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九十九章 一语成谶
    一

    邓艾原以为识破了姜维的阴谋,稳稳当当地守着白水北岸,就等着痛击过河的蜀军。

    几天过去了,不但没有等到蜀军过河,河对岸的廖化也不见了踪影。

    邓艾明白了,自己是羊肉片进热汤锅——被涮了。

    邓艾冷静地思考了片刻,断定姜维一定是赶往岷县了。他知道现在赶往岷县已经是无济于事了,忙集合起人马,火速赶往为翅,在蜀军撤退的路上,找姜维出出气。

    结果晚了一步,姜维的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只拦住了断后的句安。

    邓艾跨马提枪带人挡住了句安的退路。

    二

    句安见后有追赶,前有拦阻,也只好玩命了。不顾一切的率先冲入了邓艾的阵中,和邓艾战在了一起。

    从被困的绝境中杀出来的蜀军,眼见就要回家了,却又面临死亡的境界,求生的欲望是不言而喻的。

    穷寇勿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疯狂的拼杀下,大部分断后的蜀军士兵都冲了出去,只有句安和几十个兄弟,被邓艾率人死死地缠住难以脱身。

    句安见大势已去,只好放下了武器向魏军投降了。

    三

    姜维回到武都后,听说句安被 围没能逃出来,心中十分的懊悔。

    没想到在这小小的河沟里还翻了船。

    姜维也想争回点面子。他命令廖化、王嗣分别守好武都和沓中,不要有丝毫的麻痹。

    他要率五千轻骑再返西宁,给郭淮杀个回马枪。一是为还在西宁一带骚扰魏军的羌氐的人马鼓劲打气;二是想在突袭中打击一下郭淮的锐气。

    四

    姜维还是走白水,渡过白龙江一路向北。

    这时,前方的侦察员回来报告,有几百号人马,正大摇大摆毫无防备的迎头走来。

    姜维一听,机会来了,这一定魏国的地方武装,配合郭淮作战后要返回驻地。由于此地在凉州的腹地,所以敌人才没有防备。

    姜维马上命令队伍迅速分头隐蔽起来,准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一会,敌人就走进了姜维的包围圈。姜维命令吹起牛角号,向敌人发起攻。

    蜀军从四面一下冲向了敌人,被围在中央的魏军,被突然出现的蜀军惊呆了,没有反抗,一个个乖乖地当了俘虏。

    四

    原来,这是钞修市保安旅一支不到一百人的士兵,押解着四五百羌氐人回钞修市当人质。

    领队的是钞修市保安旅长郭修。

    他原本是奉命带队随郭淮一起围追羌氐人的武装 。羌氐人被打跑了,郭淮派他把俘虏的羌氐人当作人质,就近关押到他的钞修市。

    郭修也是大意了,他只带了一百多士兵押解。

    眼见就要到了他的地盘,谁想杀出了姜维的人马。

    他见蜀军比他几十倍,知道反抗也是徒劳,所以带头投降了。

    从郭修嘴里姜维了解到,羌氐人都被打跑了,郭淮的大队人马正在附近休整。

    姜维知道已经没有偷袭的机会了,只怕夜长梦多,他释放了郭修手下的士兵,带着郭修及被当做人质的几百号羌氐人,回到了武都。

    姜维对廖化安排了一番后,他亲自带着郭修回到成都去见刘禅。

    刘禅也按照惯例,对郭修招待了一番后,任命郭修为中央军第一兵团副司令,授三级上将军衔。让他在成都稍事修整一番后,到驻扎在涪县的第一军团上任去了。

    五

    不久,中央秘书长吕乂病死了。

    吕乂是中国历史上被任命为专职主管粮食的第一人。

    他是蜀国高层中人人称赞的精明干练的管理人才。越复杂越难缠的事情,只要由他出面,都能奇迹般地迎刃而解。

    所以,每当遇到急需而又关键性的工作时,大家总会首先选由吕乂担当。

    蜀国刚建立,开始整治盐铁税收,王连就点名由吕乂担任了负责主抓具体工作的事务科长。

    诸葛亮屯兵汉中,就任命吕乂负责汉中的军粮筹备和管理。

    诸葛亮死后,蒋琓又把吕乂调入成都,任成都市长,负责对京城的全面治理。

    六

    京都地区人口结构复杂。有权有势有背景的大户人家,逃避兵役,士兵开小差,冒领空额军饷的事情层出不穷,利用征兵制度大发国难财。

    吕乂上任后,毫不手软地进行了严厉打击,堵住了冒领空额军饷的漏洞,杜绝了逃避兵役的行为,很快刹住了利用征兵制度大发国难财的邪风。

    接下来,他又对脱漏军籍的家庭进行排查,对开小差的士兵们劝说开导。没用了多久,就有一万多兵源重新回到了军队。

    费祎接替蒋琓升任了国家二把手后,又将吕乂调入中央,接替董允成了中央秘书长。

    七

    吕乂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精明干练,上上下下无不佩服。

    但是,吕乂却不适合与上层人物打交道。他体恤下属,爱护百姓,可对官场上的人却是不屑一顾,不留情面,不讲私情。对背景深厚的官员非常冷淡,喜欢结交重用那些贫寒出身的下属。

