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人得势
    一

    来见姜维的是中央秘书厅人事部副部长罗宪。

    罗宪也是蜀二代,原籍是荆州襄阳人。为躲避战乱,他父亲罗蒙带着罗宪和一家人逃到蜀地,后来一直在蜀地做官。蜀国建立后,被刘备任命为广汉市长。

    罗宪也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从小拜谯周为师,很早出了名,十三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是谯周名下最优秀的几个学生之一,被师兄师弟们尊称为“子贡”。

    罗宪正直,平易近人,乐善好施。二十刚出头,就被招聘进刘璿的太子府当了个领班。虽然官职不高,因其职责主要是陪伴在太子身边,以其修养品行影响太子,所以选拔任用的人都是德行高尚之人。

    可见当时二十多岁的罗宪,其德行和才华已被蜀国世人所公认。

    不久,罗宪又被调入中央秘书厅当了一名外交官并两次出使吴国。他谈吐不凡,风度翩翩,被吴国人誉为“最帅外交官”。

    罗宪认真,年富力强,很快就被提拔为人事部副部长。

    二

    自从黄皓被刘禅任命为皇帝办公室主任秘书后,飞扬跋扈,看人下菜碟,一付小人得志的嘴脸暴露的淋漓尽致。

    很多人因为黄皓是皇帝的宠儿,纷纷对黄皓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罗宪是煎饼摊上买油条——不吃那一套。

    三

    罗宪对黄皓的态度,让黄皓恨的是牙根发痒,腿肚子转筋。

    黄皓变着法子想挑罗宪的毛病。谁知罗宪做事严谨,滴水不漏,硬是无懈可击。

    黄皓找不到出气的机会,耿耿于怀。

    这时,巴东市长出现了空缺,黄皓就动了些手脚。结果,一纸调令出现在了罗宪的手中,调他出任巴东市长。

    四

    虽说出任巴东市长,对罗宪说是平职平调。但是,一个京官,被平调出京,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贬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罗宪接到调令,知道这是黄皓对自己排挤。但他并没有动怒,反而觉得这也是一种解脱。

    与其经常看着那一付小人的嘴脸,真不如躲的远些,去专心干自己的事情。

    眼不见,心不烦。

    罗宪打定了主意,交接了工作,临行前来和姜维告别。

    五

    姜维听罗宪叙说完缘由,不由地眉头紧皱。

    这只是一般的人事调动,程序、职务的安置都没毛病。

    工作调动,大多是以鼓励积极性为主。除特殊情况下,一般平调大多都是从艰苦地方调往舒服地方;由外地调往京城。而如果反着来,就有些情理不通了。

    这就是黄皓的阴险之处。

    但这种小事,不是原则性问题,姜维职位太高,不好插手。

    可姜维真不忍心看着一个正直的好苗子,任意被险恶用心所玩弄。

    他思忖了半晌,拿起纸和笔,写下一个字条,交给罗宪说:“你不要到巴东上任了,拿着我的这封信,去永安找阎宇吧!”

    六

    永安战区司令阎宇,荆州江陵人,也是刘备在荆州时的老人。精明强干,作战英勇,也多有战功。曾接替张表,成为南中战区第六任司令。在南中其间,虽威望和政绩虽难和马忠相比,但也是很有成就。

    永安战区原司令宗预年老多病,被调回京城,阎宇接替上任永安战区司令。

    七

    罗宪到永安后,把姜维的信交给了阎宇。

    阎宇看完姜维的信,马上明白了姜维的用意,对罗宪说:“别走了,就留在这里。我马上打个报告,新的任命会很快下来的。”

    阎宇也知道,罗宪的被调动,是黄皓的捣的鬼, 他虽和黄皓处的关系非常铁,但姜维是他的顶头上司,这种关系,精明老练的阎宇处理起来是得心应手的。

    另外,他也是非常看重罗宪之才,有这样的好帮手,既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又能做个顺水人情,傻子才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呢!

    阎宇热情招待了罗宇一番后,安排罗宪下去休息,他马上提笔打了一份报告,建议罗宪做为他的副手,留在永安司令部任职。

    八

    后来,在姜维的推荐下,罗宪被任命为永安战区副司令。从此,罗宪完成了弃文从武漂亮地蜕变。

    蜀国投降后,罗宪固守永安六个月,抵挡住吴国几万大军的进攻。后继续留任永安最高军事长官,并被为封万年亭侯。后又晋升为西鄂县侯。不久,又被调入中央,还被授于尚宝剑。

    八年后,罗宪死于任上,年仅五十二岁,被追封为烈侯。

    这是后话。

    九

    姜维送走罗宪后,心情久久不能不静,他提起笔来,给刘禅打了一份报告,请求刘禅诛杀宦官黄皓。

    姜维在报告中说:“宦官黄皓阴险毒辣,心怀叵测,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使出浑身解数,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先有刚正不阿的董允,遭黄皓诽谤,至使君臣之间结怨。后有甘陵王刘永,受黄皓谗间诬陷,让皇室兄弟反目,十余年不得相见一面。罗宪无辜,竟以卑劣手段,被排出异己。”

