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秦汉风暴 >第八章 战国四公子
    白起已死,并且,白起临死之前的预言全都应验。

    秦军猛攻邯郸数月,损失惨重,可邯郸城果然依旧坚强的屹立着。

    长平大战结束,赵国经历了短暂的恐慌之后立即做出了反应,赵孝成王痛定思痛,一方面招募赵国剩余的青壮年编入军伍,另一方面邯郸城无论男女老幼齐上阵,赵国上下众志成城,拿出全部的家底坚守邯郸。

    邯郸,是赵国最后的防线,没了邯郸,赵国也就没了,没有国也就没了家,没了家哪里还有赵国百姓的容身之地?

    为了生存,赵国老百姓不畏死亡,没粮食,家家户户就换孩子煮了吃,没柴烧,那就把死人的骨头晒干了当柴烧。

    赵孝成王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又急忙派遣平原君赵胜去别国搬救兵,邯郸城势单力薄,若是没有诸侯国的救命,秦军攻下邯郸也是早晚的事情。

    平原君赵胜,赵孝成王的叔叔,战国四公子之一。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竭力网罗各国人才,礼贤下士成了各国的共识。其中,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位高权重,尤其都喜好养‘士’,宾客动辄三千人,声势浩大,因此被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这些‘士’来自于列国,各有所长,有崇尚孔子的儒家学徒,有以兵法见长的将军,更有逞口舌之利的纵横家(也叫说客,辩士),也有通晓天文五行的阴阳家(最古老的算命先生),甚至还有一些偷鸡摸狗的地痞流氓。

    总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街头狗屠,三教九流都是战国四公子结交的对象。

    战国四公子基本上都是王室出身(除了春申君黄歇),在白道上肯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他们手下又有许多江湖中人,在黑道上也有很大的统治力,简单来说战国四公子在社会上具有极其强大的号召力。

    赵胜,既是赵国的王公贵胄又是江湖上的社会老大,赵国岌岌可危之时,出使外国搬救兵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赵胜的肩膀上。

    去哪个国家搬救兵呢?

    对于赵国来说又是一个很难选择的问题。

    当时,除了赵国和秦国之外,还有韩魏齐楚燕五强。

    对于赵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把这五个国家全都拉拢在自己的战车上一起对付秦国,但这是理想,不是现实,现实是这五个国家真正能帮得上赵国忙的没几个。

    先说韩国,韩国早已被秦国蹂躏怕了,韩王已经屈居秦王之下甘愿为臣,就算赵国去韩国搬救命,韩国也没胆子出兵,就算退一万步说韩国硬气一回出兵,就以韩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状况,韩国又能出几个兵?

    燕国呢?赵孝成王压根就没想过燕国。

    燕国很弱,也凑不出多少军队来,而且燕国和赵国临近,两个国家有旧仇,赵国经常没事儿欺负欺负燕国,燕国也经常在赵国背后捅刀子,这一次秦国攻邯郸,燕国要是不在背后捣蛋就不错了,指望燕国出兵肯定是天方夜谭。

    至于齐国,实力倒是不错,可就是有点不识好歹,当初秦赵长平大战,赵国缺粮,问齐国借,齐国是一粒粮食都没借给赵国,齐国上下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粮食都不肯借,更别说借兵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韩、燕、齐、都不成,那就只剩下魏国和楚国了。

    先说魏国,其实魏国实力也一般,但好歹魏国之前强胜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衰落的魏国也比韩国强,当年魏文侯用李悝变法的时候曾经训练出了一批天下闻名的‘魏武卒’,魏武卒都是魏国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壮兵士,身穿三层的铠甲,头戴铁傀,能拉开大弓,行军打仗每个人背五十支弩箭,扛着长戟,腰上还得挂着利剑,携带三天的干粮,半天能走一百里。

    这是啥?这就是战国时代的特种兵!

