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一百零一章 李简献城
    一

    信使被带了进来,见到刘禅后倒头便拜,刘禅让他站起回话。

    来人自称是狄道守备团团长李简的副官。奉李简之命,前来向蜀国呈报,愿献出狄道城,投降蜀国。请蜀国派兵前往接收。

    刘禅让他呈上李简的书信。

    信使说:“考虑到要穿越魏蜀边界,唯恐泄密,身上不敢带有任何凭证。”

    姜维又问了一些细节,就让信使下去了。

    二

    信使走后,刘禅让大家谈谈看法。豪爽耿直的张嶷抢先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

    张表拦住张嶷的话,说:“无凭无据的,怎么能确认这不是诈降呢?再说,李简要投降,他为什么自己不来呢?”

    张嶷说:“正因为无凭无据,更能说明他们想投降的真实性。”

    “首先说,身上携带信件,不论是遇到魏军还是蜀军,都会被搜出来,这样很容易泄密。身上无凭无据,就是被魏军捉去,只是被捉一人遇难,别人是安全的。 ”

    “第二,李简和李丰是族亲,李丰被杀后 ,李氏家族肯定要被清理 ,投降蜀国是李简最捷径的出路。”

    “第三,他自己跑出来,要冒很大有风险,一旦在半路上被抓回去,死的更快。再说,李简只是个校级军官,他知道,就算他能安全地跑过来,自身的价值对我们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出兵接应,不但保险,还能拉出一个团的兵力一起投降。这样,他就立了大功,将来也能被我们高看一眼,这样不是更稳妥吗? ”

    三

    张嶷的分析入情入理,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姜维身上。

    对于姜维来说,李简究竟是真降还是诈降都不是什么问题,魏国内讧才是真正的机会,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

    经过这几年对陇右地区骚拢,蜀国在这一地区的羌氐人眼里,地位是大大的提升了。

    蜀国每次出兵北征,经过羌氐人地区,各部落都会为蜀军提供各类信息。或通风报信,或带路引导,还能提供马、牛、羊毡及军粮等物资,让蜀军如鱼得水,在陇右地区就如同蛇过篱笆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如果李简是真降,虽不能说是雪中送炭,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姜维见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他毫不迟疑说:“有枣没枣先打一杆,而且事不迟疑,越快越好!”

    四

    张嶷一听姜维要出兵北伐,马上说:“大将军,这一回我要率无当飞军为您做先锋。 ”

    姜维摇了摇头,说:“你这‘老风湿’,刚丢掉拐杖,走路都还不利索,我怎么敢劳驾您呢?”

    张嶷一听,急得脖子上青筋都暴了起来。转身“噗通”一声跪在刘禅面前,说:“我愿给陛下立下军令状,”

    “我蒙陛下器重,屡受恩惠。由于身体多病,常常担忧突然死去,不能报效国家。”

    “如今,大军又要出发了,我愿报病上阵,为国效劳。如果取得凉州,我愿驻守边疆;如果不能报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精忠报国。”

    张嶷的一番话,让刘禅感动的也差一点流下泪来。他忙让人扶起张嶷,说:“如果你的身体允许,我批准了。”

    五

    经过一番准备,姜维率张翼、廖化两个兵团向狄道城的方向发兵了。

    张嶷也如愿以偿地做了先行官,带着五千兵马的飞军,走在大军的最前面。

    姜维还特意派对陇右比较熟悉的夏侯霸做张嶷的军事顾问,随张嶷为大军开道。

    夏侯霸听说过好多张嶷的传奇故事,他非常的敬佩。这次能和张嶷并肩作战,他就想结交张嶷做朋友。

    在行军的过程中,他就主动和张嶷并马而行,并对张嶷说:“虽然我与你认识不久,你的好多事情我都听说了。所以,我很想和你成为朋友,成为交心的朋友,你能理解吧?”

    张嶷说:“大道理我都懂,你说的我也能理解。可我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我,怎么可能交心呢?人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还是慢慢处吧!”

