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中了福彩头奖三亿后 >第一百九十五章 生态链雏形
    听到柯凡叫自己过去他的办公室,冯海鑫第一反应不是先直接起身就过去柯凡的办公室那边,而且是抽出了自己办公桌上面的柜筒,从里面拿出个速效救心丸放在裤兜里。

    虽然每次柯凡的主意和想法都能获得起效,出人意料的打开局面,但是耗心脏耗血压呀,冯海鑫这是为了自己身体和生命着想,提前做好预防。

    天知道柯凡这次有是想出了什么脑洞大开的想法了。

    冯海鑫这些天就发现了,柯凡似乎时不时的在思考些什么东西,经常抽着烟玩着游戏之外,还会坐在沙发上喝茶发呆。

    这说不准就是酝酿了什么大计划了。

    虽然冯海鑫已经是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听了柯凡的话后,还是大吃一惊:

    “什么?!你要搞操作系统?”

    说完,已经是手忙脚乱的拿着自己的速效救心丸往自己嘴里塞了几颗。

    这玩意,他冯海鑫可是搞不了啊!虽然他是华夏有为出来的,华夏有为有个宏盟系统。但是不代表这只要是华夏有为的人就能搞系统。华夏有为的宏盟系统,也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积累,无数的人力物力才做出来的。并不是几个技术开发人员就能做的。

    事实上,全世界,现在有能力搞系统、做出了系统的公司和国家也就那么几个而已,一只巴掌都数的过来。

    这情况,柯凡也当然知道的,他无语的看着冯海鑫,蛋疼的说:

    “你着急个毛线呀,我都还没说完呢,我也知道就咱们公司的技术能力、积累,是不可能开发个系统出来的。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先。”

    “哦哦,好的。”冯海鑫连忙闭嘴,嘴巴里却还是含着速效救心丸,时刻做好保护自己心脏的准备。

    旁边的沙发上,张策和付琳思一言不发的专心听着这两个人的对话。

    柯凡看了下周围的同事都已经安静的坐好,等待着自己说话,这才重新开口说道:

    “我的意思是,做个像系统那样全面的浏览器。浏览器是手机和电脑链接互联网万物的基础工具,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必备的软件。

    从电脑到手机,从2g时代到现在的5g时代,即便那么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浏览器还是必备软件之一,也没有过时,足见它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它是链接互联网世界万物的门户、钥匙。”

    冯海鑫听完后,并没有说心跳加速,或者是血压飙升,因为他完全听不懂柯凡在说什么,他满头雾水的看着柯凡,又看看张策和付琳思:

    “什么意思?我没听懂,或者你们谁再帮我解释一下,说得简浅易懂些。”

    付琳思不愧是脑补怪,冯海鑫没有听懂的,她却似乎有所领悟,她思索会后说:

    “柯凡的意思,其实是指我们先做一个浏览器,然后再在浏览器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功能,让这个浏览器最终变成像一个系统那样全面?”

    “没错!”柯凡赞赏了下付琳思,接着补充说:

    “简单形容的话,就是类似微讯,微讯上面有众多的小程序,让你在微讯上不用下载软件,就能操作其他更多的东西,比如外卖、购物、游戏软件的那些服务。

    不单是微讯,现在应用市场上,还有个叫快应用的东西,也是不用下载按照软件,也能体验到软件、游戏的功能、服务。

    不管是微讯上的小程序、还是应用市场上的快应用,其实就是在一个程序上,打造一个众多产品和体验的生态链。

    我现在想做的浏览器就是这么个东西。有着浏览器的功能,看着也是个浏览器,但是需要时,用户不用再去下载软件,就能在我们的生态链里面获得更多服务体验。”

    柯凡这么一说,冯海鑫总算是明白了,低头思索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张策在旁边补充了句:

    “但是你说的这个东西,它已经早有了啊。oo浏览器你们用过没?”

    柯凡拿着自己手上的华夏有为手机指了指上面的oo浏览器,表示:

    “我也有用这个浏览器,之前老版本确实挺好用的,不过现在越更新越没以前好用,也不知道他们的开发和产品人员有没有用自己做的东西。而且还越来越臃肿,一副我全都要的样子。又是学习借鉴ug浏览器、又是搞小说书城、又是搞新闻头条信息流,又是搞小程序,还搞了文件管理和系统清理。

    oo浏览器里面是我上面所说的东西全都想做,又想做微讯的小程序生态圈。

    这就更臃肿和复杂了。如果想做个生态链的话,自己想什么都要做,全都自己做,这显然就违背了生态链的设计了。

    反观微讯多清晰,它就是个社交软件,其他功能也有,但是你要去用的时候打开小程序就好了,还不影响你平时聊天社交的使用,看起来也不复杂,不会什么都给你堆在主界面、主功能上。

    既简单明了,还不会很臃肿,也不会看起来复杂得像迷宫一样,还降低了安装包大小。”

    水果手机系统上、安卓手机系统上,那数量高达几百万的软件应用,又有几个是他们自己开发的软件呢。微讯上面的小程序,多数也是其他公司或者个人开发者开发的,本来生态链的创造者,主要就是负责用户数量,建设平台,而不是自己去开发各种东西、或者自己想别人家有的东西自己都去做一遍。

    在柯凡看来oo浏览器现在的模样,是这边想学习借鉴一点,那边又想分一杯羹,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其实就是完全没有方向、甚至都没有想法,才会出现的情况。

    柯凡得意的说: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oo浏览器的克隆版,而且是做oo浏览器的减法版。做到简单易用,而且轻快便捷。”

    这段时间,柯凡可没少在玩游戏之余,还泡在互联网、应用市场的评论区。研究那些软件用户对于各种软件的评价和意见。

    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吐槽软件不好用、卡顿,或者安装包巨大,又占内存空间什么的。

