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三百五十章 那就是罪臣
    尽管回到登州的关胜有些忧心。



    可是他跟李敬也一样,看见赵柔嘉乐疯的样子,什么胸中块垒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敬,大爷,韩将军,我们可以把龙虾带到玉门关去吗?”



    “好像龙虾不可以,干虾才可以,李敬,把玉米,土豆,辣椒这些从靖康大陆的带回来的作物都带上,我还要拜托无双定做几十套父皇的龙袍,苏绣的,湘绣的,蜀锦,我都要!”



    距离出发,去玉门关迎接赵桓归来,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赵柔嘉开心到起飞,明天都在为赵桓的归来做准备。



    那副开心满足的小表情。



    让人觉得大宋的天都是阳光明媚的。



    看的关胜心里暖暖的,他算是有些明白李敬了。



    倒不是因为李敬心善,只是他比较重感情。



    从二龙山救下朱琏母女,一路扶持,风雨同舟,如今赵柔嘉即将得偿所愿,她期盼的父皇归来。



    赵桓离家之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惨不忍睹。



    归来之际,开疆拓土,国泰民安,大宋以焕然一新。



    他们这些武将也算是功德圆满。



    对于关胜而言,即便是赵桓再次发起灭金之战,他也引不起兴趣。



    或者等着赵桓回来,他就该请命为大宋镇守一方了。



    但是韩世忠不一样。



    他没打够呢?



    辽东之战敢上一个尾巴,西夏之战摧枯拉朽,远征之战浅尝即止。



    朱太后要设立大宋的昭勋阁,这点点功勋,怎么配得上自己的才华,配的上大宋太庙的香火。



    折可求已经拉着军饷和补给返回西北了。



    他和梁红玉在巴巴的在登州,看看能不能捞得到出征吐蕃的仗打。



    “靖王,辽王,我们这么从西域一撤退,完颜宗翰可高兴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兵分两路,绕过里海,直扑西方诸国!”



    李敬和关胜对望一眼,两人岂能不知道答应完颜宗望的请求,等于成全了金人。



    在宋军身上憋了一肚子的火的金国君臣,肯定要把怒火发泄到西方诸国身上。



    两人不由的暗自好笑。



    韩世忠不清楚,但是关胜出征前就明白了李敬的想法。



    不管是中亚还是西方。



    别看他们这一时期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但是宗教的影响力,足以让他们在外敌入侵时候团结起来。



    大宋军乃是仁义之师。



    并不适合直接出兵统制很多地方,很容易因为军纪,陷入反抗军不断游击的战争泥潭。



    倒是残暴的金人更适合杀戮,用奴役的方式,摧毁他们心中的信念。



    有了靖康大陆,南洋,西洋源源不断的提供财富,相比之下,用兵西方的需求没有这么迫切,李敬更希望保存大宋的元气,让人口尽快膨胀起来,然后用宋人占满已经发现的沃土。



    “良臣老哥,不要着急,宗帅打垮了东征的十字军,也没有急于推进,等我们修通了运河,哪怕金狗占领了整个欧罗巴洲,我们也能打的他屁滚尿流!”



    “靖王,钢字军,彭冲,部分陆战营,靖字军陈兵红海,运河修通了,有我忠字军的事情吗?”



    走了一趟西域的韩世忠,更渴望大军远征,灭了金国在中亚的城邦,把他们撵到更加西边的地方去。



    倘若金人真把赵桓释放回来,依照和约,很长时间宋金都不会正面开战。



    他进行练成的骑兵,将失去用武之地。



    “良臣,一将功臣万骨枯,天下无战事,乃是我兄弟袍泽最幸运的事情,等太上皇平安归来,康字军将效彷靖字军,驻防各地,为我大宋镇守河山。”



    华夏历史上,君臣可以同甘苦,却不能同享福的例子太多了。



    宗泽老了,赵构回来肯定不会忌惮宗泽。



    自己跟李敬走的太近,难免被人猜忌。



    关胜跟李敬商量过后,干脆也把兵一份为伍,大部分步卒派去南洋,靖康大陆。



    骑兵分散在东北和西北。



    所以他跟韩世忠说的是真心话。



    眼看着韩世忠不甘心的模样,又开口劝戒。



    “良臣,你也不要担心没有仗打,就西洋那些国家,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或者不甘心矿产和财富缴纳我大宋,很容易反叛,你还年轻,有的是灭国的机会!”



