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为大唐修条路 >第十三章 李世民
    长安,梅花苑,西梅池。

    六月十二,端午刚过,刚刚入夏,天气已经出奇地暖和了,经过春雨洗濯的西梅池,沉静而碧绿,一些水禽在池塘上轻轻游曳。

    听说陛下难得有兴致,要和弘文馆的学士们来海池边游玩,宫女和宦官们急忙把花花草草的整理修剪,各式各样的花朵枝叶,将西梅苑点缀的五彩缤纷。

    李世民在魏征以及弘文馆的“十八学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众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临湖殿边的水亭上。

    宦官和宫女们早已将亭台收拾地利利索索,摆上酒席。

    李世民在当中龙椅上一坐,面朝一池碧水,看着飞鹤、碧水、桃花,似乎心情大好,龙颜大悦。

    “朕方才在弘文殿与魏征谈论,获益良多。魏征曾讲:

    君临天下欲自知其过,必赖良臣;若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贤,臣下且复阿臾顺旨,君主失国,臣亦不能自全。”

    学士们不知方才李世民和魏征都谈论了些什么,反正话音都是聚贤和谏议之事,反正都是捡好听的说,纷纷附和。

    魏征望着一干纷纷拍马屁的官员笑笑,看了看空茶杯,旁边宫女连忙续上。

    抖了抖袖子,缓缓说道:“兼听则明,旁听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蔽,下情可上达。”

    李世民听了,暗暗佩服魏征博古通今,言之在理,哈哈大笑说道:“好!”

    “你们一个个就会捡好听的说!今日不谈政事、国事。朕就想和你们这些文人雅士饮酒作诗,不要溜须拍马,朕不是傻子!愚弄不得!”李世民假装微恙。

    “臣等不敢!”众学士纷纷跪地。

    “哈哈哈……起来起来!”李世民心情不错。

    饮酒作诗本是高雅的事,有张有弛,皇上也该歇歇了,魏征心道。

    “你们谁开个头?”李世民问道。

    众学士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开头。

    李世民见众人不做声,从袖中拿出一张纸,对众学士说:“朕昨晚读书时,写了一首诗,朕念给众爱卿听听。”

    众学士连忙坐直身子,侧耳倾听。

    赋尚书

    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

    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众学士一听,知道陛下是借诗明志,一齐拱手道:“臣等得以侍明主,实乃三生有幸!”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端起面前的一杯酒一饮而尽,笑着说道:“你们一个个就知道说好,昨日长孙皇后也看了这首诗,也说道得以侍明主,实乃三生有幸!朕不想听你们这些客套话,说说实在的!”

    秘书少监虞世南,“十八学士”之一,见陛下反复考问,忙拱手回道:“对仗工整,用典恰当,不乏警句……”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扬手打断:“还用的到你说,别光说好的,说说短处!”

    魏征看出李世民的确向众人讨教,便走上前去,坤了坤袖子,当即赋诗一首:

    夜燕径柏谷,

    朝游出杜原。

    终籍叔孙礼,

    方知天子尊。

    此首诗大致意思上说的是高祖李渊皇帝创业艰难,劝李世民要警惕朝廷上的自满,不要取得一些成绩,就盲目自信,及时行乐,方能守业更久。

    李世民哈哈大笑,他当然能听得出诗词里的意思,笑着指了指魏征说的:“好个魏征,每次朕有点雅兴,都能提到政事,必以此来约束朕,大善!”

    李世民笑着举起酒杯说道:“来来来,众爱卿学士,喝下这杯酒,忘记此时君臣身份,就像曾经朕还是秦王时候,你们在府上高谈阔论的时候!”

    虞世南虽说曾经在李世民在秦王时候就跟随,曾任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是当时“十八学士”之一。随着大唐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君臣身份就越来越大,不敢像魏征那样直谏如流。

    但说起诗词,到不落后于人。

    “臣曾做一首《咏蝉诗》,抛砖引玉,请陛下和众学士品鉴。”

    “道来听听……”李世民很有兴致。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李世民和众学士端着酒杯,不语,细细品味这首咏蝉诗。

    此诗托物喻志,大意说自己虽为贵族身份,但仍像婵儿一样栖高饮露,自己虽声名远播,但依旧立身高洁,并不需要外在的依靠。

    李世民也听出了虞世南的清高和自信,笑着对众学士说道:“咏蝉者虽每咏其声,而世南独尊其品格。清华隽永,高标逸韵。好诗,确实是好诗!”

