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弄潮1990从厂长开始 >206 旸宏科技吃肉,也得让代工厂有浓汤喝
    “干好你的工作就行,这些事情不需要你操心。”



    谢旸有些心虚。



    说真的,他也没底。



    VCD这东西,他清楚市场有多大。



    要说技术难度,其实也不大。



    当初孙强是向静从人才市场招聘回来的,公司因为没有足够的办办公区域,谢旸在跟孙强谈了后,就把他的团队划拨给他,让他们自己去外面租房子。



    房租、研发费用,都是公司出。



    这种事情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公司就是冤大头。



    人可能跑的。



    搞出来的技术,也都可能被负责人变为己有。



    可谢旸还是这样干了。



    看着谢旸如此的态度,上官锦纵有千言万语,最终也是什么都没法说。



    “老板,咱们的VCD终于要开始生产,投向市场了么?”



    孙强三十多岁。



    身材消瘦。



    眼眶深陷,双眼布满血丝,脸色发白。



    一看就是平时缺乏睡眠。



    在见到谢旸的第一时间,就在激动地问谢旸。



    旁边的上官锦嘴唇动了动,想到这事情她不了解,什么都没说。



    “对,我之前提出来的问题,解决了么?”



    谢旸看着孙强,开口问道。



    VCD的大概技术他知道,也给孙强说了。



    可技术细节,他并不知道。



    要实现技术,并且从理论变成实际的产品,这一切都得孙强的团队去实现,谢旸只管负责提出理论跟大体方向,具体的东西,都需要项目团队去实现。



    当然,前提是谢旸给钱。



    而技术成果,则是属于谢旸的旸宏科技。



    到目前,这样的技术项目团队至少有几十个,反正钱砸出去了不少,还没有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受到回报。



    没办法。



    谢旸搞出来的这些,旸宏科技也没有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



    “早就解决了!目前,我们的技术,一张光盘可以压缩至少三部各90分钟的录像!”



    孙强一脸自豪地说道。



    这种技术,市场上是没有的。



    可惜,即使他们努力,这些技术没有变成产品推向市场,再加上每个月得公司给钱付房租,还得给他们工资,甚至也得给他们继续研发的经费,会面临一些什么,他们比谁都清楚。



    老板依然坚定地每个月给他们资金。



    早一天变成产品投向市场,也就早一天能为他们自己正名。



    “三部还是有些少,还得继续努力。当然,目前我们推向市场的,每一张光盘只需要装入45分钟甚至40分钟的内容就好……”



    谢旸说道。



    不能一开始就把标准拉升得很高。



    VCD一开始的压缩技术,只要一张光盘能装入一集电视剧的内容就可以。



    而电影,一般都是90分钟。



    两张光盘装入,也就没有了问题。



    要不然,后面压缩技术更先进的DVD也就没有了市场。



    “老板,这个都不是问题。一张光盘,完全能压缩270分钟的影视内容……”



    孙强有些不满。



    老板这是瞧不起他们!



    作为项目负责人,能舒坦才是怪事。



    “不,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最多只能压缩半部电影!”



    谢旸说道。



    他很清楚孙强的想法。



    可对于市场来说,需要预留后续的升级空间。



    VCD,如果没有他的意外出现,需要等一年后,万燕成立,才能出现在市场上。



    而万燕,终究是一个悲剧。



    一个开发了新产品,最终却因为没有申请专利,却被全世界知名公司抄袭,最终更是被国内的大规模山寨给搞垮的品牌!



    谢旸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



    所以,要求也就多一些。



    市面上的山寨不可避免,尤其是国内市场。



    但是,他能有很多办法去延缓山寨的市场扩张,比如,有效降低成本,如此一来,让利润大幅度降低,山寨的也就少了;而进一步则是提升技术入门门槛,让市场没有办法简单地采购原材料进行组装就能推出产品。



    “我们需要预留后面的升级空间。光盘防拷贝的技术如何了?”



