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堡宗别闹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京广高速?!
    说话间,舒良走进东暖阁,道:“陛下,殿下,工部诸多臣工和工部炼钢厂的厂长王友朗,以及吕原吕侍郎之子吕春景,在殿外求见。”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huanyuanapp.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朱祁玉看向朱见济,“你宣召的?”



    朱见济嗯了声,道:“宣。”



    舒良没问朱祁玉,直接转身出去宣召了——这点眼力都没有,也做不到司礼监大监的位置,现在宫内太监、宫女们谁不知道,太子的话比天子的话管用。



    朱祁玉愣愣的叹道:“见济,你这是铁了心啊!”



    朱见济呵呵一笑,“千百年后的中国,世人会感谢我现在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片刻后工部左右侍郎,诸多郎中已经诸司的主事,按照地位尊卑走入乾清殿,吕春景因为没有功名,只是皇商负责人,所以走在最后。



    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科举落地的读书人,是未来的国舅爷。



    地位反而会最尊贵。



    也是搞笑。



    吕春景参加科举的时候,其父吕原已经是户部侍郎了,如此强硬的关系,吕春景竟然乎落榜,只能说吕原没给他女儿吕焕丢脸。



    是个好臣子!



    众人行礼。



    朱见济看了一眼朱祁玉,朱祁玉秒懂,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朕有点困倦了,去软塌上躺一会儿,太子来裁决事务辅政吧。”



    给儿子一个面子。



    两父子换了位置后,朱见济这才给众臣免礼。



    半躺在椅子上,看着工部的这些支柱臣子,笑道:“在孤之前,工部的事务,最大的工程大多是一些民生水利工程,而那些水利工程,其实反反复复的在修,只不过因为材料问题以及资金问题,过几年便会被洪水冲毁,导致工部这边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



    负责全国水利事务的工部右侍郎彭时出列道:“启禀殿下,其实要想彻底断绝大明境内各大河流的水患,只需要将材料全部改用青石来筑堤,即可保千百年之长久。”



    朱见济笑着问道:“道理大家都懂,但难度字哪里大家也都知道,要给江堤河堤全部用青石修筑,需要开采多少青石?又需要多少人工来运输?国库需要拿多少钱出来?”



    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继续道:“而且黄河绵延千里,怎么可能全部用青石来筑堤保护农田,说句实在的,哪怕以孤的自信,也不敢确定能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



    黄河水患,不是修堤坝就能一劳永逸。



    必须清淤。



    然而大明当下的工业水平,清淤只能采用人工,这个工作量之大,得上百万的民夫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而且窗口期很短。



    所以要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最终还是要要靠机械化的操作。



    很难。



    朱见济不认为他任内能做到这个功绩。



    无妨。



    交给儿子朱右桢。



    给了老爹一个武宗,自己肯定也要挣一个好庙号、谥号,那么也得给儿子铺好路,让他拿一个文宗之类的名声。



    彭时道:“那殿下将微臣等人召到乾清殿,是有何事吩咐?”



    朱见济道:“黄河,孤暂时拿它没办法,只能尽可能的修好水堤来治标,但是其他河流,工程量不大的,孤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朱祁玉在旁边听得莫名其妙。



    儿子不是要说修官道的事情吗,怎么一直逮着水利的事情言说。



    彭时精神一振,“请殿下示下!”



    朱见济缓缓的道:“工科院新近研发出了一种材料,可以用来修造堤坝,而且能保持百年之久,甚至更长,具体如何运用,孤稍后再和你们详细说明,现在先说个更要紧的事,孤打算修一条从北京纵贯大明全境,直抵广西的官道!”



    左侍郎何健立即出列,“殿下,其实从北京到广西,是有官道的!”



    朱见济摇头,“之前的官道,达不到孤想要的作用。”



    又把水泥的事情说了一遍。



    工部众人各有事务,连左右侍郎都不知晓水泥研发的进度,当然,他们也不知道水泥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性能。



    闻言都有点懵逼。



    因为太子殿下说的天花乱坠,但他们没见过,只能靠想象,很难想象出来。



    朱见济找来工部众臣,不是和他们商量的,这些事情,只要九卿和各部侍郎同意了,就能真正落实到地方。



    继续道:“此事必将定夺下来,今日宣召诸位臣工,是想让工部那边,迅速拿出一条修京广官道的方案出来,然后工部派人到设定线路上去实地考察,能修的地方就修,不能修的地方就绕,毕竟以大明目前的水平,搭桥、开隧道都有难度。”



    众臣暗暗腹诽。



    殿下你说的轻松,新修从京畿到广西一条笔直官道,这都派多少人去考察。



    而且难度有多大简直不可想象。



    朱见济道:“我知道你们的顾虑,孤也充分考虑了,所以这条新修官道,是在原有官道的基础上托宽、加固,并用水泥这种材料来铺路面。如此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众臣心中这才松了口气。



    还行。



    这个方案,工部可以接受。



    朱见济继续道:“此事,会在明日小朝会后,和九卿们商讨结束,再传旨工部,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诸位臣工,今日下去后,你们便要为此事做准备,尽可能的做到考察清楚,到时候孤不希望出现返工的状况。”



    顿了一下,“这条官道,定名为京广路。”



    众臣立即领旨。



    朱见济继续道:“另外,修这条路,需要大量的水泥、河沙、砂石,以及钢材,工部那边,这几日安排人手,根据用水泥来勾兑混凝土的具体用量,以及根据制定出的官道的宽度、厚度、长度,来算出具体要用多少水泥、河沙、砂石和钢材,此事交由杭尚书落实!”



    杭敏立即领旨。



    朱见济继续道:“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程,工部那边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出来,他们要熟练掌握工程预算这项技能!”



    杭敏继续领旨。



    外甥的事情,他这个当舅舅的,哪怕累死累活,也得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