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让你奉旨监国,你去修仙? >第162章 反了算了
    奉天殿内,寂静如墨。



    老朱眉头紧锁着,耿炳文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将,他对耿炳文的能力自然十分清楚。



    当年对线张士诚的时候,耿炳文驻守长兴城十数年,以一万之兵力守城,拒十数万于长兴城之外,一举成名。



    就连常遇春这等睥睨天下之辈的骁将,都称耿炳文为‘宿将’,不敢对其有分毫轻视。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在原有历史中,建文帝不把耿炳文换掉,就算朱老四再牛叉,估计耗也会被耿炳文耗死。



    史载:“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



    若是被称为‘防御大师’的耿炳文都守不住嘉峪关,那世间恐怕是再无人能守。



    然而,当下之嘉峪关的战况,与当年的长兴城之情况却是有着极大的不同。



    虽说嘉峪关的守城边军也不少,足有二十万之众。



    可一旦帖木儿主力大军开赴至嘉峪关外,那嘉峪关外将有一百五十余万大军,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一百五十万,一人一块砖都能把嘉峪关给硬生生拆了。



    “这死瘸子,老家不要了?”



    老朱忍不住爆粗。



    这可是整整一百五十万大军,这帖木儿瘸子估计是把老家都搬空了。



    “即刻传令,让常茂带京营大军火速赶赴北境。”



    老朱凝声道,停顿片刻,又是说道。



    “听从朱棣节制。”



    常茂一到南境,便是发起了对吴哥的最后一战。



    当下南境四国已经彻底平定,常茂正在处理四国的善后之事,这一趟平定四国之战很是顺利,前去征伐南境的三十万京营大军,死伤并不严重。



    死亡万余,轻重伤接近四万,刨去这些,还有二十五万生力军。



    如果将这些剩余的生力军投入到西北战场,再加上嘉峪关守城士卒和朱棣目前在北境整合的第二防线军队,那大明等于是在西北战场布置了近六十万的战力。



    这还不包括随着蓝玉消失无音讯的那三十万。



    双方兵力加起来,赫然超过了两百万,说是世纪大战也丝毫不为过。



    至于南境刚踏平的四国,以沐英在南境的威望来接手,问题不大。



    “遵旨。”



    刘伯温身为内阁首辅,具体怎么调度的执行层面,自然是由他来操作。



    老刘望着跟前高坐龙椅之上,面色威严的老朱,不知为何,他有一种梦回洪武初年的错觉。



    “无上皇陛下,太上皇陛下。”



    “臣,有一事启奏。”



    阁臣中的杨荣此时则是站了起来,突然说道。



    “说。”



    老朱瞥了眼杨荣。



    他记得朱雄英跟他提过,这杨荣素来知兵,针对当下之局势,难不成有什么好的建议?



    “臣担忧,当下举国之兵皆调往西北,若是京师有难,该如何是好?”



    杨荣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皱起了眉头。



    这话,很有道理。



    善战之兵都调往了西北,一旦京师有难,将面临无兵可用的境地。



    但是仔细一想,倒也不必担心。



    毕竟当下之大明境内,国泰安宁,并没有不臣反贼,倒也不必担心如后世崇祯那般被偷袭了老家。



    “京城防务可由新军接手,虽战力有限,但应付当前之境足矣。”



    兵部尚书铁铉开口称道。



    自倭国之战结束后,他便是开始筹建新军。



    虽说这些新兵还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训练,更是没有丝毫战场经验,但好歹也是十几万铁骨铮铮的汉子,再加上应天府的城墙雄厚,守卫京师还是有一定自信。



    “嗯,此事即刻着手去办。”



    “京城防务,全权交由徐辉祖来节制。”



