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一百一十四章 坚守
    一

    刘禅当皇帝也四十多年,大事小情遇到也不少。

    特别是魏国对蜀国的大举攻,他经历了二次。

    两次魏国都是大兵压境,来势汹汹,结果都是气壮如牛而来,丢盔弃甲而归。

    第一次是老天爷连天大雨帮忙,魏国进攻遇到了大的麻烦,不但没有成功,还让诸葛亮出奇兵,将魏国西路人马打了个落花流水。

    第二次,只靠王平的三万人马就挡住了魏国的进攻,在撤退的途中,还被费祎的援军打了伏击。

    看来魏国的进攻并不可怕。

    这次,刘禅更觉的问题不大,因为姜维制定了《敛兵聚谷防御方案》新的战略,采取了先截后堵双保险的战术,魏军就是突破了汉中第一道防线,汉中兵马只要固守城关,放敌人进来,然后利用剑门关为第二道防线,把魏军挡在汉中。然后由汉中和剑门关两路共同夹击敌人,敌人进不得也退不得,只有乖乖挨打的资格了。

    所以,这回刘禅是吃黄豆喝凉水——底气十足。

    二

    刘禅派出张翼和廖化两路援军后,就专心致志,大张旗鼓的开始了改年号和大赦的事情。

    大敌当年,有条不紊进行改年号和全国大赦,既可以稳定人心,又能提高士气,这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刘禅的命令一下,蜀国上下开始行动,到处都沉浸在庆祝改元和大赦天下的喜庆气氛之中。

    公元263年八月,蜀国由景耀五年,改年号为“炎兴元年”并宣布全国大赦。

    这也是自诸葛亮死后,刘禅第十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赦了。

    “炎兴”这个年号起的很好,寓意也正,可就是不是时候。

    结果,“炎兴”这个年号成了蜀国的最后一个年号,还是最短的一个年号,只存在了短短的三个半月。

    蜀国到处都沉浸在喜庆气氛之中,却不知大祸像遮天蔽日的乌云,悄悄地向头顶飘来。

    三

    魏国伐蜀的东路军,分三路开始翻越秦岭。

    钟会率兵马走的是褒斜道,相对子午道和傥骆道来说要好许多。

    可是,钟会还是出师不利。

    刚走了四五天。

    在过一个小桥时,他的坐骑一个蹄子竟踩翻了桥板,钟会连人带马一起栽进了水里。

    他的部下见钟总落入了水中,都惊出了一身冷汉。不由分说,“噗通、噗通、”很多人跳入水中,拖的拖,拉的拉,终于把钟会救了上来。

    好像落汤鸡的钟会上岸后,恼羞成怒,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来人,把先锋官给我就地正法!”

    四

    先锋官负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总指挥都从桥上掉到水里了,你说这个先锋官能逃脱责任吗?

    钟会命令发出来了,可身边的将士都没有回应。

    钟会更加恼怒,抡起马鞭就抽向身边一个小头目。一边打,一边吼道:“我的命令你们没听到吗?”

    这位小头目用手捂着被马鞭抽过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说:“钟总,您消消气。不是我们没听到,我们只是想,先锋官许仪有错,您可以狠狠的惩罚他,但看在他老爷子许褚功高盖世的份上,还是给他留条性命,也好让他戴罪立功不是吗?”

    钟会一听这话,不但没有饶恕的意思,反而又狠狠抽了这个小头目几鞭子,没有丝毫余地的说:“军令如山,马上执行。否则,就要你们几个人的脑袋!”

    小头目见钟会下了死命令,也不敢再说什么,带着人就去找许仪去了。没有多长时间,果然提着许仪的人头前来交差了。

    钟会执行军规斩杀先锋官的消息,很快在军营传开,将士们各个胆颤心惊,都加了小心,唯恐因为不慎而遭遇不测。

    五

    钟会杀许仪,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他心中十分清楚,许仪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是一位侯爷。他的父亲,是魏国鼎鼎有名的虎将许褚。

    许褚是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贴身保镖,多次救过曹操的性命,也为魏国立下过汗马功劳。

    许仪的侯爷爵位,就是继承他老爸的,本人却没有什么功绩。况且,许家在曹氏眼里功劳卓著,但现在是司马家族的天下,在司马昭眼里一钱不值。

    所以,杀了许仪,不但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反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能让钟会迅速提高在军中的震慑力,为今后号令三军夯实下了牢固的基础。

    六

    钟会东路军的中路,由魏兴独立旅旅长刘钦率领,三万人马从子午道昭通先走出谷道,却迎面遭到了柳隐的阻击。

    刘钦是第一次和蜀国交手,而且和他交手的是一个年近八十的老将军。虽然刘钦有精神准备,但还是小心翼翼的。

    这个给了刘钦当头一棒的,就是黄金城(现在的汉中市洋县附近)守卫旅少将旅长柳隐 。

    柳隐和蜀军副总司令廖化、原永安兵团司令宗预并称为蜀国三老耄耋(音毛碟)将军。

    他三人是见证了蜀汉王朝从开始到灭亡,并始终拼杀在最前线的蜀汉宿将。

    七

    柳隐是成都人,博闻多识,智计过人,性情正直诚恳,朋友很多,名气很大,却与世无争,三十多岁了,还隐居在家中。

    刘备当了皇帝后,听说成都有位隐士叫柳隐,就派人去请他出山,并封了他一个警卫团长。(当年赵云、魏延、王平,都是从这个职务干起的。),安排在身边,经常伴随刘备出入和应酬。一来是为了多多了解一下他这个人;二来也是通过接触和感化,希望柳隐能出山,为政府工作。

