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宁王教我
    有钱能使鬼推磨。



    去年一个冬天。



    在运河和黄河疏浚撒了三十几万金币的张公裕看见延绵的春雨,笑容就没有停止过。



    数万各地汇集起来的水师,已经把隋唐通济渠,山阳渠,山阳渎所有河道疏浅之处深挖完成的地方和河道狭窄之处,做好了标识。



    春水满运河,登州来的大部分商船改造船只和胶州湾打造的小型蒸汽船,不仅可以开行到汴梁,甚至可以向西到洛阳。



    开封府,洛阳府都在黄河边上修建了码头。



    今年黄河的河道疏浚张公裕不是太满意,黄河淤积的泥沙工程量太大。



    到了冬天还要卷土重来。



    缓解华北各地的运输,让船运在华北编织成一张网,一条黄河干流可不够。



    还有江淮到到燕京,隋炀帝永济渠需要疏浚,张公裕听从李敬建议后,设计了一条从扬州北上沟通江淮水系前往济南的运河。



    “宗帅,我干的还行,登州来的船队,不仅可以直达汴梁,还能前往洛阳!”



    汴梁城外的码头人头传动,因为登州和明州中转南洋物资的船队一起来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



    水师货运署的吏员忙前忙后,准备把部分征伐西夏的物资,利用船只调运洛阳。



    “当然行!”



    同样的白须白发,同样的事无巨细,同样的老当益壮,宗泽在张公裕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颇有些同命相怜的感觉。



    “真羡慕你,自幼习武,身体比我要康健的多!”



    “卑将还羡慕宗帅呢,昔日汴梁被包围,我带几千水师弟兄参与勤王,城外数十万大军,那叫一个乱,弟兄们跟我倒了大霉,饿着肚子走回长江边!”



    知道张公裕说的汴梁城第一次被完颜宗望包围。



    李纲亲自上城守城那次。



    宗泽哈哈大笑起来。



    若非李敬这小子死死咬住金狗尾巴,一路吃金狗缴获,他们勤王军也好不了多少。



    “第二次汴梁被围,州府还欠着第一次开拔的饷银,弟兄们怨气冲天,卑将也不敢领着出门,若非如此,我肯定能早于宗帅到汴梁城下,马革裹尸,也比让二帝被金人北狩强!”



    “未必,不破不立!”



    经历了赵佶回归后的一些事,宗泽算是明白了。



    汴梁城若是不破,自己跟李敬说不定连个宣抚使这样的地方诸侯都坐不上去。



    更别说协助朱琏掌控中枢。



    “也对,宋金之战就是大宋的国运之战,汴梁陷落,太后,宗帅,靖王率我宋人绝地反击,直捣会宁,赢得了长久的国运加持,如此昌隆,汉唐也无法比拟!”



    “你我都要多保重身体,争取多活些日子,亲眼看着我大宋彻底打败金狗,把靖康皇帝迎回,国泰民安,威服天下!”



    宗泽已经决定了,西夏之战,就是他军事生涯最后一战。



    西域的对金战事,或许旷日持久。



    与其中途换帅,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李敬主导。



    打完这仗,他就西洋,先去看看南洋那片一年三熟的沃土,然后去西洋看看李敬打下来的十万里藩国。



    光想想,宗泽就心潮澎湃。



    壮哉我大宋,壮哉我华夏族人。



    “就是,宗帅,李副使让我趁着现在身体好,把中原,中原到燕京的河道疏浚搞出来,然后去看看五洋四海,我觉得这安排挺好,此生足矣!”



    “好啊,皆时你我一道同行!”



    两人正说着,忽然远处响起汽笛。



    登州来船。



    还是没有拖拽驳船的蒸汽舰艇单舰。



    “走,我等前去看看,多半有事!”



    果然,船都没靠稳,船上就传来吼声。



    “教旨,教旨,登州万里加急!”



    传令禁军一眼就认出了封为宁王的宗泽,下船后单膝跪在面前,把教旨双手举国头顶。



    “太后教旨,请宁王阅!”



    接旨之前,宗泽一脸肃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看完以后就笑骂起来。



    “这混小子,我就知道他在登州呆不住,自己去远航也就罢了,还把太后和新帝弄去干嘛!”



