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七十七章 妙计遇上了老狐狸
    一

    进入五月了,接照蜀国和吴国的约定,吴国也应该开始进攻魏国了。诸葛亮在五丈原枕戈待旦,天天想,夜夜盼,就是不见司马懿出兵。

    他派出去的侦察人员回来汇报说:“司马懿率人马在眉县的河对岸安营扎寨,并派人增援了阳遂,根本没有向五丈原进兵的动静。”

    诸葛亮一见第一招没能起作用,马上启用第二套方案,叫“声东击西”。

    他集合起大队人马。在大白天明目张胆、浩浩荡荡的向西开进,做出要去攻打陈仓城的阵式。

    到了晚上,突然转变方向,回兵北渡渭河,绕过阳遂城,他要占领五丈原北面的积石原,完成堵死魏国与陇右的通道的战术布局。

    二

    司马懿见诸葛亮大军向西进军,心中产生了疑问。

    诸葛亮本来就是神出鬼没,这是又要搞什么新花样呢?在一旁的郭淮发话了,他说:“诸葛亮西进,是虚晃一枪,并不是要攻取陈仓。”

    郭淮在雍州地方长官上也十五、六年,对这一带再熟悉不过了。从诸葛亮北伐以来,每次都有郭淮的参与,与诸葛亮交手最多。

    听了郭淮的分折,在场的将士们都认为郭淮是与诸葛亮的仗打多了,被诸葛亮吓出了毛病,一说到诸葛亮就有些谈虎色变。

    郭淮见大家对他的判断都表示怀疑,他又进一步分折,说:

    “如果他真的想打陈仓,就会走陈仓道。既然诸葛亮不走陈仓道而出褒斜道,那他就不会再去打陈仓。

    一定是想声东击西,直取北积原的西围。”

    “西围在阳遂城的西北方。诸葛亮已知我们增强了阳遂城的兵力,所以,他想避开阳遂城而直取西围。西围与五丈原隔河相望,尤如老虎的上下嘴唇,关陇大道正在他的两唇之间。”

    “诸葛亮占了北积原的西围,就卡住了陇右大道,就会使陇右地区成为一座孤岛。”

    “原来我们只是想阻止蜀军的东进,在武功城和阳遂城形成了钳形攻势。”

    “诸葛亮东进不行,又想改变策略,占据五丈原和西围 ,以钳形攻势对钳形攻势,形成东西战局,与我们进行持久战。”

    “所以说,西围不能丢。我请副总司令给我两万兵马,火速增援北积原的西围。”

    司马懿对郭淮的分折还是比较认可的。听完郭淮的分折,他马上同意让郭淮率留守眉县的胡遵及两万人马,火速增援北积原的西围。

    三

    诸葛亮的大军赶到北积原的西围时,郭淮和胡遵比他先到了一步。

    胡遵两万人马原本就留在渭河北岸的眉县,增援北积原较近。而诸葛亮的大军是渭河以南渡河绕道而来,自然比郭淮和胡遵晚了一步。

    一见诸葛亮大军来到,郭淮站在西围城墙上洋洋自得的高喊:

    “诸葛丞相,我们又见面啦!我已识破你玩的声东击西之计,所以,提前来这里等候你的大驾光临。你没想到吧!”说完冲天狂笑了几声,命令守城官兵向城下放箭。

    诸葛亮一听,冷笑了几声,说:“郭淮,你得意的有点早了,我是故意把你从司马懿身边调开的。”

    “你就在这呆着吧!我去找司马懿开战去,下一场热闹你是看不上啦!”

    说完话,诸葛亮命令部队后队变前队,开始撤退。

    四

    诸葛亮并没有南渡渭河,而是转道向东南,兵围阳遂城。

    他要实施他的第三招“围点打援”,诱使司马懿增援阳遂城,在渭河北岸和司马懿一见高低。

    诸葛亮将阳遂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但诸葛亮只围不打,他要等司马懿的援兵来到,在阳遂城外来一次决战。

    诸葛亮在等司马懿的出现。

    可司马懿没等来,却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吴国退兵了。

    五

    吴国皇帝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

    可是战斗很不顺利。不但没能攻下合肥城,还被魏国大将满宠用火攻,烧毁了部分战船。

    正当孙权督战拼命攻城时,他的侄子孙泰被魏军射出的冷箭击中身亡。

    孙权正在悲痛之中,又有人来报告说,军中出现了传染病,一传十,十传百,病倒的士兵越来越多。同时,侦察人员又传来信息,魏国皇帝曹睿亲率魏国主力水军前来增援。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孙权很无奈,只好退兵,同时也命令吴国另两路进攻的部队,也陆续的撤兵了。

    本来是东西两边同时进攻,东边吴国撤了兵,关中这里的压力自然加大了许多,成了双簧变独角戏——不好唱了。

    诸葛亮不能再等了,他必须下点猛药,迫使司马懿出兵交战。

    六

    诸葛亮重新调整部署。命令魏延、吴班率二万人马留在渭河的北岸边,封堵住郭淮南渡渭河之路。诸葛亮率主力人马渡过渭河回到五丈原。

    然后,诸葛亮让孟琰率右虎步军五千人马向东渡过武功河,逼近武功城下挑战。

    邓芝、高翔率主力埋伏在武功河西岸,单等魏军出兵,便火速渡河与魏军开战。

    七

    武功城内的魏军,窝憋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光看诸葛亮大军在五丈原一带,像在自己的家门口一样东走西窜,如入无人之境,各个都憋了一肚子气。

