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范马儒生:读书变强以德服人 >第七十八章:有女名轩辕静姝
    崇德书院,是整座济州府以及下辖十二县城中,最为庞大的书院,没有之一。

    虽然儒修在百家修士当中的地位较低。

    可不管怎么说,都是修士。

    所以在济州府百姓眼里,这崇德书院包括书院里的读书人,都是他们只能仰望的存在。

    巧合的是,孔武前身一直想加入这崇德书院,可惜没有什么机会。

    如今,这一次来到崇德书院门前,只是想要拜访宋淮而已。

    毕竟,他的身份,非往日可比了。

    湖陵县渔帮之主,一县江湖势力头目,这份量,即使是贵为七品凡宗的崇德书院,也不敢轻易小觑。

    不过,孔武未将自己的身份暴露,毕竟,当前湖陵县的事情,还没有传到济州城内。

    他就是要利用这种时间差,来针对玄光派。

    崇德书院门前。

    孔武呈上刚写的拜帖,并且将自己购买的珍贵补品,一一放在台阶处。

    那守门人,看装扮也是一位读书人。

    待其接过拜帖之后,便没有丝毫犹豫,打算立即去请宋淮老先生来这。

    毕竟,人家给的礼数很足。

    又是拜帖,又是一些珍贵补品...

    孔武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想着,能否通过宋淮在当地的名望以及影响力,调查一下有关玄光派的一些事情。

    此时,宋淮正在教书,看到拜帖上的名讳时,便没有丝毫犹豫,让学子们继续温习今日的功课,而后,他亲自前去相迎。

    孔武的父亲叫做孔正与宋淮之间,可是莫逆之交。

    如今故人之后来寻,可能是遇到了一些麻烦,他如何能不着急?

    说实话,一位与孔家没有血缘关系的前辈,能有这种态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很快,宋淮便就来到了书院门前,看到了身材略显壮阔的孔武,又瞧见摆在台阶上的各种礼品,顿时感到诧异,下意识开口道:“贤侄...你这...”

    他清楚孔家的情况。

    兄弟二人,只靠着给孩童们启蒙,能赚多少钱?

    即使无需忧虑衣食,也不该买这么多东西,这太糟蹋钱了。

    估计他们兄弟二人,此次是遇到天大的麻烦喽。

    孔武郑重作揖道:“伯父,许久未见,不知您老身体可还好?”

    他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说自己所赠礼品的事情。

    这正是一种智慧。

    “贤侄,来便来了,带这么多贵重的礼物作甚?你能想着来看看伯父,伯父已经心满意足了。”

    慈眉善目的宋淮将孔武请进书院内。

    至于那些礼品,自然是有专人搬到宋淮在书院里居住的房间内。

    待到书院会客正堂,宋淮才语重心长道:“伯父已经老了,也没几日好活,即使吃了那些补品,只怕也无福消受,不如你自己留着,至于有什么事情,只要伯父能做到,一定会帮你办的。”

    他这已经是开门见山了。

    孔武笑道:“伯父,您多虑了,最近侄儿被湖陵县里一位大户人家聘为教书先生了,每月能拿工银三四两,已经不缺钱使了。”

    “当真如此?”

    宋淮不敢置信。

    孔武坚定道:“伯父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湖陵县打听打听一个叫做陆沙的商户。”

    在明面上,陆沙确实是个‘商人’。

    闻声,宋淮点头道:“如此甚好,只是不知贤侄此次来府城,所为何事?”

