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一百二十八章 反水
    一

    姜维一听钟会的问话,料定钟会有些心虚了,故做十分惊讶,然后借机添油加醋的说:“这还不清楚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要准备收拾你呀!”

    钟会一听,犹如五雷轰顶一般,一下全蒙了。

    他命令,队伍原地停下。

    二

    自己聪明一世,又经过姜维多次暗示,怎么就没提防司马昭这一手呢?

    司马昭借自己的手,除掉邓艾,现在又要解决自己,这各个击破的招太毒辣。

    钟会实在是有点不甘心啊。

    钟会想起姜维多次暗示,更是对姜维由衷的佩服,他把姜维叫进了自己的内帐,账内只有他俩。

    三

    钟会迫不及待向姜维请教:“贤弟,我们目前该怎么办呢?”

    姜维还是一付漫不经心的样子说:“钟大将军已经错失了激流勇退的最佳时机,回到魏国未必会有什么好结果。”

    “或许能保住命,但政治生命肯定会就此结束,更别说执掌大权了!”

    钟会也清楚,这十几年,他在司马家族身边出谋划策,出尽了风头,司马昭早就对他起了疑心。

    现在,他又成了灭掉蜀国的唯一统帅,功劳可以说都在司马昭之上,这能有好的归宿吗?

    可他还是不甘心的说:“难到我就这样任凭司马昭摆布不成吗?”

    “这就看钟大将军怎么想了,天无绝人之路吗?”姜维不痛不痒地说。

    四

    “什么路?”钟会急切地反问道。

    “和司马昭对着干!”姜维见时机成熟了,非常坚定的脱口而出说:“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当年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掌控朝政大权;”

    “司马师曾以郭太后名义废了第三任皇帝曹芳;”

    “司马昭又以郭太后名义追杀了第四个皇帝曹髦(音毛)。”

    “‘活的’郭太后为司马家族办了那么多事,这“死的”郭太后就不能帮一帮您吗?”

    姜维这时也不用再绕圈子了,十分露骨的向钟会摊牌:“你可以说奉郭太后的遗嘱,讨伐司马家族。”

    “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果再迟疑,等司马昭布局完成后,说什么都晚了。”

    五

    姜维的话,不亚于天上突然炸响了一声霹雳!

    钟会惊呆了!

    他一屁股座在椅子上,半天没缓过气来。

    “这个姜维太可怕了!”他冷眼扫了一下姜维。

    姜维说的,其实与他心中曾经想的是一样的。

    他当时只是在脑中一闪而过,并没有真正仔细推敲过。经姜维嘴中一说,他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六

    姜维早已把钟会琢磨的透透了,他要一鼓作气,把钟会推上这条“不归路”。

    姜维故意装出无所谓的样子,轻轻的说了一句:“该说的、不该说的,我说完了。钟大将军你慢慢考虑,我先出去了。”

    “你别走!”钟会好像姜维一走,就要没命一样。他一边大喊着,一边死死地拽住了姜维。

    瞬间,钟会发觉自己的失态,松开了抓姜维的手,故做镇定地用平稳的口吻补充说:“现在到了非常时期,你我应该抓紧时间好好的研究一下,不然就真的来不急了。”

    姜维见钟会真的动心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语气又开始唯唯诺诺起来:“钟大将军,您是高人,没必要和我研究,您就下命令吧!你指东,我不向西,你让打狗,我决不抓鸡!”

    “都这时候了,姜老弟还是如此的幽默!”钟会也从拧成了包子褶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的苦笑。

    紧接着钟会脸一变,非常严肃对姜维说:“不瞒你说,这几日,听了老兄的话,我也曾动过心。”

    “可我还是小看了司马昭,被侥幸心理所驱动,没有去动真格的考虑。”

    “现在事情这了这种地步,我是像大庙倒了围墙——慌神了。”

    “老兄你原来可以说是个局外人,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给支个招。分析一下,我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七

    姜维见是火候了,不管钟会的态度,直接说:“我认为。我们现在不宜进成都,应返回涪县。”

    “涪县的地理位置更靠近蜀汉的心脏地区。当地有涪水运输之利,上抵边关江油,下达重镇重庆。陆路北通剑门关,西南距离成都仅二百余里,粮饷供应方便,可以接应四方。控制整个蜀国。”

    “你以重新布防蜀国各地军事力量的机会,将魏军适当打散,倚重自己的亲军和少量投降的蜀军控制住一些关键的地方。”

    “然后,再造一份郭太后遗诏,称司马昭大逆不道,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特委任钟会为讨逆大元帅,奉命讨伐司马昭,重振魏室。”

    “任命我姜维为先锋,率五万蜀兵进汉中,消灭贾充的一万人马。钟大帅随后跟进,我们联手出子午谷,占领西安,杀掉司马昭。”

    “接下来,分兵两路,一路骑兵走陆路,一路步兵走水路,顺黄河东进,两路人马会师洛阳城。这样,天下不就是您的了吗?”

