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六百三十八章 冰雪
    城外的石包也收到东吴消息,大喜过望。



    “晋王有令,攻破城池,每人赏田两百亩!”司马炎看着欢呼雀跃的士卒,心中却有些五味杂陈。



    明明只有一步,却感觉距离他越来越远。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



    一说出来,就永远是根刺。



    司马父子间的博弈被钟会挑明,两人的关系也微妙起来。



    司马炎受家风传承,自幼浸淫在权术之中,当然知道权力运行的规则。



    不到最后一刻,什么事都说不准。



    “世子,颍川有信至!”心腹蹑手蹑脚的蹭到司马炎身边,在他耳边低语道。



    司马炎心中一动。



    司马昭继位之后,大力提拔山东并、冀士族,以此制衡一家独大的颍川士族。



    颍川士族当然不满。



    “世子,不出两月,此城必破,钟会必亡!”石包须发皆张,近七十的年纪,却越发的老当益壮。



    “司空不愧国家栋梁!”司马炎附和了一声。



    激烈的战场已经引不起他的兴趣,钟会的死活,更与他无关。



    司马炎有时候也非常佩服石包,两人都被猜忌,但他还能这么兢兢业业,没事人一样为司马家冲锋陷阵。



    只可惜他的命运早已注定。



    除了陈泰,司马炎就没见过谁被自己父亲猜忌,还能活蹦乱跳的。



    但陈泰背后是颍川士族,司马家不敢动。



    “老臣受太尉提携之恩,岂能不以身报之?”石包拱手向天。



    司马炎心中一动,石包似乎是在向自己表忠心?



    难道他知道什么?



    司马昭时常卧病在床,但石包却洞若观火,军中什么事能逃过他的眼睛?



    “石公之心,某已知晓。”司马炎也语焉不详起来。



    石包寒暄了几句便退下了。



    司马炎却一直在发愣,手上捏着的信浸满了汗水,此时他不得不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既然石包知道这么多,那么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知道?



    进入三月,西北天气忽然转寒。



    阴云密布,狂风呼啸,然后碗大的冰雹砸下,军营被砸毁十多座,士卒被砸伤百余人,三人被砸死……



    战马和牲畜也伤亡颇重。



    杨峥只能把士卒收缩至临晋城。



    冰雹之后,大雪姗姗来迟,万物封冻,期待已久的黄河终于封冻了。



    该冷的时候不冷,不该冷的时候冷,说明天时混乱。



    杨峥记得后世有种说法,汉末至隋的四五百年处于小冰河期,所以草原、西域诸族纷纷南下东迁。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www.yeguoyuedu.com 】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秦国大局已定,均田制走上正轨,有能力也有实力吃下南下东迁的部族。



    “大王,东吴出兵攻打合肥!”斥候冒着冰雹雨雪将东面的消息传回。



    杨峥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个时候不是应该钟会跟东吴联合,共同抵御司马昭吗?



    怎么变成两面夹击钟会?



    前些时日还在感慨钟会死不了,一转眼,钟会就及及可危。



    没有东吴援手,钟会肯定灭亡。



    “钟会没了。”杨峥唏嘘不已,孙皓连当年的孙綝孙峻兄弟都不如,他二人还知道鼎力支援诸葛诞。



    “眼下黄河封冻,不如试试河东的成色?”庞青建议道。



    “末将愿为前锋!”蒙虓、文鸯、马循、刘珩四将拱手而出。



    其实杨峥并不想打,他的心思在后方,今年天时如此混乱,弄不好后面就是水灾、旱灾。



    汉末中土一直多灾多难,大旱大涝大瘟疫接连不断。



    现在黄河虽然封冻,但这种天气更利于防守。



    陈骞顿兵河东数月,早就打造成铁桶一块。



    正在想如何拒绝时,城外鼓声震天,呐喊如雷,斥候急跑进来,“大王,敌军数支步骑渡河!”



    自己不想打,但架不住对方想玩一把。



    “蒙虓、文鸯、马循听令,各领五千精骑,击溃来犯之敌!”杨峥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冯飒大战已经过去三四年,敌人又蠢蠢欲动起来。



    陈骞不愧是宿将,此次出兵多少让杨峥有些意外。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末将领命!”三人大喜领命而去。



    刘珩看着三人的背影,一脸的哀怨,眼巴巴的望着杨峥。



    杨峥却故意不看他。



    敌人意图不明,有可能是虚张声势,有可能是诱敌之计,陈骞用兵老辣,杨峥早已领教过。



    这种带脑子的活,还是不派他去为妙。



    万一败了,折损大军士气。



    “陈骞应该是羊攻。”庞青道。



    杨峥点点头。



    城外喊杀声与马蹄声隐隐约约传来。



    但没过多久,各种声音迅速变小。



    蒙虓、文鸯、马循三将各自领军回城。



    “敌军仅是羊攻,我军兵出,彼军便后退了,末将见东岸营垒重重,只能率军退回,大王恕罪!”蒙虓拱手道。



    “为将之道,首在审时度势,尔等有功无过。”杨峥安抚三人。



    眼下的局势,攻打河东机会不大。



    司马昭虽然南下,但让贾充领十万中军支援河东。



    加上陈骞、刘弘、唐彬手上的兵力,河东大军将近二十万……



    北面还有拓跋家、刘渊的几万骑兵随时南下。



    “大王,陈骞有信至!”赵阿七捧着一封信进来。



    正念着陈骞,陈骞的信就来了。



    “阁下陈兵临晋半年,不得寸进,河东已成铁壁,淮北钟会转眼即灭,阁下若有取河东之心,不妨速来,骞必夹道而迎,若不攻,则当速退,各为耕守之计,数十万大军在此相峙无益!”



    庞青念完,帐中诸将都看着杨峥,只有刘珩咋咋呼呼,“陈骞无礼,当真以为大秦不敢攻河东乎?”



    杨峥斜了他一眼,这厮赶紧闭嘴。



    其他将领似乎也没有进攻欲望。



    陈骞的这场羊攻非常巧妙的展示了河东的实力。



    所谓名将也不过如此。



    “流年不利,四时不正,传令,退兵!”



    若两个月之前黄河封冻,杨峥说不定就出兵了。



    但现在正如陈骞所言:各为耕守之计,数十万大军在此相峙无益。



    天时地利都不对。



    几十万大军混战,旷日持久,若关中来个水灾旱灾……后果不堪设想。



    杨峥感觉似乎老天爷又站在司马家一边。



    望了望东南,心中暗叹:钟会老弟,能帮的只有这么多了,你放心的去吧,明天今天多给你烧点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