    老朱点了点头。



    虽然都不觉得京师会被人偷袭,但防患于未然总归没错。



    ……………………



    国泰安宁,战火连绵。



    在古时,之所以一场战争能够把偌大的国家拖垮,甚至导致亡国。



    比如隋炀帝,隋朝灭亡的核心因素就是三征高丽的失败。



    拖垮的原因,无异于两个方面。



    军粮,二,运军粮。



    军粮消耗就等于是烧钱,大军开拔之后需要源源不断的补给,比如汉武帝之时,常年征战,国库都给烧冒烟了。



    而更要命的,则是运军粮。



    举个例子,二十万大军在前征战,则需要发动至少五十万劳力运粮,而运出去的粮食,有一半又都是在半路吃了,再加上运输损耗,真正能够供给前线的少之又少。



    发动一场战争,劳民伤财。



    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持续性的战争才将一个国家的财政拖入泥沼,自拔不能。



    可是在朱雄英这一朝,则是没有这些问题。



    或者说,是完美的被解决了。



    首先是军粮短缺问题,因为灵谷的出现,彻底被解决。



    灵谷的生产周期短,且产量高,就算再怎么吃也管够。



    至于让历代王朝头疼不已的军粮运输问题,更是好解决,在朱雄英这压根就不算问题。



    得益于乾坤监的设立,灵谷的运输完全是零损耗,也不需要发动什么大规模劳力,顶多找些搬运工,并且运输速度极快,可以源源不断的补给前线。



    在大明仙朝,可以很骄傲的说。



    仗,随便怎么在边境打,都不会影响到寻常百姓的生活。



    故而才有这么一句矛盾的话,‘国泰安宁,战火连绵’。



    应天府,玄天监。



    刘日新正皱着眉头跟道衍和尚,这两加起来年级超过一百五的老头,此刻大眼瞪着小眼。



    掌天监与玄天监,在诸多新设立的衙门之中,可谓是配合最为紧密的两个。



    倒也不是说刘日新和道衍年龄差不多,合得来。



    纯粹是掌天监要用人,而这些人,都是来自于玄天监的优秀监生。



    时间不等人,刘日新当然不可能等到玄天监这帮监生彻底毕业再对他们训练,那样时间周期太长了,掌天监的设立等不及,而是要与玄天监同步进行。



    “你在开玩笑?派往嘉峪关?”



    刘日新看着道衍,小老头都快气炸了。



    他在玄天监中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三十个监生,这三十个监生说不上是灵根最优,但是对于刘日新来说却是最合适掌天监的人选。



    从这三十个监生进入玄天监开始,刘日新便是把他们单独拎了出来,开始对他们特训。



    故而这三十个监生在法术方面,都是超过其他监生,比如简单的呼风唤雨,以及比较基础的召雷术,都能施展。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刘日新信心满满,要用这三十人构建掌天监的基础班底。



    可就在今天,道衍突然找到刘日新,告诉他要派这三十位监生前往嘉峪关战场助战。



    原因也简单,在嘉峪关战场出现了非自然力量。



    而整个玄天监中,目前只有这三十名监生在刘日新的特训下,拥有能够基础施展法术的能力。



    其他人虽然有些资质很强,但都还在理论知识阶段。



    “这三十人或许在战场上起不到什么拒敌之用,但能极大提振我方士气。”



    道衍虽然现在一心献身于教育事业,但是对局势的敏感度犹在。



    身为玄天监祭酒,嘉峪关的战报,他也有参议的资格,知晓嘉峪关出现了奇异的白皮人,导致嘉峪关守城将士的士气受挫。



    而这个时候,如果派遣玄天监的监生前往,纵然是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但是在士气上能够扳回,能够告诉守城将士。



    我大明,不逊色这帮白皮人。



    “刘监正,这三十人目前还是我玄天监的监生,只要他们没从玄天监结业,我这个玄天监祭酒便是对他们有调遣之权,此事无须再议。”



    道衍凝声,直接把话说死了。



    纵然刘日新咬牙切齿,可也没有办法。



    “既如此,那老头子我亲自带他们上嘉峪关!”