    玄光派的事情,暂时不能直言说出。

    于是,孔武抱拳道:“回伯父,侄儿此来,一是为了来看看您老,二来,是想将我家兄长的事情,告知伯父。”

    “孔文?他怎么了?”宋淮问道。

    孔武将孔文已经死去的消息告知对方。

    不过稍微改善了一下。

    孔武借助那个叫做陆沙的势力,成功为孔文报仇,将恶毒妇人潘蓉绳之以法。

    听到这里,宋淮忍不住唏嘘一声,道:“世风日下,不少女流之辈,逐渐对妇道二字,已抛在脑后,她死一万次都不够。你兄长孔文,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啊。”

    根据前身记忆,孔武得知。

    当年,在孔正死后,宋淮想让孔文前往崇德书院读书。

    倘若他去的话,现在至少也是个儒修了。

    可惜,当时的孔武年纪还小,作为长兄,孔文放弃了那个机会。

    选择留在家乡,好好照顾孔武长大成人。

    后来随着年纪见长,并且还有了妻室,已经不适合在跑到济州府读书了。

    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宋淮再次唉声一叹,道:“既然来了济州府,就别着急走了,留下来一段时间,最近这几日,伯父为你引荐几位长辈和青年才俊。”

    孔武明白他的意思。

    无非就是想危机扩展一下人脉而已。

    不得不说,宋淮这个长辈,当真很合格。

    完全将孔武视为自己多年不见的亲人了。

    宋淮膝下无子,平日里很是喜欢提携后辈。

    不少学子,都喜欢拜他为师,留在他身边以待随时请教学问。

    孔武是外人,不好住在书院。

    所以宋淮打算将他安排到自己家里居住。

    本来孔武是想住在客栈的。

    然而,宋淮却再三告诫他,即使有钱了,也不应过度铺张浪费。

    为了照顾老人家的情绪,孔武只好答应了他的意见,暂时居住在他家里。

    宋淮带着孔武,在书院中闲逛。

    曹渊则一直在二人身后跟随。

    孔武与曹渊二人,都隐藏了自身修为。

    不过,眼力极尖的宋淮,还是注意到了曹渊身上的一种特殊气质,问道:“贤侄,不知这位是...”

    孔武回应道:“他叫曹渊,陆商户家里的护卫,陆商户担心侄儿来济州府的路上,会不太平,所以便请他在侄儿身边护着。”

    “那陆商户待你不错。”

    “确实如此。”

    “最近这济州府,确实不太平,有个人,也有个照应,挺好。”宋淮抚须笑道。

    这可引起了孔武的好奇心。

    不太平?

    怎么回事?

    孔武将自己疑惑问出。

    宋淮直言道:“太白楼那边,要举行一场盛会,一些神通广大的修行者,都会参与,你虽是儒生,但毕竟不是修士,即使成为儒修,那样的盛会,也不是我们能够参与的,在旁凑个热闹就好了。”

    在这个世界,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了解到修士的存在。

    想来,那所谓的盛会,应该就是人山大会了。

    “正是因为这场盛会,会有许多大人物参与进来,不少人都视平凡百姓如蝼蚁,所以,切记不可招惹到他们。”宋淮继续道。

    这也是他口中不太平的原因所在。

    崇德书院很大。

    他们三人闲逛了整整一炷香的功夫,也不过才走完四分之一而已。

    不远处,突然响起一阵沁人心脾的琴音。

    孔武听得真切。

    刚想前去观摩欣赏。

    就见到不少学子纷纷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聚集过去。

    宋淮当即笑道:“那位姑娘,又在抚琴了,每日这个时候,她都会于书院的望月亭中抚琴奏乐,若是心情好些的话,会当场指点一些学子们的学问。”

    “姑娘?”

    孔武顿感疑惑。

    崇德书院规矩繁多,非常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点。

    怎么会让一个姑娘留在此处?

    宋淮点头道:“是个姑娘,叫轩辕静姝,据说和某位当世大儒关系密切,来咱们济州府,是要暗中调查一件事情。

    她的琴,刚刚入道而已,谈不上什么惊世骇俗,只是好听罢了,再加上长得不错,所以这些年轻学子们,便大都趋之若鹜。

    不过这姑娘诗词写的倒是不错,婉约与杀气并存,难能可贵。”

    轩辕静姝?

    与某位大儒关系密切?

    来济州府调查事情?

    跟人山大会有关?

    毕竟,这段时间,整座济州府,好像除了人山大会之外,便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