    谢旸要求,卖出去的光盘都不能被拷贝。



    技术并不是很复杂,直接在光盘中加入加密程序,旸宏科技的CD机中加入识别功能。



    至于兼容?



    不存在的。



    目前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同类型产品,要兼容,也是别的产品来兼容旸宏科技。



    “没有问题,我们做过很多测试,即使拿到我们加密软件源代码,也没用。VCD的识别系统我们做了处理……”



    孙强介绍着目前的相关技术。



    “专利申请的事情呢?”



    “法务部已经在国际专利,国内的已经申请下来了。”



    这一切,都已经有了完善度制度。



    从一开始谢旸就在打造的惯性,已经慢慢开始显现出来。



    法务部不只是负责公司各种制度的完善。



    连申请专利等,也都是归付思源的法务部管辖。



    谢旸很清楚这年头在国内即使有专利保护,效果都不会太好。



    但是该做的,必须得做。



    而且一旦出现了山寨,法务部不会害怕浪费时间跟精力,直接起诉。



    这样的起诉,一旦经历报道,远比打电视广告的成本低,效果却会好很多。



    



    “这样的产品,只有部分我们能做……”



    当看到VCD图纸后,韩秉睿没有那么自信了。



    很多电子零部件都小,却精密。



    “你看你们能做哪些,组装交给你们,可以核算后,进行报价。但是我们得签署保密协议。”



    谢旸对韩秉睿说道。



    他韩秉睿并不熟悉,所以,信任也就有限。



    韩秉睿投资3000万建立电子代工厂,这里面绝对不会只是他这些年倒腾各种产品的所有利润,原始积累,没有这么快,应该把能借的都给借了。



    毕竟,他跟冯元庆不同。



    冯元庆的冯氏电子投资规模更大一些,但是却是整个韩家村都在投资。



    韩秉睿则是把韩家村从他的韩氏电子变成了他一个人的。



    “谢总放心,规矩我懂!”



    韩秉睿点头答应。



    转身看去他的技术负责人,一个带着眼镜的四十多岁干瘦中年人。



    只看一眼,就给人一种知识分子的感觉。



    “韦总,你看这图纸……”



    韦小林目光早就在总成图纸上。



    全套的图纸,好几十张。



    不仅有总成图,也有零件图。



    不过却没有最关键的电路板结构图。



    “电路图这个我们自己香江的工厂做,完成后会提供零部件给你们组装……”



    面对韦小林的疑问,谢旸说道。



    核心零部件,肯定得留在自己手里。



    易达电子在谢旸入手后,利用厂里的设备在香江抵押,贷款了几千万港币,用来升级生产线。



    毛文斌跟何华灿等易达电子的高层,现在得到了巨大好处,就想一直留在旸宏科技。



    半年期还没满,易达电子厂长何华灿就提出了多次提前到这边来。



    毛文斌却不愿意回去。



    而赵明智想去香江,江涛却不愿意回来。



    无他,在香江那边的工厂,研究设备跟条件都比旸宏科技好多了。



    谢旸平时虽然不管,但是各个技术项目团队的合作都是紧密的。



    易达电子厂本来就能生产电路板。



    哪怕生产工艺装备比较落后,生产VCD所需要的电路板足够了。



    “这部分我们能生产……”



    韦小林很快拿出了部分图纸,对着谢旸说道。



    他选择的,都是一部分技术难度不高的,也非核心的零部件,诸如机箱外壳等。



    作为集机械、光、电于一体的数字影像产品,机芯、激光头、伺服系统、数字信号电路、解码电路等技术要求高的,都不是目前的韩氏电子能做的。



    旸宏科技自己身做数控系统,数控系统跟这个不同,但是对于传感器、激光头等小型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能力都具备的。



    “行,要不这部分零部件图纸先拿回去,核算成本,然后给我这边报价?”



    谢旸对于韩秉睿的选择,并不意外。



    可接下来韩秉睿说的话让谢旸有些意外了:“谢总,不用带回去,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核算一下就可以报价。”



    谢旸不由多看了好几眼韦小林。



    如果只是韩秉睿,他绝对没有可能对这些产品了然于心。



    狗曰的!



