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重生北魏末年 >第一百五十二章 禁军归属
    重生北魏末年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二章禁军归属高澄引燃纸条,发出黄色的火光,一缕呛鼻的烟雾升腾。



    “事情就交给阿惠去办了。”



    高欢交代道。



    “孩儿自当为父王分忧。”



    统管河南军政的高澄责无旁贷。



    高欢又转移话题问道:



    “有阿惠在洛阳,再让菩萨统领禁军,太过屈才,为父属意由你舅父出任冀州刺史,阿惠以为如何?”



    高澄第一反应是贺六浑贼心不死,要把看护自己家眷的舅父调走。



    但转念一想,自己如今完全掌控了洛阳及周边的局势,再让娄昭待在洛阳,属实是大才小用。



    而随着尉景离开河北,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必须要有值得信任的人接任冀州刺史,重新与镇守邺城的相州刺史段荣,镇守中山的定州刺史厍狄干一起稳定高氏在河北的统治。



    姨父段荣、姑父厍狄干、舅父娄昭,属实是三父镇河北。



    从三州刺史人选也能知道相、冀、定三州对河北、对高氏的重要性。



    “父王属意由谁继领禁军?”



    高澄没有急于回答高欢的问题,而是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所在。



    高欢反问道:



    “阿惠可有人选?”



    高澄叫苦道:



    “父王,自王思政出镇恒农,孩儿连继任亲信都督都找不到合适人选,不得已让高季式抛下军中之事,代为统领。



    “不止如此,孩儿大将军府也缺少得用的幕僚,正一筹莫展咧。”



    高欢闻言大笑:



    “侯渊之事,分明一封书信就能说清楚,阿惠偏要往晋阳一行,果然别有图谋!”



    高澄嘿笑道:



    “父王慧眼如炬,孩儿一点小心思也逃不过父王的眼睛。”



    高欢满是得意,又问道:



    “可想好了要谁?”



    高澄提了一个小心,他愁苦道:



    “孩儿与晋阳部将素无交集,又哪有心仪之人,还请父王为我挑选。”



    以小高王的谨慎,总觉得贺六浑刚刚的问题在挖坑试探自己,一旦把心仪人选脱口而出,就证明自己平时就在观察、接触晋阳将领。



    可高欢却表现得毫无异样,似乎是高澄多心了。



    “看阿惠之前所用,也是能识人的,你在晋阳多留几天,看看有没有合适人选。”



    “孩儿谨遵父王吩咐。”



    高澄行礼应道。



    高欢却再没有与他研究禁军人选,只让他回渤海王府拜会母亲娄昭君,以及看望他新出生的嫡亲弟弟高演。



    这样的举动,让高澄心中有了一丝猜测,他依言告退。



    回到渤海王府,高澄与娄昭君见礼,他明显感觉到娄昭君没有以往那般热情,至少不会再把他拥在怀里揉搓,哭着感慨他的变化。



    一方面自然是高澄确实是个小大人了,也应该避嫌。



    另一方面也是正在自己怀里酣睡的高演分走了一部分母爱。



    娄昭君喜爱每一个儿子,除了高洋与高欢第八子高淯。



    高洋自然是相貌丑陋,以及严重皮肤病,惹了娄昭君不喜。



    而才貌双全的高淯被厌恶,则完全是因为龙凤胎的缘故,为了生他,娄昭君差点因难产而死。



    高澄怀抱着高演,趁娄昭君不注意,撩开他的襁褓,用手指轻弹高演的小辣椒。



    正玩得兴起,却被娄昭君发现了他的动作,啐了一句,将高澄赶了出去。



    高澄辞了娄昭君,眼见天色不早了,便去寻陈元康。



    “元康等候世子多时了。”



    陈元康立在石阶上,朗声笑道。



    高澄笑道:



    “澄特意晚来,就是想让长猷体会澄在洛阳的相思之苦。”



    “元康又何尝不是日夜思念世子。”



    两人携手进门,陈元康设下酒食。



    没有歌舞为乐,也没有仆奴侍奉,只是与高澄对桌共饮。



    席间,高澄将自己缺乏得力人手的事情告知,请托道:



    “长猷久在晋阳,交游当广于澄,还请长猷代我访贤。”



    对于高澄的请求,陈元康当然不会拒绝。



    两人又畅谈许久,只说各自所见闻的趣事,谈笑间,高澄收起沾了酒水的手指,得到陈元康眼神确认后,袖袍带过,将桌案上的两个名字拭去。



    在悄然无声间,已经将自己想要的人选告诉了陈元康。



    往后数日,高澄将回给侯渊的书信派出后,就一直在家中逗弄两个年幼的弟弟,高浟、高演。



    高欢明明已经许他在晋阳的将领与幕僚之中寻找人才,高澄却始终窝在家里,直至陈元康将王士良与独孤永业领到渤海王府相见。



    “总算不负世子所托。”



