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四百六十八章 艰难
    甘露四年正月,洛阳也是喜气洋洋。



    钟会四万大军出征,立竿见影,兵不血刃收复长安,又从蜀军手中夺下陈仓,扶风郡也重回大魏。



    这对司马昭而言无疑是场大胜。



    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他的威信。



    因为自西贼崛起,还从未有过被击退之事。



    朝野中对钟会也是赞不绝口。



    为此,皇帝曹髦还特意下诏嘉奖:“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前有谋谟之勋,后有复土之之功,前后累重,志不可夺,气宜嘉之,国家之忠士也。”



    皇帝不出诏令还好,一出诏令,就有人主意打上来了。



    贾充等人再度上书,请求封司马昭为晋王,加九锡,开国置事。



    而这一次,朝中反对的声音几乎没有。



    即便是郭太后,也被她的叔父宣德将军郭立,从弟都护大将军郭建拦在宫中。



    每一次群臣劝进,都将司马昭向前推进了一步。



    司马昭依旧是推辞。



    但很多人已经心知肚明,至今为止,司马昭已经推辞六次了。



    当年曹丕也仅是三辞三让而已。



    最终还是贾充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拜司马昭为丞相。



    汉末以来,上一位担任丞相之职的还是魏武曹操本人。



    丞相之权太大,所以三国都在削减相权,自汉末以来便改为录尚书事。



    司马昭若进位丞相,实则也是在走曹操的老路。



    “司马老贼欺吾太甚!”陵云台中,皇帝曹髦泪流满面。



    一个本有雄心壮志,力图重现少康之治的青年皇帝,如何能吞的下这种屈辱?



    但即便的怒骂,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声音,避免被殿外的宫人听到。



    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默然不语,也跟着垂泪。



    “他司马昭不是要朕的江山吗?那就从朕的尸体上踏过去!”曹髦擦干眼泪,眸中的恨意如烈焰般升腾。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在没有消灭凉州杨峥之前,司马昭还不会走最后一步。



    但贾充的奸计,让司马昭进位丞相,对整个曹魏而言,则是奇耻大辱。



    “陛下定要隐忍,杨骠骑斩司马孚,与司马昭不共戴天,他日必有倾国大战,陛下方有机会,为今之计,当笼络禁军中的忠义之士,不可急于一时。”李昭苦劝道。



    站在臣子的角度,皇帝应该卧薪尝胆,应该隐忍。



    但站在皇帝的角度,此次劝进朝中无一人反对,呼声比前几次高了不少。



    几个大士族都保持沉默。



    大多数时候,沉默就是默认。



    曹髦知道自己很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



    司马昭比司马懿、司马师更迫切。



    多次笼络士族,加固自己的根基。



    禁军之中,全是司马家的爪牙。



    而且司马昭还在大力扶植司马家的人,司马干、司马亮、司马辅……



    作为皇室曹氏,人丁居然没有司马氏兴旺,这就是莫大的讽刺了。



    朝中无人为皇帝说话也就算了,地方上更是有各种“祥瑞”送入司马府中。



    2kxs.la



    此情此景,曹髦怎能不忧心忡忡?



    “两位爱卿,时不我待,定要协助朕。”曹髦决心已下。



    二人对视一眼,拱手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司马府中。



    贾充志得意满,钟会走后,他就成了司马昭身边的第一红人。



    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他敢。



    别人爱惜羽毛,又当又立,他什么都不顾,自己的名声,贾逵的名声。



    这样的人,司马昭自然青睐有加。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武阳。”司马昭念诵着司马懿所作的《征辽东歌》,心中也是豪情高涨。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寻常臣子岂会有如此大的口气?



    “太傅乃神人也,大魏的江山若非太傅,早倾覆多时矣。”贾充趁机上了个热乎乎的马屁。



    司马昭轻笑一声,“公闾呀,你太急进了,我父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也不过屈居太傅之位,尊崇曹氏,你劝进丞相之位,岂非置我于火上烤?”



    “不然,令尊、令兄有功于天下,南征北战,扫灭公孙,力克吴蜀,曹氏很能绵延至今,皆赖大将军父子三人,今曹氏衰颓,天命在大将军,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也!”贾充察言观色,见司马昭没有反对,就是心中暗许。



    他这一次算是押对了。



    司马昭摇了摇头,“丞相之位太过尊崇,改为相国如何?”



    相国与丞相一字之差,意义却是一样的。



    当年董卓也曾以相国之位自居。



    汉末以来,历来相权与父权是绑定的,董卓当了相父,就成了尚父。



    诸葛亮成了蜀国丞相,也成了刘禅的相父……



    进位相国,意味着他能直接与皇权对抗,无需再通过郭氏压制皇权。



    司马昭微笑颔首,“公闾请起、请起,可惜士季不在京中,不然能共饮一杯。”



    贾充眼神一闪,笑道:“士季有鬼神之谋,真乃王左之才也。”



    “哈哈,你二人皆是吾之肱骨。”



    很快,朝堂上的呼声转了方向。



    士族们依旧保持沉默。



    曹髦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只能下达诏令,封司马昭为相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参拜不名。



    一场盛大的典礼在洛阳开展。



    司马昭虽然为加九锡,但其排场丝毫不弱,为彰显军威,红毯从陵云台铺到铜驼大街,再铺到外城,甲士皆外罩红绸,刀矛戟钺,锣鼓号角,绵延数里。



    这一切都被站在陵云台上曹髦看在眼中,他看着司马昭被百官和甲士簇拥着一步一步走上陵云台,手上青筋直冒,脸上却还要装出笑容,亲自端上一樽酒,“相国劳苦功高,但满饮此杯。”



    司马昭笑着接过酒樽,举向苍天,“谢陛下,但此酒当敬为国捐躯的太尉,当敬为国南征北战的父兄,当敬为国血战的将士!”



    说完,向地上一酹。



    官吏和甲士皆大声称颂,“相国仁厚!”



    司马昭笑容不变,牵着皇帝曹髦的手,一同入凌云台中。



    而此刻,曹髦脸色越发难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