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第二百九十三章 永不加赋
    没有人能阻止中原人对食物的向往。



    哪怕是还穿着肚兜蹒跚学步的孩童,在农忙的时候也知道跟在大人的身后,捡拾掉落的稻谷。



    食物,是这个民族追求了数千年的东西。



    没人能够改变。



    夏原吉默默的看向皇太孙殿下,希望从对方的表情得出些结论来。



    此时财富号上正有一队护卫太孙安全的锦衣卫。



    如果这个范虫狮子大开口,或者是索要大明无法给予的赏赐。



    夏原吉已经做好了越权,强令锦衣卫杀光这些夷人的准备。



    朱允熥默默的笑看着身边几人的变化。



    远道而来想要从大明带回无数的货物好回国后换取滔天财富的夷人范虫。



    不管对不对,都必须先给抢过来的夏原吉。



    朱允熥轻声开口:“是与不是,未经核验,孤却也不知。”



    范虫是个很精明的西班牙商人自己西班牙王室排不上号的落魄到需要下海的血缘关系者。



    王室的血缘关系,让他能够买到西班牙如今最强大的战船,带着货物和金钱一路远航,将自己带出来的所有家底不断的膨胀。



    东方,在欧洲大陆就是一个铺满黄金的土地。



    很幸运,这一次在大明的交易,应该能够让自己重新进入到西班牙的权力中心。



    而眼前这位年轻的大明国皇太孙,似乎还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好处。



    毕竟,这是一位深受大明皇帝陛下喜爱,刚刚凯旋而归的皇储。



    仅仅是一瞬间的思考。



    范虫就彷照大明人的礼仪,躬身合手,姿态无比的虔诚:“尊敬的皇太孙殿下,若是能将此物献给殿下,将会是财富号最大的荣幸。”



    “你的品行如此高洁,大明将会永远记住。”朱允熥语调平缓道:“财富号将会是大明和西班牙沟通的重要桥梁。大明不光希望能派遣宝船队护送欧监使回国,还希望能够派遣礼部官员前往西班牙,与西班牙国主商讨两国往来之事。”



    大明这个远东最强大的,土地远比整个欧洲更加辽阔的古老国度,竟然要派遣官员前往西班牙!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这是远比自己在大明拥有更低的税率,拥有大明的官职,更加大的利益!



    因为,是自己第一个带回远东大国的官员前往欧洲,抵达西班牙。



    如果自己真的成了沟通远东和西方的那个桥梁……



    范虫低下头颅:“臣愿将尊贵的皇太孙殿下的意志传播在欧洲大地上。从西班牙到东欧,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法兰西,拜占庭,都将会传扬着尊贵的大明皇太孙殿下的名字。”



    朱允熥回想了一下成吉思汗的人生,然后笑了笑。



    “大明会赠送一批丝绸、瓷器、家具给欧监使,还会有一些礼物,希望能由欧监使转交给西班牙国主。”



    “尊贵仁慈的皇太孙殿下,您大方的秉性,已经深刻西班牙全境。”



    一场东方和西方的交易,终于是落下帷幕。



    已经准备动刀的夏原吉寸步不离的带着四名最是魁梧的锦衣卫,将财富号船尾的红薯连带着整个橡木桶搬运到了码头上。



    “臣恭送尊贵的皇太孙殿下,愿殿下英武高过太阳,东方之国永远强大。”



    从一个落魄西班牙王室远亲,变成了大明的官员,将要带着大明人回国的范虫,怀揣着满腔的对未来富裕尊贵的生活的期待,从财富号上将朱允熥一路送离龙湾码头,直到外金川门才被朱允熥制止住。



    进了城,夏原吉的眼睛就没有从被放在马车上的红薯藤上离开过。



    朱允熥轻飘飘的看了对方一眼。



    而后轻咳一声。



    夏原吉赶忙回神,躬身请罪道:“臣今日僭越,奏请殿下屈尊降贵,出宫见外邦夷商,乃为大明国朝社稷。”