    一见面,陈元康便喜笑颜开道。



    说罢,为高澄引见两人。



    高澄与两人相互见礼,他能明显感觉到独孤永业的激动。



    既不是信都元从,又不是六镇鲜卑,一个汉人顶着鲜卑名字混迹在二十万并州胡之间,他一个普通都督,要想出头何其之难。



    高澄就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张通天梯,由不得他不激动。



    而王士良神色则要淡然许多,自小父母早亡而养成的谨慎性格,让他不至于在高澄面前失态。



    陈元康没有久留,他还要回相国府处理公务,这几天四处交游,着实荒废了不少公务。



    他煞费苦心的在旁人不怀疑的情况下,先后认识了王士良与独孤永业。



    又特意在与两人交谈之后称赞他们的才能。



    并不止如此,陈元康在两人之后,依旧交游访贤,直到今日才带两人与高澄相见。



    厢房中只留了高澄与王士良、独孤永业三人。



    高澄与两人由军旅之事到元魏立国以来的行政得失,都有不俗的见解。



    尤其是王士良,俘虏的身份能先后当上纥豆陵伊利的孙女婿,以及高欢的幕僚,自有他的不凡之处。



    而独孤永业也不是一个粗莽汉子,作为一名都督,他不止精通武事,还善歌舞,懂算筹,能书会写。



    在晋阳一众文盲胡将中,别具一格。



    高澄倒是对文盲没什么意见,受他喜爱的高敖曹、高季式两兄弟不就是一对文盲么。



    就连他姑父厍狄干,出身豪族,不也一样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也不耽误他上马为将,下马治民。



    但是多些学识,终究是好的。



    相谈许久,高澄对两人的欣赏溢于言表,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当光线暗淡,才反应过来天色已黑。



    高澄一左一右,紧紧握住王士良与独孤永业的手,激动道:



    “二位都是国士之才,若是不弃,澄愿向父王求要,使二位先生随澄归洛。”



    两人今天能踏进渤海王府的门,自然是心里早有期盼,又哪会再拒绝高澄的招揽。



    不然陪他畅谈一下午,只是闲得慌了不成。



    “大将军不弃,卑职愿意追随左右。”



    独孤永业激动道。



    王士良则委婉道:



    “若是相王准允,卑职愿供世子驱迟。”



    这也是应有之理。



    王士良与独孤永业身份不同,独孤永业是军中都督,而王士良却是高欢幕僚。



    名义上来说,独孤永业是公职,王士良则算私臣,虽然高欢、高澄是两父子,但王士良要改投高澄还是需要征询高欢的同意。



    当初高澄索要赵彦深,好兄弟司马消难自作主张,被司马子如吊起来打的事迹也没过去多少年。



    高澄先是对独孤永业笑道:



    “澄得都督,如鱼得水。”



    随后十分自然地将手从独孤永业掌中抽出。



    手上沾满了独孤永业手心的汗渍。



    又抚着王士良的手背安抚道:



    “君明且放心,澄在晋阳访贤,自然是得了父亲准许。”



    王士良这才表态愿意接受高澄的招纳。



    高澄将两人送出府门,交代道:



    “时间紧迫,还请二位先生回去好好收拾,明日便要携带家眷随澄南下。”



    两人领命而去。



    高澄送走了王士良与独孤永业,径直去向高欢汇报。



    “王士良确实是个处事谨慎的人,这独孤永业,阿惠又是从何处寻来?”



    高欢听说后,疑惑道。



    高澄当然是推脱到了陈元康身上,说是陈元康为自己荐贤。



    高欢闻言不悦,训斥道:



    “为父让你自为之,你又怎能推脱给旁人!”



    高澄没有辩解,连连称罪。



    高欢倒也没有细究,说道:



    “既然你与长猷都认为此二人能用,你便放手用之。”



    说罢又提起了统率禁军的领军将军之事:



    “为父考虑许久,你竟然手握京畿军权,不妨也将禁军一并挑了,切记,具体代领人选,当以忠心为先。”



    “父王教诲,孩儿不敢忘怀。”



    高澄恭敬道,心底闪过一丝得意:果然没有猜错。



    旦日,高澄拜别了父母,一行人连带着王士良与独孤永业的家眷启程南下。



    相国府,高欢与司马子如抽闲对弈。



    自从读了谢安故事,高欢越来越喜欢下棋时谈论大事,这种云淡风轻的感觉。



    但奈何高欢水平就那样,可苦了司马子如要装臭棋篓子。



    “孤将禁军交给了阿惠。”



    落下一子,高欢突然说道。



    “下官也听闻世子这些时日在府中深居简出,除了陈元康外,不曾与人接触。”



    司马子如落子,故意在棋局露出破绽。



    高欢笑道:



    “阿惠聪慧,猜到了孤临时起意要考验他,这些日子都在跟孤装模作样。”



    说罢,一子落下,吃下司马子如数颗棋子。



    司马子如对着棋局挠头,似要补救,落下一子,回道:



    “相王为何这般说?”



    高欢将一颗棋子按在关键位置,傲然道:



    “因为他是我贺六浑的儿子!”



    ------题外话------



    其实如果状态好点,这一段可以写得精彩些,但确实脑袋晕得厉害,刨除昨天的1000字,今天相当于只更了4000。今天写不了了,这种状态写下去保证不了质量。我先休息,明天醒来再写吧,



    感谢书友老猫叔、书友20220513003332050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