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二十三章 新的年号
    一

    刘备又向诸葛亮伸出手,张开嘴,要对诸葛亮说些什么。

    可老天不给他机会了。

    刘备闭上了双眼,去西天王国挂职锻炼去了。

    这年,刘备六十三岁。

    二

    诸葛亮让人拿来寿衣、抬来梓棺。他亲自为刘备沐浴更衣,抬尸入殓,众人三拜九叩,一阵忙碌后,天色已晚。

    诸葛亮顾不得休息,马上起草了报告,连同刘备的手书遗嘱一起交给传令将军,命令他们:“歇人不歇马,火速送往京城。”

    报丧的人派出后,诸葛亮又对李严说:“我明日带赵云,扶皇帝灵柩回京。”

    “永安就交给你了,请务必谨慎。切记:如果东吴进犯,只可防守,切不可主动进攻。”

    李严一脸严肃的回答:“丞相放心去吧,永安这里,我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这一夜,诸葛亮守在刘备的灵柩前,一步没有离开。

    第二天天一亮,就命令赵云在前面开道,他随着刘备的灵柩,赶往成都。

    三

    这几天,成都是大雨连连,雷声不断,天气又闷又热,让人寝食难安。

    晚饭过后,刘禅感到心神不宁,坐也不是,立也不是,他叫来老师来敏,陪他聊天。

    太监黄皓在傍边为他扇着扇子,还不时又是递鲜果,又是端凉茶,忙的是满头大汗。

    这时,费袆和董允浑身湿淋淋的闯了进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费祎就急急匆匆的报告,说:“丞相从永安发来急件,十万火急!”

    “念!”刘禅迫不及待的命令着。

    四

    费袆拿起诸葛亮写来的报告,念了起来:“皇帝仁德天下,万民敬仰,老天爷却不能恩赐吉祥,致使重病不起,于本月二十四日突然仙逝……”

    这时,窗外一道厉闪,划破夜空。接着就是一声炸雷,打断了费祎的声音。

    刘禅“哎呀”的大叫一声,一头栽倒在地上。

    这可吓坏了一屋子人,黄皓跑去叫医生,费袆等人把刘禅架到床上,宽衣解带。

    不一会儿,几名医生慌慌张张跑了进来,把脉诊断。

    一个医生把完脉后说:“这是急火攻心。”说着,端过一碗清水,给喂进口里,刘禅慢慢地睁开了双眼。

    见刘禅醒来,医生告诉大家:“让太子静静的休养一会吧。

    ”费袆叮嘱了来敏和黄皓几句,带着其它人离开了。

    五

    刘禅缓了缓神,让黄皓去把杨洪叫来。

    黄皓走后,刘禅让来敏继续把诸葛亮送来的东西读完。

    来敏拿出了信件,小声的说:“这一共2份文件,一份是丞相写给太子的;另一份是皇帝陛下写的遗嘱。

    丞相信的内容是:“皇帝仁德天下,万民敬仰,老天爷却不能恩赐吉祥,致使重病不起,于本月二十四日突然仙世。”

    “先帝临终指示:‘一、国事转由太子执掌。二、危难之际,丧事从简,仪容举止要斟酌得当,各级政府官员,三日后脱下丧服,入葬之日再按国葬行事。’”

    “作为下属,我诸葛亮亲听了先主遗嘱,敬畏先帝的神灵,不敢违背遗命。以此书转述先帝的遗训。”

    六

    “下面是陛下写给太子的遗嘱。”读完诸葛亮的报告,来敏看了看刘禅说。

    刘禅点点头,说:“往下念吧!”

    来敏打开遗嘱念道:“我刚刚得病时,只是一点小病。后来病情逾来逾重。我自己知道时候不多了。”

    “世人常说五十岁死的人就不算夭折了。我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我不想再为此伤怀,但是却很惦念你们兄弟。射君先生看我来的时候说,丞相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修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好地多。你能这样的要求自己,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啊!要努力,再努力啊!”

    “今后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贤明和德行,才能够使别人信服。”

    “父亲我的德行不深厚,你不要向我学习。”

    “你闲空有时间的时候多看一下那些有学识人的著作,如:《汉书》、《礼记》、《六韬》、《商君书》,对你会有很好的帮助。听说丞相为你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名著,这些都是好文章,你要多读、熟读。更要向有学问的人多多学习些东西。”

    “我死后,你要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父亲一样。”

    “切记!切记!”

    七

    杨洪随黄皓一起来到太子府。

    见来敏正在宣读遗嘱,就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听来敏读完了,这才走了进来。

    杨洪对刘禅说道:“先帝恢宏果毅,性情宽厚,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有汉高祖刘邦的风度,怀英雄豪杰的器量。他把整个国家和辅佐太子的大事全权托付诸葛亮,而不存半点疑心,这说明君臣二人实在都是正直无私至极之人,可谓古往今来最佳楷模,我蜀国之大幸啊!”

