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七十章 这回玩大啦
    一

    蒋琓和何祗探讨了一番后来见刘禅。

    他把情况进行了汇报,刘禅认为何祗的建议可行,让蒋琓尽快安排并赶前往汶川上任。

    何祗推荐的人到汶川上任后,果然像何祗预料的一样,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很快进入了角色。凭借智慧和才干,治理百姓有很好的成绩,汶川地区又出现了祥和稳定的局面。

    何祇也得到了再次升迁,从二线城市调往一线城市,到键为市当市长去了。

    不幸的是,正如解梦人赵直所言,年富力强的蜀中奇士何祇,英年早逝,果然在四十八岁那一年,毫无征兆地病死于家中。

    二

    在汉中的李严,听到诸葛亮开始退兵,还在退兵途中击杀了魏军大将张郃,他忙向成都写出了情况汇报,想在诸葛亮到达汉中的同时,争取到皇帝的嘉奖令,以此来取悦诸葛亮,掩盖他谎报军情的行为。

    李严在奏折中写道:“丞相以退兵之计,诱敌深入,然后突然反击,大获全胜。”

    三

    诸葛亮带兵回到了汉中,李严故做惊讶的说:“我这运粮的大队人马就准备出发了,你们怎么回来啦!。”

    诸葛亮一听,感到非常奇怪,问李严:“我接到你的信后。不敢耽搁,马上就退了下来。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严急忙掩盖说:“这是虚惊一场。我当时只考虑咱们蜀中空虚,又怕陛下担心,没敢和陛下汇报,只是想知会你一声。没想让丞相误会了我的意思,带兵撤了回来。”

    诸葛亮一听,差一点背过气去。

    这时,蒋琓带着一些慰问物资,来到了汉中,还带来了刘禅写给诸葛亮的信。

    诸葛亮展开刘禅的信。

    刘禅在信中说:“闻丞相战绩颇丰,巧用退兵之计,斩杀魏国大将张郃,可喜可贺,待战表奏上,定当凭功嘉奖。”

    这都哪和哪啊!

    诸葛亮看完信后是一头雾水。

    四

    诸葛亮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李严这小儿科的把戏,漏洞百出。诸葛亮一生为之奋斗的北伐事业是皇帝的一句嘉奖就能满足的吗?

    诸葛亮让蒋琓仔细的说一下事情的经过。

    蒋琓说:“吴国向荆州发兵。那是潘濬奉孙权的命令,率五万人马前往武陵一带去平定五蛮的叛乱。这事陛下是知道的。”

    诸葛亮听完大怒。心中暗暗骂道:“好你个李严,竟敢慌报军情,假传圣意,欺下瞒上,真是岂有此理。”

    他拿出李严写给自己的信,让蒋琓看过之后,对蒋琓说:“陈震在出访吴国前和我通信时说起了李严,曾提醒我说,‘李平心术不正,与他搭班共事,一定要多加小心。’”

    “我认为对这种心术不正的人不去招惹他就是了。没想到他竟然拿国家大事当儿戏,阴奉阳违瞒上欺下,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要弹劾李严,你把李严给我写的信也拿给陛下看,,请陛下裁决。”

    “我看李严这回是不想好好地活着啦!”

    五

    蒋琓回到成都,向刘禅汇报了汉中之行,并将诸葛亮弹劾李严的报告和李严写给诸葛亮的信交给刘禅。

    诸葛亮在弹劾报告中说:“自从先帝驾崩,李平的心思全想着家庭,尚且搞些小恩小惠,只想平稳处世求名,全不顾国家大事。”

    “根据北伐的需要,曾调李严坐阵重庆。李严再三借口推辞,并提出合并重庆等五市组建巴州省,自己出任巴州省长。”

    “魏国攻打汉中之际,调李严增援汉中,李严又以成立‘上将府’为名,伸手要官。”

    大家心里都明白李平鄙陋心理,是想借机为自己捞一些好处。陛下以大局为重,破格提拔他的儿子李丰主管重庆战区,给予他如此的破格待遇。”

    李严到当汉中后,汉中的大小事权全部委付于他。朝廷上下都奇怪我为什么这样的厚待李严。”

    “正是因为国家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揭批李严之短处,不如对他褒扬鼓励。”

    “原本以为李严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竟拿北伐大业当儿戏!”

