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可要了老命
    多情累美人。



    西洋一趟,虽然三个公主陪着。



    可是家里莺莺燕燕有是一番滋味。



    李敬恨不得在门口贴个封条,天天宅在自家宅院里。



    可眼下的汴梁跟大宋也一样,百废待兴。



    赵柔嘉还在准备登基大典。



    复兴报上把新帝吹出花来了。



    为了能一睹天颜。



    各地官员,有钱的富商,都在往汴梁挤。



    驿站住不下。



    一些因为战火破旧损毁的房子也被人盯上了。



    赵缨络的公主府就是其中之一。



    赵玉盘和赵福金的比赵缨络的房子好点,也好不了多少。



    布匹,马匹,一船船的运回来,感觉西洋就是聚宝盆,朱琏干脆召三个公主进宫,她要听三个长公主讲述西洋见闻。



    李敬家里也堆满了人。



    别说两个结义兄弟还有姑父姑母。



    除了能回皇宫住的。



    就是宗泽,李纲,陈过庭,黄灿,陈卓一大群人,都住在李敬这里。



    弄的一大清早,李清照就撵着他们一起上朝。



    宋代的朝会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



    大朝会是我国封建君主制时期的一项重大礼仪性政治活动,它既是中国皇权政治的集中体现,又与封建礼仪密不可分。它既涉猎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又全面展示宫廷礼仪的时代特色。



    宋代大朝会是大朝会发展史上及其重要的时期,一方面它是对大朝会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时期,从举行地点、仪仗、舆服到礼仪程式都作了更为细致的规范。



    其举行次数远少于汉唐,到南宋甚至只举行过一次。



    靖康之难以后。



    朱琏监国跟赵构称帝。



    就没有举行过大朝会。



    宗泽,李纲对于新帝的登基的仪式,规格准备,都是高于大朝会的。



    所以具体细节,还在一系列小朝会上解决。



    对于典礼的仪式,朱琏早就等着李敬点头,要不她心里不踏实。



    拿到规程以后的李敬也不踏实。



    汉代的登基大典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赵柔嘉这个比较特殊,赵桓还没死呢。



    所以正式的典礼和登基仪式并在一起了。



    在《梦溪笔谈》中对唐宋以来的祭祀顺序有如此记载:“上亲郊郊庙,册文皆曰“恭荐r事”。



    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



    原来,唐宋时期皇帝祭祀天地祖宗,先是到景灵宫,然后到太庙,最后到南郊举行祭天仪式。



    太庙是放置历代祖先灵位的地方,而南郊这是祭祀天地的地方,那么景灵宫是祭祀什么呢?



    原来,在宋真宗时期,为了让赵宋朝廷更有面子,一些大臣提出轩辕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黄帝,就姓赵,是赵氏最初的祖先。



    于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把曲阜县改为仙源县。



    在仙源县修建了景灵宫来祭祀黄帝。



    也就是说,赵柔嘉不仅要斋戒沐浴,拜祭了太庙,南郊,还要去曲阜最终完成整个登基典礼,每一处,还有各种繁琐的规程仪式。



    十来天的登基仪式,从开始到结束,群臣都得浩浩荡荡跟随,还要随时注意礼制。



    从曲阜回来,还要花一天时间接见藩属国主或者使团。



    别说走一遍,光对着单子,也看的李敬脑壳生疼。



    扭头就问赵佶。



    “太上皇,你登基时候去曲阜了吗?”



    赵佶回想起昔日登临大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励精图治的样子。



    一脸的傲娇。



    “朕当年以庶子之身,端王之贤继承的皇位,可是去了的!”



    “靖康皇帝去没?”



    听着李敬斜着眼睛继续问,赵佶脸都黑了。



    赵桓是他打晕了让人抬上皇位的,醒了还死活不肯当这个皇帝。



    别说去曲阜,就是太庙,南郊也没去。



    “虽说立春已过,如今正是乍暖还寒时候,女帝身子孱弱,大典应该从简!”



    梁扬祖一直在琢磨周宁的整改,也在琢磨李敬。



    想来已经不太满意这大典的繁琐了,更不愿意赵柔嘉跑去曲阜。



    趁着李敬还没有表达态度,梁扬祖率先站出来。



    “臣附议,种院事出兵缴械张浚所部尚未得胜归来,万一反贼溃散,汴梁到曲阜这几百里路未必就是坦途!”