    “我怕我皆时抢不过临王和云王。”



    “不要担心他们,他们两都封王了,不能不知足!”



    尽管两人没有参与西夏灭国之战,可是种彦鸿却派出使者,威逼大理段氏放弃执政,到大宋来做一个世袭罔替的闲散王爷。



    今年两人一南一北,也征服了许多吐蕃部落,带回了部分吐蕃识字的贵族。



    照李敬定下的战略设想,未来大理,吐蕃都是各民族有识之士经过大宋的培养,成为官员,在朝廷的派驻之下,尽可能的民族自我管理。



    所以吐蕃的战事也会分阶段。



    现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要等着川陕四路和西北培养了大量吐蕃的官员,学会了大宋的朝政方略,才会让他们带着宋军进藏。



    李敬看着关胜弯弯绕的跟韩世忠说话辛苦。



    干脆直接说了。



    “良臣大哥,西方那些国家,都是些狼崽子,若是蒸汽舰艇被这些人抢先发明,掌握,打到我到大宋,我华夏族会比靖康之难时候更惨,这种人,最合适金狗去收拾他们,等金狗屠了几十个城,我军再去占领租借港口,展开贸易,到时候既不用牺牲太多将士,也能持续我大宋的发展,何乐而不为!”



    “靖王的意思,运河修通,也带上我?”



    “我当然同意,可是眼下太上要回来了,好多个老臣都希望太上还朝,到时候我还是不是枢密院使也未可知!”



    韩世忠是聪明人,很多事情稍微点破一点方向,他就能明白。



    更何况李敬这次说的这么直白。



    他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关胜说种彦鸿,岳飞都封王了,该知足了,也怪不得关胜要把康字军分散各地,自请坐镇一方。



    看了一眼在远处哼唱歌谣的赵柔嘉。



    韩世忠和梁红玉哑然失笑。



    “谢过靖王和辽王,我忠字军也应该效彷靖字军,步卒带着家卷西调靖康大陆,骑兵远赴西洋,为我大宋坐镇万里海疆!”



    李敬对韩世忠的欣赏世人皆知。



    虽然忠字军是朱琏命名,总归是看在李敬的面子上,要不是李敬两次三番举荐,朱琏知道他韩世忠是谁?



    如今关胜和李敬说的那么明白,眼前的忠字军即可能卷入一场漩涡之中。



    不如自请分兵海外。



    表面上是在避祸,其实也是分担李敬为首的将勋集团拥兵自重的压力。



    关胜,韩世忠几人聊天的时候,无人知晓。



    可是枢密院把康字军和忠字军分散调动的奏折呈送给朱琏的时候。



    朱琏还是大吃一惊。



    种彦鸿的胜字军已经分散在川陕四路和大理各地,吐蕃东部了。



    靖字军更是从靖康大陆一路到庙街,扶桑,南洋,西洋,到处都是。



    如今康字军和勐字军又要拆分驻防。



    甚至忠字军还要跟钢字军换防,把折彦质,钟彦郁调回来守住京畿,江淮。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www.huanyuanapp.com 】



    难道真是因为赵桓回归在即,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吗?



    她连忙急召陈过庭,曹辅,郑怜玉,乔淑云。



    这几人一眼就看清楚了,陈过庭叹了一口气。



    “昔日太太上皇回归,习惯性的收拢权柄,靖王也是无奈,为太上皇还朝做准备!”



    伴君如伴虎,赵佶能否如朱琏此番信任武将勋贵集团。



    谁也说不清楚。



    关胜,种彦鸿,韩世忠,岳飞等远离权力中心,为大宋坐镇一方,也是尽可能远离朝中争斗。



    “太后,前几日和陈卓,黄灿饮酒,他二人突然说起告老的事情,你也要有心里准备!”



    陈卓比宗泽小一岁,已经年过七旬,告老是情理之中。



    可是黄灿才六十六。



    朱琏顿时想起了他曾经对李敬用冶炼技术换赵桓提出异议。



    恐怕也针对了李纲等人准备拥护太上皇还朝。



    “韩世忠想去西洋,就派他去,种彦鸿,折彦质就不要调回来了,钢字军一点调动返回京畿,某些人嗓门又大起来了。”



    乔淑云很反感李纲欣欣然,等着赵桓还朝的样子。



    大宋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质量不逊色于仁宗当年。



    赵桓能保证比朱琏做的更好?