    教旨倒不是给宗泽一个人的,朱琏也只是通知他们一声。



    西洋舰队返航登州,即刻开始检修,然后穿越扶桑,庙街,前往更远的大陆。



    这件事已经定了。



    汴梁的事情,让宗泽和梁扬祖寻机自己处理。



    她已经给皇家银行下旨,梁扬祖可以调动四十万金元币值的钱财,随时用途大宋突发的灾害处置。



    宗泽的额度是五十万金币,非战事受挫,不得调用。



    接过圣旨看完的张公裕哈哈大笑。



    “这也就是我圣明的大宋太后,如此信任梁相和宗帅,这一走,半年未必能回来!”



    宗泽暗笑。



    折可求和西夏知根知底。



    宋金之战以后,就预料到了下一场战争,不知道派了多少细作前往西夏。



    知道大宋增兵西北,拒绝西夏派使团观摩新帝登基大典。



    一改昔日的澹定。



    惶恐的很,边境上聚集了二十多万大军,枕戈待旦。



    灭西夏不难,难的是金人派出使臣,联系分崩离析的吐蕃贵族,还有大理。



    大宋面临的吐蕃,早已经不是唐朝后期的强大对手了。



    各贵族相互攻伐,混战。



    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宋灭原吐蕃分裂的唃厮啰政权的战役,虽然占领了河湟一带,一直延续了31年,直到宋徽宗初年,大宋已经没有精力管理河湟地区。因为占领一个地区,既要有官有兵,还要有大量给养,更为重要的宋朝已经没有财力支撑在河湟的统治了,最后只得撤出。



    前后只维持了20年。



    所以在宗泽看来,分崩离析的吐蕃和孱弱的大理最好不要出手。



    否则两国就是野心勃勃的关胜,种彦鸿的菜。



    张浚的屯垦军,虽然接了赵构的旨意前往汴梁,一路走到磨磨蹭蹭,得知种彦鸿率军过来,毫不犹豫的缴械认罚。



    按照赵构意思布局后路去了川陕四路的张俊,本来就是种家军的人。



    种彦鸿带数万武字军前去川陕四路,捉拿黄潜善,汪伯彦。



    何尝不是李敬为了能让宗泽顺利灭掉西夏做的布局。



    若一国出兵协助西夏,则种彦鸿出兵灭国,若两国出兵,种彦鸿则据守钳制,等着关胜率军到来分而食之。



    这样布局下,宗泽的仗很好打。



    梁扬祖就不一样。



    他压力不小,说白了,李敬和朱琏去美洲半年多,就是他的试用期。



    大宋若是政治改革推进不顺或者无法折服朝中这些大臣,甚至引发混乱。



    他这个宰相就做到头了。



    搞不好还得跟他和张公裕一起云游西洋。



    果然,还在盯着中书省改造的梁扬祖接到教旨就懵逼了。



    当初他主动请命,可全是因为李敬在。



    李敬哪怕人在登州,也就是一封书信的事情,实在把握不住细节,自己跑一趟。



    眼下李敬远航,还说至少半年。



    梁扬祖仿佛被抽掉了底气,心虚的很,看完教旨脸色都变了,对着宗泽就是一鞠躬。



    “宁王教我!”



    半路投奔朱琏的梁扬祖太清楚了,朱琏和李敬,宗泽若在汴梁。



    麾下的大臣都是温顺的小猫。



    若不在,这群骄兵悍将就是张牙舞爪的狮子



    李纲,张叔夜,刘韐,李邈,曹辅,赵不试,随便那个他都降不住。



    作为朝中首辅,当朝宰相,他的资历实在太浅了。



    跟他一起下西洋的朱胜非,陈过庭,陈卓等人一起在回程讨论过延续大宋政治改革的还比较好说。



    其他的人。



    类似张叔夜,赵不试这类性格直爽的,都不喜欢他。



    认为他昔日在大元帅府追随赵构是奇货可居,在大军南下平叛临安之前是背主易帜,在周宁被抓之后主动提出继续周宁的改革,是为了做丞相投机取巧。



    总的来说,人品不好。



    殊不知,在李敬,宗泽看来,梁扬祖为人要比周宁好十倍。



    不贪财,不好色。



    真的想做好大宋的贤相,不坠先祖家父的风骨。



    而且朱琏和李敬甚至觉得梁扬祖比周宁更实干,能干。



    双手屏退左右的梁扬祖,压低了声音告诉宗泽。



    “宗帅,不管是周宁,还是我,都是被靖王推出来,太后首肯了的,若她们不在,别说几个巡查使我调不动,连诸部也未必听我的!”



    宗泽顿时一愣,勐的大笑起来。



    他有些同情这家伙,昔日磁州那份傲慢去哪了?