    “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

    六

    诸葛亮的弹劾书的后面,有在汉中的将领的联名签字,其中有:总参谋长、二级上将刘琰;丞相副官长、凉州省名誉省长、三级上将魏延;第一兵团司令、三级上将邓芝;第二兵团司令、三级上将吴懿;第三兵团司令、三级上将高翔;第四兵团司令、三级上将吴班;丞相办公厅主任、参谋长杨仪少将;中央特派员兼丞相副官长费祎;丞相警卫队长兼左虎步旅长、一级中将姜维。

    刘禅看完诸葛亮的弹劾,又拿起李严给诸葛亮的信。

    刘禅本来就带着一肚子火,看完了李严写给诸葛亮的信,更是烧热水用破锅盖——气不打一处来。

    愤怒的一拍桌子,大声说:“李严拿国家大事当儿戏,真是天理不容,废了他。”

    其实,刘禅忍李严己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不要脸的资本。

    七

    自从刘禅登基以来,李严成了托孤大臣。

    这一来,李严就有些飘了。不知自己吃几饭干饭了,是头顶上长眼睛——目空一切。

    当时为了北伐考虑,调李严移防重庆。李严就狮子大张口,伸手要官要权。要把重庆附近的五个地区都划归过来,成立江州省,他自己要当省长。

    刘禅当时只是没有答应他,但也没有过多的去责备。

    李严到重庆后,修苍龙门,白虎门,大兴士木。刘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去管他。

    魏国进攻汉中,国难当头,刘禅调李严增兵汉中。

    李严又提出要和诸葛亮一样,成立自己的上将府。

    刘禅也没有答应。但国难当头,急需用人的时候,刘禅也不想为这点小事和李严较真儿,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李严的儿子代理重庆战区司令一职,也算是对李严特殊的照顾了。

    谁知这李严得寸进尺,竟做出慌报军情,假传圣意,欺下瞒上的事。这样的人,决不能重用了。

    刘禅越想越生气,大笔一挥:“免除李严的所有官职,流放到梓潼;

    这回李严玩的有点大了,丢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只能带着自己的老婆到偏僻的梓潼去“养老”了。

    随后,刘禅调巴西市长李福任中央付秘书长兼重庆兵团司令,免了李丰代理重庆兵团司令一职,改任朱提市长。

    八

    屯兵汉中己经四年了,刘禅时刻惦记着诸葛亮。所以,他又让蒋琓前去汉中,劝诸葛亮回成都修养一段时间。

    诸葛亮非常感激刘禅的关心,但他没有回成都疗养,他的心思全投入到了北伐的事业中,他要只争朝夕。

    诸葛亮让吴懿带着第二兵团回驻成都。他要接受这次李严带来的教训,以免出兵后,再有后顾之忧。

    其余的汉中屯兵,趁没有战事,抓紧时间,一边进行屯田;一边整训军队,习武练兵,为今后的战事进行准备工作。

    为此,诸葛亮制订了一份计划书。

    以魏延为军训处主任,由王平,廖化,句扶,孟琰为副手,整训军队,习武练兵。

    以刘琰为讲武堂主任,姜维为副手,负责对高级将领的兵法培训。

    以吕乂、胡济为首,负责军粮耕种和储备及对汉中的水利工程的改造。

    以邓芝为军需部主任,负责军事设施的修建。

    调浦元进汉中,建立汉中兵工厂,就地解决军用器械,并负责对木牛的更新换代的改造。

    九

    魏延的练兵和刘琰的讲武很快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

    定军山下出现了上课用的讲武堂和设施齐全的军事训练基地。

    整日里讲武堂里书里书声朗朗,训练场上口号震天。

    邓芝的军事设施的修建,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一部分人马负责重修斜谷道上曾因为阻止敌人追兵,被赵云派人烧毁的谷中栈道;另一部分人马对褒斜道中部的赤崖军需站进行改造和扩建。

    吕乂和胡济也进行了分工。

    胡济带人对山河堰开始了整修。

    吕乂按照诸葛亮的批示,把屯田的目标不在只盯在现有的耕地,与老百姓抢食。

    他带着两万益州迁居过来的移民开始对黄沙屯(现在的汉中市勉县黄沙镇)汉江南北两岸的丘陵地带进行开垦。

    九

    胡济整修的山河堰,是西汉初年丞相萧何主持修建,与成都的都江堰、咸阳的郑国渠齐名的大型水利工程。

    山河堰由三座大堰组成。从褒河谷口(今陕西汉中市西北的大钟寺)向下,由高到低,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几百年来灌溉着汉中地区的万顷良田。但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也是破败不堪,岌岌可危。

    为了发挥山河堰的巨大作用,诸葛亮还按照都江堰的管理模式,专门成立了山河堰管理机构,负责日后对山河堰的维修保护和日常管理。设定了总堰长、分堰长、支渠长、田间分渠长四级管理制,专人负责总闸及各支流闸门启闭闸板及放水的时间、宽度、深度和对每年维修费用按亩摊派的计算和收缴。

    十

    吕乂带人对把黄沙屯一带的丘陵地带进行了开垦。用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逢高就低,不拘规格大小,能方则方,边缘直曲不等,反正是不要过每一寸土地。

    这些大小不等,类似梯田,不能浇水,全靠冬季雪水的贮存。

    为此,诸葛亮提出了一年只种一季稻的想法。

    诸葛亮的这一安排,竟然成为了一大发明。

    从此,在陕南的浅山丘陵地带出现了一种特有的稻子,老百姓给他取名叫冬水田,又叫一季田,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