    众学士听闻李世民评价这么高,虽说内心不喜,被虞世南抢了风头,但也纷纷跟随祝贺,都言虞世南的咏蝉诗古今一绝,场面十分和谐。

    在一片诗词对工,觥筹交错中,远处吹来缕缕微风,水面上荡起一层绸缎般美丽的波纹。

    几只长腿长颈的丹顶鹤望见临湖殿水亭上的红花绿叶,郁郁葱葱。伸展着翅膀,连游带飞地向岸边划来。

    各众臣纷纷称道此乃祥瑞,“鹤鸣九臯,声闻于野”。

    李世民也听闻龙颜大悦,君臣相契,高高兴兴地和众学士一起频频饮酒举杯,觥筹交错。

    酒过三巡,李世民或许比较尽兴,喝的有点多,摇摇头,脑袋微微有点痛,便被身旁的宦官搀扶着先行离去。众臣纷纷起身告退。

    “晤……今日就不去长孙皇后那里了,扶朕前往杨氏妃那里去。”李世民道。

    “遵旨!”贴身近侍赵公公一边回道,一边给边上两个小宦官使了个颜色。

    那两个小宦官十分机灵,立马不做声退下,快速离去。

    一个是往长孙皇后那边,告知,另一个是前往杨氏妃那里通报,让其做准备。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双双被杀。

    而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却被李世民相中,在朝堂和后宫中力排众议,不顾众位大臣的阻挡,将兄弟齐王李元吉的妻子强行纳入李世民的后宫成为了他的妃子。

    后来因为强行纳亡兄的妻子为妃,杨氏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过李世民后宫中的正式封号,故而后来一直称呼为杨氏妃。

    太极宫内,长孙皇后正手捧一卷书认真的读着。

    门口宫女快步上前,在长孙皇后耳边低语几句。长孙皇后头也不抬,说道:“知道了,下去吧!”

    仿佛当什么都没有发生样,继续认真看着手捧中的书卷。

    而杨氏妃听闻小跑过来的太监和侍从说李世民马上驾临他的雨阳殿。正在花园徜徉的杨氏妃像捡了个宝一样,激动不已,立马起身快步往自己的雨阳殿。

    李世民有些日子没有来过了,虽然贞观初那几年强行纳自己为妃子,宠爱不已,但迫于朝堂之上的舆论纷纷,故而一直没有给自己封号。

    后来时日越久,对自己就越忽冷忽热。这不快半年了都没有到过自己的雨阳殿宠信自己。

    今日天色放晴,便出来园子游玩,哪想到陛下今日有此雅兴搞个突然袭击。

    杨氏妃心想着便加快脚步往回赶。

    正说着,李世民便到步行到了雨阳殿之前,眼瞅着迎接自己的是几个宫女太监跪地上“恭迎圣上……”

    李世民眉头一蹙,并不见杨氏妃,不悦着问道:“刚才不是派人过来通报信了么?杨氏妃人呢?”

    “刚才还在花园里转悠等陛下您呢,陛下没瞧见呢?”一个打扮不俗的侍女站起来道了个万福回道。

    “没事跑花园转悠什么?”李世民喝多了酒,有点上头,不悦的说道。

    这位侍女没敢接话,但是十分伶俐,见李世民不适,立马递上一杯热茶。

    李世民见这位侍女十分聪明伶俐,闲来无事便仔细打量起来。

    此侍女立着似海棠带露,行来如杨柳随风,私语口生香,虽是一身侍女打扮,举手投足间确别有一番风情……

    许久没来,李世民第一次发现杨氏妃身边还有这样一个可心的侍女,不觉得龙颜大悦,眼睛发亮,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哪里人士?”

    “回陛下,妾身姓吴,是贵妃的侍巾,山西晋阳人!”

    吴侍巾被李世民火辣辣的眼睛盯着有点发憷,连忙说道:“约莫贵妃已经到了,奴婢马上去叫贵妃。”

    起身欲走,李世民手疾眼快,伸手拦住,顺势一把拉来怀里说道:“不妨不妨,让贵妃慢慢来,朕和你先叙叙旧”

    说着,便拉着吴侍巾向寝宫内室内走了过去。

    贴身侍卫赵公公见怪不怪,立马将身边其他几个太监宫女挥挥手赶了出去,自己则亲自站在门外,以防任何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