    抓到实事,才知道这活不好干。



    笑归笑,宗泽不会拿大宋前途开玩笑。



    “解铃还须系铃人,不管是军粮,马匹等物资调运西北,还是太后远航,都还有两三个月,你放手为大宋做事,遇事不着急,多求索,只要对国家有利的决策,你处置处于公心,我给你做后盾,等我离开汴梁,你把做的事情,遇到的难题拿着,争取在太后和靖王出发之前,去登州见他们一面!”



    “谢宁王,谢宗帅!”



    梁扬祖只是心虚,怕张叔夜他们为难自己。



    有宗泽这句话,梁扬祖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心中踏实了很多,再次对着宗泽一鞠到底。



    李敬都没想到,自己去一趟美洲,把梁扬祖吓的小心肝噗噗直跳。



    他跟黄灿一起,耗费了五天时间,重新规划了冀北新城的布局。



    接着就乘船去了辽东。



    杨再兴知道李敬随时回来,却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



    迎出城单膝就腰跪下来喊面见靖王爷。



    被李敬一把扶起。



    “许崇,再兴,兵练的怎么样?”



    “还行吧,只是我靖字军乃是天下第一精锐,如今对西夏开战,其他几路都去了,就我们在辽东冷冷清清的练兵!”



    许崇知道李敬讨厌那些繁琐的礼节。



    咧着嘴跟李敬抱怨。



    原以为李敬封王,他能混个公爵,最后跟李云易他们一样,都是侯爵。



    私下里虽然有很多混账话,可是当着李敬面一个字都不敢说。



    毕竟李敬派人给他们解释过,廷议功勋的时候,原本公爵是安排给朝臣大臣的。



    陈仁俊那是运气好,明面上他是山东东路宣抚使,其实登州也好,山东几路也好,都是人家陈仁俊在管。



    所以,他们想立功都想疯了。



    “看样子,你们带兵不眨地,这些兵,不会比我骑术还烂吧?”



    就马术而言,李敬的马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真的很烂。



    哪怕他自幼拿着李远的马匹骑马。



    这个时代,不管是一些习武的宋人,马术都很厉害。



    更别说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



    不过不妨碍李敬对于士兵骑术的判断力,毕竟战场上看见那么多金人骑马拼杀。



    眼下这靖字军,跟金人相比,还差点意思。



    这点还不小。



    “骑术好一些的,都派去北方清缴金人了,这些兵都是准备再练两月,不行就裁汰一批。”



    “你们没带队?”



    “赵子昉带去的,辽王乘船去了南洋,临王和韩将军两路精锐奉命携带所部绕道云州,海边诸城这么多军资,军属,百姓。东面山里还有金人,我等岂敢离开!”



    原来如此,这番安排还是符合他的心意,稳妥为主。



    完颜宗翰带着部族迁徙,留在当地的金人不少。



    关胜,岳飞,韩世忠去年几次围剿,抓了几十船东北各族分散安置在琉球,广南东路开发那些蛮荒之地。



    据说大部分都逃到了辽东以东的山里。



    进山进缴风险大,战果小。



    关胜干脆下令进一步对北面平原加紧清缴。



    争取朝日把这些金人全赶到山里去。



    至于完颜宗翰留下部族骚扰目的就是想着打回来,李敬倒是觉得他痴人说梦。



    除非自己死了,否则他们就死了这条心。



    许崇知道李敬的习惯。



    不管是士兵营地,还是马匹棚子,他都会细致的看。



    尤其卫生,后勤保障方面。



    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都会挨骂。



    倒是杨再兴大大咧咧,问起了他父亲杨邦乂。



    本来李敬建议朱琏把杨邦乂放出去做一府或者一路地方官。



    何曾想,宗泽看上了杨邦乂。



    宗泽准备把陆宰带上随军,汴梁中枢需要人调度粮草兵马,宗泽果断的把人留在汴梁。



    “沉住气,金人远遁西域,依照他们崛起的方式驾驭西域各民族,说不定会更加强大,宋金之战在西域不开打则以,一开打,就是惊天动地。我和太后要亲自去海外给大军准备军饷,抚恤银子,你们也万万不可懈怠!”



    总体来说,辽东的铸城,军营设置,马匹安置,骑兵训练,李敬还是满意的。



    不管是韩世忠,岳飞,还是关胜所部的营地,他都转了一圈。



    不停的告捷将领,校尉,耐心,把骑术练好,等着未来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