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混在洪武当咸鱼 >第一百七十三章 是不是又有人告我刁状了?
    “小师叔?”



    方孝孺听到这话头皮“唰”的一下就麻了,当他看到朱允熥一脸的跃跃欲试后,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孙子已经很不拿自己当回事了,现在成了自己小师叔,以后还咋管呀!



    “师公!”



    “您啥时候收了这么个徒弟呀!”



    “昨天!”



    方孝孺满怀怨念地看向朱允熥,朝着朱允熥低声喊了句小师叔。



    朱允熥听到这话,开心地回了句。



    “师侄免礼,哈哈哈!”



    方孝孺已经很尴尬了,听到这放浪的笑声,更是尴尬得无地自容。



    “师公,要不您和两位前辈上座?”



    高明闻言摇摇头道。



    “不了!”



    “老夫一介草民,哪来的资格坐着,还是在门口站着吧。”



    “你该怎么讲课就怎么讲,不用理会我们三个!”



    高明说得轻松,但方孝孺听得却是脑门冒汗。



    这三个门神往门口一站,放眼大明谁敢坐在里边讲课?



    方孝孺纠结半天,这才不情不愿地回到讲台上。作者讲课是肯定不敢的,只能是站着给学生们授课。



    即使这样,方孝孺每给学生解读一句经典之时,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眼门外。



    如果门外某个老头突然咳嗽一声,他更会吓得冒汗,生怕自己哪里解错了,被门外站着的三位门神给挑出错来。



    若放在平时,他巴不得有三个大儒指点自己。可现在自己在给别人上课呀,若是让学生们以为自己学业不精,以后谁还会尊重自己这个先生?



    方孝孺怀着这种心里,讲课的时候自然变得磕磕绊绊,甚至结结巴巴。



    门口站着的三人都是人老成精,自然知道方孝孺为何会如此。



    但他们就是要给他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份!



    现在朱允熥已经是他们仨砧板上的肉了,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这一方面是三人自私的小想法,一方面也是因为传道授业这种事,最忌讳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他们早就有一套成熟的方法教导朱允熥,岂能让别人的胡乱掺和影响了朱允熥的脑子?



    现在方孝孺已经不是高明的徒孙,而是跟高明抢徒弟的对手。



    好在他们三个只关心朱允熥,对于方孝孺给其他人授课不管不问。



    然而,当朱允熥拎着书本上去之时,这三个老头你咳嗽一声,我叹一口气,另外一个在配合着吧嗒吧嗒嘴,像是有着无尽的遗憾似的。



    方孝孺只给朱允熥讲了两段史记,就被这仨老头给折磨得不敢吭声了。



    他赶忙颠颠的跑到门口,朝着三个老头再次躬身一礼。



    “师公,以及两位前辈,要不你们给吴王殿下讲解吧,徒孙也正好在一旁学习下。”



    “好!”



    “师公,给您书!”



    高明连看都不看,直接闭上眼睛开始讲。



    “朱允熥,刚刚你师侄讲的内容有几点错误,为师帮你指正出来!”



    方孝孺听到这儿当场不乐意了,这不是明着说他学艺不精吗?



    “师公!”



    “当年晚辈学史记的时候,可是非常认真地,保证没有一点遗漏!”



    高明扫了方孝孺一眼。



    “你师父是谁来着?”



    “苏伯宁!”



    “他呀……当年跟随老夫读书之时就不怎么认真,更何况老夫这些年对于史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还未曾传授于任何人……”



    朱允熥一听这话就明白了,敢情自家这便宜师父更新数据库了!



    方孝孺见师公这么说,当即没了半点脾气。躬身一礼后,老老实实地闭上嘴巴,不敢再叨叨一个字。



    “刚刚小方给你解项羽本纪第一段之时,说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并借口书足以记姓名,剑只能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万人敌……”



    “为师要跟你说的是,项籍非你师侄所言那般志大才疏,他之后的乌江自刎,也跟不学书无关。”



    “项籍之败不在于不学,而在于不用也!”