    眼见蜀军仅有几千人,竟然跑到了家门口安营扎寨。天天在城下跳着脚的又嚷又骂的挑战,实在是忍不住了。

    大家都围着秦朗撒气。

    八

    秦朗也憋着一肚子火,就找到司马懿请求出兵,击退眼前的蜀国驻军。

    司马懿坚决不同意,秦朗没招,只好把一肚子气又憋了回去。

    这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河水猛涨,秦朗又一次来找司马懿,说:

    “目前武功河河水猛涨,城下的几千名蜀军无法得到河对岸的增援,不如乘击打他一下,也好提一提我军的士气。”

    司马懿实在不想驳秦朗的面子,同意他带一万人马试着出击一下。

    秦朗带人如狼似虎的杀了出来。

    九

    在武功河河西的诸葛亮时刻注意着魏军的动静,他见魏军有出城的动向,立刻命令,火速架设浮桥,全力冲过河去。

    早有准备的蜀军,瞬间架好了浮桥,增援大军陆续的冲过了武功河。

    魏军大营中的司马懿一见诸葛亮早有准备,怕秦朗吃亏,命令呜锣收兵。

    刚刚冲出武功城的秦朗,听到退兵的锣声,知道情况有了变化,忙下令撤退。

    蜀军一边进攻,一边用连弩击杀。由于秦朗撤的快,虽有些伤亡,但还是跑了回去。

    蜀军趁势冲到武功城前,派人叫阵,并与魏军一阵对射。

    不管蜀军如何叫阵,司马懿是缩脖子的乌龟——说什么也不露头。

    诸葛亮命令后续的主力部队,渡过武功河,在魏国的武功城下扎下了大营。

    每天都派出人马,到魏军大营前叫阵,他要激怒司马懿,逼迫他出来决战。

    十

    又是十几天过去了,诸葛亮的激将法没起作用。

    可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感觉十分疲倦,浑身无力,不时的咳嗽。

    开始,他认为是近百十来天的鞍马劳顿的结果。后来又开始了咳血,他感到事情严重了,一种不祥之兆出现在他的脑海。

    怎么办?撤军吗?

    诸葛亮实在是不甘心。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但这个机会不会太长,恐怕只能用“天”来计算了。所以,他必需要争分夺秒。

    诸葛亮脑中突然有了一个奇妙的计策。

    他派人叫来了姜维。

    十一

    姜维来到后,诸葛亮对姜维说:“你去准备一套女人的衣服和头饰,我再给司马懿写一封信,找一名精明强干的军官,把这些送到武功城,再结结实实的刺激一下司马懿。”

    “就是司马懿能忍,他那些手下也不一定能忍,会围着司马懿请求出战。到那时,司马懿迫于军士们的求战激情,也许会被逼出来。”

    说到这里,诸葛亮突然忍不住的大声咳嗽起来。

    他忙用手帕去擦嘴,一口鲜血吐在了手帕上。

    姜维见状,大惊失色的问:“丞相,你这是怎么啦?”

    诸葛亮用另一只手捂住姜维的嘴,示意他不要惊叫,小声说:“没事,可能是劳累过度,有些脾胃不舒服吧!”

    姜维难过的看着诸葛亮憔悴的面容,劝说道:“丞相身体不适,是否考虑修整几天,好好调养一下,看看身体状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十二

    诸葛亮无奈的说:“我给你说实情吧!实际上我已发觉我的身体状况不妙,不能再等啦!”

    “我想趁我还能支撑的住,争取给魏军一次重创,在五丈原站稳脚跟,为今后蜀国能冲出汉中打下基础。”“那时,我就是回到成都,也无遗憾啦。”

    姜维哽咽的说:“丞相不要这么说,蜀国不能没有你!”

    诸葛亮笑着说:“地球离了谁都照常转。”

    “我们活着的人就是要接照自己的志向去努力,直到最后一口气。所谓的顺天命,尽人事吗!自己已经尽力啦,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智慧的人,既能奋斗不止,同时也要清楚,有些事情努力了也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但也要欣然接受。”

    姜维一听,“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带着哭声说:“万望丞相保重身体,只要司马懿敢出来,我们一定同心协力,让他有来无回。尽快结束战斗,好送丞相早日回京调养身体。”

    十三

    诸葛亮双手搀起姜维说:“好啦!没那么严重,我会好起来的。”

    说着,诸葛亮从书桌上拿起了一个信封,说:“这是我写给司马懿的信,你拿着快去准备吧!”

    姜维不敢迟疑,接过诸葛亮手中的信,转身出去后,准备了一套妇人的衣服和头饰,挑选了一个精明强干的下属,拿着诸葛亮的信和一个装饰精美、装有女人服装和头饰的盒子,赶往了武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