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在下就要毁剧情 >第六章 硬核教育与二周目
    祖安老祖宗焦大爷最近找到了一个新的爱好,那就是操练那些不争气的小辈。

    这个小辈的含义非常的广,从主子到奴才,只要跟族学沾边的都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自己喷李贵他们的时候,西府政老爷正好从此经过,从焦大的嘴里听到了两府先人们对后代的期待,无比惭愧的同时也被隔空激励到了,决定认认真真的对待族里后辈人生未来的选择。第一个试点就是自己的小儿子—

    然后一腔热血被泼了一盆冷水,原本平复下来的血压又升高了。

    都十多岁了,明明有着几千字蒙学底子,竟然连最起码的《论语》都背不齐,《四书》《五经》更是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就这水准,就算圣上赐下一个入监名额也不敢拿这货顶数吧?

    还有那字,自家大闺女入宫以后,这混账的字根本没有什么长进吧!写起来软趴趴的无力,一点风骨也没有,简直有辱斯文。

    “把李贵给我叫进来!”

    一顿责问,政老爷竟然得知自己的儿子在族学里还算表现中规中矩的那一群人后那根名叫理智的神经,终于崩了。

    家门不幸呀!不行呀!这么下去别说诗书传家了,在整个京城的贵族圈里头都快成了笑话吧!明明是勋贵家族第一个转型的,现在转成了这鸟样,老祖宗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边上的清客相公们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被受打击的政老爷,最后万般无奈的政老爷只好去请自己兄长赦老爷一起商议此事,顺带把这几天掌管族学的琏二爷也叫了过来,几人一合计,问题越看越大,这已经不单纯怪罪几个人的问题了。

    这一商议最后甚至惊动了东府当家的珍哥,就瞒着逗弄孙女的老太君,族学需要进行的不是整顿,而是重建,除了原有的房屋硬件不需要换以外上上下下需要好好的更新一圈。最后政老爷只好自告奋勇的去看看文人圈里有没有合适的儒生愿意来贾府族学,琏二爷也想办法在京城人际圈里网罗志士,就算贾府一门双国公,可在文人圈的影响力可能还不如几个儿女亲家。

    东府当家贾珍这个时候借坡下驴,正好把东府的第一个大定时炸弹焦大给推了出去,族叔不是欣赏他吗?就让这个忠心的老奴才在族学发挥余热好了!省得留在身边碍手碍脚的。

    就这样,一觉醒来后的焦大竟然莫名其妙的得了个悠闲差事,名义上是协助整顿族学,拿着管家的月例,实际上是个变相看大门的。贾府下人的收入其实根本不靠月例靠的是主子的赏赐,殊不见凤凰男身边那几个大丫鬟,一月大多是一吊钱,只有准姨娘袭人是双份工资二两一吊(一吊钱是月例,二两是王夫人的认可),一般小丫鬟也就半吊钱封头,看似不多,但平日里大大小小的主子赏赐不少,逢年过节的红包里可是实打实的金银锞子,赶上大喜事(比如老太君寿辰…别的现在还真没有)或者大行动(比如日后几场葬礼)主子一高兴或者事情办的完美,多发几个月的月例也不是不可能。考虑到国公府里包吃包住,这些钱大多能攒下来(当然了,奴才之间大大小小的人情往来也攒不下多少),焦大之前的家身其实并不少,只可惜从几十年前自己的级别一降再降,偏偏又好喝酒吃肉…现在就是个穷光蛋,马厩里的月例勉强够自己喝酒,赏赐啥的就别想了。

    现在好了,升职了,虽然还是个清水衙门,好歹待遇提升了不是?一个月三两银子!这赶上了大半个凤姐了!(ps:如果单算月例,老太太是二十两,王夫人那个级别的也是这个数,李纨是年轻守寡,长辈看她带孩子不易给涨到这个数,凤姐其实月例就五两—府里的少爷小姐统一是二两,姨娘是二两。不过老太太王夫人她们都有嫁妆,凤姐有自己的买卖,凤凰蛋宝二爷有那么多长辈宠着,外快比月例多多了,此外宝玉贾兰因为上学每个月还有八两的助学金)

    这个数字让焦大非常的满意,贾府鄙视链,拿钱和拿银子是两种概念,现在一两银子大略两吊钱,可是底下的丫头小厮得到的工钱全是铜钱,只有头脸的才能拿银子,自己之前马厩生涯铜钱拿了几十年,比起当初拿银子的日子,确实落魄了许多。现在,重新恢复有银一族,甚至还合情合理的搬出东府,这实在是太棒了!

    好在东府还算厚道,族学的吃穿用度也不需要花自己的钱,要是能干上几年的话可以攒下一笔不薄的家资。

    首先要有个好身体,说真的,之前那个焦大真是糟蹋了自己的本钱,现在他戒酒了两个月,平时开始恢复体能训练,七老八十的老头现在都可以健步如飞,比一般大小伙子走的都快。他从之前的住处墙角找了个熬力气的石锁,掂量一下估计有快百斤沉了,原以为自己可能玩不了,可事实证明勉强玩玩还是可以的(你大爷真的是你大爷…),这玩意光摆出来就可以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小家伙吓坏了吧?