    魏武卒是当之无愧的精兵,当年吴起率领魏武卒甚至一举攻下秦国函谷关,占据了秦国大片土地甚至差点灭了秦国,可惜这支强悍的军队在魏惠王的时候由庞涓率领,庞涓又败给了师兄弟孙膑,魏武卒损失十万元气大伤,魏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胖子饿瘦了,没有肉还有骨头架子撑着呢,这魏国之前是个大胖子,现在瘦了,家底还是要有一些的,只是魏国现在是怕极了秦国,能不能让魏王同意出兵确实是个大问题。

    再说楚国,楚国比魏国要强,甚至比秦国也不弱。

    楚国最大的优点就是地盘大,战国前期,长江淮河以南的地盘基本上都是楚国的,可以说楚国占据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只是楚国明君太少,昏君太多,加上楚国变法改革不利,王公贵族长官大权,吏治腐败,士兵虽多但战斗力不行,所以才被秦国一个劲儿的欺负。但楚国这个老大帝国毕竟还是大,地盘大人就多,人多就有战斗力。当年白起打进了楚国郢都,烧了楚国祖坟,楚国人震恐的同时也多了对秦国的愤恨,让楚国出兵攻打秦国的难度稍微小一些。

    带着赵王的期待,迎着邯郸城百姓绝望中带着期望的眼神,平原君赵胜一边写了封信送到魏国都城大梁信陵君魏无忌的家请求魏国出兵,另一边他准备带人亲自去楚国求援。

    平原君打算从手下食客三千人中挑出二十个文武兼备又能说的二十个人一道去楚国,毕竟老大出游,身后总得站着一帮小弟撑撑场面,可赵胜挑了半天也只挑出了十九个人,赵胜一看十九个不满二十,心想十九个就十九个,现在情况紧急,也不差那一个。

    恰在此时,一个自称叫毛遂的人主动请缨要跟着赵胜出使楚国。

    赵胜手底下有三千小弟,他肯定不可能全都熟悉,赵胜熟悉的无非是那些平日里比较活跃的人,对毛遂,赵胜一点也不了解,也没说过毛遂的名字。

    经验主义告诉赵胜,一个他不知道的人肯定不是什么有才的人,赵胜瞥了毛遂一眼:先生,在我这儿干了几年了?

    毛遂老实回答:三年。

    赵胜笑了:我听说有才的人就像放在布袋里的锥子,其锋芒肯定戳破袋子让人看见,你在我这儿三年了也没人夸你能看,我也没听说过你的名字,你大概是个没什么大本事的人,你还是在家里呆着吧。

    赵胜这话说的很直白,可以说完全不给毛遂留面子,其实这也是战国秦汉时期人的性格,那时的人性情刚烈,直肠子多,心里想啥就说啥,除了偶尔几个心思阴沉的,大部分人都是有话直说的坦荡人。

    毛遂听赵胜看不上自己,倒也不气,而是不卑不亢:我是锥子,就是一直没放在布袋里,你要是早把我放在布袋里,我的锥子早就戳布袋了。

    言外之意,不是哥不行,是你没有眼力看到我的能力。

    很显然,毛遂是个有才华的员工,赵胜却不是个慧眼识珠的老板,有才的人碰上这样的老板也算倒霉,所以说这时候就该像毛遂学习,抛下一张脸抓住机会主动贴上去,只要有真才华,老板不会视而不见的。

    这就是毛遂自荐。

    毛遂跟着平原君赵胜来到楚国,赵胜亲自去找楚王求援兵,一大早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走的,太阳都升到正头顶了也没个结果。

    毛遂二话不说,操起佩剑直接闯进楚国朝堂,眼珠子瞪得溜圆:楚国,大国也,地方五千里,士兵百万众,楚国那么强大,白起那臭小子一战攻入楚国郢都,二战烧了你家祖坟,我赵国都替你楚国觉的羞耻,你但凡要点脸就出兵与赵国一起反抗秦国,打不赢秦国,我赵国没了,你楚国也得遭殃!你今天要是不同意,老子拿着剑就给你拼了!

    什么叫有胆有谋?这就是!

    陪同赵胜一同出使的其余十九个人屁都不敢放一个,然而毛遂却有胆子闯到楚王跟前持剑威胁,当时楚王周围卫士只要一拥而上就能把毛遂看成肉酱,可毛遂依旧岿然不惧,这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就是毛遂,以及以毛遂为代表的一大批战国辩士。

    当然,单有勇气还是不行的,毛遂主要还是有脑子,他一番话不但点破了现在的局势,更是戳到了楚王的隐痛,楚考烈王是懦弱了点,但同时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君主,他祖坟都被烧了,这仇要是不报他还做个屁的王?

    一怒之下,楚王命令楚国相国春申君黄歇、大将黄歇率领楚国大军前去救援赵国。

    楚军出动,赵胜松了口气,但他也知道单有楚军肯定是不够的,赵国还需要魏国的帮助,可魏国却迟迟没有发兵,赵胜急如星火,连忙又写了几封信快马加鞭的送到了魏国信陵君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