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 >第228章:永乐大典出世。
    何明桂接到通知,已经叫上了所有人员,赶到了转播室,紧张的盯着共享探测器的屏幕。

    上船后,陈烨告诉他真实点位位置,其实早就已经探测过的时候,让他深深地有种套路深的感觉。

    至于陈烨所说的是不是真的,还用怀疑吗?一个身价几十亿的老板,带着一群考古的男人,瞎探测好玩呢?

    而且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骗他有啥好处?

    除了何明桂,以及陈烨公司那些第一次参与的人员,其他考古队员就显得性质缺缺。

    毕竟他们的失望也够多了,而且没有明确证据,想着还是竹篮打水,再瞎探测一会。

    “呼叫陈总!呼叫陈总!我部目前距离肯尼亚海岸

    好消息!探测部在距离我们舰首左前方21度,0.5海里,深八百二十米的地方,发现船形凸起。

    该物体长约一百四十米,宽约五十多米,基本可以确定找到您所说的宝船了。

    相应探测绘制图形,已经共享到您那,完毕!”

    “真的有?”

    “好啊!

    !

    ”

    “我们不会见证历史了吧?那位摄像机大哥,麻烦让我露个脸呗。”

    “那个探测出来的形状,还真像一个船啊!”

    一片鼓掌声传来,经历这么久的打捞,突然有了希望,刚才还无精打采的众人,这会都热烈的兴奋起来。

    看着屏幕上的三维图形,形状上和船确实很像,不过被太多的淤泥包裹了。

    “船长船长,麻烦将船开到目标区域上方,完毕。”

    “ok陈总,这就启动。”

    “探测器组汇报情况,完毕。”

    “陈总,探测器一切指标正常,可以下水,完毕。”

    “好!下水!完毕。”

    陈烨侧对着公司员工一直对准他的镜头,盯着屏幕,手中拿着对讲机,一声声指令下达。

    要不说环境和经历让人成长,在两界穿梭,又在明朝各种乱来实验的陈烨,现在面对这些场面都是稳如老狗。

    镜头在船尾出现,随着浪花翻涌覆盖镜头,海底世界呈现在眼前,越来越深得海底,能见度也越来越低。

    深度加深后,探测器也开启了灯光,一条条随便长着玩的印度洋鱼类,好奇的围绕镜头转动。

    直到下水深度八百米的时候,一个巨无霸出现了。

    “这真是举世震惊的发现啊!”

    “老天,咱们老板能量得多大?要说他凭着一份文献,没确定这里有沉船就来,打死我也不信。”

    “难以想象!这是近六百年前的帆船,上百米长,只有木头是怎么保持整体的?人力又怎么可能驱动得了。”

    “陈总,这一定会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海底文物发现!”

    考古队的所有员工,还有陈烨公司的员工,看着越来越近,覆满淤泥的沉船,都快惊呆了。

    “陈总,您果然没骗我。”

    “何老,防氧化工作组准备好了吗?”

    “准备是准备好了,不过真的有用吗?以明朝物品的密封性,能够扛得住深海的压力?”

    何明桂奇怪的向陈烨询问,海底打捞不比开墓,要是浅海还好,这明显都是深海了。

    八百米的海底,东西早就被水渗透了,与其防止氧化,不如先考虑它还能不能被触碰的问题。

    陈烨摇摇头,没有回答,防氧化工作,也是为了破坏整个书籍的原有氧化程度。

    这个“防”用好了,可以将书籍的缺氧保存痕迹,弄成辨别不出的样子。

    到时候,任哪个专家来了,也不能说上面没有厌氧菌滋生的痕迹,进而怀疑书籍保存数百年,拿出来还没迅速氧化的问题。

    站在陈烨旁边的苏晴,两眼放光的看着屏幕中的沉船,口中轻声念叨着。

    “瓷器,金银珠宝,古董,好多好多古董,原来找宝藏这么刺激,难怪那么多人喜欢藏宝图。”

    随着逐渐清晰的屏幕内容,所有考古队员工都挤到前面,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着大屏幕。

    何明桂眼中闪着泪花。

    “宝船!这真的是宝船!长一百多米,这是我中华的瑰宝啊!”

    “两个楼台都很清晰,这船沉的姿势太好了啊!而且保存完好,太有研究价值了。”

    “诸位还请冷静,现在先看看里面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好进行针对性打捞。”

    “对对对,大家快准备工具,进行文物保护,这些物品一直在深海给高压压着,很多还可能有救。”

    随着水下机器人进入主船舱,所有考古人员的脸色都变得难看。

    “怎么会什么都没有?”