    朱允熥面色平静的点点头。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和规矩,今天应该是夏原吉先请奏东宫,询问自己什么时候有空,可以见一见范虫这个西班牙商人。



    然后,自己会给出一个时间,夏原吉就要带着人入宫。



    以范虫的身份和地位而言,自然是进不了东宫的,奉天殿东边的文华殿前那片班房,倒是合适的。



    而不是像今天一样,夏原吉作为臣子奏请皇太孙出宫,朱允熥就直接出宫去见一个外邦夷商。



    这不符合大明监国皇太孙应有的身份。



    但夏原吉确实如此做了,那自然是有他的理由。



    夏原吉左右看看,便低声道:“臣乃是听闻财富号上,似是有红薯存在,却不敢确定,又知那范虫有所图,这才斗胆奏请殿下出宫,所为就是今日一举震慑住这夷商。”



    “是红薯没错。”朱允熥默默回头看着枝叶可以进行扦插的一整桶红薯藤。



    能拿到了红薯,就是让他再跑一趟交趾道也是愿意的。



    夏原吉咬紧牙关,一手出掌一手握拳,拳头重重的砸在手掌上,满脸涨红:“真是红薯!真的能亩产十数石了吗。”



    朱允熥却是掠过了这个话题。



    看了眼是在往上林苑监过去,才开口说道:“让人盯住所有在大明的夷人,禁止他们购买除四书五经圣贤文章以外的所有书籍,严查大明百姓、匠人与夷人往来。”



    夏原吉有些不解,面露疑惑。



    “只是禁儒学典籍以外所有书籍?”



    朱允熥嗯了一声,并没有给夏原吉做出任何的解释。



    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并不懂这是为了什么。



    从漫长的中世纪突然几十百来年进入科学时代?



    他们不过是借着中原的智慧,没有思想的束缚,抢先走出了最后一步而已!



    想了想,朱允熥又轻声解释道:“我不希望有一天,夷人驾驭着比宝船还要巨大的战船,停靠在龙湾码头,而我等后世子孙,只能俯首听命,如今日之夷人一般虔诚恭顺。”



    比宝船还要巨大的船。



    那配备的火炮恐怖也要比应天城头的火炮更加大吧。



    有着这样的技艺,对方的军队也定然远超大明。



    这样的夷人……



    夏原吉立马摇头。



    绝不能让这样的夷人出现!



    夏原吉立马挥袖拱手:“臣会与各部司衙门商议,尊殿下之命,绝不叫我中原有只字传入欧罗巴之地。”



    朱允熥笑道:“维喆兄,这个世界很大。范虫等夷商能从万里之外渡海而来,便不是我朝能够轻视的。”



    地大物博、富有四海,是中原的底气,但也会成为中原的傲慢。



    夏原吉点点头:“臣近日与夷商接触颇多,感叹夷人拼搏之志,虽不通礼仪,然夷人个体却远非我朝子民能比。若这样的国都再有文明,再有利器,其包藏之下的野心,必然会危及我中原。”



    “所以,我们要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



    “当百姓们能吃饱肚子之后,我们还要让百姓们能吃的更好。”



    “让孩子们能长出更多的腱子肉,横练无敌。”



    朱允熥偏头看向夏原吉,面露笑容。



    吃得饱,吃得好,长得好。



    夏原吉目光不断的闪烁着,如果大明真的能做到这三件事,大概往后将独明一朝了。



    这大概将会成为自己终生失志不渝的为官梦想了。



    夏原吉暗道,而后看向朱允熥:“殿下,此番夷商势必,我朝当真要派遣宝船队及礼部官员前往佛……西班牙?”



