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胤天下 >【第五章 会审】
    脚步声很杂,人数颇多。

    有几句争吵声传来。

    李化羽脸色微变:“他们有人觉得绳索捆不住我们,要进来了…”

    话音未落,外面门扣打开的声音已经传来,门应声推开,一个身穿青色夹袄的男子推门而入,见李化羽等人站在门后,顿时吓了一跳,“呵”了一声往后急退。

    方才热血沸腾的老杨一个箭步冲上前想去拉门,却被李胤伸手拦住---虽然门只开了一条缝,但李胤还是看见门外站着四五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短刃,有一把像是杀猪刀……

    门关上一会儿,似乎是没发现李胤等人有别的过激行为,方才那个男子又用脚轻轻踢开了门。

    隔着门,李化羽和李胤就这么跟门外的人对视着。

    开门的男子往边上闪了闪,撇着嘴,对旁边的一个男子说了一句。

    李化羽低声翻译道:“他说:三叔,他们果然解开了绳索。”同时朝边上的王易努了努嘴,意思很明显,那个叫“三叔”的应该是个头儿,万一有事,先抓这个人。

    “三叔”身量中等,按照李胤等人的标准,也就是一米七左右,发髻往右边梳着,有些蓬乱,两鬓有些斑白的发丝垂在眼角,眉眼线条很硬,上唇留着未修剪的胡须,乍一看,还真有些像周星星的三叔吴孟达。

    当然,这个“三叔”不是那个捧着肚子耍宝搞笑的三叔。他眼神深冷,随意站在那里,就有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三叔”开口了:“你们谁是带头的?”

    当然,这句话是李化羽翻译的,不过他翻译完,又有点尴尬地摸了摸脑袋,讪讪道:“干你佬,好像带头的就是岭北啊!”

    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所有人都颇为紧张地挤在了一起。老杨捏着半铁,身体已经在发抖,也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害怕。

    “带头的都跟我们走,族长要见你们。”三叔说完,又盯着李胤看了一会儿,才道:“放心,就算谈不妥,也不会杀你们---至少今天不会。”

    严肃版吴孟达最后这句话应该本意是想安慰逃人,却没想到更让众人害怕了。

    李胤身后的老杨突然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不要,不要杀我,我,我不想死……”

    三叔没再说什么,但深冷的眼神里闪过的不屑却是很明显。

    他只盯着李胤看,连五大三粗一看就是不好惹的李化羽,他都没有过多关注。

    李胤也在看着三叔。

    门外一共站在四个人,开门的青衣男子站在左侧,三叔在中间,右侧还有两个年轻人,三叔反握着一把匕首,而其他三人手里都捏着长短不一的刀具。衣服穿着很随意,应该不是古代制服,也就说他们不是专业的士兵或者衙役。在往后的走廊里还有几个人,不过看不见穿着和打扮。

    门口四人中,三叔无疑是头儿,他身上有一种非常罕见的深冷气质,跟李胤非常像,以至于两个人一见面就知道,对方才是主要的敌人。

    李胤脑海里闪过一个判断:

    这么近的距离内,他有把握用手里的半铁将三叔当场击杀,但却没把握将他挟为人质。

    “我跟羽哥一起去。”既无把握,那就果断放弃,李胤想的很开。

    “我也去!”王易对李化羽道,“他们是古代人,有些事可能比你们懂一些。”

    李化羽点了点头,对身后众人说:“那我跟李胤和王易去听听他们说什么,老林,这里交给你安抚一下大家。”然后又对三叔说:“先给我的同伴找点吃的吧。”

    三叔点点头,让开正面,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显然是要他们走在前面。

    李胤心里叹了口气:这个三叔果然是个老手,根本不给一点背后出手的机会啊。

    ……

    这是一处四方四正的堂屋,中间一个天井。

    两侧不长的过道上站满了人,都是男人。

    天井的正北方,一人高的神龛,神龛上已经点了三炷香,神龛上方悬挂着一张祖宗坐画像,神龛下方左右位置各摆着两张太师椅。沿着太师椅两侧依序放着几条长凳。

    太师椅左侧坐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长须中年人,四正的脸庞,颇有一股正气凛然的模样,穿着也是周遭人里最惹眼的---他的交领长衫中居然还有白色的丝绸里衬。

    早上下令杀人的带帽中年人也在,不过是坐在左侧的长凳上,双手撑在膝盖上,那把杀了人的刀则入鞘放在了长凳边。

    除了那个带帽中年人,另外的长凳上还坐着几个佝偻着身体的老者,见李胤等人从过道上带来,顿时都用浑浊的眼睛打量着。

    更让人有点气愤的是,“叛徒洪七”也坐在右边的长凳上,手上没拿弓,整个人缩着肩膀,收起腿坐在长凳上一晃一晃,完全不见早上那股箭神的气势。

    一见这场景,李化羽皱了皱眉,低声嘟喃道:“干你佬,这是要开祠堂会审啊!”