    “怎么可能?一艘船沉了,就算是抢救物资,也不可能会是搬的干干净净吧?”

    “陈总?”

    何明桂疑惑的向陈烨询问,心中有些怀疑,是不是陈烨背后的大老板,将物资都搬了,留了个空船给他们发掘。

    “这艘船,根据记载,当年是因为和木骨都束的部落交易完后,出发时不久触礁了,由于船底没人,就没发现。

    等船的吃水开始变化时,他们才反应过来,但是破口慢慢破裂,发现时反应过来,可能来不及到岸了。

    为了保证最大价值,船员就先将不重要的重物丢弃,减轻船重,然后将值钱的东西全部运到船队其他船。

    最后才离开,现在经过六百多年的风霜,船上其他东西都烂完了,找不到东西,这也不奇怪吧?”

    “陈总……说的对。”

    何明桂听着这个故事,满满不信,不过这也是陈烨的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陈烨他们吞了文物。

    转过头想想,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看来只有船还有打捞价值了,不过这也很好了。

    通过这艘宝船,我们可以完全研究出,明朝造船中,最神秘的巨型宝船是怎么一个构造。

    他的龙骨所用的树木是从哪里来的,可以研究当时的原木运送等等等。”

    何明桂看着宝船铺满淤泥和珊瑚礁的残骸,上面的斑驳样子,证明着他经历的风霜。

    “不对啊,这船上的珊瑚礁,怎么感觉,像是太平洋北部的风格?”

    考古队员中,一名海洋学家看着镜头晃过的珊瑚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关注点。

    陈烨心中一跳,忘了这出,不同海洋气候,他所对应的海洋生物是不同的,隔行如隔山,但专业人员能一眼看出。

    “也许是因为宝船携带过来的?兄弟,这是一个研究方向啊,你愿意在我们公司任职吗?

    我可以出资,让你研究这个现象的成因,论文第一署名填你。”

    “真的吗?我愿意。谢谢陈总,谢谢陈总。”

    陈烨拍了拍这个水文海洋博士,真诚的陈烨自己都信了,海洋博士更是连连感谢。

    反正这艘船现在一碰就散架,等这些专家研究下就会明白,到时候没人会怀疑这艘船不是这的。

    那这种横跨了大洋地带的生物现象,就可以创造出许多篇论文,将陈烨公司的知名度继续在专业圈子提高。

    多赢啊,赢麻了。

    只是除了海洋博士,其他考古队员盯着沉船,满满的不甘心和失落,光是空船的,研究价值也不是没有,甚至还是很宝贵。

    可相对于精致的文物,开盲盒的宝箱,保护文物那种小心翼翼,残杀胶卷的卡卡声,空船显然差了意思。

    陈烨也注意到了这点,拍拍手让众人安静后,看着镜头,找了找角度,沉声说道。

    “我之所以耗费重资,让诸位陪我寻找,这个花了很多钱买下来的沉船点位,那肯定不光是为了一艘宝船。

    否则的话,就不必这么麻烦了,只需要探测到位,根据形状图像进行复原,不比这么空跑强?

    其实有一点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根据记载,这艘船当年载有一个明国匠人制造,类似棺材,完全密封的铁箱子。

    这个铁箱子,在出行礼单上明确记载了,里面装有一整套的永乐大典,而且是第一套永乐大典拓本。

    当年永乐帝要求郑和下西洋宣读圣意,若是沿途有我华夏族人,一直在期盼王师,就要赠予他们永乐大典,宣读天旨。

    可惜的是,如大家所知,数次下西洋郑和也没遇到,心中怀有明国的人。

    而这个铁箱子,因为自身重达数百斤,无法快速转移,船都要沉了,海员顾不上,也就让它随着海船一起,沉下了海底。

    我之所以买下这份记载,也是因为永乐大典,这份大明的百科全书。

    他记载了无数的华夏文化遗产,医药,乐典,冶炼,历史,教育,天文,包罗万象。

    它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瑰宝,作为一名华夏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将它带回家。”

    “哗!”

    瞬间一片哗然声起,在证实了下面真的有船后,现在陈烨说什么他们都信。

    “陈总!好样的!”