    想起这些,柯凡有感而发似的说了一句话:

    “自从乔帮主离世后,似乎再也没有人说‘用户体验’这句话了,似乎大家已经都不再关心用户的体验了,反而都忙着堆叠广告、各种累赘的东西往程序里面加,与用户体验背道而驰。”

    这也是柯凡觉得自己做浏览器,能所获得突破或者成绩优势的一个点。毕竟,这都已经没人去关注了。但以前,确是水果手机系统、微讯、以及其他几个软件产品能从互联网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细节是魔鬼,用户体验更是魔鬼中的魔王,能让用户用得爽和流畅、开心,从而舍不得离开你。

    柯凡的这一通话,很快就把“透心集团”的其他几位高管给说服了。只是冯海鑫还很纠结、面露艰难神色的说:

    “浏览器开发也不简单呢,而且我们哪怕开发出了浏览器,那么一开始,谁愿意来我们浏览器的生态链里面开发程序呢?”

    要知道,即便强如微讯,也是在用户数量众多,作为国民级应用后,才开始了小程序的道路。

    要是微讯一开始就搞小程序的话,肯定也是没有几个人、公司,愿意去响应小程序的开发呢。

    之后小程序那么火,那么多公司愿意去开发,还不是看中了微讯生态链里面那数以十亿计的用户么。有钱赚、有流量,自然大把人愿意去开发了。否则谁愿意去呢,难道真不成用爱发电么。

    柯凡既然想做浏览器,也想好了解决的方式。他现在逐渐的代入了一个创业者的角色中了。创业者就是这样子,公司有问题,作为个员工,还能找老板或者领导求助。但是老板自己有难题的话,公司的资源和人才就那些了,也只能自己想方桉了。

    他将自己想到的解决方式说了出来:

    “浏览器的开发,这个好解决,找其他开源的浏览器代码、或者可以授权购买的浏览器代码,就能做出套浏览器了,现在市面上众多的浏览器,不几乎都这样的么,又有几个是真正完全自己开发的呢。

    然后我们再自己研发自己的浏览器,等那天开源代码、授权代码被限制或者出问题的话,立刻化成自己研发的浏览器代码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前期真正要做的是,构架这个在浏览器里面的生态链底层、开放接口、功能支持。”

    冯海鑫听了,顿时拍桉叫绝:

    “这个方式可以有,而且第一期浏览器产品的上线开发速度也快。毕竟不用自己从零开始研发浏览器开发。而且还能在使用别人的浏览器开源代码时,积累自己的经验。”

    这套方式冯海鑫他熟悉啊,而且他还亲身经历、亲眼见证过呢。这不是以前他在华夏有为公司时所看到过的操作么。

    付琳思也在不停的点头,这套方式又节省时间,又快速靠谱,她也是非常的认同。

    只有张策还在担心的说:

    “浏览器的开发问题倒是解决了,但是我们浏览器生态链里面的应用服务程序,要怎么解决?不可能全是咱们自己开发吧。”

    一个生态链系统里面,要能称得上是生态链,那起码也要有几千几万款能用的各种不同的应用服务。想想这个数量,张策就觉得头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千几万个应用,别说现在的透心集团,哪怕透心集团再大个十倍,日夜不停的修福报,也不可能开发出那么多应用的呀。强大如oo集团、福报厂,那么多年的积累、那么多的员工,所开发的软件无外乎也是几十、百来款而已。

    才刚刚高兴起来的冯海鑫,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也是皱着眉头:

    “是啊,浏览器的问题哪怕解决了,但是我们的配套生态链程序怎么办?我们根本没发开发那么多的应用呀。”

    付琳思则是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即便有人愿意开发我们浏览器生态链里面的程序服务,但是也要有人用才行。我们的用户还要从哪里来?”

    办公室里面的几人,在了解了柯凡的想法后,开始众说纷纭的提出各种问题。

    柯凡丝毫没有意外大家提出的问题,反而是得意洋洋的从衣兜里掏出张薄薄的小纸片。

    准确的说,这是一张名片。

    上面左侧正中,最显眼的地方引着三个大字组成的名字——吴远路。

    柯凡扬了扬拿在手中的名片,得意的说:

    “你们说的问题,无论是生态链程序的开发、还是最初使用这些程序服务的用户,都能通过这里解决。”

    张策、冯海鑫、付琳思听到柯凡这话,反而懵圈了。

    名片上面吴远路的名字他们是看到了,也知道这是羊山大学的福校长。

    但是他作为个大学校园的副校长,怎么能帮公司解决程序开发和用户量的问题呢。

    一个高校的副校长,一个公司的互联网战略,完全都搭不上边的样子。

    哪怕是能解决,羊山大学各个院校加起来,充其量也就几万学生而已,这点数量,对于一个生态链系统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完全塞不了牙缝。

    柯凡继续扬着手上拿着的名片,这是他昨晚和吴远路要来的,看着几名员工说: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开发生态链里面的程序,而是和高校合作,提供资金,作为高校学生的实习、校内锻炼、校园创业,鼓励他们开发我们生态链里面的程序服务。而我们的资金,则作为他们的奖励,让他们能开发服务程序的时候,能有动力。

    而且,既然是校内创业,那他们出了负责开发服务程序外,想要获得更多奖励和资金,就要自己去想办法拉动其他同学,来使用他们在我们浏览器内的程序,扩大用户量和业绩。”

    张策、冯海鑫、付琳思听到这里,立刻就懂了柯凡的想法了。

    除开提供资金给大学生校内实习、锻炼、创业尝试外,让大学生自己去推广和拉用户,这不就是以前校园网、校内网的那套推广营销方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