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弄潮1990从厂长开始 >124 送上门的赚外汇渠道,怎么能不忽悠!
    “铁锤哥,真的这个价格无限量供应?那各自先给我来5000支……”



    “铁锤哥,这里是十万,你先点点,我这正要去银行存钱呢,就当订金……”



    “铁锤哥放心,我马上就联系手里的分销商,让他们降价把前面的货处理了,以后只卖冯氏的电子表!”



    ……



    铁锤找了不少人。



    大多数都是他们手里原来的经销商。



    这些人很多都是外地的,最早单身匹马来土川闯荡,拿货后回自己所在区域转手。



    慢慢地,积累了一定的身家,也有了手下分销商。



    自然也就不能再向以前那样亲自带货,风险大,累,甚至可能因为第一时间没有得到第一手消息,错过了很多发财机会。



    开始在这边货源地搞个铺面。



    第一时间能搞到货,也能确保手下经销商不跳过自己找厂家拿货。



    中间商嘛,就是靠着赚差价的。



    “学生表比普通表的订单还多?”



    当铁锤回到冯家村,汇报了情况后,冯元庆眉头拧到了一起。



    这次的订单并不是很理想。



    普通电子表的数量,加起来也不过30000万出头,学生表的订单将近40000支。



    这就有问题了。



    “韩氏那边出了不少货,市场上出货价基本上都在50~55之间,这些家伙为了确保利润,一直都没降低价格,手里积压了不少……”



    “贺丘北又给韩家村供货了?”



    铁锤并不知道。



    可市场上的货那么多,就说明这是肯定的。



    “行,就按照这个来,明天发货,另外,你给我们外地那几个大经销商打电话,告诉他们,咱们出货价25,让他们带钱来……另外,把我们目前能筹集到的钱,全部筹集起来,谢旸手里的15万必须全部吃下……”



    冯元庆安排完后,就急忙去找谢旸。



    拥有闹钟功能、秒表功能等众多新功能的电子表,不在冯氏电子新工厂的生产名单上。



    谢旸那边只有15万支。



    目前不确定的就是谢旸手里各有多少,也不知道两种表各有多少。



    贺丘北那边的价格不可能降低到25,这就意味着韩秉睿在知道了情况后,也会找上谢旸。



    “普通的表10万支,学生表5万支……目前已经停止生产。”



    面对冯元庆的问题,谢旸也没隐瞒。



    功能更多的学生表,是需要芯片的。



    哪怕采用最低端的芯片,成本也会增加。



    至于国内有芯片供应,那点产量,连彩电市场都不够。



    “我全要了,这几天就在筹钱,不知道……”



    冯元庆有些紧张地看着谢旸。



    他没好意思说出来。



    以前他一直觉得自己钱很多,从认识谢旸后,一直都在缺钱的路上,这条路,越走越远。



    他也知道自己越缺钱,实际上资产也就越多。



    可问题是没钱根本就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



    “钱的事情好说,货你明天就可以拉走……钱的问题,一个月内给我都行。”



    谢旸知道他要说什么。



    冯家村刚建厂买设备,又要筹集资金买自己手里旸宏科技4%的股份,加上又要建厂卖设备,招聘人员,还得从谢旸这边进货,资金肯定紧张。



    “实在太感谢了!”



    冯元庆机激动地说道。



    “咱们这是长期合作,也建立了信任,这也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嘛。”



    谢旸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为难的。



    这年头做生意,很多人为了业务,都允许经销商先欠着账,销售完了再还钱。



    这也导致了很多公司在后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危机,甚至倒闭。



    从丰田跟标致汽车加工业务,谢旸要求70%预付款的时候,也就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欠账的才是大爷。



    要收回来,不容易。



    从一开始就与客户跟合作伙伴养成一手钱一手货的习惯,只要产品保持足够的优势,技术先进,自然也就不担心其他。



    产品没有足够竞争力,才会采用那种让经销商先卖货再给钱的方式。



    “这价格仅仅两个月,跌到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可是断了不少人的财路哦。”



    谢旸提醒着冯元庆。



    贺丘北那些人,绝对不会按照正常的商业手段来。



    即使在洗脚准备上岸,长期的习惯,让他们习惯了用暴力这种最直接的手段。



    “放心吧,我跟香江那边打交道这么多年,他们有什么手段,自然清楚;谢总都不担心,我怕什么!”



    更应该担心的是谢旸。



    他才是源头。



    谢旸只是笑笑,也不多说。



    当天下午,冯元庆就送了800万现金过来,谢旸让库房把仓库里的所有电子表交给了冯元庆的人。



    800万现金。



    八个袋子。



    每袋100万。



    谢旸让罗小丽让韩春燕过来,提了两袋去财务室,剩下的600万都留在这里。



    冯元庆正在跟谢旸喝茶,聊着电子表市场未来的走势。



    鼻青脸肿的王宏伟进了谢旸的办公室。



    “王老板,你这是怎么了?”