    朱允熥笑笑:“知己知彼,大明的船更大,将士更威勐,不该夷人可来,我朝去不得。礼部自是要派遣官员,但锦衣卫也会有人同行。”



    闻言,夏原吉眉头一挑。



    宝船队带着礼部官员去西班牙,那是两国往来应有之意。礼部干的也是这些事情,只不过这一次去的地方远一些而已。



    可派出锦衣卫同行,事情就不是明面上与西班牙国建立往来那么简单了。



    太孙是一直在谨防夷人的,并且对夷人有着深厚的芥蒂。



    严防夷人从中原获得文字和学识。



    如今再派出锦衣卫前往西班牙,自然不可能让这帮杀才去和西班牙的国主交涉建立往来,也不可能在西班牙国内杀人。



    那这些人去了西班牙还能做什么。



    窥探地形、势力、国情……



    夏原吉一瞬间想到了很多的东西。



    然后,便目光暧昧的看向走在前面的皇太孙。



    皇太孙所图甚大啊!



    只是万里之遥,大明当真有机会如同征讨交趾一般的,抵达欧罗巴之地吗?



    随着这个想法的产生,夏原吉已经不由自主的联想推演了无数种可能。



    一个幅员辽阔远超前元巅峰时期的大明?



    夏原吉觉得自己五脏六腑都在颤抖。



    只是当出现那样一个大明的时候,天南海北之民,又该如何连通?



    还有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不知不觉,夏原吉只觉得自己整个脑袋都在沸腾,难以抑制。



    后脑勺一阵阵的抽抽着,让夏原吉眉头皱紧。



    这时候,一直走在前面的朱允熥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脑瓜子一抽一抽的夏原吉。



    这厮怎了?



    压下心头的疑惑,朱允熥笑问道:“维喆兄可会农活?”



    “嗯?啊?”夏原吉这时候还满脑子大明征讨欧罗巴的事情,闻言一脸茫然,半响之后才涨红着脸道:“臣少时读书,曾在田间做过农活。”



    朱允熥笑着拍拍手:“既然如此,咱就放心了。”



    说完之后,朱允熥便转身跨进一道府门。



    夏原吉抬头。



    上林苑监。



    竟然已经从城西江边码头到了城东的神烈山下。



    夏原吉强忍着心头的推演和疑惑,带着由锦衣卫搬运的那只装有红薯藤的橡木桶进了上林苑监衙门。



    “臣等恭迎殿下。”



    上林苑监里面的前湖畔,袁素泰现在已经彻底不穿官袍了,连带着一众的上林苑监官员也都整日里穿着农户的衣裳上衙。



    夏原吉就跟在朱允熥的身后,目光疑惑而又好奇的看着眼前这群,如今已经位同五寺的上林苑监官员们。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



    和朝堂上其他官员很是不同。



    这是夏原吉的第一印象。



    而朱允熥已经笑道:“今日从夷商那边得了几样新种子,还要袁监正与上林苑监诸位今岁抓紧时间培育出来。”



    袁素泰恭恭敬敬如同一名老农点着头:“臣等定然尽心竭力培育新种。”



    所有勐的抬头:“可是殿下前些日子悬赏的新种?”



    朱允熥点点头,招招手:“此乃辣椒,种子都是生的,这时节种下培育幼苗虽然有些迟,但也不算太晚。孤看过,大抵有三种,上林苑监还要分开种植。”



    而后,朱允熥又指向被人抬过来的橡木桶。



    “此物,便是红薯,乃可令我大明子民饱腹之物。不宜栽种于积水处,也不可种于黏土地,当选松软少水的沙土地,分叶苗扦插栽种,农肥稀释滋养。”



    袁素泰听着朱允熥的介绍,双眼大放异彩。



    连连招呼过来身后的同衙官员:“辣椒取籽,栽种在前湖边新垦出来的那片菜地,派人专司看护,要防虫,每日记录长势,本季以育种为要,下季要再培育分辨种植区别。”



    几名官员便立马带着上林苑监的经年老农将那一袋子辣椒带走。



    朱允熥也不假阻拦。



    自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上林苑监在培育农作物上便有了长远的发展,如今都已经开始尝试杂交的上林苑监,单纯的培育辣椒,不是难事。