    六

    姜维率领大军到了狄道城下,李简果然大开城门,并亲自率领手下的将士和城中百姓的代表出城迎接。

    姜维进城后,李简盛情地设宴欢迎蜀军的到来。

    宴会后,李简向姜维交了实底,说:“我已动员了全城军民,随时可随蜀军返回。城中粮草丰足,可供大军三个多月的军需。”

    “附近的河关、临洮两县,也有一些人有归降蜀国的意向,只是没有最终决定。”

    “如果姜总司令率兵围攻两县,给城中守军施加一些压力,再由我去劝说,两县归蜀是水到渠成之势。”

    “目前,在狄道附近,只有关中军徐质的一个旅。我想,徐质发现蜀军进了狄道城站住了脚跟,他不会轻易出兵,会固守襄武,等待上邽的援兵。”

    李简交底完毕后,姜维又和张翼、廖化统一了一下思想,决定先易后难,先派出一路人马,围住徐质的魏国中央军驻防的襄武城,围而不打。同时,兵分两路,围攻河关、临洮两县,由李简出面进行劝降,争取兵不血刃,扩大战果。

    姜维命令张嶷率飞军五千人马围住襄武城,张翼率二万人马围攻临洮,姜维和廖化带上李简围攻河关。

    七

    姜维率两万人马围住了河关城,他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让李简对城上喊话。

    河关城内本来有些人就与李简有来往,都想效仿李简归降蜀国。这时,见蜀军大军围了城,李简又在城下劝说,更无斗志了。

    可他们都不了解蜀国的实力,就怕这边刚献城投降,那边郭淮的援军就到了,蜀军丢下他们仓惶逃走,结果会更糟糕。

    于是,侥幸观望的态度占了上风,城上的守军即不放箭,也不答话。

    双方就这么相持了几天。

    蜀军的许多将领耐不住了,纷纷向姜维请战,要求率队攻城。

    李简劝姜维说:“我希望姜司令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吧!”

    “大家虽然都不满司马家族的所作所为,但作为一个边陲守将,不战而降的决心,是很难下定的。”

    “但是,如果蜀军开始攻城,那么,就会激发了守城将领战死沙场的决心。到那时,玉石俱粉的悲剧就会出现。”

    “所以,请姜司令再给他们一次主动投降,反戈立功的机会。”

    八

    经过这几日与李简的接触,姜维对李简的为人处事还是比较认可的。何况,此时此刻那些守军尴尬的处境和矛盾的心想,就和当初他向诸葛亮投降时如出一辙。

    另外,由于姜维兵不血刃占了狄道城,又将徐质的人马牢牢地围在襄武城,行动迅速,动静不大,没有给敌人通风报信的机会,他料想郭淮还不清楚狄道城一带发生了什么。

    狄道城有充足的粮草,也让姜维没有了后顾之忧,给他争取劝降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他驳回了手下将领的攻城请求,继续让李简对城上喊话。

    又过了十几天,正如李简预料,城上回话了,他们约李简进城深谈。

    李简进城没过多久,城门大开,李简和守城的将士及城中的百姓代表,一起走了出来,迎接蜀军入城。

    接下来,姜维又带李简及河关的守城将领,来到了临洮城下,如法炮制。

    结果,临洮城也和河关城如出一辙,开城迎进了蜀军。

    九

    姜维连续拿下了三座县城,下一步该怎么打,让姜维犯了难。

    李简和这些献城的军民,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迅速离开这里。他们心中非常清楚,一旦魏国军队杀过来,最倒霉的就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姜维有心扩大战果。但是,此地是魏国的腹地,如果魏军大军一旦出现,如何保护三县百姓的安全,就成了最头疼的事情了。

    上千拖家带口的民众转移起来,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之中有老有小,妇孺老弱,每天走不出十几里路。

    但是,这些人的安危,却是对蜀国诚信的一种考验,安全的把他们带回去,姜维的此次出兵,就是大胜。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经过再三考虑,姜维还是决定:安全掩护三县居民迁往蜀国。

    十

    姜维命令张翼的第一军团向东推进,在通往上邽的各要道设伏,如遇魏军援军,坚决挡住,保证三县居民安全撤退。

    命令张嶷的飞军继续围困襄武城,待三县居民撤入武都后,再解围回撤。

    命令廖化率第四军团的一万人,分别深入到居民中,帮助和掩护撤离。

    另一万人由姜维、夏侯霸率领断后。

    一切都按照姜维的部署进行着。

    十一

    被张嶷围在襄武城的徐质,起初并没有慌张。

    他曾在围困岷县的句安时,和蜀军有过接触。他知道,蜀军的每次进攻,都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远途作战的软肋,就是粮草的供应。没有了粮草,就离退军不远了。

    谁知这次姜维即得了城池,又得了粮草,就像是有奶吃的孩子——无忧无虑。

    襄武城一连被围困一百多天,徐质几次试图派人冲出包围向郭淮求救,都被张嶷挡了回来。

    徐质有些沉不气了,他准备全员突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