    “其一,学而不用。”



    “经史子集学而不衷,古今兵法学而不精,为人处世学而不重。”



    “其人学经史子集不是为了陶冶自身,只是为了学而学,免于被人说乡野村夫而已。”



    “此乃虚荣之心也,是为不衷。”



    “其人虽学古今兵法,两军阵前却徒逞个人之勇,是为学艺不精也。”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攻城。”



    “兵法又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观其为人从未有过庙算之时,自破釜沉舟之日起,此人即以勇武立世,直至兵败自刎未曾一变也。”



    “项籍出身富贵,虽知礼贤下士,但终究徒有其表,只是表现给世人看的。其人内心常怀傲慢,待人待物皆是如此。”



    “虽有拜义帝之名,却又负杀义帝之实。虽与刘邦结交,却又鸿门设宴伏之……”



    朱允熥听到这儿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高师父所言,就是说项羽的谦虚、懂礼,都是装出来给人看的,其本质就是个心口不一之人呗?”



    高明宠溺地看了眼朱允熥赞道。



    “聪明!”



    “为师正是这个意思,你知道了项籍之败,那就引以为戒,切莫做那种徒有其表的虚伪之人。”



    “须知待人以诚,才能让别人以诚相待!”



    朱允熥听到这话赶忙起身,朝着高明躬身一礼。



    虽说他早就行过拜师礼,甚至连头都磕了。但直至这一刻,他才真心佩服眼前这个小老头,感觉这老头确实是个有本事之人。



    方孝孺听到高明的“新解”,也有种豁然开朗,拨云见雾之感。



    他之前也觉得师父对于史书的解读过于片面了,偏重于对成败的分析,而少了对人性的解读。



    今天听了师公的新解,他心里没有丝毫疑惑了。



    不是师公不行,是他师父不行啊!



    “师公在上,请受徒孙一拜!”



    大本堂里的其他皇子、皇孙,听到如此新颖的解读,也感觉收获巨大。



    一个个纷纷起身,学着朱允熥和方孝孺的样子,朝着滔滔不绝的老头躬身一礼。



    “请受学生一拜!”



    高明听着众人的礼拜声,只感觉心潮澎湃,有万丈豪情鼓荡。



    这才是教书育人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也!



    不过最让高明感到开心的是朱允熥的态度,他在朱允熥开办的应天府希望小学旁听了多日,对朱允熥的学识有着非常清楚的了解。



    虽说此子于经史子集所知不多,但于术数一道已然具备宗师水准。



    不管什么知识,只要达到宗师水准,必然会有一股傲气。



    朱允熥也是一样,从他不情不愿地拜师,对待他们三人态度上的敷衍就能看得出,他并未真正重视自己等三人,只是出于对齐泰的信任和尊重,这才勉为其难地拜了他们为师。



    然而现在则不同,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学识,获得了此子的真心尊重。



    高明想到这儿,心里隐隐得意,继续开口讲道。



    “其二,人而不用。”



    “项籍麾下从不缺谋士、勇士,然项籍并不重用之,凡事只以个人喜好决断。”



    “范增之能都不足以辅左之,天下又有何人能辅左之……”



    “因此,观项籍之败要谨记此二点。”



    高明此言说完,大本堂内再次响起一片拜谢声。朱允炆也在这群人中间,只是跟众人的赞叹相比,他心中更多的是酸涩。



    皇爷爷也太偏心了,给朱允熥聘请了三位如此厉害的师父。却忘了大本堂里的一众皇子皇孙,还连一个厉害的师父都没有呢……



    方孝孺在听到高明重新讲解了项羽本纪后,对自家这位师公算是彻底服气了。



    他之前的尊重,只是出于对师承的尊重,对高明的学问并没有太深的敬畏。



    直至听了高明的讲解,他才意识到自己和师公的差距,真的是不能以道里计啊!



    “师公,要不您主讲吧,徒孙在边上旁听。”



    高明听到这话有那么一点点的心动,不过这点怦然心动很快就把他给掐灭了。



    老朱家的因果太重,还是少沾惹为妙。



    宋廉可不就是给老朱家的龙子龙孙上了十几年的课,最后被老朱流放云南,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自己也是一大把年纪了,好好守着有良心的三皇孙就行了,别人家的孩子让别人操心去吧!