    “臣附议!”



    “臣附议,曲阜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大可以在登基之后,再昭告轩辕皇帝!”



    反应过来的群臣,争先恐后。



    附和梁扬祖的意见。



    “梁卿家言之有理,劳烦诸位斟酌其余细微!”



    昨天在李家喝的小醉微醺,朱琏拉着赵玉盘,赵福金聊了半夜。



    她当然知道李敬有意让梁扬祖接替周宁,继续推行政改。



    回想自己派人召回梁扬祖时候,曾言任他为相。



    如果他真能继续推动周宁主导的民意代表参与地方政治,司法,施政的一系列改革,那不单是一石二鸟了。



    “娘娘,新帝登基,昭告天地,祭祀祖庙,都是必须的,大宋以民为本,城南这一趟也省不了,曲阜这趟,干脆改成阅兵,阅兵让各国国主和师团观礼,第二天再给西洋诸国赐封王位!”



    这样一来,除了前期斋戒沐浴的准备。



    只需要两天即刻。



    没这么折腾。



    “什么是阅兵?”



    赵佶还在伸长了脖子问的时候,赵福金,赵玉盘就勐的笑起来。



    西洋,南洋,几次大捷,李敬就要搞一次阅兵作为庆祝。



    平时看见李敬折腾士卒们军姿,列队,走步,方阵,兵士被折磨的生不如死,也折磨出了站如松,立如钟的宋军威仪。



    用来做登基大典,扬我国威是很好的主意。



    “来都城的将领都带着亲卫,不够排列方阵的,可以从水师和靖字军士卒借调补充,靖康武胜刚忠等各军分别列阵从城门下走过,接受新帝检阅,让各国国主和使者,看看我大宋威武之师。”



    时间有点仓促,让李纲和韩世忠,刘锜他们没有严格训练方针的军队检阅不现实。



    让他们从靖字军和水师中借人,也能督促他们强化训练。



    “准了,既然李副使提议,阅兵部分,就李副使负责。宫殿内祭祖等仪式,还是李右相老成持重!”



    李纲点了点头,在李敬的建议下,岳飞,关胜,韩世忠,刘锜磨皮擦痒的跟着李纲和其他朝臣在皇宫进行了一天的演练。



    皇后心疼一堆人堆在李敬家白吃白喝,李敬还要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干脆请文臣武将一起在皇宫吃席。



    关胜,韩世忠,李纲,刘锜,折可求,岳飞哪里顾得上这个。



    新帝登基,检阅大宋精锐,当着朝中百官,天下百姓。



    靖康武胜这些皇帝和娘娘亲自命名的精锐要拉出来熘熘。



    即便不能雄壮军威,国威,也不能丢脸啊。



    不仅武将匆匆的跟着李敬跑了,作为记功官的公主们也跑了,包括没跟着种彦鸿去缴械张浚军的赵金罗和禁军都统赵金儿。



    “二郎,我先给你说,我的兵不擅长这个,这次阅兵,我连身边一百多亲卫都不派了,三百人的队伍,你全部给我出人!”



    关胜自认为自己的兵,训练战阵不逊色于李敬的靖字军精锐。



    走路,走仪仗队这种花活,比李敬的兵差远了。



    “过分了,大爷,征伐西洋的兵都没有回来,跟着我来汴梁的兵不多,水师一千多人,靖字军也只有两千多兵,全部在青城营地,不信你问金儿公主!”



    各地将领带兵入汴梁,二十个亲卫除外,其余都要交给禁军,统一安置在城外青城营寨。



    三千人,除了步兵队列,李敬还要准备炮兵队列,骑兵队列。



    “每军可以给你们一百五十人,其余的你们自己想办法,二比一的穿插在队列里,再训练几天,问题不大!”