    倘若赵桓回来,学着朱琏逐步放手政务,不管是对赵桓也好,武勋集团也好,都是一段君臣佳话。



    何必生生的要搞出乱子。



    这就是见不得大宋安稳。



    乔淑云的抱怨,朱琏是有心里准备的,关胜出征之时,她就给赵桓去了一封亲笔信。



    她监国的初心只是因为自己是赵桓的皇后,理所应当为赵桓守着江上,包括赵柔嘉称帝也是为了帮赵桓看着天下,母女两人渴望赵桓回归,也认为赵桓回归以后,还政给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



    她知道自己可以影响赵桓,可是未必能替赵桓做一些决策。



    朱琏也吃不准赵桓回来以后,会不会还朝,不过她对于赵桓的心性还是信任的。



    从来不觉得赵桓会做恩将仇报的事情。



    “其实你们大可以放心,太上皇或者不甘心放弃皇帝的权利,可他是明事理的,也不会亏欠你们这些功臣,至于某些人想投机取巧,拥立太上皇还朝的机会想立从龙之功,他们不会如愿的!”



    话是这么说,朱琏还是同意了乔淑云的建议,没有让钟彦郁,折彦质带兵回来。



    倒是多长了一个心眼,让赵金儿给她汇报了最近自己那位春风得意的堂姐的一些情况。



    果然,她两次去见了李纲。



    自诩孤臣的李纲也拒绝了好多朝臣的拜访。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们也不想想。



    当初自己和赵柔嘉在二龙山被金人追杀的时候,是谁救了自己母女。



    为了换回赵桓,李敬连师父传授给他传家的技艺都拿出来给金人做筹码了。



    眼下世界各地都被大宋海军,靖字军和各路精锐插上了宋旗。



    大宋皇家银行府库空前充裕。



    连各地地方赋税,都依照不同的条件,返还三到十年不等,让各地休养生息,修建学堂,道路,水库等各种设施。



    此时此刻,这些人蠢蠢欲动?



    朱琏才不信他们是一心谋国,无非是想借权利交接获得私利而已。



    其心可诛!



    倒是侠气郑怜玉在离开了观海楼之后,立马去找到了李纲。



    要知道,赵玉盘,赵福金是在她的鼓励下接近的李敬,甚至赵瑚儿在接近岳飞时候,也得到过她的鼓励,如今他倒想问问李纲,他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



    “李相,听说你在联络朝臣,迎接太上皇返回汴梁还朝?”



    “迎回我大宋靖康皇帝,不应当还朝吗?靖康皇帝正值壮年,因为他的北狩,太后被迫监国,临闾关外被迫传位,如今归来不还朝,纲常何在?至于联络朝臣,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郑院使慎言!”



    李纲看着郑怜玉来势汹汹的质问,他自认为问心无愧。



    不过他可不承认自己联络朝臣。



    “折彦质,种彦郁也是你请旨调回来的?你想干什么?”



    “没有啊,谁告诉你我请旨把钢字军调回的?”



    听见李纲否认自己调回忠字军,郑怜玉的气消了一大半。



    “枢密院已经将奏疏呈送监国太后了,只不过太后不准!”



    “这该死的李敬,又坑我!”



    别看钢字军以李纲为主将,谐音命名,其实李纲还真管不了钢字军的太多事情。



    不管是军饷,补给,还是军功,抚恤,都是枢密院在做。



    甚至李纲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给钢字军下过一道军令。



    当此赵桓归国之时,李敬故意把钢字军调回来,尽管李纲不知道缘由,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他有什么想法。



    “你真不知道?”



    郑怜玉对于李纲还是了解的,此人从来不避讳心中所想。



    一直觉得赵柔嘉继位不是大宋长治久安之策,甚至影响大宋后来帝王的传承。



    赵桓回来,他肯定要谏言赵桓还朝的。



    也不会去管究竟谁是得利者。



    “本王是真不知晓,大宋枢密院有宗泽,李敬负责军务,把各军管理的井井有条,太后都无需挂心,更何况是我!”



    “行了,我也不管李相是何主张,但是我提醒李相,太上皇若还朝,若是有人离间靖王和太上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大宋大乱,那就是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