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觉得荒唐吗?
    新年将至,朱琏带着辽东众多的主将回到临海居。



    光主将和部属的这份战场上带回来杀气。



    就让赵佶很不喜欢。



    大宋的武夫不是历来都是夹着尾巴。



    何曾像今天,一个个气质轩昂,目空一切。



    赵构更是满心郁闷,好不容易在铠甲鲜明的武将堆里看见一个熟面孔,激动的挥手,韩世忠两口子理都没理他。



    



    这个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东西,简直部惦念应天府兵败,自己没有赐罪,反而出钱给他招募兵源,打造武器,甚至连部分燕京的精锐残部也拨发给他了。



    临海居的小朝会,跟汴梁非常不一样。



    长条的会议桌,这头坐的是朱琏,对面则请来了赵佶。



    一边是铠甲鲜亮的武将,头盔上的束带颜色,表明他大致的官员等级。



    另外一边是文官,紫色和赤色的官袍以此坐在前排和后排。



    宗泽当然知道朱琏把李敬搞的军事会议移植到小朝会上。



    连地点也是一模一样。



    赵构发现自己居然坐在文官一边,名义上挨着太上皇,其实还是排名最后的紫袍。



    堂堂康亲王进门时候还要被禁军搜身,还要按照次序入朝会,看见座位上的牌子,两个鼻孔喘着的都是屈辱。



    本来想刺激太上皇几句。



    可是太上皇完全失去了昔日参加朝会的从容,仿佛天然对这些将军有些畏惧。



    脸上的表情怯怯的,坐下的动作也小心翼翼。



    因为今天小朝会的参与者,都是朱琏的班底。



    别说亲近自己的,就是临安北上的朝臣,除了怼过自己的朱胜非,其他一个帮手也没有。



    当朱琏步入朝会会场,刘锜习惯性的高喊了一声“敬礼!”



    将领们笔直的矗立行礼。



    文官们微微含胸顿首。



    赵佶完全不知所措,赵构身不由已的跟着文官含胸顿首,耳边响起朱琏众卿家平身的喊声,那份屈辱感更浓了。



    这不合规制的小朝会,朱琏就是故意的。



    故意搞来羞辱自己和太上皇。



    公公在场,岂能有只向儿媳妇敬礼的做法。



    辞位未曾获准的皇太后居然穿上了紫色官袍,向儿媳妇行礼,这是谁应允的。



    这违背伦常,传出去只能让天下人耻笑。



    “让太上皇端坐下首,自己堂而皇之居上首心安理得接受朝臣敬礼,皇嫂此番作态,不觉得荒唐吗?”



    “荒唐吗?官家北狩,皇后秉承官家旨意监国,代表的是官家受百官之礼,乃是职责所系,天命使然,相比康王,肩负天下勤王兵马大元帅,在汴梁危急时隔岸观火,作壁上观,坐收渔利,也不知道谁才更荒唐!”



    辽东训练的武将眼看着朱琏在辽阳城住了一个多月,岂能不知道她在临海居被这爷两找茬。



    种彦鸿才不管这么多,站起来就对着赵构怼过去。



    昔日在临安就杜撰虚应故事,侮辱皇后。



    若非太上皇被金人放的快,他杀进川陕四路,也要擒获这个伪帝千刀万剐。



    “汴梁陷落其间各种内情天下人皆知晓,太上皇北狩乃是咎由自取甚至连累官家,都城破,百姓蒙难,赵氏皇族被褥,既不下罪己诏,又不愿承担责任,甚至跟金人苟且割让大宋疆域,猥琐误国。幸得皇后心存良善,仍给与太上皇待遇,依照太上意愿宽恕伪帝罪行,康王觉得不妥?”



    没捞着平叛仗打的关胜也没这么好脾气,张嘴就顺着种彦鸿的话开怼。



    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语简直不把赵氏皇族放在眼里,惊的赵构说不出话来,称帝之举,不说不计较了吗?



    脸上颜色由白发红,由红转紫。



    被人细数昏政的赵佶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隙,一头钻进去。



    “好了,种卿家,关卿家,官家心胸广阔,看中亲情,一切过往,都让他随风而逝!”



    关胜和种彦鸿以前是五品宣抚使,宋金之战以后,收复失地,并吞金国疆域,虽然展缓封王。



    可是兼任从三品枢密院事,执掌疏密院十二房中两房。



    铠甲上系着紫色绶带,坐在宗泽身后。



    他们边上是赵金罗,赵瑚儿几个公主,同样是一身铠甲,紫色绶带。



    看着九哥被两人怼的哑口无言。



    眼神复杂。



    咎由自取的鄙夷中又有几分对太上皇的可怜和自作自受,恨其不争。



    倒是朱琏身后的朱慎妃眼神有些迷茫。



    大宋的武将,已经压的太上皇都失去了威仪了吗?



    朱胜非,李纲,曹辅,一个个文臣不敢吱声。



    大宋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变成了大宋皇后和武将共治天下。



    又见证历史了。



    这都见证麻了。



    这李敬都还没回来,康王和太上加起来,连种彦鸿和关胜也对付不了吗?



