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五十九章 歃血为盟
    一

    转眼又是一年。

    这已是诸葛亮屯兵汉中的第四个夏天了。

    由于今年的雨水充沛,汉中的稻子长的粒大籽满,汉中的屯田迎来了第又一个丰收年。

    诸葛亮带着驻扎汉中的军队,一边忙着自己的田地,一边帮着汉中的百姓收夏、种秋和田间管理。

    快收,块种,快储,从早到晚忙活了一个多月,在雨季到来之前,终于忙活完了。

    这时,却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魏国大军分三路向汉中杀了过来。

    诸葛亮一边准备组织防御,一边派人向成都通报敌情,并请求中央向汉中增兵。

    二

    刘禅接到诸葛亮的敌情通报,料敌人来者不善,决定派李严及驻重庆的中央军第一兵团增援汉中。

    刘禅下令:任命李严为汉中驻屯军副总指挥,晋升为一级上将。任命刘琰为汉中驻屯军总参谋长,晋升为二级上将。

    邓芝接替李严为中央军第一兵团司令,晋升为三级上将。

    吴班接替刘琰为中央军第四兵团司令,晋升为三级上将。

    三

    李严是有了馒头想肉吃 —— 得寸进尺。

    他接到了刘禅的调令和晋升任命后,又给刘禅打了一个报告,说,魏国的司马懿有一个上将府,我们也应设置上将府,以统筹汉中与重庆的武装力量,确保国内的安全。

    刘禅一见李严的报告,火冒三丈。

    因为李严这不是第一次伸手要官了。

    当年诸葛亮要屯兵汉中,希望由李严驻守江州,以保证后方的安全。李严就狮子大开口,要加一个省长的官衔。

    这一次故伎重演,又提出要成立自己的上将府。说白了,就是想和诸葛亮平起平坐。

    刘禅认为,上将府不能设,有了一个丞相府,再有一个上将府,山头林立,后患无穷。

    但是考虑到前线危急,刘禅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怒火。

    他琢磨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李严的报告上批道:“上将府的设立,无此必要。”

    “上将可与丞相府合属办公,重庆战区司令一职,可由李丰代理。”

    “军情紧急,上将李严速与重庆战区司令李丰交接后,赶赴汉中。”

    虽然上将府的事没谈成,但是,重庆战区司令一职落到了他的儿子李丰手上,给儿子争了一个好前程,这买卖也不亏了。

    四

    李严虽然收获不小,但心中还是有些不平衡,他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说:“你之所以不得志,是因为你的名取的不对,“严”和 “延”同音,“延”有迟缓之意。所以,迟迟不得其志。”

    “你的字是“正方”,名就应该取“平”字,与天平齐,才能官运亨通吗!”

    “这样,你的名和字合在一起,就是一路平坦,官位方正。”

    李严一听,如梦方醒。这个“平”字取的好。

    是啊!我和诸葛亮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应是平级,凭啥他诸葛亮要压我一头,我要和他平起平坐。

    回家之后,李严正式为自己改名叫李平。

    李严改名之后,感觉心里舒服多了。他叫来儿子李丰,对他叮嘱了一番,这才率两万人马赶赴了汉中。

    五

    根据敌情通报,曹魏四路大军入寇蜀汉,可谓规模宏大。

    魏国为什么这时想起来进攻蜀国呢?

    原来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个新官,就是刚刚上任的魏国总司令曹真元帅。

    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曹丕临死前,委任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四位为托孤大臣,辅佐朝政。

    魏国的第二个皇帝曹睿登基后,魏国总司令曹仁病死,曹休晋升为元帅,当上了魏国总司令。

    没过多久,曹休开始走“背”字了,先是在与吴国的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又因背上毒疮发作而一命呜乎了。

    曹真晋升为元帅,成了第三任魏国总司令。

    六

    曹真还有一个更显眼的身份,是曹操的养子。算起来,他就是皇帝曹睿的叔叔,真正的皇亲国戚。

    曹真也是能攻善守,战功赫赫之辈。

    蜀国丞相兼蜀军总司令诸葛亮突然兵出祁山,把陇右地区搅的昏天黑地,魏国皇帝曹睿在京城坐不住了,亲自坐镇西安,并把还是魏军副总司令曹真大将调到西安,负责指挥对蜀国的防御作战。

    曹真到西安后,派兵击退了诸葛亮,刚把陇右收回来,诸葛亮又接二连三的对魏国发动进攻,攻陈仓、占武都。

    这一年多,让诸葛亮折腾的他,吃不好,睡不着,顾东顾不了西。一点便宜也没捞到,连诸葛亮的影子都没见着。

    他哪受过这种窝囊气。

    他总想找机会挣回面子。

    想什么,来什么。曹休死了,他一不小心当上了魏国总司令。

    这回可是机会来了。他借曹睿为他颁发大元帅委任奖的机会,向曹睿提出了攻打蜀国的建议。

    他对曹睿说:“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太岁头上动土,斩我战将,占我边城。关中边民无法安心生产,军队屡次集结,大耗粮草。”

    “只防不打,结果会导致民心不稳,士气低落。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我建议对蜀国进行一次全面攻击,折其锐气,壮我军威。”