    李敬可没有指望宋军能比得上后世我兔的威武文明之师。



    当着这么多藩属国的面,威风还是要抖起来。



    也让他们看看大宋的骑兵,大宋的大小火炮。



    把各精锐旗号亮出来,能在城头和报纸上再次鼓吹这些精锐的功绩,振奋国人对金之战的信心,李敬也就知足了。



    匆匆的六天时间,各军主将全部守着早起晚睡,拿着操练习惯的靖字军士卒当标兵,坑苦了青城营寨的各军亲卫。



    青城营地不算太大。



    各军补充满三百人就开始练。



    抬头不见低头见。



    刘锡和赵金儿在登州看见李敬操练队列,也把靖字军几个押正,对正请到禁军之中,训练过好一阵子,现在拉出来还有模有样。



    关胜和种彦鸿的兵耳闻目染也练过,只是要求没有现在这么高,还是比较适应。



    其他人就不行了。



    特别是折可求。



    靖康武三军的训练大纲到了西北,他忙着带兵守住入川陕的关隘,一路马不停蹄,就没练过。



    马背上长大的亲卫,走路都带着盘腿。



    还要踢出整齐的步伐。



    这可要了老命。



    看见远处的公主们哄笑,折可求一副丢了大脸的样子,对着怒其不争的士卒,咬着一口白牙,挥舞着马鞭。



    亲兵也下狠手抽。



    让公主们和关胜,李敬笑疯了。



    韩世忠,刘锜也比折可求好不了多少,亲卫都是功夫好,忠诚,善于齐射的兵,什么时候专心玩过这个,眼看着暴躁的折可求一脑门的汗水。



    眼看着骑兵,步兵,拉着火炮的战车一遍遍走路。



    围观的百姓拦都拦不住。



    城外的乐子,都传到皇宫了。



    宗泽,李纲,赵柔嘉,朱琏都跑到青城营寨来看热闹。



    走上临时搭建的台子,看着士卒列队而过,还跟她敬礼。



    兴奋的手舞足蹈。



    官员,将领看着如此新帝,众星捧月的围她在中间。



    宗泽拉着李敬走到一边。



    “想不到啊,磁州夜宴上傲慢的梁扬祖,居然还是个干才!”



    宗泽胸怀宽广,只要对大宋有利,他都双手接纳,如今的态度,在李敬预料之中。



    “昔日他和汪伯彦,黄潜善,王渊等人狼狈为奸的时候,我永远都不想见他,谁知道浪子回头了!”



    “黄潜善和汪伯彦,杜充等人犯还是要尽快的从川陕四路捉回来才是,而且要派兵去捉!”



    “秦桧审的怎么样?”



    宗泽知道李敬在青城,但是陈仁俊却在协助何铸审理秦桧,赵构的扈从,已经完颜宗干所部。



    何铸所在的刑部目前尚未拿出结论,朱琏也没有催促。



    但是陈仁俊每天都出城跟李敬汇报。



    “这家伙,避重就轻,审问出了几个金人奸细,都是无足轻重的角色!”



    宗泽最忧心的就是内奸。



    从完颜宗干到大宋以后如鱼得水的状态来看。



    金人在大宋编织了一张秘密的网。



    宗泽甚至觉得李敬回来的不是时候,蛇没有引出洞穴。



    不能一网打尽,终究留着后患。



    “王翰,丁超俊,赵勉三人在紫辰殿支持赵构拥立赵瑾为帝,要不要抓了!”



    “朝会是畅所欲言的地方,言者无罪,更何况大宋有的是支持皇子而不是公主的腐儒,难道都抓起来?”



    昔日宗帅急于收复都城汴梁,汴梁收复以后,又急着收复大宋的失去的河山。



    如今还急着出兵西夏。



    李敬是真的佩服这个老头。



    老而弥坚,撑着一口气,要为大宋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



    “宗帅放心,金人的情报网也是利益编织起来的,并不牢固。川陕四路让种二哥和陈仁俊去,关大爷镇守西北,我守着皇后和新帝,其他人根本翻不起浪头,我大哥和韩世忠,刘锜,折可求几路精锐,您尽管带着灭了西夏!”



    “好,大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的带兵北上了!”



    打仗就是打钱粮,灭西夏,可没有太多油水。



    李敬这么说,肯定把军饷,军粮,抚恤都准备好了。



    轮能力,李敬远在自己之上。



    宗泽惭愧的很,若不是他舍不得权势,舍不得大宋江山,舍不得大宋大军,期盼望着迎回赵桓,枢密院使本来就是李敬的。



    “运河和黄河水满,水师会从南洋弄一批粮食过来,等新帝登基,发出征伐西夏的诏书,就可以从登州调运军饷!”



    “谢了,能跟你生在一个时代,老朽大幸运,真巴望着多活几年,能看着你把口中的那个火车造出来,让铁路铺满全国,看看我大宋各地如沿海沿江一般,转瞬即至!”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