    冯元庆意外不已。



    上次见到王宏伟,这货正在夜总会里浪,也没这状况。



    难不成是因为跟人抢女人,动手了?



    “没事,喝多了摔的……”王宏伟并不想说这事儿,他甚至都不想跟谢旸多待。



    到了现在,他依然认为谢旸的一切都是为了骗银行的钱。



    搞技术,哪里有那么容易的?



    “谢总,你这让我过来拿钱……”



    王宏伟只想尽快把钱拿到手,随后离开。



    他自认为没有冯元庆的那种手段,即使谢旸把钱骗了,也能有一些办法追回来。



    “王老板,钱准备好了,剩下的600万,全部都在这里,要不你点点?”



    谢旸示意办公室里的袋子就是钱。



    王宏伟也不客气,这可是他卖厂子的钱啊!



    打开了每个袋子检查了一番,至于清点,他放弃了。



    600万现金,6万张,得点到什么时候?



    只要不是假的就好了。



    这年头的造价技术还没那么高,很容易就被分辨出来。



    “咱们先去工商那边变更发热代表吧。”



    王宏伟检查后觉得没问题,对谢旸说道。



    谢旸自然也不反对,王宏伟把所有股权都转手了,不更改法人代表可不行,要不然到时候需要法人代表签字,哪里去找人?



    “罗小丽,你让魏副厂长来一趟。”



    谢旸对外面喊道。



    很快,魏方圆就过来了。



    “魏副厂长,你带上身份证等资料,跟王总去一趟工商局,把旸宏科技的法人代表变更成你。”



    谢旸开口说道。



    魏方圆一脸无奈地点头,这事情之前谢旸就跟他谈过,他也反对过,没用。



    啥?



    不管是王宏伟还是冯元庆,都愣了。



    谢旸是老板,让魏方圆当企业法人代表?



    王宏伟神色复杂地看了看谢旸跟魏方圆,没有说什么,心中则是嘀咕,魏方圆怕是被谢旸推出来承担责任的。



    



    他无所谓。



    钱到手,法人代表也不当了,这就彻底跟旸宏科技没有任何关系了。



    “行,咱们先去那边。”



    王宏伟没有先拿钱,这笔钱本来就没打算存到银行里。



    “谢总,您这是?”



    冯元庆很不理解。



    法人代表,一般都是由老板、或是企业管理者直接担任,代表的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就连很多合同,都需要法定代表人签字。



    谢旸这不是把管理权让出去?



    “法人代表又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谁当都无所谓。魏方圆是副厂长,很多事情,到时候都是他负责……”



    谢旸知道冯元庆的想法。



    在大夏这样特定的工商环境下,谢旸不担任法人代表,不把所有权利捏在手里,确实难以让人理解。



    “可是……”



    “旸宏科技跟其他公司不同,以后的业务,会越来越多。我需要做的只是掌舵,控制着公司就行。而且任何决策,我都会干涉……”



    谢旸说道。



    自己是老板,不当法人,就控制不了公司?



    那简直是笑话。



    “还有啊,冯总,其实很多事情,当老板的只需要制定大的方向就好,没有必要去事必躬亲。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给手下更多的权利,这样他们反而会更努力地工作……”



    这些话,其实是以前冯元庆告诉谢旸的。



    那个时候,冯元庆已经有了几十年的老板经验,身家比谢旸高了很多。



    也就是受到冯元庆的影响,谢旸才开始放手。



    冯元庆陷入了沉思。



    这话好像也有道理,如果把所有权利都抓在手中,公司的事情可能反而没有那么方便。



    尤其是冯氏电子,股权复杂,每次做什么,都需要商量。



    结果错过了不少机会。



    要不是这次贺丘北直接出货10万给韩氏商贸,没有谢旸的供货,冯氏在电子表的渠道全部都会被抢走,也不会这么高效。



    “谢总,还有个问题,给手下权利,这得手下有足够的能力啊!要是他们能力不足,权利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给整个公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冯元庆的脸上变得严肃。



    之前他们是做销售的。



    村里成立电子厂,管理人员肯定得是村里的人。



    招牌的人员,以技术为主。



    “不给他们机会,怎么知道合适不合适,有没有能力?”



    谢旸反问。



    目前,职业经理人只是在国外,国内几乎没有公司会聘请职业经理人。



    谢旸的思维是几十年后的,自然不会什么都自己搞。



    到时候人才也没培养出来,还把自己累成狗。



    就像这段时间,连厂子都很少出去。



    重新活一世,有着远超过这个时代的见识,知道未来的发展,占了很多先机,还那么累……



    到时候就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