    刘禅点了点头,对杨洪嘱咐说:“你代我按先帝的要求写一份仆告,从即日起,全国服孝三日,待安葬之日,再行国葬。”

    八

    刘禅这几日是度日如年。

    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一次次的打击,他曾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现在老父亲又把国家的重任放在了他的肩上,就是因为有这付重任在肩,他觉得他长大了、成熟了,开始变的坚强起来了,但是,先皇逝去,还未能入土为安;丞相扶先帝灵柩还在拔山涉水的路上……

    刘禅还是有了一丝丝危机感。

    九

    这时,邓芝送来一份加急报告。

    邓芝是中央办公厅副秘书长,秘书长李严身在永安,现在办公厅的工作由邓芝全部主持。

    这份报告中说:南中地区的益州市长被人杀死于任上,中央派去的新市长,又遭绑架,下落不明。据传,南中有几个土豪劣绅闻听老皇帝死了,也是烂轿车过破桥——乘人之危,开始蠢蠢欲动。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刘禅让杨洪、邓芝和丞相办公室主任王连,就当前的登基大典、皇陵的选址和平定南中的叛乱三件头等大事商议出一个方案,等丞相诸葛亮回来,敲定后开始实施。

    十

    诸葛亮护送先皇的灵柩,就要到成都了。

    终于把先皇的灵柩和丞相给盼回来啦!

    刘禅听到报告后,急忙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扶着灵柩进了京城,安放在专门设的灵堂之中。

    诸葛亮回到成都,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在京的蜀国老臣,商定新皇帝登基和先帝的国葬之事。

    国不可一日无主,朝不能一日无君。

    十一

    诸葛亮首先宣读了刘备的人事安排。

    “立刘禅为新皇帝;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全面负责政府的工作。中央秘书长李严任中央卫戍区司令并兼永安战区司令。

    杨洪宣布了其他事项的安排预案。

    一,先帝灵柩到达京城的三天后,举行皇帝登基;

    二,拟追加先帝谥(音市)号为“昭烈皇帝”;

    三,帝陵命名为“惠陵”。陵址选在京城南郊,定于八月完工,并举行先帝国葬。

    杨洪说到这里,诸葛亮打断了杨洪的话,说:“这里应加上一条,追封先帝皇思夫人甘氏为昭烈皇后。”

    十二

    诸葛亮说“大家知道,先主在豫州时,甘后虽不是正式妻子,可一直都是主持家政。随先主到荆州后,生下后主刘禅。”

    “后来,曹操军队进攻荆州,甘后和太子与先主走散,幸亏赵云舍命保护,母子才免于兵难。”

    “甘后去世后被葬在荆州。先帝曾封甘后为皇思夫人,下命将其灵枢迁往成都。”

    “谁知皇思夫人灵枢才到,先帝也仙逝。即如些,何不将皇思夫人与先帝合葬,并追封为昭烈皇后。”

    “《礼记》上曾说过:施行仁爱首先从敬爱父母开始,这样才能教化百姓行孝;崇尚恭敬首先要从长子做起,这样才能教化百姓和睦。”

    “《春秋》的文意,阐明母以子贵。过去汉高祖皇帝追加太上昭灵夫人尊号为昭灵皇后;孝和帝改葬他的生母梁贵人并追加尊号为恭怀皇后;孝愍帝也改葬自己生母王夫人并加尊号灵怀皇后。”

    “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天追封先帝皇思夫人甘氏,并将两位先人合葬,即慰先帝之遗愿,也能彰显太子敬母之义,不知太子意下如何?”

    刘禅本有此想法,只是考虑到吴皇后。

    十三

    现在的吴皇后,就是当初的那位吴家妹子。

    相面人说的没错,吴皇后确实是大贵之人。

    她先后嫁了两个男人,却都被她的贵体克死了。可她却如同雨后的春笋——拔着尖的往上窜。

    从当初的贵夫人,一步步升为王后、皇后、皇太后。而且在蜀地势力强大,还有两个兄弟都是蜀军中独挡一面的将军。

    所以刘禅有所顾虑。

    他不想因为自己亲生母亲的安葬问题,引起吴皇后争风吃醋,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现如今丞相把这一事处理的有条有理,刘禅内心由佩服转为了感激,不由的眼中含满了泪花。

    十三

    刘禅强忍住泪水,开口说:“丞相考虚的非常周全,就按丞相说的办吧!”

    杨洪按诸葛亮的意见加了一条后,说:

    “四,追封先帝皇思夫人甘氏为昭烈皇后。”

    “昭烈皇后的灵柩已先期入京。届时,将与先帝合葬于惠陵。”

    “五,封皇后吴氏为皇太后;封太子妃张氏为正宫皇后。”

    “六,实行天下大赦。”

    “七,从明年正月起改元,年号为建兴。”

    杨洪说到这里,只见刘禅摇了摇头,说:“不可,我认为这一条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