    今天的议题,无非是接着新年来临的由头,封赏在辽东苦训的骑兵,给武将施恩,同时议定新皇登基以后,封王的称号。



    这康王和太上的表现,太令她失望了。



    种彦鸿和关胜怼了他们,他们还赞同了李敬,宗泽,关胜,种彦鸿,李纲封王,还有那个岳飞和刘锜也能封王。



    宗泽提议按照各自领军名字封王。



    靖康可是皇帝年号,还是政敌。



    这也能厚着脸皮同意,



    赵佶还站起来表示赞同封赏。



    说什么祖训收复燕云十六州者封王是祖训,还同意了朱琏在会上表态拿下西夏国都,为大宋死难百姓复仇者封王的提议。



    亏你们还拉的下这个脸,要换成我,早就拂袖而去了。



    “既然定下来封王的事情,新帝登基,是不是议论一下,女帝的婚配制度,公主继承帝位,可是我大宋开疆辟土的大事,是彷效男人三宫六院,还是择一皇夫从一而终呢?”



    朱慎妃勐的一开口,别说吓了宗泽,李纲等人一大跳。



    连朱琏也诧异的望着这个堂姐。



    要知道,赵柔嘉和她的打算是想在未来几年,远征西域,救回赵桓,把帝位还给赵桓。



    怎么忽然提起这个?



    你是在诅咒官家得不到解救吗?



    “娘娘,我的意思,自靖康之难以来,李敬功勋卓着,连宗帅也常常称自己不及,李副使年少多才,乃是大宋罕见的俊杰,干脆赏李敬亲王,婚配女帝,正好辅左女帝为大宋开拓不世功勋!”



    别说,朱慎妃的这个说法,甚合朱琏心意。



    大宋朝堂加上民间。



    再也找不出比李敬更有才能的年轻人。



    难得的是,赵柔嘉亲近李敬,这种亲近,跟关胜,种彦鸿都有不同。



    任何人无法代替,比拟。



    “这怎么行!”



    赵构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了。



    倘若李敬和赵柔嘉有子,名为姓赵实则姓李,岂不是要窃取我赵氏江山?



    再说,李敬跟大宋几个长公主不清不楚的,再去了侄女。



    纲常何在?



    “不行,不行,我坚决不同意!”



    赵构看见在场朝臣都无动于衷,又望向了太上皇。



    赵佶却在想,李敬权柄滔天,麾下勐将如云,效彷太祖赐婚公主拉拢是肯定的。



    金儿和几个未成年的长公主都可以赐婚。



    只是赵柔嘉可是女帝。



    关乎赵氏江山传承。



    值得吗?



    刚想开口的时候,朱琏摆了摆手。



    “柔嘉的婚事,从长计议,如能在柔嘉登基前救出官家,则由官家择婿,若救不出,也应由女帝自己择婿!”



    李敬什么都好,就是太花心了。



    朱琏也不知道赵柔嘉看着他细致入微的照顾小妾,会不会吃醋。



    或者说人小鬼大的赵柔嘉亲近李敬,是不是帮自己拉拢李敬。



    朱琏吃不准,连忙否定了这个议题。



    不死心的朱慎妃再次开口。



    “大宋若是定下了女帝的婚事,也能让金人死了利用官家拿捏我大宋的心思,实则为营救官家又添一助力,娘娘切勿怪臣妾多言!”



    李纲叹了一口气。



    在坐谁都知道,立赵柔嘉为帝,是赵桓的权宜之计。



    金人也知道赵桓希望回大宋做皇帝。



    朱慎妃此举,无非是把迷惑金狗的计策摆到台面上。



    以后方便别人以此建议赵瑾称帝。



    换了一个皇子称帝,或者让赵柔嘉接替帝位的这些事情暴露出来,就有利于营救赵桓吗?



    不一定。



    赵佶的回归证明完颜宗翰不见棺材不掉泪。



    归根结底,还是要打,打的金人受不了。



    再说了,这次朝会上的将领,那个不渴望封狼居胥,那个不渴望杀敌立功,别说西夏,西辽,就是金人现在占据的花剌子模,也是他们未来追逐杀敌的战场,恨不得把天下疆域都纳入大宋版图。



    你跟这些立志青史留名的丘八们说这种阴谋。



    他们能听得进才怪了。



    也不管朱慎妃有没有听懂,跟她摇了摇头,起身附和朱琏。



    “娘娘说的正确,女帝婚事,当迎回我大宋靖康皇帝,由官家定夺!”



    关胜,种彦鸿听见朱慎妃的提议,都没多想。



    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准备等李敬回来调侃这小子。



    宗泽倒是觉得,如果李敬被赵柔嘉娶了,当然乐见其成。



    大宋未来数十年必然国运昌盛。



    且不说超越汉唐,绝对可以让百姓生活富庶。



    只是李敬这小子侍妾成群,也不知道公主长大以后会不会嫌弃这小子。



    倒是会议室一边站着的赵金儿脸色很难看。



    除了李敬,她都不知道自己该嫁给谁。



    总不能跟侄女抢驸马?



