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汉芳华 >第311章 大儒董仲舒
    “让平民百姓参与朝政议事,殿下这是要干什么呀?”



    倪宽既不理解,也不情愿。



    桑弘羊更是苦说不出。



    不过,两天后,一封来自远方的书信让他们立刻就打起了精神。



    信是写给太子的,写信的人署名董仲舒。



    董仲舒是什么人?



    那可是当世大儒,武帝年轻的时候亲自讨教过天人三策的厉害人物!



    现在虽然赋闲在家,专心着书授课,可每每朝廷有什么大的主张决策,都会派人到他府上问一问,他是无名却有实的“国师”!



    刘据收到董仲舒的亲笔手书,也是激动得久久不能自己。



    “殿下应亲下诏书,把老夫子接到府上来当面请教!”



    金不焕的提议立刻被刘据采纳,马上发出驿报,命地方官府把董仲舒从河北老家送到长安来。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董老夫子,已然重疾在身,行动不便。



    但是太子有请,他还是不顾一切地收拾东西上路了。



    他在给太子的书信中,严厉地批判了盐铁官营以及朝廷推行的平准均输策略,直言这些政策不但违背了圣人的训条,更是与民争利,造成官强民弱的大不利局面,妥妥的亡国之策。



    正是因为用辞犀利,毫不留情,所以在得到太子召他进京的诏令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动身了。



    他要当面向太子陈述利弊!



    他拒绝了亲近弟子的劝阻,并且交代好后事,做好了此去长安再不回的打算。



    刘据当然不知道董老夫子抱着一颗康慨赴死的决心而来,在他的车舆距离长安城外尚有二十里时,他便早早地沐浴更衣,亲自前去迎接等候。



    董仲舒坐在车舆上,一头白发迎风飘舞。



    刘据身边除了独孤宏和金不焕之外,没有带其他任何人。



    “老师,太子来接您了!”



    金不焕早早地迎上前来,躬身行礼。



    “子寅!”



    董仲舒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笑,“你做得很好。”



    金不焕和董仲舒一直有书信往来,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师生情谊不比任何人差。



    刘据之所以带他来,也正是为此。



    金不焕目光一凝,担忧道,“老师,您的身体……安否?”



    “我没事!”



    董仲舒犀利的目光越过金不焕,落在不远处垂首恭立的太子身上,不由得频频点头。



    “他就你口中所言我大汉下一位治世之君?”



    金不焕点头,董仲舒目光闪动,“扶我下去!”



    金不焕刚要伸手,耳边响起太子的声音,“子寅,不要惊动先生!”



    刘据在两人说话的时候走了过来,先以弟子礼深鞠一躬,然后上前扶住要起身见礼的董仲舒。



    “老臣……不敢受太子殿下大礼!臣君之礼不可废,子寅,快扶老夫下去!”



    董仲舒仍然坚持着要下车。



    刘据道,“先生若不介意刘据鲁钝,便允我以弟子礼待先生如何?”



    董仲舒一愣,摇头叹道,“也罢!还是老臣……气量小了!”



    他本以为太子看了他的书信会治他的罪,没想到人家对自己如此恭敬。



    “太子若不嫌车上拥挤,上来一叙如何?”



    刘据大喜,“弟子遵命!”



    面对满眼诚挚的太子,一路的舟车劳顿带来的疲态一扫而光,董仲舒心绪大好,“殿下可看过老夫的书信了吗?”



    刘据对这位名垂青史的儒学大家的敬佩之意不是装出来的,甚至有些惶恐。



    



    “看过了!”



    “殿下以为如何?”



    “先生所言甚为精准,学生深以为然。”



    董仲舒满意地点点头,“殿下赞同废除弊政?”



    刘据沉吟少许说道,“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行,都有它所处的时空环境,除一弊必兴一利以代之,否则一弊未尽,恐生它弊!”



    董仲舒笑了。



    这才是一国之君应该有的视角!



    “殿下有心,老夫甚感欣慰。”



    能得到董夫子的肯定,刘据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请先生赐教!”



    “好!”



    ……



    二十里路走了一天一夜。



    金不焕陪在车下步行,烧酒暖了一次又一次。



    听着车上不时传出来董夫子爽朗的笑声,一阵阵暖流在他心头涌动。



    董仲舒惊叹于太子竟然能通背孔老夫子的《论语》,并且见解远在他众多弟子之上,相谈之间言语契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两人从孔子的学政篇聊到尧曰篇,从治学之术到帝王为政之道,有来有往,刘据均是对答如流,让董夫子谈兴大发。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勐,殿下以为如何?”



    这句话是出自子张与孔子的对话,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孔子答:“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又问:“何谓五美?”



    孔子答:“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勐。”



    这就是孔子口中所说的五美。



    刘据笑道,“圣人对从政之人的要求未免过高了。”



    董仲舒面带微笑,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刘据道:“圣人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勐乎?’,可真正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者,能有几何?是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董仲舒陷入沉思之中,良久问道,“圣人所言四恶,殿下如何看待?”



    刘据道,“圣人云‘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四恶,为君当政者应严守之。”



    董仲舒不住地点头,“殿下学识不凡,对圣人教化如此熟稔,老夫深感欣慰!”



    做为儒门的强力推行者,能找到一个身居高位的“知音”,他自然心有所感。



    刘据却不住地暗呼侥幸。



    若不是前世对国学经典多有涉猎,如今面对当世大儒的面,恐怕只有受训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