    而袁素泰最后,则是将全部的精力和注意都放在了摆在自己面前的橡木桶上。



    饱腹之物。



    扦插栽种。



    土质松软。



    太孙说的每一个字,都被镌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转瞬,袁素泰便拱手道:“前湖和琵琶湖中间,有块地土质颇为松软干燥,乃沙土地,周围山林今岁刚被砍伐,光照也足,想来足以扦插栽种红薯。”



    朱允熥一听上林苑监里就有这样的地,哪里还愿意等待。



    谁知道现在这桶红薯藤还能生产多久,按照范虫所说,原本还有另外好几桶枝叶都已经枯萎、红薯腐烂。



    他也不敢耽搁久了。



    当即一帮人便乌泱泱的去了前湖和琵琶湖中间少水的沙土地上。



    “先要将地起垄,做好排水沟,随后可以扦插了。”



    看着已经被翻垦过的地,朱允熥直接了当的吩咐道。



    红薯实在是太好种了。



    甚至只要有块旱地,稍微的准备一下,再将枝叶扦插进土里,灌既上稀释的农肥,后面几乎就完全不用照料了。



    袁素泰点点头,已经布满泥土的大手一挥,当即就有一帮穿着农衣的上林苑监官员带着一帮老农进到地里开始起垄。



    趁着这个机会,袁素泰又到了橡木桶边,伸手掐下来一根枝叶,看向朱允熥:“殿下,只需如此扦插进地里即可?此物当真能让我大明百姓饱腹?”



    一旁的夏原吉心有所感,稍稍上前两步,想要更近一些的观察这位已经官至从三品的上林苑监监正。



    朱允熥亦是走到橡木桶旁,招手邀请袁素泰和夏原吉两人一起过来分红薯藤。



    几名上林苑监的官员立马殷勤的上前,拿着一个竹篮站在一旁,好等太孙和监正分好红薯藤就可以放进竹篮里。



    朱允熥则是一边分,一边说道:“红薯算得上是最容易栽种的作物了,且不要求地力。而大明也并非所有的土地都是上好的水田,还有无数的旱地。往日里栽种水稻、小麦不足产,如今有红薯,便可弥补旱地贫瘠的产出,且远比水稻的产量更高!”



    “殿下,敢问这红薯能亩产几何?”



    袁素泰停下了手上的活计,目光真诚的注视着眼前的皇太孙。



    朱允熥却是一下愣住。



    脑袋里飞快的换算着明制重量。



    一旦约有一百二十斤左右。



    红薯的亩产是多少?



    两千到三千公斤。



    那就是四五十石的亩产。



    只是……



    “估摸不下于二十石的亩产!”



    朱允熥最终给出了一个极为饱受的亩产数字。



    毕竟这个时候的红薯很显然不能和后世想必,后世的高产红薯那是通过了培育和改良的。



    然而。



    二十石的熟悉一说出。



    整个现状一片哗然,而后就陷入到深沉的寂静之中。



    夏原吉长大了嘴巴,他清楚的记得原本在宫中的时候,太孙殿下说的是十石的亩产,那个时候自己等人就已经是极为不相信,甚至燕世子都愤而反驳。



    如今太孙殿下竟然说这红薯能达到亩产二十石!



    二十石啊!



    哐当一声。



    已经归为从三品的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彻底失神,哗啦一下整个人就跌坐在了地上。



    一旁,围着三人的官员们,也纷纷都震惊不已,犹如听到了天书一般。



    “二十石啊!”



    “亩产二十石啊……”



    “我大明如今最高产的田地,亩产也不过三四石……”



    “呜呜呜呜……”



    “若是……呜呜呜……若能二十石亩产……”



    “我大明足可永不加赋啊!”



    转瞬之后,堂堂的从三品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已经是嚎啕大哭了起来。



    一边哽咽嚎哭,一边还不断的抽噎道:“二十石……二十石……便是只有十石,我大明便可永不加赋!便可永为中原正统啊!”



    随着袁素泰嚎哭起来。



    整个红薯地上,从上林苑监的官员到那些为上林苑监雇佣的农户,也都纷纷哭了起来。



    一时间,这处神烈山脚,哭声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