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子
    两日后,孟观带来最新的消息,“报将军,王基领四万大军护送十万石粮食已至弘农!司马班领五千中军为先锋进驻潼关。”



    终于来了。



    还这么明目张胆的护送十万石粮食,仿佛在引诱自己。



    “彼军骑兵多少?”杜预问道。



    “不足五千,以庞会骑督,文鸳为帐下督,余者皆步军。”孟观道。



    骑兵代表机动力。



    魏国的养马地有两处,一为河西,一为幽州。



    曹操大破乌桓,迁徙二十万乌桓入中原,得乌桓突骑。



    杜预渭水一战灭司马链两万乌桓、匈奴义从军,导致魏国骑兵短缺。



    五千骑差不多是洛阳中军一半的骑兵部队了。



    在关中平原作战,没有骑兵,肯定施展不开。



    杨峥道:“兵贵神速,王基兵未动,消息却先散播出来,必是引我军劫他。”



    “司马昭意图很明显,欲以王基四万大军消耗凉州。”杜预望着杨峥道。



    杨峥点头同意,“王基此人骨头太硬,这块肉要崩掉我们几颗老牙。”



    这些年,洛阳中军也接连大战,战力不可小觑。



    四万大军,若是恶战,即便打赢了,凉州也会脱层皮。



    更何况对面还有文鸳、庞会、路蕃这等勐将。



    若是姿势不对,弄不好把腰给闪了。



    而洛阳转手还可以再弄几个四万大军来。



    “王基的骨头还能硬过我手上狼牙棒不成!”刘珩一脸不服气。



    在并州逛了一圈回来后,这厮越发嚣张,以前还扭扭捏捏的谦虚一下,现在不装了,直接自称凉州第一勐将。



    yqxsw.org



    说穿了,这厮也就一力降十会,遇到寻常将领,三下五除二,凭借狼牙棒的优势把别人砸死。



    但对手是文鸯,就要慎重了。



    其实就算庞会,刘珩也未必打得过。



    “我看你这厮不仅脑壳硬,嘴皮子更硬,皮又痒了。”杨峥斥道,两天前还打了二十军棍,现在又生龙活虎的了。



    其实这种性格杨峥也挺喜欢,不往心里去,也不藏着掖着,今天打了,明天厚着脸皮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以现在凉州军的战斗力,杨峥有足够的自信正面与王基碰一碰。



    问题不在于打不打得过,而是如何避免重大伤亡。



    周围将左一起哄笑。



    刘珩也跟着傻笑起来,“属下只是打个比方,我军有骑兵之利,只要吃掉这五千骑兵,那三万多步卒还不任我宰割?”



    杨峥诧异不已,“你何时也会动脑子了?”



    这么长时间没见这厮,居然有长进了。



    “哈哈,要不然属下怎配当凉州第一勐将?”没两句又恢复本性。



    “刘将军所言不错,正是要吃掉王基的五千骑兵,关中这场大战,我们就赢了一半。”杜预难得的同意刘珩看法。



    杨峥点点头,“此战本将亲自出马!”



    杜预欲言又止。



    杨峥知道他的心思,自己身为凉州之主,不可轻动。



    但眼下凉州不缺勐将锐卒,独缺帅才,唯二可单独领兵的也就杜预、张特。



    只是王基搭配文鸯、庞会,杨峥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其二,刀柄不能轻授他人,不是不相信杜预,而是自己需要在士卒面前,在凉州豪强面前,保持一个无敌强者的形象。



    其三,蒙虓、刘珩、马循这些悍将,也只能自己来驾驭。



    司马昭堆仁义人设,杨峥也需要树立战无不胜的形象。



    没有士族底蕴,就只能凭借战功了。



    “元凯可为我镇守凉州!”末了,杨峥对杜预拱手一礼。



    “预必竭心尽力。”



    姑臧大军早已集结完毕。



    五万亲军,留一万做后援,四万随杨峥东征。



    姑臧城外,人如山,长矛如林,铁甲如海,战马、驮马、骆驼一眼望不到尽头。



    无论步卒还是骑兵,人人都有两马,步卒两匹驮马,骑兵一匹战马、一匹驮马。



    站在最前面的,是杨峥秘藏的五千精骑,高鞍、双蹬、铁马掌、最前一千骑兵,人人两匹凉州、河湟的高头大马,人马皆披重甲,手持长槊,腰悬钢刀,背负短弩,青黑颜色,远远望去,便有一股沉重压迫感,这还是静止状态,若是奔驰起来,定会地动山摇排山倒海。



    五千精骑之右是八千骁骑营,之左是两万余步卒与轻骑。



    金锐之气直冲雪巅,肃杀之风席卷草原。



    “待儿再长两年,便可为父亲厮杀!”千军万马前,十二岁长子杨毅一脸认真道。



    在青营深造多年,这孩子如他的名字一般沉毅。



    受母亲姜阿怜的影响,从小就生的虎背熊腰,在青营中也是以勇武见长,反而不怎么喜欢读书,常有领军出战之语,与李特的弟弟李庠、赵阿七的儿子赵雄,以及夏侯栩关系极为融洽,听说四人还暗中结义。



    杨峥还特意寻了几个好手教他们马术、长矛、刀法。



    至于剑法,杨家祖传的东西,当然不能丢,杨峥虽然不以剑法称雄,但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滚出来的剑法、刀法,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与司马氏的征战很可能要持续两三代人,自己儿子不熟练掌握砍人技术,将来连站都站不稳。



    “哈哈哈,上阵父子兵,我儿当自励也!”杨峥摸了摸他的脑袋。



    次子杨武在一旁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的,目光闪烁。



    这孩子跟他的母亲春娘一个性子,心思多,反而有些不像自己。



    三子杨宏也到了十岁的年纪,却不怎么喜欢兵戈之事,喜欢算术与天文。



    杨峥也由得他去了。



    只有长女杨蓁泪流满面,“爹爹当心,蓁儿与娘亲在家等候爹爹。”



    “蓁儿乖,爹爹去去就回!”



    女儿倒是挺像她母亲彭青蝉,鼻梁高挺,却又不失汉女的温婉。



    最小的儿子杨旭不满一岁,还在襁褓之中,似乎有些惧怕一身戎装的杨峥,哇哇大哭着,惹得夏侯止手忙脚乱。



    为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无论如何也要灭了司马氏!



    因为自己输不起。



    杨峥上马转身,不知何时,城墙上传来琴音,时而清脆,时而婉转,时而激亢,宛如高山流水,又如波涛汹涌,银瓶乍裂……



    杨峥虽然是个乐盲,但也听出这琴音的不凡。



    历史上,高长恭有兰陵王入阵曲,李世民有秦王破阵乐……



    出战之前,有此等琴音,也算是大吉之兆了。



    杨峥心中热血也随着这琴音翻涌,挥动长槊,指向天空中的烈日,“起兵!”



    即便司马昭如日中天,自己也要把他扯下来!



    “起兵!”



    “起兵!”



    战鼓与号角同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