    这不,今天焦大爷在那些小厮的面前秀了一把石锁功,动作虽然简单粗暴,但看着小百斤沉的石锁上下翻飞的时候,茗烟的眼睛还是瞪圆了—这东西比她自己还沉,焦大爷可以把石锁玩的这么溜,换他上场…

    李贵现在也感到牙疼—焦大爷说过了,当年老国公身边的长随,各个都是玩石锁的好手,大少爷(备注:贾代化)当年不好好读书的时候老爷就会让长随过来操练操练,就算老太太(备注:贾演他老娘)求情也没用。这个石锁就是当年的家伙事,如果小哥们在读书上偷奸耍滑的话…

    这个时候族学里读书的声音更大了…

    这是焦大正式搬到族学的第五天,现在他只需要晚上看看门(这一带治安很好,宁荣街嘛,谁敢不开眼闹事儿?)、早上当一会儿门卫(实际上站不了半个小时—就连最娇气的凤凰蛋也都乖乖的上学了)、时不时的刷刷存在感(正好消磨消磨时间),族学里的杂务有专门的下人干,其实焦大自己也可以申请个小厮过来服侍(当然了他没那么矫气)。

    现在麻烦的就是先生不好找,这个年代的读书人人到四五十还考虑走科举大路,不是谁都可以像西府姑爷那样年纪轻轻就考上了功名,当西席,尤其是当族学西席的工作其实非常的消耗精力,愿意出任这种工作的读书人要么是年岁已高致士的小官,要么是一辈子考不取功名感到绝望的老头,要么就是没有读书天分出来混份工作的混子。像小说中的贾雨村那样的先生已经是业内的天花板了,他当时估计看上的还是林家在官场上的门吧?真不知道这个时间线上他去哪了,原本应该护送着林妹妹上京的贾雨村连个人影都没有…

    于是,暂时代理教学工作的是政老爷边上的那几个清客—詹光、卜固修、单聘人。不过听这名字怎么像是在骂人呢?好形象呀…

    好在这些清客相公还都算比较识趣的妙人,知道政老爷难题后他们主动愿意出来分忧,过来给贾府子弟蒙学。其实在他们眼里,那个看门的焦大也是个妙人,从来不对屋子里的事指手画脚,而是非常巧妙的在一边唱红白脸,帮着对那些不怎么听话又不怎么好管教的孩子进行各种花式敲打—石锁只是其中之一,之前小厮墨雨只是因为说话声音有点大,被焦大以“打扰哥儿们读书”的理由罚在族学院子里蹲马步,明明现在还是早春时分,墨雨的汗水硬是塌透露自己的衣服,最后腿软的还是其他小厮给架走的…然后屋里头那些有点蠢蠢欲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听话,学习也一个比一个用功。

    辛苦了墨雨,你是个好榜样。

    今天的那个石锁给人的冲击力太大了,他们竟然没有想到,自己家族历史上还有如此硬核的规矩!想想看那个比自己还沉的石锁,卜相公有关《春秋》的作业实在是太人性了!不就是春秋三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的三本课外参考书)吗!一年的时间满可以读完了!还有《史记》、《资治通鉴》,来吧,小爷不怕!

    好吧,唯一一个还愁眉苦脸的就是老顽固宝二爷了,这货不光脾气邪,没有耐心,性格也差的一匹,只是之前没有爆发出来,再加上大家都是学渣,偶尔一个不那么渣的反倒显得出类拔萃。但是现在大家都不做学渣了,真渣的宝二爷苦日子可就来了。

    昨天单相公有关《大学》的作业…宝二爷很荣幸的交了白卷,还正好让自己亲爹抓了个正着,差点上板子,最后气在正头的政老爷让宝二爷罚抄《大学》,要知道这篇文章虽然精短,但也差不多2000字了(以朱熹修订版为准),这个年代用的又是毛笔,抄书工作可不是一件小事。

    今天宝二爷昏昏沉沉的,昨晚休息的时候都已经二更多了,他从来没有这么(被迫)用功过,今天早晨偏偏又需要早起,早饭都是闭着眼睛吃的…

    咚!

    这是石锁砸地的声音,这一下子让原本昏昏欲睡的他瞬间脑子清醒了,他小心翼翼地用余光看着窗外的那个比花盆还大的石墩子,小心脏不争气的扑通扑通直跳。

    茗烟,爷救不了你,你现在自求多福吧!

