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三十章 谁才是真正的傻逼
    狗?

    这一个字把见过大风大浪的朱棣给说愣了。

    权倾朝野的左丞相胡惟庸嫡幼子要给他当狗,换成了是谁都会始料未及,朱棣毫不例外。

    “咳...咳...”

    一个忠犬,让正准备说话的朱棣,呛到了口水。

    朱棣怀疑胡庆余是在说笑,看着他那感激涕零的认真表情,恐怕是真的了。

    朱棣深深的感动到了,手掌用力的按在胡庆余肩膀上,久久沉默不语。

    后面还跟着一队仪卫。

    仪卫们看见这一幕,赶紧把红缨帽儿盔偏到了一边,同时夹紧了亮银青布甲下的屁股。

    心里不停的打着嘀咕。

    “从来没见过王爷与谁这么亲密过,莫不是好男风?”

    “哎,本官要是有胡二爷那么俊朗就好了,虽说是兔儿爷,但那也是燕王的兔儿爷。”

    “男宠到底是男宠,王爷的手掌按在上面都快一盏茶了。”

    胡庆余感受到手掌使了很大的力道,疼的呲牙咧嘴,暗暗嘀咕:“朱棣不愧是向北打到罗刹国的捕鱼儿海,向南一直打到西洋的千古一帝。”

    “这弓马骑射的本事比起很多开国公侯都要厉害的多。”

    朱棣瞧见他那呲牙咧嘴的模样,笑骂了一句:“你个小兔崽子刚来燕王府寸功未立,本王不好直接提拔你。”

    “不过,能够把本王哄的这么舒心,整个京城就属你独一份了,不能不赏。”

    “这样吧,从今天起你从五军千户所,调到仪卫司。”

    胡庆余心里大喜,这一连串的表忠心没有白费,居然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燕王府有五个千户所也就是五军千户所,仪卫司相当于朱棣身边的锦衣卫,亲近程度可比胡庆余所在的五军千户所密切多了。

    胡庆余感恩戴德的都快哭了,挤了半天眼泪没挤出来,尬尴的赶紧说些吉祥话:“多谢王爷赏赐,祝王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早日荣登大...额...大破北方鞑子,开疆拓土到捕鱼儿海。”

    胡庆余差点没给自己的嘴来上一下,怎么还把荣登大宝的实话说出来了。

    朱棣知道胡庆余悻悻收回的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是在说他早日荣登大宝登基称帝。

    简直说到了心坎里。

    朱棣的更舒心了,骑在辽东大马上哼起了昆曲。

    远远坠在后面的李祺,咬牙切齿的低声骂了一句:“佞臣。”

    附近的仪卫们最是看不惯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样子的小国公李祺,免不了要噎他几句。

    “李爷长的也十分清秀,不如多去王爷面前搔首弄姿,说不定就能把胡二爷给挤下去了。”

    “哈哈,到时候咱们兄弟一定给李爷随上干礼。”

    “可惜啊,兄弟我没有李爷长的清秀,不然早就去了。”

    几句噎人的话落下,顿时引起了仪卫们的哄堂大笑,对胡庆余的印象更好了。

    总算是让眼高于顶的小国公李祺吃瘪了。

    朱棣带着胡庆余前往四夷馆,是奉命去接见一名来自安南的朝贡使者,现在心思却不在这个上面了:“不知道胡惟庸的香炉怎么样了。”

    此时的朱元璋正站在胡惟庸的香炉前,整个供桌上檀香最多的香炉,没有之一。

    已经超过了四十五根檀香,距离诛三族的五十根檀香,只有不到五根了。

    朱元璋伸出手放在了胡惟庸香炉上方,不知道是想拿走,还是想继续放上一根:“大伴,胡惟庸和他长子胡汉山最近又结交了多少党羽。”

    元生公公拿出来锦衣卫撰写的胡惟庸番报,掀开最新的一张:“陛下,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淮西侯爷或者中枢重臣成为胡党的一员。”

    “另外,没有一名小侯爷或者部堂公子成为胡汉山的好友。”

    元生公公又翻开一张宣纸,说了一句近年来从没说过的番报:“相反,有一位淮西侯爷彻底与胡党划清了界限,还去青词院找了李善长。”

    朱元璋知道这人就是营阳侯,去找李善长是为了让他出山:“李善长现在还是整天的谈玄论道,不问世事?”

    元生公公亲身经历了李善长的垮台,当初扶持胡惟庸就是为了对付日渐势大的李善长,没想到胡惟庸的权势比李善长更大:“根据番报上说李善长一直在修身养性。”

    根据番报上说?

    难不成李善长的打坐观想只是假象,还一直对左丞相的官位念念不忘。

    朱元璋询问了一句:“大伴,依你的看法,李善长是真的想到就此隐居山野,还是在蛰伏着等待一个时机。”

    元生公公看了一眼李善长只剩下十余根的香炉,一针见血的指出来问题所在:“李善长如若是真想修身养性的当个道士,去京城附近的镇江府茅山岂不是更好?”

    “偏偏选在了供奉孔圣人的夫子庙,也就是文庙,李善长这是不甘心左丞相的官位被他亲手带入官场的胡惟庸夺走了,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朱元璋一切尽在手掌心的笑了,从胡惟庸香炉里拿出一根檀香,插在了李善长香炉里。

    胡惟庸香炉,从四十六根变成了四十五。

    李善长香炉,从十根变成了十一根。

    朱元璋看着一减一增的两尊香炉,似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人和事,笑出了声:“整个京城都在说胡惟庸的嫡长子胡汉山最是像他父亲,有希望在两代以内把胡家变成大唐年间的五姓七望。”

    “胡庆余的风评反倒是最差,就拿营阳侯这件事来说,整个京城都在骂胡庆余混账拖累了左丞相胡惟庸一家。”

    “却不知道,胡庆余才是整个京城活得最通透的那个人。”

    元生公公同样是在看着一减一增的两尊香炉,对胡庆余的评价也很高:“尤其是宁愿舍弃东宫仪卫司副将,也要去当燕王府守门卒这件事。”

    “这些天京城内外可是把胡庆余骂惨了,却不知道他才是得到大明天子欣赏的那个人。”

    “这么多年来,淮西勋贵的年轻一辈,还有浙东文官的公子们,没有一人能够得到陛下的欣赏。”

    朱元璋提到胡庆余,心情就明显不错,笑骂了一句:“这个小兔崽子着实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