    “老夫年事已高,恐力有不逮,耽误了皇族子弟的教育,就不倚老卖老了。”



    方孝孺听到师公这般说,就知道师公心里有气,不想给皇家任教。



    不过这事也不能说师公有错,毕竟师公跟朱家有着深仇大恨,能破例教朱允熥,已经是人品高洁了,哪还敢奢望更多?



    “既然师公如此说,那吴王殿下之教就托付给师公了,以后徒孙再不插手。”



    高明闻言微微一笑,当仁不让地说道。



    “正该如此!”



    方孝孺听到这话总算是明白了,敢情刚刚师公和另外两位大儒,之所以有事没事咳嗽一声,就是想警告自己,不让自己染指朱允熥这块璞玉呀!



    方孝孺想到这里也有点生气了,他也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啊,他也很喜欢朱允熥,很想把他培养成大明的贤王呀!



    虽然方孝孺心里很恨,但一想到师公的身份,也只能收起这份恨意,朝着几人躬身一礼后继续回去教书。



    朱允熥在方孝孺转身离开后,心思立马活泛起来。



    既然自己不用方孝孺教了,那也就没有留在大本堂的必要了吧?



    朱允熥这才发现三个老头的正确用法,那就是可以合理合法地逃课!



    “方师侄,能不能给我开具出宫的便条?”



    方孝孺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听到“方师侄”三个字,更是快气炸了。



    “不能!”



    三个老头也不喜欢待在宫里,毕竟朱屠户名声在外,他们无时无刻不感觉芒刺在背。



    现在见三皇孙要出宫,方孝孺鳖孙不说立马放行,竟然还敢阻拦,三个老头当场就怒了。



    “三皇孙自然有我们教导,留在你这儿也是浪费时间,你为何不放我们离宫!”



    “老夫命你立刻、马上写下出宫便条,否则老夫现在就把你开除门墙!”



    方孝孺一听这话立马秒怂。



    读书人最重名声,如果被开除门墙,他这辈子在士林的名声就算毁了。



    哪怕以后当再大的官,别人也要在背后戳他嵴梁骨。



    “师公息怒,徒孙这就开!”



    不多时,朱允熥拿着方孝孺开具的便条,开开心心的向着皇宫大门方向走去。



    高明见到朱允熥如此开心,忍不住出言调侃道。



    “三皇孙殿下,现在还觉得老夫等人无用否?”



    朱允熥听到这话当即正色道。



    “高师父,本王向来敬重三位师父,何曾认为你们无用过?”



    “从今以后,你们三位师父就是我吴王府镇宅之宝!”



    “学生一定好吃好喝的供着三位,绝不让三位师傅受半点委屈,嘿嘿嘿!”



    三人看到朱允熥如此前倨后恭,无不开怀地放声大笑。



    然而,就在众人笑得最大声之时,突然看到一队锦衣卫冲了上来,把他们给拦住了。



    “皇爷有命,宣三皇孙殿下即刻上殿!”



    朱允熥听到这话,心里立马七上八下地,拉着一个相熟的锦衣卫百户问道。



    “徐大哥,皇爷爷叫我啥事呀,是不是又有人告我刁状了?”



    “多大的事不能在寝宫说,非要拿到朝堂上说!”



    杨新炉等三人也齐齐傻眼,心里暗暗盘算着陛下此举用意。



    徐百户名叫徐七,乃是徐六子的弟弟,沾了徐六子的光,这才混了个百户的身份。



    因为封书店,以及拆迁之事,跟朱允熥打过几次交道,两人也算是颇为相熟。



    现在看到朱允熥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给他急得都快哭了。



    “三皇孙殿下,不是卑职不想说,实在是卑职也不知道为啥呀!”



    “今天卑职正常当值,就听到秦公公跑出来传旨,说让卑职带您去奉天殿参加朝会。”



    “不过请三皇孙放心,虎爷已经派人去后宫传话,想必现在惠妃娘娘已经知道此事了……”



    《逆天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