    一来二去,二人互相了解多了,柳隐也改变了想法,愿意为蜀汉政权出力。

    刘备发现柳隐的确是个人才,就派他去重庆当了市长。

    柳隐在重庆市长位置上干的也是风生水起,井井有条。

    邓芝到重庆兵团任司令后,与柳隐一军一地配合的也是十分的默契。邓芝发现柳隐不但善于地方行政工作,论带兵打仗、排兵布阵也是非常老道。就推荐给姜维。

    在姜维历次北伐中,柳隐经常是身先士卒,攻城拔寨,屡立奇功,成为了姜维北伐军中一员得力的悍将。

    姜维也十分信赖和欣赏柳隐。

    在制定《敛兵聚谷防御方案》,调整汉中防守人选时,姜维首当其冲想到了柳隐,毫不犹豫地任命柳隐为汉中第一关的黄金城守卫旅少将旅长。

    八

    对于这次魏国出兵,姜维提前给汉中前线各关城都下发了敌情通报,能拦就拦,拦不住就要死守,保存实力,准备反攻。

    柳隐接到姜维的指令后,提前在子午道出口,埋伏下三千兵马,趁魏军刚出谷,还没准备的情况下,来了个迎头一击,打了刘钦一个冷不防。

    等刘钦缓过神来,调整好部署,准备全力进攻时,柳隐早已将伏兵全部撤回了黄金城。

    刘钦开始攻城了,柳隐却稳坐在城头,带着全体将士从容坚守着。

    几天下来,刘钦拿柳隐的黄金城一点办法都没有。

    九

    钟会带的人马,进攻的是汉城。守汉城的是汉城守卫旅旅长蒋斌

    蒋斌是蜀国前最高行政长官蒋琓的大儿子,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是姜维手下的得力干将。

    蒋斌为人低调,不善张杨。曾随诸葛亮北伐,也是屡立战功。

    蒋琓去逝后,蒋斌做为长子,继承了蒋琓的爵位,被封为安阳亭侯。

    姜维调整汉中防守人选时,蒋斌主动请缨要驻守汉城。姜维也是十分看重他,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汉城守卫旅少将旅长,成为驻守汉城的最高长官。

    十

    钟会依仗人多势大,凶猛攻城。结果无功而返,汉城也是岿然不动。

    钟会也可称得上一位军事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也运用的十分娴熟。他见攻城无果,施展起了攻心的手段。他给守汉城的蒋斌写了一封信,让人用箭射上了城头。

    守城的将领把钟会的信送到了蒋斌手中,蒋斌展开信。

    钟会在信中说:“蜀国人杰地灵,能人比比皆是。我久仰您和诸葛瞻的大名,我们都在为国尽职,应同属一类人,却不曾有缘相会。”

    “今天我来到蜀地,打算瞻仰令尊大人的墓地,祭扫墓莹,以表敬意。”

    “敬重仁人先贤,是我们族人的美德,希望您告诉我先君大人的坟地所在。如有可能,我希望与您一同前往祭拜。”

    十一

    蒋斌看完信,鼻子“吭哧”了一下,说:“钟会小儿这是杀人的和尚捻佛经——虚情假意。”

    说完,他拿起笔,给钟会写了一封回信。

    蒋斌虽为人低调,但对“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孔孟之道,还是尊崇和恪守的。

    蒋斌提笔写道:“你我各为其主,难为同路之人。”

    “今偶得书信,不便拒绝您的要求。亡父当年患病,逝于涪陵。占卜者说那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将父亲安葬在那里。”

    “知道您要屈驾瞻视墓地,以表敬意,也激起了我的感伤和情思。当年,颜回视孔子如父,这是我们的祖德呵!”

    “可惜我有守城职责在身,不能以私废公。”

    在汉城外的钟会,被蒋斌不卑不亢的回信,弄了个烧鸡大窝脖。正不知如何是好,进攻黄金城的刘钦和进攻乐城的卫瓘都派人前来通报军情,结果和他一样,都是攻城无果。

    十二

    从傥骆道进攻的卫瓘,面对的是乐城守卫旅少将旅长王含,结果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钟会开始挠头了。

    他向刘钦和卫瓘下了死命令:“就是用头撞,也要撞开一处关城,否则,提头来见!”

    钟会虽然这么说,但他也知道这是碰上硬茬了。

    他没有选择,必须有所突破。否则,他就会重蹈前两次大军进攻蜀国的覆辙,无功而返了。

    “不能在这一棵歪脖树上吊死,应该找其他树试试嘛!”

    钟会想到这里,派出了他的王牌军泰山兵团,由兵团司令胡烈带领三万人马,沿汉水西行,去攻打阳平关。他则与刘钦和卫瓘兵合一处,继续攻打乐城。

    这叫东方不亮西方亮,谁又说的清哪块云会下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