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五百零四章 拖曳
    “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项王怒,欲杀之,为项伯所劝,终未杀汉王家卷。”



    马背上,庞青说着史记中分一杯羹的故事。



    “洛水之誓,司马氏无耻至极,岂会在意区区一司马孚尸首?”孟观道。



    “如果是司马懿、司马师,当然不会在意,但如今的司马昭一定会在意,忠孝仁义,司马昭只剩下孝和仁,所以他一直在打造仁孝形象,若连孝都没有了,司马昭有何面目立足天下?”杨峥解释道。



    分一杯羹的典故,恰恰说明了贵族还是遵守礼仪道德的。



    刘邦一句“吾翁即若翁”,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项羽硬是没有动手。



    司马孚不是刘邦之父,在士族中有崇高地位,在朝野上下有巨大名望。



    司马昭若是看着司马孚的尸体还能无动于衷,杨峥就真的佩服他有种。



    汉魏以来,以孝治天下。



    维系士族传承的,其实就是这个孝字。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放在后世,司马昭叫司马孚叔叔,但在这个时代,司马昭叫司马孚叔父!



    带着一个“父”字,意义完全就不同了。



    司马昭若是抢不回司马孚的尸体,整个士族都会唾弃他。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规则!



    司马懿、司马师背信弃义,以屠刀立威,夷人三族,杀伐过重。



    到了司马昭,这条路就不能这么走了。



    必须妥协,以换取士族的支持。



    司马昭若真的无动于衷,杨峥就当着十几万中军的面,将尸体挫骨扬灰!



    他不心寒,他的手下和士族也会心寒!



    “哈哈,司马昭真是蠢,随便寻一具尸体也能蒙混过关!”刘珩咧着嘴大笑。



    兵凶战危的,杨峥不可能真带着一具尸体出征几个月……



    好在这个时代不缺死尸,刘珩在野地里随便寻来一具,穿上华服,挂在旗杆上。



    真正司马孚尸首,早已经被扔到野地里喂了狼。



    当初杨峥也想保留下来,但这东西带着不吉利,保存也困难,没过半月就臭了,只能随手扔在荒野中。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昭不信也得信。



    “君侯,敌军动了,正在架设浮桥!”斥候飞奔来报。



    庞青、孟观、刘珩眼神全都热了起来。



    司马昭不动,杨峥一丝机会都没有。



    动了,才有机会。



    十几万大军,不可能如臂指使,总会露出破绽!



    “正好!某的狼牙大棒早已饥渴难耐!”刘珩脖子又红了起来,直往脸上窜。



    “急什么?敌怒而兴兵,还不是决战之时!”杨峥保持着清醒。



    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但也会一定程度增加敌人战力。



    司马昭愤怒,但陈泰、陈骞这些人一定保持着理智。



    五万骑兵对十六万堂堂正正的步军,正面决战,五万骑兵仍是机会不大。



    这也是司马昭敢打这一仗的原因所在。



    十六万大军,武刚车、骑兵、弓弩、长矛大阵,完全没有惧怕杨峥五万骑兵的道理。



    事实上,此时决战,对司马昭而言仍是有利的。



    即便两败俱伤,杨峥在战略上依旧是败了。



    所以要么不打,要么一战定乾坤!



    “继续拖!”杨峥望了望阴云密布的天空。



    这场大雪也酝酿了不少时日,孟观说就在三日之内。



    “唯!”众将领命。



    旷野之上,武刚车在前,弩兵矛手在后,左右两翼各一支三四千人的骑兵,魏军犹如黑色的潮水,汹涌而来,掩盖了大地原本的苍白颜色。



    



    仿佛一把巨大的镰刀横亘在关中大地上,镰刀的刀锋朝着北面。



    武刚车如墙而进,无数支长矛竖起,中军士卒在朔风中坚如磐石。



    凛冽的杀气,已经压住了寒风。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即便是你死我亡的敌人,杨峥却依旧佩服士卒们的勇敢和坚韧!



    华夏土地上从来不缺勇敢的人。



    这种气势,这种气魄,令人心生敬意。



    陈泰的统兵水平不需要怀疑,趁怒而来,阵势却丝毫不乱。



    十几万大军有条不紊。



    反而是凉州军有几百羌骑、胡骑因为军纪散漫,退走不及,被成倅的骑兵咬住,淹没在黑色的潮水之中。



    蒙虓、文鸯、刘珩数次请战,都被杨峥拒绝了。



    “继续退,继续拖!”



    五万骑兵缓缓向北撤退,十余万大军在后追。



    只要中军停下,杨峥就令刘珩领着千余骑兵举着尸体前去诱敌。



    但司马昭追了一天,进入黄陵地界,便不再追了。



    地势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冷。



    便又开始安营扎寨,构筑营垒。



    似乎敌人喝了一天的西北风,人也清醒多了。



    莽莽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如龙蛇过境。



    这时代的高原还基本维持葱翠模样,到处是森林、草地。



    只是,草地上隐隐可见匈奴人的毡蓬。



    黄陵乃黄帝之陵,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却早已沦落胡尘。



    秦始皇于此地置上郡,中平六年,汉朝刚刚经历黄巾之乱,又迎来董卓之乱,匈奴大举南下,上郡、北地郡皆废。



    “司马昭至此,必不会再走,不可让其立下营寨,当以骑兵袭扰之。”庞青建议道。



    阴云依旧在头顶浮动,大雪不是今日就是明日。



    “蒙虓、文鸯、庞会,各引三千骑,冲击敌阵,不可令其立起营寨!”杨峥紧了紧貂皮大氅,他不是出身西北的羌胡,有些受不了这无处不在的寒气。



    关中的寒冷只是依附在皮肤之上,这里的寒冷却是深入骨髓……



    “唯!”三将领命,神色各不相同。



    蒙虓闻战而喜,文鸯一脸澹然,无悲无喜。



    只有庞会抬了抬眼看了杨峥一眼,似乎在品咂杨峥这道命令的深意。



    不过杨峥脸上只有威严。



    深意自然是有了,庞会身为后将军,位列诸将之上,不能天天吃白饭。



    而且庞会的本事,杨峥还是知道的。



    在打仗上,颇有其父庞德勇武之风。



    “君侯,大公子在文将军麾下!”庞青低声提醒道。



    “我能护得了他一时,能护他一辈子吗?沾了血的狼崽子才是真的狼!”事到如今杨峥也看开了,不经历生死,人永远不会得到磨砺。



    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从骆谷大战中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回,才有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