    所以,吕乂在平民百姓眼里,是一等一的好官,但却遭到上层的病垢。

    八

    吕乂死后,刘禅与费祎沟通后,任命:

    陈祗接替吕乂为中央秘书长。

    诸葛瞻接替陈祗为内务部长。

    张表接替病逝的马忠为南中战区司令。

    实行大赦天下。

    这也是诸葛亮死后第六次大赦天下。

    费祎又向刘禅建议,把北伐军的指挥中心从涪县迁往汉寿(现在广元市利州区)。

    九

    汉寿原来叫葭萌。当年,刘备就是从葭萌出剑门关,一鼓作气攻取成都,建立了大汉蜀国。此后,刘备为葭萌更名为汉寿,取"汉祚永寿"之意。

    汉寿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汉中比做成都的护城河,涪县是进入成都的大门,那么,汉寿就是成都的城墙。

    从汉中到成都,中间是隔着横断山和大巴山两大山脉。而在两大山脉中间有一条山涧,弯弯曲曲长达一千多华里通往涪县,这条路叫金牛道。汉寿正处于金牛道上。

    当年,诸葛亮就在这里,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剑门关,成为扼守金牛道的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通过了剑门关,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成都。

    诸葛亮把总指挥部设在汉中,是为了向北进攻;蒋琓把指挥部设在涪城,是为了向东或向西北进攻。费祎要把北伐的总指挥部设在汉寿,重点是加强防守;其次,汉寿与汉中、武都形成了一个“品”字形防线,汉寿据中,可以随时增援东北面的汉中和西北面的武都。

    十

    此时,三国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魏国的司马懿死了,接替司马懿的是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着魏国的朝政大权。

    而司马师比司马懿更胜一筹,让蜀国再次面临着一个更疯狂的对手。

    吴国的孙权也死了,孙权是蜀吴联盟的关键人物。没有了孙权,蜀吴的联盟就面临危机。

    蜀国被刘禅誉为平安三侯的王平、邓芝、马忠也先后病故,蜀国也出现了武将的危机。

    鉴于这种情况,费祎调整防御措施也是非常明智之举。

    刘禅同意了费祎战略调整的方案,并命令费祎在汉寿城建立大将军府,加强对全国军政事务的集中统调,命令中央军第一军团从涪城移防,屯驻汉寿。

    接着,刘禅又下令:大赦天下。

    这也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的第六次大赦天下。

    费祎又对近期的一些工作向刘禅汇报后,带着新任命的中央军第一兵团副司令郭修和刚从南中调回成都的张嶷一同前往汉寿。

    十一

    张嶷在南中一干就是十五年,无论是工作业绩还是在民众中的威望,都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张嶷曾得过严重的风湿骨病,当时卧床不起。还是汶山请市长何祗出巨资为他治好了病。到南中后,由于不适当地潮湿气候,旧病复发了。

    张嶷只好向中央打了报告,要求调往干燥地区工作。刘禅了解到张嶷的身体状况,就准备调张嶷到汉中。

    听说张嶷要调离南中,很多当地彝人都哭泣着挽留他。

    当张嶷路过旄牛县时,当地彝人首领襁负早早地等在了路旁,他要亲自互送张嶷回京。

    张嶷一路走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张嶷劝大家回去,可大家却是依依不舍,更有一些人坚决表示要追随张嶷征战沙场。

    快到成都了,张嶷诚心诚意的劝回了送他的人群,剩下了一百多人,张嶷就把他们编入了自己的随同卫队之中。

    张嶷到京后,刘禅任命张嶷接替王平任无当飞军旅旅长,晋升为三级中将,随费祎一起到汉寿上任。

    十二

    费祎有三大特长,善谈、豪饮、爱交朋友。

    聊起天来,说古论今,滔滔不绝,没头没了;喝起酒来,推杯换盏,畅饮不醉;与人交往,无论是三教九流,都能谈得来,不管性格讷敏温暴,总能友好交往。

    在赶往汉寿的路上,费祎了解到郭修无论是功绩还是德行,在西平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所以,话题多了起来,和郭修一路上有说有笑,越说越投击,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己,无话不谈。

    张嶷在一旁也不插话,黙黙地为郭修相起了面。

    他发现郭修虽然你有来言他有去语地侃侃而谈,两只眼睛却不时的表露出狡诈和敌意的余光。

    张嶷开始怀疑起郭修投降的诚意了。

    他趁郭淮不在场时,悄悄地对费祎说:“东汉王朝的大将军岑彭,就是因为轻信投降之人,丧失了警惕性,被刺客杀害。现如今你是大将军,位尊权重。只有棉花没有布——不得不防(纺)啊!”

    十三

    张嶷的一番提醒,并没有引起费祎的警惕,结果,悲剧终于被张嶷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