    王易也是认真打量了一圈,低声快速对李胤和李化羽道:“羽哥、李胤,上首的应该是族长,两边的应该是宗族老者和长辈,古代的祠堂会审权力很大,能定人生死,官府一般都会默认这种宗族祠堂的审判结果。”

    李胤“嗯”了一声,不置可否,眼睛扫过所有人,长出一口气,除了三叔,暂时还没有什么人能像三叔一样给他方才的压力。

    李胤、李化羽、王易三人在堂下站定,三叔走过去冲族长抱拳做了一揖,又附耳对族长低声说了几句。

    那正气凛然的族长微微颌首,然后站起身,三叔则在左边的太师椅坐了下来。

    族长发话了,声音洪亮:“堂下逃人姓甚名谁,报上来。”

    没有古代那种动辄要人下跪的言辞。

    李化羽将姓名报了上去,每报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梳着小抓髻的老者在堂下记录。

    “都有名无字吗?”族长微微蹙眉问道。

    非要有名有字吗?李化羽愕然,不知该怎么回答。

    李胤忽然道:“父母只给姓名,未给字号。”

    李化羽赶紧将这话翻译过去。

    族长眉头微蹙,似乎不太喜欢听李胤这么说话,思忖一番又道:“尔等既已到我燕西村,可愿入我燕西村户籍?”

    这是个陷阱。

    虽然没人说,但李化羽三人都感觉到这是个陷阱。

    哪有三句话没有,就问愿不愿意入籍的?这古代的籍贯这么好入的吗?

    族长见他们不吭声,眉间皱纹更深,沉声道:“尔等既已剃发易服,连父母之恩、祖宗之制都不要了,入我燕西村户籍又怎么了?!”

    言辞间的怒意已经清晰可闻。

    李化羽三人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这些古代人看他们时老是会有一种莫名的敌意,甚至骂他们数典忘宗,原来还是这个发型和衣着的错。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不得毁伤。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人不理发,他们也是会修剪头发和鬓角的,只是束发是尊重父母祖先的意思,只有蛮夷才会披头散发,甚至将头发剪短。

    这事没法解释,越解释越说不清。

    王易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拱手一揖到底:“族长先生明鉴,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我等本是汉土子民,皆因祖辈坎坷而流落异域,如今既已归华夏,自当入籍为民,将养生息,好不负祖辈之愿。只是,前人教诲,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等归来之民,受惊颇多,实在不知这入籍燕西村之事是否妥当,还望族长先生不吝赐教。”

    也许是王易的那个揖礼让族长颇有好感,又或许是他的解释让族长感受到了诚意,所以虽然李化羽翻译的结结巴巴,但还是没有继续发怒,只是捏着下颚的长须,静静沉思。

    王易这一番文绉绉的话实在把李化羽为难坏了,翻译完已经一头汗,扭头低声道:“你这少年郎还是赶紧学会他们的话,自己去之乎者也吧,这子曰子曰的,可把岭北累坏了。”

    “过了这关再说吧。”王易有点忐忑地看着族长,他不太肯定这个族长到底有没有听懂自己的话,毕竟方才那番话的真实意思有点绕,不过只要稍微读过古代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应该都能理解。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这句话出自韩愈《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意思是不管是谁,哪怕是四方蛮夷,只要认同华夏的“礼”,根据华夏的“礼”来作为处事的标准,那他就可以称为中国人,反之亦然。

    王易想表达的就是,不管我们这些人之前有什么“数典忘宗”的行为,那也是身在“夷狄”,身不由己。现在我们既然回到了中国,也决心悔改,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但是不知道这个入籍到底有什么名堂在里面,会不会被你们坑了还不知道呢?

    意思很简单,就是有点绕。王易希望这个族长是真正读过书,配得上他那副正气凛然形象。

    思忖良久,“正气凛然”的族长似乎已有决定,对带帽中年人说了一番,又转头对三叔低声说着什么。

    那三叔看了看李化羽,又盯了一眼李胤,眼神里带着不信任,跟族长急促争吵了两句。而带帽中年人则辩驳了几句。

    他们一开始说话的声音颇低,后来说话声音大了点,李化羽才听到一些眉目,低声对李胤和王易解释道:“那个戴帽子的叫什么公权,他跟族长倾向于将我们收留,那个三叔不同意,好像是担心我们闹事。”

    李胤见他们争吵的越来越激烈,也不禁捏紧了指尖的半铁,做最坏的打算。

    大概一刻钟后,族长忽然问闷坐一边洪老七:“老七,人是你发现的,你说留还是不留?”

    洪老七笼着手,从长凳上下来,缩着肩膀道:“族长,三哥,蔡官人,留不留他们,额也说不好,不过,”他转过头看了堂下三个人,又回头憨笑道,“他们三个,还有另一个少年郎确确实实救了额,救命之恩咧,如果你们决定不留其他人,额没意见,不过他们四个人,额想留下来。”

    注1:根据地域不同,半铁的称呼也不同,据笔者所知,还有叫铁橛子、铁削、充铁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