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满级考古大师 >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汉宣帝。
    “也就是说,这些玉器饰品的原料,主要来自XJ和田一带,是上好的和田玉?”



    “卧槽,这还真是古丝绸之路中,中原地区和西域一代的文化和贸易交流繁荣的证据啊!”



    手上拿着一份实验室出具的质地检测报告,陈翰那叫一个感慨。



    主椁室内,主图了超过二十把的各类玉佩剑,以及大量的玉器。



    配件的造型和玉器的纹理清晰可见,并且这些玉器用的玉都很高级,至少不是以前秦汉乃至周代大墓中那种黄玉可以比的。



    这也引发了实验室考古工作者们的好奇,他们立马就对这些玉进行了质地检测。



    结果这一检测,结果那叫一个吃惊。



    这些玉都是来自XJ和田,乃是最早的“和田玉”!



    对玉来说,两千年这个时间尺度,和一瞬间其实没什么区别。



    两千年前从和田地区产出的玉,与现在的和田玉,质地上并没有多少区别。



    所以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



    但是这个结果,依旧让人吃惊。



    在公元前这个时期,远在南昌地区的海昏侯,居然拥有来自XJ和田的和田玉...



    而且,在这座海昏侯墓里,还出土了不少暂时没成型的玉片。



    从这个迹象来看,海昏侯国可能还有一个专门为海昏侯制作玉器的作坊。



    也就是说,海昏侯是直接买来和田玉,然后自己再让工匠制作成精美的玉器。



    嗯,这很贵族!



    显然,从张骞出塞之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已经产生了密切的交流了。



    至少,西域那边出产的原始玉矿,都能够千里迢迢的运到这西汉王朝的腹地!



    这一条路走下来,至少得有几千里了!



    看完报告后,站在主棺旁边的陈翰,从地面的泥土上,拿起了一把“随身”保护墓主人的玉佩剑,看着剑上的玉首、玉格等玉配饰,那叫一个感慨。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宝剑,居然全是用和田的玉做的。



    好家伙。



    这刘贺可真牛!



    人在南昌,但是用的宝剑得是从XJ运过来的玉石所做的!



    不过这好像也挺符合当时人的想法。



    剑!



    这是一种贯穿了华夏历史,并且被赋予了特别意义的武器。



    剑在古代为什么使用时间如此之长?



    不仅因为它是携带方便的武器,更因为它是封建官僚、士大夫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



    《晋书·舆服制》上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唯朝带剑。”



    《说文》上也记载:“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候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面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则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对西汉的贵族来说,剑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平常出行的时候,那是绝对要剑不离身的。



    对他们来说,一把好剑,一把配得上自己身份的剑,非常重要!



    所谓君子配件,这种儒家的说法,其实就是延续自周代的礼仪制度。



    精美的宝剑,不仅可以防身,还能彰显使用者的显赫身份。



    在汉代的时候,天子上朝时,都需要佩戴宝剑的。



    除了天子,其他大臣都不能够穿鞋、带剑进入大殿。



    但是,有一种很特别的荣耀,叫做“剑履上殿”!



    如果天子赐予某位大臣剑履上殿的权利,那这位大臣就可以带着宝剑上朝!



    这被视为是天赐的荣誉!



    不过,到了王莽的时候,这原本是天子用来赏赐重要大臣的荣誉,彻底被玩坏了。



    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这三大特权,王莽集于一身,然后就篡汉了。



    至此之后,剑履上殿从一个臣子最大的荣誉,变成了权臣的标配。



    但凡是能行废立之事的权臣,都得有这三大特权才行。



    董卓如此,曹操也是如此。



    再来个加九锡,那基本上就是权臣要篡夺王朝的意思了。



    特别是到南北朝的时候,南朝这边的多次政权交替,都是权臣集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后,再加赐九锡,然后天子就可以禅让了。



    至此,佩剑这种优良的君子传统,彻底被玩坏了。



    大臣们在不上朝的时候,也不敢带剑了。



    你没事带着把剑是什么意思?



    想要把剑带到朝堂上?



    还是想要获得剑履上殿的权臣标配荣誉?



    渐渐地,华夏贵族、大臣、君子们出门佩剑的传统,也就不再有了。



    到宋明时期,读书人们彻底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君子”,别说佩剑了,就连剑都握不动。



    甚至还认为读书人没事练武乃是有辱斯文的事情。



    这些读书人殊不知,他们汉代的祖宗们,一个个可都是一手诗书,一手刀剑,上可治军,下可治民的!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



    收拾好几把在主椁室中“近身”守护海昏侯2000多年的古剑后。



    陈翰就将目光,投放到了主棺之上。



    内椁室的清理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几位领导们,也对这主棺,有所想法了。



    根据主棺的大小来看,这个棺椁至少也是个两重棺,在里头应该是还有一个内棺的。



    所以,孔建文他们商量了一下,打算现场开棺。



    先把外棺的椁盖板打开,看一看里头的情况。



    不然不知道里头的情况,也没办法进行下一步的主棺考古。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墓深15米、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开阔墓室中,最为核心的是60平方米的主椁室。



    而在主椁室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主棺。



    经过一个月的发掘,内椁室里面的随葬物品都已经清理出去了,椁底板一览无余地显露在大家眼前。



    主棺就躺在主椁室的东北角。



    通过考古人员现场测量,棺柩的长度为3.7米、宽度为1.7米,棺柩后挡高1米,前颌板高0.3米。



    根据这个长度和宽度来看,显然这不是一个有很多重的棺,最大的可能也就是二重棺。



    这与周礼上的规定,确实是不太相符。



    之前马王堆汉墓内,辛追夫人可都用了五重棺呢!



    刘贺作为一个列侯,他怎么会之用两重棺?



    带着这个疑惑,社科院和江西考古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汇聚在了主棺面前。



    看着主棺顶部还残留着的部分荒帷痕迹,孔建文和温远根对视了一眼。



    “开椁盖板?”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