    鼓掌声重新响起来,陈烨微笑的看向镜头。

    这个阳光的形象,队员们的鼓掌,可一定要给我拍下来啊。

    收到信息的无人探测器操控员,操控着探测器,沿着船舱的木门,轻轻一撞就撞碎了腐蚀的木门,钻入后发现空荡荡的没有,又继续下一个。

    最终在船尾位置靠上层的船舱,撞开门后,水中一个附满泥层污垢的箱状物体,映入眼帘。

    “机械手轻轻的将他上面的污垢推开,别太用力,它可能是其他箱子。”

    陈烨表现的很紧张的说道,随着机械手的划拉,下面逐渐露出一点锈迹。

    整个箱子也呈现了它的样子,在箱子前后,还有两个大圆环,方便抬箱子。

    海底的高压,也对这个铁箱子产生了伤害,至少看起来,它已经有些变形扁了。

    “就是这个,快穿绳子,这两圆环应该就是抬它上传的着力点。”

    “陈总,不能直接生拉出来。!”

    何明桂上前阻拦后,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这艘宝船经过这么多年的侵蚀,已经极其脆弱,现在如果生拉铁箱,很可能会将船体结构破坏,造成整艘船的破裂。”

    陈烨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位置是他特意安放的,等其他人看几眼,就能看出,就算拉出铁箱子,对于船体也不会有太大伤害。

    反正海船是捞不起来了,就算保护,也是未来的肯尼亚保护,华夏最多会再来探测一遍。

    “那就难办了啊,如果我们不尽快打捞,宝物蒙尘就多了一分危险,虽然我们已经和肯尼亚谈好了,但搞不好隔壁那两家会不会过来。”

    陈烨摸着下巴说道,这也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能被陈烨挑上的,至少也是背调没有崇洋表现的。

    被陈烨目光扫过的人,若有所思,陈烨的这个意思,他们是懂了,但是这个支持的锅,大部分人不想背,否则毁了船就是他们背负骂名。

    “陈总,我刚才观察了下,这个船舱与船壁相距不远,若是捆住后拉出,不会拉到船体主梁或者连接部分,也还是安全的。

    而且船壁也是破裂状态了,我们不必去过分追求宝船的完整性,毕竟宝船已经不可能完整打捞了。

    未来研究,也只需要根据现有的骨架,就能进行复原。”

    “嗯,李博士平常研究古船舶,你说没问题那就肯定没问题。

    没关系,如果散架了,你们就都推我头上,反正这钱也是我出的,船也是我找到的,不会怪你们。”

    陈烨满意的向出来说话的古船研究专家点点头,领了这个锅就好,又看向考古队领队何明桂。

    何明桂这下也没意见了,他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纯粹是因为他是考古队队长。

    他需要对这些东西进行事前提醒,要不然后面怪到他身上,还不把他声誉毁了。

    “陈总您这话说的,我是考古队队长,这探索期间出现的问题,自然应该是由我承担的。

    我计算了下角度,感觉也和李鹏博士说的一样,那就拉出来吧。”

    “好,麻烦探测器操作组,将打捞器下放下放,我给大家奖金翻倍。”

    “放心吧陈总。”

    第二个带着钢丝缆绳的机器人,从船壁的破洞,或者说原本的窗户位置,进入铁箱子的船舱。

    围着铁箱上的两个大圆环,将钢丝缆绳穿过,然后机械扣死。

    在船上众人紧张的目光下,揽绳开始抽动,瞬间就绷直抵在船壁靠外的位置。

    随着船上的转盘开始收进,转动,铁箱子也一点点的开始离开船舱地板,水面变得混浊起来。

    钢丝缆绳将船壁崩开一个口子,后面的铁箱子再彻底将铁箱子拉出,形成一个巨大的破洞。

    “成功了!

    ”

    “难以置信!这是近一千米海下的铁箱子!这是我国明朝的文物啊!”

    铁箱子再缆绳的作用下,一点点的向上移动,缆绳受力崩直后,铁箱子从八百米,七百米的高度不断上升。

    最后在船边成功露出水面,拉到了船上。

    穿着考古队防护服的员工上前要保护,陈烨却已经拿着对讲机开始讲话。

    “船长,开足马力,从马六甲向新加坡方向行驶,入港申请已经提交了,等会发送给你。”

    “好的老板!”