    心思有些乱的赵金儿都没注意到宗泽和朱琏等人商议的士卒过年特别拨发的军饷数额。



    然而这个数字,却让赵构和赵佶大吃一惊。



    普通士卒66银元,折合铜钱六百六十贯。



    过一个新年的赏功钱,相当于宋朝一个普通家庭的全年开支了。



    这还是戍边的将士,几大精锐和禁军还在戍边将士基础上多了百分之五十。



    长此以往,大宋的士兵胃口岂不是要被养刁了。



    未来的赋税怎么能支撑大宋养兵?



    “皇嫂,此风不可涨,大宋国库一年收入几何?全部用于养兵也不够啊?现而今李敬抢了这么多国都,确实发了一笔横财,然而这些获利不能长久,士卒们养刁了胃口,日后得不到这么多钱,入奢易入简难,大宋势必烽烟四起?”



    这多好的金子,银子,做成精美的金元,银元,发给那些个丘八。



    跟扔到水里有什么区别。



    拿铜钱发他们不好吗?



    再说,你们就不怕将领吃空饷?



    赵佶听着宗泽计算各部的人头。



    心里那个懊恼。



    朱琏其心可诛,你都不是我赵家人,代替桓儿监国,有什么资格把头像铸造在钱上。



    赵柔嘉一介女流,就算她姓赵,终归还没登基亲政。



    自己坐了这么多年皇帝,也没有能把头像铸造上去。



    你们这是僭越。



    坐在朱胜非旁边的乔怜玉,时不时抬头,看见赵佶那个财迷样就想笑。



    笔墨纸砚,花岗石,瓷器,古玩,茶叶,茶具他舍得花钱。



    可要把钱用在士兵和百姓身上,仿佛从他怀里剜肉。



    痛彻心扉却又得当着武将们赞同的表情,生动的很。



    “康王所言差已,李副使之所以远征西洋,就是打开西洋商路,此路一开,关税养我大宋十万军毫无问题!”



    “皇嫂,既然朝廷有钱,还有皇家银行在挣钱,我赵氏皇族在靖康之难中备受屈辱,是否也应该拨发部分赏钱过年?”



    “皇家用度,本宫自有打算,莫非康王没有得到朝廷奉养?”



    赵构连忙摇头,临海居不管是女官还是公主,郡主,都有奉养的银钱。



    连他到登州后,也登记在内,扣除部分伙食费用每月按时发放。



    可眼下大宋好些人都有了钱,一些类似用工繁杂的官制用品,奢侈品,价值飞涨。



    手上又没有权柄,更没有官员的巴结,还要给自己刚赶到登州老侍卫发钱,钱不够用啊。



    连赏赐下人和为女儿置办也不敢随意出手。



    不过他知道,大部分皇族女卷,包括会宁府营救回来了,除了皇家银行的钱,每月补贴,差不多都能额外找到另外一份收入。



    缺钱的唯有他而已,没好气的望了朱琏一眼。



    “皇嫂,既然银行以皇家为名,盈利是不是也应该分润给太上皇和皇族?”



    “皇家银行铸币机械乃是李敬赠送本宫的,既然康王有意代表赵氏皇族不认可,那就改个名字,李卿家认为叫什么比较稳妥?”



    昔日为了河东营救的女官,皇族,自己焦头烂额到了极点。



    分润将士们征战沙场的收入就已经很不要脸了。



    好不容易李敬给了她这个铸造钱币的设备,这揽子聚宝盆一样的财路。



    一句皇家银行是赵氏皇族共有的,就轻飘飘的拿去,人长的不美,想的还很美,你还要不要把赵柔嘉的皇位都抢去?



    “臣赞同皇家银行更名,若不然,就叫皇后银行?”



    别看宗泽嘴上答应金人和赵佶不计较康王过往,可不等于看着他搅动风雨。



    连忙附和。



    李纲刚要开口,朱胜非站起来。



    “皇后银行太直白,再说皇后也是大宋位份,不能代表娘娘卓绝功勋,不若称为莲花银行,或者以女帝为名,称柔嘉银行!”



    又是这个叛臣,赵构恶狠狠的指着朱胜非,气的一句话说不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关胜开口,种彦鸿立马跟着一起喊附议。



    留着康王在朝中被怼,两人顿时感觉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一方面彰显皇后大度,另外一方面,也能给枯燥的朝议找点乐子。



    但是赵构就觉得不好玩了。



    这些个武夫太可恶。



    忽然发现韩世忠没有开口怼他,朝会一结束,就迫不及待的出门找武将堆里的韩世忠叙交情。



    “良臣,本王对不住你,让红玉到临安,也是不得已而为!”



    苗刘之变,韩世忠最先杀到临安。



    自认为欠赵构的人情都还完了。



    毕竟是旧主,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扯这些。



    连忙开口。



    “康王知晓,韩某数千一起征战多年的弟兄死于应天府之役,金人之手,不能手刃仇人,卑将实在不甘,恐九泉之下也无颜面面见昔日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