    刘日新一咬牙,一跺脚。



    这三十个监生是他亲自挑选特训,未来要当做掌天监根基来用的,他可不想看到这三十人白白折损在嘉峪关。



    道衍和尚微微一愣,诧异的看了眼几眼刘日新。



    他还真没想到,刘日新这小老头还有这等上战场的气魄。



    “看什么看,老夫刚给自己算过命,离死还远。”



    刘日新冷哼一声,甩袖便走。



    每天给自己算一卦,这是日常习惯。



    刘老头一边走一边心里滴咕。



    “陛下怎么还不出关。”



    若说整个大明,唯一知道朱雄英此次闭关原因的,除了朱雄英自己之外,就只有刘日新这老头了。



    刘日新知道,朱雄英是为了应对死劫闭关。



    “五月之十,陛下的死劫快到了。”



    刘日新紧蹙眉头,心事重重的离开了玄天监。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



    刘日新与小妾完成了热身运动,随后从自家府邸出发,带着玄天监的那三十个监生,通过乾坤监的挪移阵,直接传送去了肃地。



    …………………………



    与此同时,秦地边界。



    一道道军令传出,大批军马在边界线上换防,组成强大的防御阵列。



    朱棣勒马在旷野之上,望着这茫茫北地,心中无比感慨。



    他想过很多次再回北境,但是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真正再一次回来的时候,竟是以这般姿态。



    “父王,咱们现在麾下有十数万大军,不久之后京营二十五万大军也将开赴北境,尽数由父王您来节制,父王您现在就是手握大明生死。”



    “我们何不反戈一击?”



    “只要时机把握,我们完全可以反攻入应天,待父王登临大位之后,再调集军马应对帖木儿。”



    朱棣的身侧,朱高煦激动亢奋,越说越起劲,对自己的这番建言极为满意。



    在朱高煦看来,现在的时机,简直比之前的靖难还要来之不易,更有成功的概率。



    这一番话,直把大胖朱高炽听得后背发凉。



    一旁的狂妄居士朱高燧则是跟着起哄。



    “二哥说的有道理!”



    “父王,咱们反了算了!”



    “乌拉!”



    ‘啪’。



    一耳刮子,勐的扇在了朱高燧脸上。



    虽然挨耳刮子的是老三,但老二朱高煦霎时懵了,一脸惊愣的看着侧脸看向自己的老爹。



    心想老爹您过去自个不是天天想着造反吗,现在这么大好的时机摆在眼前,不把握实在太可惜了!



    “再敢妄言,就不是一个巴掌这么简单。”



    朱棣瞪了眼老三,又冷冷看了眼自个家的这个老二。



    这两小子,太不安分了。



    造反?



    脑袋不够砍?



    朱棣心里很明白。



    虽然当下局势有些震荡,可那全是因为皇帝陛下在闭关。



    只要陛下出关,一切皆可平定。



    而且打心里,朱棣现在也不想造反了,他从心里承认了朱雄英比他更适合这个皇位。



    “高炽,你去接应京营大军,这次常茂父子也会一同前来,虽然表面上归为父节制,但万不可慢怠。”



    朱棣凝声说道。



    “是,父亲。”



    朱高炽点头称是,连忙是打马转身离去。



    看着离去的大儿,朱棣心头略微宽慰,他现在越发是看自己这个胖老大顺眼了。



    虽说和自己性格相差甚远,更是没法冲锋陷阵,但行事沉稳,交给他办事,自己放心。



    …………………………



    江西布政使司,712矿藏。



    极致璀璨的流彩环绕着朱雄英,别看这流彩迷人,俗话说越迷人的越危险。



    若是寻常人处于这流光溢彩的旁边,估计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异,就算是拥有灵根的修行者,也扛不住这浓度。



    “还得再快一些。”



    朱雄英眼眸如浩瀚星辰,深邃幽空。



    他虽然在此处闭关,但是他的神识,依旧是笼罩着大半个大明,知晓大明境内发生的一切。



    若是单纯的兵戎攻防,有老朱在应天坐镇,又有朱棣蓝玉耿炳文等人在北境,还有百万大军加持,就算帖木儿一百五十万大军来犯,亦是无碍。



    可,就目前情形来看。



    很明显之前担心的那股西方神秘力量,已经开始在战场上左右局势。



    当下只是轻微涉足。



    而一旦等到帖木儿主力大军到达,等到帖木儿瘸子来了,那这股西方的神秘力量必然要倍增。



    届时不论是嘉峪关战场,还是其他地方,压力都将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