    陈烨放下对讲机,看着激动的考古队队员们,呵呵一笑没说什么。

    两个小时后,行驶在印度洋的国产打捞船,考古队队员们已经开了盒。

    先是对箱子进行清理,做了防腐蚀处理后,然后像剥包菜一样,从最表面的腐蚀层油纸,到逐渐完好的层层油纸,最终将里面的书本给露了出来。

    何明桂一边指挥着队员,对书本些进行防氧化处理,一边有些惊诧。

    陈烨对于这一切的安排,实在是太过于精准,他就像当初亲手将这套书册放进箱子,又让他进入海中的人一样。

    “陈总,已经都处理完了。”

    “不对啊。”

    陈烨手中拿着一份打印纸,上面正是所谓的记载。

    “何教授你看,根据内容,这个铁箱应该是有一个夹层的,可现在看起来没有啊,我去看看。”

    何明桂听到这来了兴趣,赶紧跟着陈烨一块前往了铁箱子所在的帐篷。

    为了保护这批东西,防海风隔离帐篷都被陈烨提前安排上了。

    箱子就是陈烨打造的,自然陈烨知道所有的夹层在哪,不过陈烨并没有选择直捣黄龙,而是和何明桂一样,缓缓找着各处细节。

    古人的机关方法无非就是推,拉,盖。

    所以何明桂实验了几次之后,就在箱底发现了缝隙,准备好防氧化措施后,插入撬棍,将整个铁板撬开。

    露出了里面的一柄微微生锈的宝剑,整个剑鞘由生金打造,上面是精细的朱漆龙纹龙纹,剑柄是红色的绸布缠绕,边上还有一份泛黄的文书。

    “大明永乐皇帝随身剑……”

    做好防氧化处理的队员,小心翼翼的对着文书进行拍照,然后才是无尘橡胶手套轻轻将处理好的文书,收进一个真空玻璃罩继续真空保存。

    陈烨则是戴着手套,拿起宝剑,将宝剑轻轻抽出。

    带着寒芒的剑,就像是从未入海一般,展现出白色的剑身。

    “这居然是六百年的剑。”

    “我们华夏博物馆的镇馆宝物,又要多一样了。”

    将剑重新合上,陈烨交给一旁小心翼翼的考古队员放回真空罩,从现在开始,整个打捞工作就已经完成了。

    何明桂等人继续投入到了整理和保护工作中,陈烨则是和苏晴一块在监控室,用着船用监控看着他们工作。

    “老板,所有内容都已经在开始剪辑了,何教授他们,已经将相关鉴定结果发送给了国内考古界。”

    “嗯,阮经理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阮经理已经和文化局的局长联系好了,不过他在问我们,要不要找教科文组织也一块来?”

    负责处理黄金买卖的金融部阮青山,因为最近和央妈的副行长搭上了线,人脉很广,所以提前联系到了文化局。

    “教科文组织?也对,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国际上也需要有相应的报道。

    可以通知一声,等我们到了新加坡休整时,再通知教科文组织,他们赶得上就来,赶不上就算了。”

    陈烨倒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到时候可以顺便用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局施压,免得他们脑子不清醒让自己白送。

    不过也不能过早的通知,否则教科文组织后面,可不是单纯的一个文物保护组织。

    “对了,你把文化局局长的联系方式给我,我和他沟通下,明天可能还会出些其他事情。”

    海船还在航行,船上的公司员工,已经将最近的录像,开始一点点的放到了网上。

    从陈烨最开始发现朋友手中有个探测图,到后来的历史记载拓本,再到陈烨花了数亿,买下这份拓本和开采保密权。

    这一份永乐大典出世的原有,都被公关部加进了配音,然后推送给了国内的各大论坛视频网站。

    等陈烨他们的探测打捞船抵达新加坡的时候,港口已经有许多记者听到风声,前来紧急采访。

    不过陈烨并没有接受采访,只是邀请了一名教科文组织的员工上船拍照后,补充完物资,继续离岗向国内进发。

    此时的国内,各大论坛,还有受到资助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陈烨的公司。

    论坛上,随着记者采访不到陈烨,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又仅仅只是公布了照片之后,网友们也坐不住了。

    “到底是不是真的啊?这也没有第三方发现,而且永乐大典居然是在非洲找到的,有没有吊大的来说明一下。”

    “这不就证实了明初的航海能力,确实已经可以进行远洋航行了吗?还有啥好说明的?”

    “可是这从头到尾都没有真的记者看到啊,一切都是这个大明投资贸易有限公司发布的消息。

    你们说会不会这是他们自己在炒热度啊,我看了他们公司,就是在经营一些天然物品,高端奢侈品,从海外进口东西。

    连这个名字也是起的很有问题,不会就是为了这个永乐大典,才起的公司名字吧。”

    “楼上你是刚看吧?这家公司很早之前就出名了,他们公司老板就是个明粉,是被外国人看上,靠着倒卖各种天然资源发家的。

    别人一直以来都在以寻找明朝文物,传播华夏文化为公司宗旨。”

    “楼上肯定是陈烨公司请来的水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