呵的说道:“是不小!”



    卢昌华给老头划着了火柴,把烟点上。



    老卢被这门卫老头说中了心事,也掏出兜里的香烟,弹出一根来,拿着烟盒伸到嘴前,含在嘴里。



    卢昌华赶紧又划了根火柴,给老爸点上香烟。



    俩老头对着吞云吐雾。



    “要改造装修吧?我儿子能干这活!”



    老头吐出烟圈说道。



    “那真是巧了!”



    卢昌华就问起了情况。



    双方互通了姓名。



    老头姓邢,他儿子是北宁建筑公司的工人,单位不景气,正愁没活干呢。



    “老邢啊,建筑公司咋会没事干呢?应该很忙才对啊!”



    老卢觉得这个看大门的老邢没说实话。



    “嗨,他们单位不是在搞什么承包么,我儿子挑头包了一个施工队,结果没什么活儿,害得我也天天替他操心哪。”



    卢昌华一听,这才对嘛。



    承包之后有一段时间的空窗期也很正常,建筑行业的发展高潮马上就要来了。



    “老卢啊,你这活就交给他得了。”



    “给他倒是行啊,技术怎么样?”



    “没问题啊,他早就出师了,他们是一整个施工队,一般的小工程完全没问题。”



    “行,你让他来找我们吧。”



    老卢拍板,约好晚饭后来门卫室碰面。



    “儿子,今天是回不去了,咱住下吧,这施工改造的事也得提前落实,备料也得时间呢。”



    “行,爸,听你的。”



    爷俩就在这货场的斜对面,六道街上找了一家旅社。



    这旅社还不小。



    大门上悬挂着木制横牌,“红旗旅社”四个大字方方正正。



    一副对联被风吹的有些破损,可还是看的清楚。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横批“财神来了”。



    嘿,这对子写的有点牛逼了。



    这样的横批,谁见了,不想当一把财神哪!



    这毛笔字写的也不错。



    爷俩站在门口看了半天,这才走了进去。



    在旅社的前台一打听,感情旅社也承包了。



    卢昌华一琢磨,要是原先国营的时候,谁会写这样的对联啊?



    现在一看就是走进了市场了。



    爷俩开了一个二人间,他们是四级旅店,每人每床收费3.5元。



    房间不错。



    干净卫生。



    有两张床,床单雪白。



    只是房间里没有卫生间和电视这些。



    这排八个房间,在走廊的尽头是厕所和盥洗室。



    老卢对房间很满意,可是对价格还是直咧嘴。



    他可从来没住过这么贵的旅店。



    他住的最好的旅店就是五人间的,每床1.5元。



    看了房间,也找到了厕所,爷俩放了水,洗手出来。



    “爸,咱家是来开饭店的,从今天起,只要在城里就得去其他饭店探探情况,这可是工作需要,该花的钱,咱得花。”



    “这我知道。”



    爷俩拾捣了一下,出了旅社沿着六道街熘达。



    找了一家看着门脸像样的饭店走了进去。



    既然是探店,点了几个特色菜。



    爷俩就开始研究。



    从色香味形各个方面考察。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



    老卢还喝了点酒。



    走出饭店,老卢感慨道:“啧,一般。”就不再说这个话题了。



    卢昌华也知道,他们刚才吃的这家就是个小馆子,看着门脸还行,实际后厨师傅就是个做大锅菜的主,不是正经厨师。



    爷俩往回走,路过旅社也没进去,而是去了货场。



    门卫室里,老邢头的儿子已经等着了。



    三十出头的邢家儿子,四方脸,看着很憨厚,就是鼻子有点大。



    老邢头见卢家父子来了,赶紧介绍。



    “老卢,这是我儿子,邢文斌。”



    邢文斌握着老卢的手,咧嘴直笑。



    “卢老板,感谢您能给我们这个机会!”



    “哎呀,我哪是什么老板啊!你可别这么说!”



    老卢被邢文斌叫的心里发毛。



    这会儿东北还不兴叫人老板呢,也不知道这个邢文斌是从哪儿学的。



    “邢队长,我跟你说说我们的想法?”



    卢昌华笑呵呵的说道。



    “好,好。”



    邢文斌赶紧掏烟,先递给老卢,老卢也不客气。



    给卢昌华的时候,他摆摆手,“我不会。”



    而后又递给了自家父亲一支。



    老邢头摇摇头,摸出了自己的烟。



    待他给老卢点上火,卢昌华这才开始介绍起情况来。



    还带着他一一实地查看了。



    卢昌华把自己的想法仔细的说了一遍。



    这个邢文斌不仅听的仔细,一个劲儿的点头,还拿出了纸笔记录下来,态度非常认真。



    卢昌华一见就知道,他是个做实事的人。



    邢文斌不仅记录,还画了草图。



    “卢老板,我按照您的想法,回去把图纸画出来,再做个预算,恐怕得等几天。”



    “行,你弄好就去对面的红旗旅社106房,我们住在那儿。”



    此时天色全黑。



    西北风嗖嗖的刮,在街上都站不住脚。



    好在旅社离得不远,爷俩踉跄的跑回了旅社。



    一进去,嘴里喷着的白气瞬间澹了不少。



    爷俩回到房间,旅社的土锅炉已经供暖了。



    房间里说话不冒气了。



    摸着暖气片还温热,可房间里也暖和不到哪里去。



    卢昌华拎着暖水瓶去盥洗室打开水,拎回来给老爸烫脚。



    老爸烫上了,他才去忙活自己的。



    倒了洗脚水,爷俩都钻进了被窝。



    躺在床上,老卢感觉这一天过得一点都不真实。



    他略一思索,说道:“明天咱们得去市场上转转,看看原材料价格啥的。”



    “行。咱主打做鱼,其他的暂时不搞。”



    “嗯,我心里有数。”



    第二天一大早,爷俩吃了早饭,就去附近的市场转悠了。



    菜市场就在红旗旅社的背后,距离一百多米远。



    老卢对这个距离很满意。



    以后采购就方便多了。



    一进到市场。



    里面熙熙攘攘。



    很多摊位都是卖暖菜的。



    也就是存储在暖窖里的蔬菜。



    很多菜都是秋天采摘,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放进地下暖窖里保存,在春节前后再拿出来销售。



    这些暖菜价格昂贵,看热闹的人多,真购买的人少,吃不起啊!



    老卢也凑上去询问价格,查看新鲜程度。



    这种暖菜跟后来盛行的大棚反季节蔬菜还是差距太大。



    新鲜度和口感都不行。



    爷俩又看了干货摊子。



    卖这些的都会有固定的门脸。



    老卢还询问了有没有辣椒。



    东北这会儿吃辣椒的极少,整个市场只有一家有少量的辣椒卖,还不是老卢想要的,根本就不咋辣。



    看样子得多去几个市场。



    一连三天,爷俩走了几四个市场,到处打听辣椒,找了几家都不满意。



    中午和晚上又去了几家像样点的饭店,结果都是家常菜,没啥特色,菜做的也就一般。



    卢昌华带着老卢去了八道街的鸿宾楼。



    这会儿老卢才找到点感觉。



    “爸看到了吗?咱们的饭店以后要比这儿还要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