    八

    姜维不等钟会说话,接着给钟会描绘起了“美好的蓝图”:

    “现在,您手中有魏军将近二十多万人马,还有蜀国七八万人马。蜀国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是打不下魏国,稳稳当当的做一个蜀国皇帝,那不是手拿把纂的事吗?”

    姜维这一通天南地北的“忽悠”,让钟会在云里雾里飘来飘去,不知东南西北。

    这计策太精妙、太大胆了,可是钟会听着就像真事一样。

    姜维说完了,钟会还沉浸在里头,一会儿半会儿真拔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钟会缓过神来,冲着姜维示意一下说:“你让我再好好捋一捋。”

    姜维微微一笑说:“是啊!钟大将军是该好好捋一捋了。”说完,转身出去了。

    九

    姜维出去了,钟会又把姜维的计划从头到尾反复推敲了好几遍。他暗示自己,此事关系到生死存亡,一定要考虑周全,迈出这一步后,绝无回头的可能。

    进攻之前要先想好退路。

    退路是什么呢?是刘禅。

    如果讨司马昭不能成功,可以用刘禅这个投降皇帝,稳定蜀地的形势,站稳脚跟,再图发展。

    姜维的主意太大胆,还是应该稳住现有的局面。进可攻,退可守。

    钟会最终下定了决心,他把姜维招来,说:“我觉得你的计策很好,但我认为还是以成都为基地,比涪县好一些。”

    “我决定:迅速进入成都,一是控制刘禅,二是瓦解卫灌和邓艾的三万人马,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挥师北上。”

    十

    姜维见钟会下了决心,高兴的心花怒放。

    只要钟会有反意,就离自己的目标不远了。

    姜维也清楚,自己给钟会画的那张美妙的“蓝图”,不过是一番临场发挥的“胡诌”而已,根本经不起推敲。

    所以,他顺水推舟的奉承了钟会两句后,又补充说:“为保险,最好带我的军队,这样可保证您的安全。”

    钟会摇摇头说:“还是把你的军队留在绵竹。如果成都稳定后,他们就和涪县三万人马合兵一处,火速兵进西安;成都若有情况,也好前往救援。”

    钟会虽然要依靠姜维,但他还是留了一份心眼,防备姜维兵权太重会威胁到他的安全。

    姜维的人马,不如自己的人马更可靠。

    在姜维的一再力争下,钟会只好说:“那你就带上一百人马吧!”

    十

    姜维马上回到了自己军帐中,把将领们召集起来,向他们通报了钟会意图,并进行了分工。董厥、廖化、柳隐、王含带三万主力留在绵竹;姜维、张翼、蒋斌挑选了百名精兵,随钟会一起行动。

    分别时,姜维又叮嘱大家:“一定要谨慎加小心,等待时机,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过早的暴露意图。”

    钟会也留下五万人马驻守绵竹,带三万人马连同姜维的百名精兵,向成都出发了。

    钟会这是孕妇过独木桥——要铤而走险!

    十一

    公元264年农历的正月十五,钟会心怀叵测地带兵进入了成都。

    进入成都的第一件事,钟会就是把邓艾父子从牢房中提出来,装入木笼囚车,命令师纂带五十名士兵,负责押往西安。

    师纂本是司马昭派到西路军的参谋长,邓艾进入成都后又委任他为益州省长。后来,卫瓘为顺利逮捕邓艾父子,又任命师纂为西路军临时总指挥。

    钟会要想掌握西路军的三万人马,必须借机打发师纂离开成都。

    打发走了师纂及邓艾父子,钟会又命令在原蜀国皇宫,为郭太后设置了灵堂。并下发通知,要求驻成都各兵团的正副司令,于明天上午到灵堂出席追悼郭太后仪式及参加军事会议。

    十二

    正月十六。

    受邀参会的胡烈等人,如约地来到蜀国皇宫。

    钟会的养子钟邕(音拥)随后带人关闭了宫门,并将皇宫大院内四处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卫兵。

    钟会在姜维和几十个卫兵的簇拥下,带着他手下十几个死党走了进来。

    钟会用眼扫了一下参会人员,开口说道:“我接到了郭太后从京城发来的遗嘱,现在给大家宣读一下。”

    说着,钟会从袖筒里抽出一卷黄绫,慢慢展开后,大声读道:“郭太后遗嘱:司马家族野心狂妄,凌架于皇权之上,先有逆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掌控了朝政大权;后有逆子司马师、司马昭将三帝贬为齐王,杀四帝于南面宫阙之下,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今特立遗嘱:责成钟会,率魏国忠勇之师,诛杀司马昭,清除司马余党,还我大魏朗朗青天!”

    “哇噻!这是要造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