    曹睿听完曹真一番气壮如牛的说辞,批准了出兵计划。

    七

    曹真是枯树上的知了——自鸣得意。他连忙搞出了一个出兵方案,报请曹睿批准。

    第一路,由曹真元帅亲率关中兵团和洛阳兵团共七万大军从褒斜道直逼汉中。

    第二路是司马懿大将率荆州兵团四万人马从西城水路直逼汉中。

    第三路,由张郃上将率关中兵团四万人马从子午道直逼洋县。

    第四路是郭淮中将和费曜中将率关中兵团一部和雍州地方军共三万从祁山地区直逼汉中。

    曹真的出兵方案,概括成八个字,就是“多路出兵,数道并入。” 让蜀汉首尾不能兼顾。

    八

    从汉中和关中的地理形势看,从汉中往关中走,是一个放射状的形态,反过来从关中往汉中走,是一个相对聚合的状态。

    所以,如果曹魏采取守势,对曹魏是不利的,因为关中战线太长,到处都要防御,彼此相隔又远,容易被诸葛亮分兵击破。如果曹魏采取攻势,几路大军齐发,一旦突破,可以迅速合兵,形成集中兵力的优势。

    从这点看,曹真其实是很有战略眼光的,绝不是为了好大喜功才决定主动出击的。

    曹睿当即批准了曹真的出兵计划,于当年八月下令出兵,并亲自设下酒宴为曹真壮行。

    九

    诸葛亮分析敌情后,也进行了四路封堵的安排。

    诸葛亮亲率五万人马,驻守赤阪、兴势和乐城,形成一个三角阵容,由兴势城阻击从北面的傥骆道入侵之敌; 赤阪城阻击从子午道入侵之敌;诸葛亮坐镇乐城,随时支援两地。

    十

    李严,邓芝率中央军第一兵团两万人,顺汉水东下, 在赤阪城以南的汉水两岸设下伏兵,阻击从水路而来的司马懿荆州集团军。

    吴班率两万人马驻守赤崖关,阻击从褒斜道入侵的张郃关中兵团。

    魏延和吴懿,率一万人马,与阴平的廖化汇合,在武威设伏,阻挡从祁山而来的郭淮和费曜。

    胡济和吕乂带两万人马留守汉中,随机而动。

    十一

    魏军出现在子午道口,与兴势城的王平和孟琰交上了火。

    这是曹真的先头部队,先锋官是少将旅长夏侯霸。

    夏侯霸此时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官二代,但他的身份背景却十分复杂。

    在魏国他是皇亲。他的老妈是曹操的结发之妻丁夫人的亲妹妹,从辈份上论,他是当今魏国皇帝曹睿的表叔;

    从蜀国这边论,蜀国的张皇后,是他的堂妹,他还是刘禅的“大舅哥”;

    还有,他的老爸死于蜀国上将黄忠刀下,他和蜀国又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

    十二

    夏侯霸的父亲就是被人们戏称为“白板将军”的夏侯渊。

    夏侯渊开始是曹操的骑兵卫队长,后来,先后当过陈留、颍川两市的市长。在官渡之战时,是曹军的后勤部长,负责督运粮草。

    夏侯渊擅长骑术,作战勇猛,多次参预平定叛乱,还曾率军征战关中、凉州,威震陇右地区。

    凭借功勋,成为中将军长,封为博昌亭侯。

    可惜,夏侯渊刚猛有余,脑袋却缺根弦儿。

    在与刘备争夺汉中之战时,在两军战前,竟亲自跑出城,带人修复被烧毁的路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蜀军的突袭,死在了蜀国老将黄中的大刀之下。

    夏侯霸对蜀国恨得咬牙切齿,立志要为父亲报仇。

    这次,曹真对蜀国出兵,夏侯霸主动请缨,当上了曹真的先锋官。他带三千骑兵,一马当先,早早的杀出子午道。

    十三

    夏侯霸立功心切,再加上他是轻装简从的先头部队,跑的很快,眼见就要走出傥骆道了。

    这时,天上下起了暴雨。

    夏侯霸是幸运的,竟在大雨之前,跑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闯过了傥骆道最艰险的路段。又在大雨中急行军走完了剩下三分之一路况较好的谷道,终于来到了傥骆道的南口兴势山。

    当夏侯霸走出傥骆道的南口时才发现,和大部队距离拉的太远了,与曹真失去了联系。

    大雨滂沱,白雾茫茫,夏侯霸没敢贸然再进,他命令:“在此地扎下营盘,等后曹真元帅。”

    十四

    据守兴势山的王平和句扶。一见魏军露头了,立刻命令部队做好准备。

    可等了半天,却不见敌人进攻,王平有些纳闷,他和句扶合计,派出侦察人员前去摸一下情况。

    很过,侦察员回来报告:“敌人约有三千余骑兵,正在谷口安营扎寨,生火做饭。”

    王平一听,说:“不管什么原因,不能给他喘气的机会。”

    句扶说:“你先带队冲他一下,然后就撒,我在两旁设下埋伏,敌人一旦进入我的射程,我就先给他下场连弩大雨,你转身杀回,保证一击成功!”

    说干就干,王平翻身跃上马背,马鞭一挥,带人冲下兴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