    ~~~~京城某个角落~~~~

    就在凤凰蛋宝二爷在跟周公、焦大、卜相公玩三国杀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原本命中注定的妻子现在现在正在干着一件多么惊人动魄的事。

    正如本书前文所说,薛菇凉一家好不容易通过娘舅家关系搞定原本隐患无穷的人命案后,一反常态的触底反弹了,本来不学无术的薛呆子也开始对家族的生意上心,亲自跑到了比较危险的关外线,做起了粮食换牛的生意,薛姨妈也没有按原本的命运线那样投奔自己那个贪婪无比的姐姐,而是非常坚强的选择自立门户,以未亡人身份走后宅路线帮着薛家重新续上了之前的一些关系,原本日暮西山的薛家反倒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气势。

    倒是另一个时间线上大放光彩的二房现在被派往岭南谈一桩“大买卖”去了,底下偶尔一个两个嚼舌根的说这是大小姐手段高超,成功的拿捏着二小姐前途掌控住了二少爷。(也就是薛蝌和薛宝蟾)

    薛大小姐冷冷的一笑,这些不省心的老梆子,上一次就是听信了你们的鬼话才让薛家败光了家产。拿捏?根本不可能的,薛家现在根本不能内斗,反而应该团结起来,上辈子自己是鬼迷心窍找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妈宝男,最后先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哥哥被送上断头台,自己同族的兄弟姐妹被发卖,剩下的家产被婆婆变相剥夺,但偏偏婆家惹出了滔天大祸被抄家灭门,自己虽然被赦免了,但也真是光溜溜的净身出户,活生生冻毙雪天…自己终于重获一世,她绝对不能再走老路!

    不出意外的话,自己还有十来年的先知优势,这十多年内朝廷政局怎么走、那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可都是记得一清二楚,哪些买卖真正赚钱,哪些买卖是个坑自己也心知肚明,上辈子自己曾经想着入宫,结果自家投进去的钱都被那个好姨妈支援给了没有智商的大姑姐!最后拿了个废物男过来补偿,什么玩意!

    入宫…入宫吗?

    她现在心里非常的矛盾,严格意义上舅舅也是靠不住的,现在有着共同的利益还好说,等到那些大事发生以后谁还能管得上谁呢?想要当稳皇商,必须有个真正的靠山,如果不行就把自己变成靠山!可是…她真的对后宫不熟,贸然进去伺候老皇帝结果不会比那个没有智商的大姑姐好到哪去,要是卖身给皇子的话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皇子可以登上九五之位…

    朝廷的大官呢?

    这个同样不敢赌,她直到断气的时候那场政治*风波都没有刮完,她根本不清楚谁能笑到最后,曾经对自己有意思的那个贾雨村…其实死的比她还早吧!真是一个贪心无厌的男人。

    现在的这个方法是原本十年后才出现的一个方法,跟贾府一起倒台的齐国公陈家,长孙媳是个明天口碑只追活菩萨的老好人,就算齐国府抄家了宫里的那位也额外下旨保护那个女人,不光所有的嫁妆原数奉还,就连那个本该一同流放的孩子也下旨改姓免罪,保全了母子二人…当时,另一组被幸免于难的是自己那个废物男人寡嫂孤侄这一对,但也没有享受到嫁妆奉还的待遇,也许这样自己可以给自己积攒一个好名声—开粥铺济穷,最后哪怕是朝廷顺便一点褒奖都可以给家族立足之本。

    更何况粥铺才花几个钱?每天就算把柴薪粮米所有成本都算上去不过才十几两银子,一年算下去不过才几千两—当年婆家修一个大观园自家掏包几十万两,足可以把粥铺开到自己寿终正寝。

    不过她真正的目的不是这个,而是以粥铺为幌子大规模屯粮—这两年是最后的一段太平日子,粮价低廉,但是从今年夏天开始,北边时不时的摩擦,茶马线直接关停,牛价当年就翻翻;明后两年国内不是江南水灾就是中原旱灾,粮食一直处于欠收状态;自己成婚的那一年对外战争失利,人心惶恐导致物价飞涨,一直到自己小姑子拉出去和亲才平息一二…这都是商机!每一步都可以带来海量财富的大商机只可惜上一次自家不给力全都错过了。

    粮食绝对是接下来几年最紧俏的东西,只可惜现在拥有的格局被几个真正的大家族垄断着,她顶多跟风吃点边角料,如果哥哥这次能成功的从北边回来的话接下来的所有行动都不会有资金缺口问题。

    至于被派到南边的族兄,他身上有一个真正的使命—福*寿膏。

    第一次听说这东西的时候是参加宴席听不知道哪个诰命夫人提了一嘴这种东西,后来听说在后宅这玩意非常流行,不少女眷之间打点靠的就是福*寿膏拉进关系,她曾经留意过,这东西纯粹属于西洋货,西方的大秦人当做药材少量带进来的,价格金贵着呢!

    真不知道这种香料究竟产自哪里?如果能引进来种植的话,什么时候能够收获?她不指望能独霸这门买卖,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这门买卖当做敲门砖和筹码给家族换一个足够大的靠山。

    挨,上辈子的事,跟这辈子怎么有出入呢?那个口齿伶俐的颦儿没有上京也就罢了,怎么那个不学无术的小叔子竟然可以得到大人物的青眼,直接进国子监了呢?他什么文采自己心里一清二楚,眼光来说只能说是鼠目寸光,可现在得到的情报来看这完全是换了一个人嘛!

    难道对方跟自己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