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六百七十三章 懈怠
    关中的蝗灾只是被遏制住了,却并没有完全解决。



    偌大的河南地,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蝗虫,随着西北风,浩浩荡荡南下关中。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杜宽的那一套,是上天降下警示。



    地方上劝谏的奏表越来越多,劝杨峥偃武休兵,与民休息,不可再妄动刀兵,否则上天降下的灾祸就会越来越大。



    这时代玄学兴起,这一套相信的人实在太多。



    想要改变他们绝非一朝一夕。



    杨峥只能顺应人心,在长安城外筑坛,祭拜天地,还让李密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祭文。



    大意是上天若真要降下灾殃,就冲我杨峥来,杨峥愿待百姓受天罚,别殃及池鱼,祸害百姓……



    祭文还被送到各郡各县张贴。



    最先感动的永远是百姓,士人们也感动不已,认为杨峥虚怀纳谏,有仁君之相。



    然后各地又投入轰轰烈烈的灭蝗行动之中。



    河南地没有农田,牧民们白日放养鸡鸭鹅,人力捕捉,晚上到处燃起篝火,吸引飞蝗投火。



    蝗灾断断续续,对关中的威胁却在渐渐降低。



    鲁芝、索靖、李密接手之后,杨峥也能喘口气。



    与民休息可以,但偃武休兵绝不可能。



    杨峥这边放下屠刀,别人的屠刀就来了。



    不过秦国这几年连续征伐,没有什么积蓄倒是真的。



    这种状态当然不能持久,此次天灾也是一个提醒。



    杨峥对杜宽的恨意也就没那么深了,明知现在的自己杀伐果断,还敢犯言直谏,也算是有几分诤臣本色了。



    关中指望不上,杨峥把目光放在河湟、蜀中、汉中。



    这些地方没有什么旱灾蝗灾。



    尤其是河湟,畜牧业大发展,为关中提供大量肉食,减轻了对粮食的依赖。



    去年汉中、蜀中都是丰收,今年年景也不错,张辅坐镇蜀中,主抓田赋,打压豪强,与杜预、令狐盛配合,蜀中大治,人心安稳,张辅转为扩宽蜀中至关中的道路,为秋收之后的粮食输送作准备。



    只要人心稳定,一场蝗灾,动摇不了秦国的根基。



    百姓则完全被动员起来。



    一整个春夏都在与蝗虫作斗争。



    只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杨峥好不容易找到机会,与姜阿怜、彭青蝉小聚。



    身为一个穿越者,生活总要有点情趣,灯都吹了,女官却慌慌张张在殿外喊:“大王,庞司丞有大事启奏……”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一听是大事,杨峥赶紧从床上跳了起来。



    以为是弋阳或者荆襄分出胜负,不是司马炎死了就是孙皓、钟会挂了。



    女官明知杨峥在忙正事,还来打扰,说明真的有大事。



    庞青也不是不知道轻重之人。



    两女幽怨的为杨峥穿好衣服。



    杨峥笑道:“孤去去就回。”



    姜阿怜温柔如水,“大王当以国事为重。”



    彭青蝉却娇羞不已,脸红如霞。



    看的杨峥又有些激动起来。



    不过这么多年,抗拒诱惑的定力还是有的,自古温柔乡是英雄冢……



    赶到议事阁,庞青等候多时,“大王,关中出现疫病!”



    “什么?”杨峥抬头望着漆黑的天空,祭也祭了,拜也拜了,怎么还来?



    旱灾、蝗灾都不是事,瘟疫才是天大的事。



    汉末至今,死在瘟疫之上的绝对上了千万。



    张角、于吉都是卖符水治病。



    汉末大瘟疫到如今都没有完全断绝。



    关中才有点人口,难道又要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



    “发在何地?”



    “扶风、冯翊、京兆都有,尤以武功为多,玄晏先生三日前率领门下弟子赶赴武功。”



    武功?



    这不是当年自己与令狐盛投毒,谎称爆发瘟疫之地吗?



    杨峥再次望了望夜空,难道真的是报应来了?



    看来缺德事不能干……



    玄晏先生是皇甫谧的自称,皇甫谧不喜官场,独喜钻研医术,治学着述,因此秦国皆敬称其为玄晏先生。



    杨峥望了望后宫的方向,挠了挠后脑勺,看来今夜主动无法兑现承诺了,“速去武功!”



    不多时,林森等亲卫前来战马。



    杨峥连夜动身。



    武功距离长安不远,快马也就一天的功夫。



    城中忙作一团。



    好不容易才从药材堆中找到皇甫谧。



    “大王不必忧虑,并非是瘟疫,只是中毒症状,臣已找到诊治之法,令各地医馆、医舍熬制汤药即可。”皇甫谧两眼布满血丝,脸色苍白,嘴上说的轻松,可见整件事并非这么轻松。



    秦国百废待兴,各地移民众多,生活习性迥异,卫生状况堪忧。



    幸亏杨峥提前建了医馆体系,将大夫纳入官吏考评之中,秦国大夫数量持续增多。



    “药材可充沛?”杨峥问道关键之处。



    有药方,药材供应不上来也是白搭。



    “臣不眠不休,两天两夜,创青牛饮,取田间地头之甘草、鼠曲草、荆芥等常见草药,饮之可下肚中虫热,三两日便可恢复。”杨峥想到的,皇甫谧早就想到了。



    “如此甚好、甚好。”杨峥擦了擦冷汗。



    看来还是吃蝗虫吃出来的。



    “蝗虫幼时无毒,一旦长成,大规矩聚集,就会生出毒素,天越是燥热,毒素越是强烈。”皇甫谧解释道。



    现在是六月,天气渐渐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不说其自带的虫毒,单是寄生虫就令人望而生畏。



    蝗虫成长期跟庄稼一样,八九月正是其疯狂的时候。



    “让各地官府督促百姓不得食用蝗虫。”杨峥取下令牌递给庞青。



    “唯!”庞青接过,连忙上马返回长安。



    “先生要多多保重身体。”杨峥关心道。



    皇甫谧摇摇头,“臣无恙,这几年四时不正,多发疫气,百姓微有生机,臣岂敢懈怠?”



    杨峥冲他恭敬的一拱手,“先生真乃国士也。”



    无论多么大的灾祸,总有人在默默坚守,实心做事。



    华夏历经劫难而不倒,大抵是因为有这些嵴梁在。



    皇甫谧澹澹道:“关中经历兵灾、旱灾、蝗灾、病灾,人心不倒,大王之功也,天灾终会有过去的一日,大秦也会有崛起的一日,大王亦不可懈怠。”



    这话虽有说教成分,但听在杨峥尔内,犹如仙音。



    “多难兴邦!孤岂会懈怠?”



    秦国有这些人在,杨峥心安不少,从古至今没有什么灾祸是战胜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