    也不知道从哪里挖来的人。



    一时间,谢旸又动了挖韩秉睿墙角的心思。



    “这些零部件加上组装的代工费,算上开模成本,每套需要327.63元……”



    韩秉睿跟韦小林两人核算了好一阵,随后找到谢旸。



    谢旸看向孙强。



    有样品,成本也进行了核算。



    “这价格有些高,我们样机整体制造成本也不到1200元,你们只负担了30%的零部件制造,外加装配。”



    孙强对这价格很不满意。



    样机制造成本,是没有算开模、技术研发等投入的。



    要不然,这价格得翻很多倍。



    而谢旸也明确告诉了他,一开始,每台VCD的市场价格不会超过2000元。



    按照谢旸的一向习惯,这价格应该会定在1998元。



    “外壳等我们需要开模具,很多零部件,加工费不便宜,这是按照一万套产量报价的,如果订单量增加,价格还可以做出让步。超过十万台,每一台的价格,可以降低一百左右。”



    面对孙强的反对,韦小林并不意外。



    旸宏科技并没有说订单量多少。



    新产品,市场反应如何谁都不知道。



    所以,在前期,任何公司都不会大规模制造,先得投放一部分产品去试探市场反应。



    “就按照这个价格吧,先签订一万台的,我们先支付三成预付款。”



    谢旸想了想说道。



    样品成本都不到1200元,算上研发成本,要是按照一万台计算,每台也要不了多少。



    无他,谢旸明确提出了功能,并且把大体结构告诉了研发团队。



    如此一来,研发成本会降低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老板,他们的价格高了不少……”



    准备合同需要不短的时间,没法现在就签订。



    韩秉睿带着部分加工图离开后,孙强一脸不明白的样子。



    “要搞事业,不能只咱们吃肉,连汤都不给合作伙伴喝,确实可以进一步挤压他们的利润,提升我们的利润,可时间长了呢?站在你的立场,只考虑成本,是没错的。可我要确保他们跟着旸宏科技发展能赚到钱,如此一来,他们才会一直坚定地跟随我们的发展……”



    谢旸这时候再一次想到“屁股决定脑袋”。



    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立场,考虑的问题不同。



    “还有,韩秉睿的电子厂,并不只能做目前他们选择的这些业务,但是他们却没有拿更多……”



    “这事情太复杂了,还是搞技术简单。只需要实现功能就行了,不用考虑那么多。”



    孙强懒得在这上面去动脑子。



    “老板,咱们明明可以做更多的零部件,为什么您非得让我放弃那些利润更高的?”



    出来后,韦小林在车上问韩秉睿。



    有一些精密的零部件,韩氏电子是可以加工的。



    现在他们承接的一些外贸订单,比旸宏科技的部分零部件精密度高多了。



    越是精密的零部件加工,利润越高。



    “谢旸虽然年轻,却非常精明。他明显是在防备我们……有冯氏电子,依然把这种新产品交给我们,还是直接投入上万台,有可能这东西根本卖不出去,那是上千万……你认为,这东西要是市场不大,他会这样干么?在之前,我们做电子表的时候,他不声不响地搞了几十万电子表,直接把整个市场的电子表价格给砸了下来……除了他,所有做电子表的人都亏损严重,唯独最早选择跟他合作的冯氏没有什么损失……”



    “你们这太复杂了……”



    韦小林摇头。



    对他来说,这种事情确实有些伤脑筋。



    韩氏跟冯氏之间的矛盾他是知道的。



    却并不清楚韩秉睿跟谢旸之前交手过。



    “这种事情不用你操心。其实,也容易理解的,谢旸如此年轻,凭什么短时间内搞这么大一个摊子?旸宏科技的资金随时都可能出问题,谢旸却一点都不担心。高新区管委会支持他的官员们也不担心……”



    韩秉睿叹了口气。



    有时候,都在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主动找上谢旸。



    要是他当初跟谢旸合作,仅仅电子表的利润,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