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七百零四章 名士
    “大善!”杨峥也大笑起来。



    杨毅在西域太给老杨家长脸了。



    龟兹、康居、大宛三国还未出兵,杨毅却引一千五百龙骧营和五千精锐羌骑先下手为强,趁风雪攻入康居国内,掠其部落,烧其城池。



    康居起两万大军仓促应战,杨毅果断出击,于药杀水大破敌军,斩首一千五百级,俘虏两千,获健马七百而回。



    康居被击败,大宛亦不敢动。



    龟兹欲称夏国空虚,引兵偷袭,却被尹春缠住,无功而返。



    西域转危为安。



    “夏王骁勇,颇类陛下当年。”卫瓘有意无意道。



    杨峥当然能提出其中话里有话。



    随着一次次的胜利,杨毅在国中声望和实力大涨。



    靠向他的鲜卑、匈奴、羌胡越来越多,毕竟羌胡一向崇拜强者。



    “魏武有黄须儿,朕就不能有个骁勇的儿子?”杨峥到没觉得自己儿子多厉害,而是西域诸国太拉胯了,菜鸡互啄而已。



    杨毅放在中土,估计也就庞会水平。



    身边还有一众小伙伴出谋划策,对付西域差不多够了。



    卫瓘也微微一笑,“陛下所言甚是。”



    诸子之中,杨毅势力最强,但只是现在而已,一旦大秦东出,拿下中原,麾下汉人数量增大,区区一个夏国,就绝不是中土可比了。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换个角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没有外部威胁,一统天下之后的大秦一定会自我腐烂。



    诸葛武侯驭天,曹叡开始放飞自我。



    司马炎一统天下之后,就开始羊车望幸……



    再说杨毅想要内卷,凭手上的两三万羌骑府兵是不够的,肯定要先整合天山南北,再横扫葱岭东西。



    这绝非短期内能办到的。



    即便如此,也未必是一个完整的中原帝国对手。



    再退一步,即便杨旭打不赢杨毅,但守住中土难度总不打吧?



    李二大帝能成事,是因为他的实力和威望不仅超过李建成,连李渊都有所不如。



    朱棣能成事,是因为有建文帝这个好侄子一口一口喂出来的。



    而现在杨峥年富力强,杨毅未必敢有夺嫡之心。



    有那个精力不如继续向西扩张,富饶的河中地区、两河流域就在眼前,一马平川。



    而中土,则要穿越大漠草原,前途未仆。



    这也是杨峥把他封出去的原因。



    当然,现在河中地区形势有些复杂。



    萨珊王朝在四十年前强势崛起,吞并安息帝国、击败贵霜帝国、横扫地中海,并向河中地区投来贪婪的目光。



    夏国的北面草原,鲜卑人的势力并未完全消亡。



    杨毅的对手很多,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率大军东征的。



    卫瓘只是点到为止,杨峥却早已想的很远。



    两人都非常默契的结束这个话题。



    闲聊了一阵,鲁芝将今年春闱的考卷送来。



    在长安的士子比往年多了一倍。



    长安也因此显得更加拥挤。



    街面上到处都是中原、江东的士子,以及南来北往的商贾。



    客栈的价钱趁机暴涨,一晚要两三百五铢钱。



    横向对比,一头牛也才一千钱,一匹上品骏马七千钱。



    百姓吃顿好的,也才十几钱而已。



    幸亏长安遍地是书馆,一文钱可以住一天,还有各种书籍随意翻看,官府还提供草席、被褥等,士子们倒也冻不着。



    去年丰收,今年年景也不错,粮食价格不高,肉的价格也不高。



    七文钱一大碗羊肉羹,一文钱一张卖饼。



    真没钱了,在书馆里赖着,官府不仅不会追究,每天几张免费的麦饼还是能提供的。



    春闱之后,很多寒门庶族的士子就留在长安,为官府书局抄抄写写,日子也还不错。



    “今年殿试有颇多才俊,中原江东士子也不像以往抵触大秦。”鲁芝笑容满面。



    “如此甚好。”杨峥也高兴。



    比起九品官人法,科举制当然是进步。



    曹丕时代,九品官人法选出的人才,还算货真价实。



    但到了如今,早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邓艾的部将段灼曾在司马炎面前直言:“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途之昆弟也……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庶族不往秦国跑,难道往江东去?



    历代都是如此,只要疏通上升渠道,不怕没有人来吃这口饭。



    不过,想当大秦的名士没有那么简单。



    才能、品行是第一道坎儿,音律、丹青、书法、诗词歌赋等等只是加分项,最主要的是上马能砍人,下马能治民。



    在秦国混,没有武德肯定不行。



    战马弓弩、刀剑盾矛,都要玩得转才行。



    杨峥亲自定下“尚武崇文、才德兼备”作为评判的标准。



    绝不是中原那种会嗑药、会清谈的“名士”。



    很多士子流连在长安,等的就是杨峥的殿试结果。



    “此人颇有见地。”一番审阅之后,鲁芝从试卷中取出一张,递给杨峥。



    为了避免舞弊,采取誊卷湖名之法,谁也不知道考生是谁。



    杨峥仔细看了一番,核心想法是治国首在治吏,官吏水平不行,朝廷再好的政策也会被他们弄成害民扰民之法,文中列举了九品官人法以来的一系列弊端,还把秦国的科举也梳理了一番,分乡试、会试、殿试。



    这些东西在后世没什么新意,在眼下则比较有水准了。



    其他人的文章写的不错,但没有眼前一亮的东西,水平也比此人差了许多。



    “今年就以此人为状元。”杨峥放下试卷,撕开湖名,一个生疏的名字——乐广。



    状元不一定是名士,名士也不一定是状元,需要考察。



    鲁芝看了一眼,笑道:“原来是故人之子。”



    “伯父识得此人?”姓乐,又是故人,杨峥还以为是乐进。



    “其父乐方,曾为夏侯泰初征西参军,乐方早亡,乐广自幼贫寒,寄居山阳,向有才名,因家世不显而不为司马家所用。”



    “原来如此!”夏侯家的旧部,差不多就是杨峥旧部了,怪不得千里迢迢从中土赶来。



    翌日召见乐广,年纪也不小了,近四十的年纪,面有寒微悲苦之象,但不掩其仪表堂堂。



    文采不弱,武艺尚可,尤擅长弓箭。



    杨峥听他自叙,才知杯弓蛇影的主人公是他。



    不过即便是状元,在大秦也要从头做起,杨峥升他为颇岩令。



    以他的才干,一个县令肯定是屈才了,但他眼神中没有丝毫波澜,不悲不喜。



    卫瓘叹道:“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可为名士。”



    鲁芝亦点头:“当年夏侯都督见乐广,称其神姿郎彻,当为名士。”



    两人都同意了,杨峥也没挑出什么毛病,也就大笔一挥,大秦的第一个名士跃然而出。



    煌武二年,大秦只诞生了一个名士。



    其他人要么武艺不行,要么品行差了一些。



    除了明面上的限制,其实名士还有一条“潜规则”,长的歪瓜裂枣、气质差的肯定不行。



    其实从古至今,都是比较看重颜值的。



    魏晋尤其如此,历史上的美男大多出自这个时代。



    诸葛武侯、周瑜、司马师、夏侯玄、何晏、嵇康等等,都曾名噪一时,还有后来的潘安、卫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