    “此类之事,不胜枚举。长此以往,轻则失德,重则丧国,古往今来,宦官放肆专擅,误国丧国之教训是十分惨重的。”

    “为此,建议将黄皓处死,以儆效尤”

    十

    刘禅接到姜维的报告,知道这回黄皓是屁股坐到断树桩——遇上槎口了。

    他连忙派人把姜维叫到他的办公室,劝姜维收回报告。

    刘禅苦口婆心地对姜维说:“黄皓为人处事是有些问题。当年董允就看大不上他,动不动就是一顿呵斥。我对董允的做法也是非常反感的。”

    “人常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十个手指伸出来也不一般齐。”

    “黄皓只不过是一个小跟班,文无职权,武不带兵,又能翻起多大的浪呢?”

    “况且,他并未犯下不赦之罪,何至于让大将军如此动怒,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黄皓跟了我快四十年了,从未让我有丝毫的不愉快。凭心而论,就是养条狗,这么多年了,也处出了感情。它常常冲你摇头摆尾,讨你的欢心,你会无缘无故的踢它一脚吗?”

    “这样吧,我把黄皓叫进来,当面向你承诺,今后绝不会插手政事,老老实实地做好本分工作。怎么样!”

    姜维听到这时,忙站起身来说:“不可,不可!有陛下亲自对他教悔,何用向我承诺呢?既然陛下认为不可,我收回报告就是了。”

    姜维清楚的明白,刘禅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说,也没意义了。

    姜维只好向刘禅讨回了所写的报告,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十一

    刘禅很清楚,他保住了黄皓的小命,但也伤了大家的心。同时,也隐隐约约地觉察到,黄皓拉党结派手段还是很可怕的。

    为遏制黄皓的膨胀,平衡各方势力,他集中提拔了诸葛瞻、董厥、樊建、张绍,还有罗宪几个人,都是黄皓的对立面,也算是对姜维的一种安慰吧!

    十二

    张绍,没的说,这自家人。他是张飞的二儿子,也是刘禅的大舅哥。

    樊建,也是荆州时期的老人,曾长期冲杀在北伐的第一线。后来,任内务部长。

    他虽与黄皓没有什么冲突,但从来不与黄皓来往,也是姜维的一个铁杆粉丝。

    樊建是蜀国最后一任中央秘书长。蜀国共有过十一任中央秘书长,除法正、陈祗外,其中九人都是荆州人。可见荆州人群在蜀国的重要地位。

    罗宪,曾被黄皓排挤过,算是一种补偿吧!

    十三

    新的晋级令如下:

    晋升中央办公厅副秘书长、蜀军总参谋长诸葛瞻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蜀军副总司令,成都卫戍区司令,授一级上将军衔。

    晋升中央办公厅秘书长董厥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接替病逝的张表,兼中央军第三兵团司令,授二级上将军衔。

    晋升内务部长樊建为中央办公厅秘书长。

    晋升皇室办公室秘书、西乡侯张绍,为内务部长兼中央办公厅副秘书长。

    晋升巴东市长罗宪为永安战区副司令,授一级中将军衔。

    同时,刘禅下令:大赦天下。

    这也是自诸葛亮死后,刘禅第十一次大赦天下了。

    十四

    一晃,已经是公元261年的夏天。

    姜维掐指算来,从258年春天,他率军从骆谷撤回,官复原职算起,已经整四年了。

    这四年来,刘禅为缓和国内矛盾,在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追封先烈,晋升功臣,统一思想,振奋士气的一系列举措,而北伐却出现了空窗期。

    这对已是年过花甲的姜维来说,却好像是渡过了十年的囚禁生活,身心倍受煎熬。

    姜维二十六岁投奔了诸葛亮,三十六岁时,接过了领导北伐的接力棒,一晃二十六年过去了。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六年呢?

    已是六十二岁的姜维再也不可能有二十六年了。

    可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却还寥寥无期,姜维心中能不急吗?

    只练不说是傻把式,只说不练是假把式,连说带练是真把式。

    姜维认为,刘禅这两年采取的系列措施,可以说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如果他再用北伐的实际行动,来振奋一下斗志,岂不是锦上添花吗?

    十五

    姜维找到刘禅,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接着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说:“去年夏天,吴国老调重弹,又一次施展起诈降计。”

    “魏国为侧应,集结起荆州军团和襄阳守军约六七万兵马,屯集在沮水,荆州、义阳一线。虽然最终没能开战,但司马昭并没死心,所以这此兵马仍原地待命。这样,关中东部空虚,雍凉地区无援兵可增。”

    “目前,由于陛下的措施得力,国内人心稳定,士气高涨。正是我们出兵陇右的大好时机。”

    说完这些说,姜维用期盼的目光看着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