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四百二十六章 浮云
    淮南,鏖战了大半年的寿春有些形势不妙。



    自五月至今,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



    淮河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有干涸的趋势。



    司马昭听从钟会之计,白日不断从淮北征集粮草、辎重至寿春城下,夜晚又送回淮北,如此反复,造成魏军粮草辎重源源不绝的假象。



    寿春城中诸将心慌意乱,纷纷请求诸葛诞决战。



    诸葛诞明知是计,却也无可奈何。



    令蒋班领数万众出战,被士气高昂的魏军轻松击退。



    寿春守军士气日渐衰弱。



    而诸葛诞当初聚集的一年粮草,在十几万人的坐吃山空下,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不得已,诸葛诞只能将自己的谋划公之于众。



    “淮南九十月秋雨缠绵,淮河暴涨,淹至寿春城下,只需稍待两月,司马昭几十万大军将为鱼鳖矣!是固不攻而自败也。”诸葛诞指着头顶上的云层道。



    看样子似乎真要下雨一般。



    众将心中稍安。



    诸葛诞镇守淮南十余年,对淮南水土也是了如指掌。



    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没道理今年会干旱。



    决定起兵之间,诸葛诞便为自己卜了几卦,卦象显示都是遇水大吉。



    他也请教过军中老卒、田间老农,皆言今年没有大旱。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这雨迟迟下不了。



    让他心中也开始慌了。



    “就算没有大雨相助,以寿春之坚固,吾亦能阻挡司马昭几十万大军!”诸葛诞非常善于安慰自己。



    “数十万大军集于城下,国内必定空虚,南有东吴,西有凉州,应该能抵挡些时日。”焦彝顺着诸葛诞的话道。



    寿春能坚持多久,其实也看吴军和凉州军能取得多少战果。



    只是城外的形势并不如诸葛诞想象的乐观。



    司马昭为了征发援兵和粮草,斩杀消极称病的泰山太守常时,以及将军李广,以示对寿春志在必得之意。



    朱异、丁奉勐攻黎浆水口,与王基、州泰苦战,却不料庞会、路蕃骑兵偷袭都陆。



    哔嘀阁



    朱异、丁奉不得不退回安丰固守,缺衣少食,士卒以野草浆果充饥。



    孙綝对淮南也是势在必得,又从东吴征召三万人马,拨给朱异,令其与魏军死战。



    吴军鏖战日久,两番受挫,士气大跌。



    朱异夜巡军营,见士卒怨声大起,知事不可为,遂请命休战,回军休整。



    孙綝大怒,以为朱异抗命不遵,召其至镬里相见。



    当是时,柴桑督、奋威将军陆抗急谏,此去必定凶多吉少。



    朱异不疑有他,自以为功勋卓着,前有东关之功,后有逐孙壹之劳,“子通,家人耳,当何所疑乎!”



    只是,他将孙綝当成家人,孙綝早已把他当成仇人。



    朱异入镬里,当即令力士拿下。



    朱异犹大呼不止:“我吴国忠臣,有何罪乎?”



    孙綝依旧将其斩杀。



    诸葛恪死后,朱异为吴国重将,数有大功,声望卓着,孙綝临阵斩帅,吴军士气更加一落千丈。



    孙綝乃命其弟孙恩虚张声势前往救援,自己则退回建业。



    陆抗且战且走,领军退回夏口。



    魏军大营。



    得知朱异被斩后,钟会长叹一声,“朱异死的早了一些,为吴国保存了数万精锐,陆抗此人也非比寻常,灭吴恐怕一时难以成功。”



    其实一切原本都在钟会的计划之中。



    吴军继续添兵。



    魏军继续消耗吴军。



    只是朱异不愿再战,孙綝更是肆意妄为,直接杀了吴国重将。



    让吴军无力再战。



    司马昭道:“朱异进军不利,非他之罪,孙綝斩国之宿将,必不能长久,他日必生内乱,吴国衰败指日可待,如今唯一要担心的是诸葛诞全军突围而走。”



    此时的诸葛诞手握十万大军,犹有一战之力。



    钟会笑道:“可再令民夫贩运粮草,成我军粮草不足的假象,以固诸葛诞坚守之心。”



    司马昭从之,又派人散播孙綝在东吴聚集人马随时北上驰援的假消息。



    寿春城墙上,诸葛诞看到从淮北输送的粮草越来越少,大喜,“数十万大军倾国而来,大战数月,今粮草不支,败退之日不远矣!”



    文钦也觉得大有可为,“城中有全怿、全端、唐咨等三万吴军,孙綝岂会弃之不顾?必回建康重整旗鼓,来日再战。”



    焦彝与蒋班急劝道:“寿春已成死地,不可寄希望于外人,当集中兵力向东南勐攻,突围而出。”



    突围就意味着放弃寿春,寄他人篱下。



    割据淮南自守、左右逢源的大计付之东流。



    诸葛诞怎么看怎么觉得还未到这一步,城外的魏军似乎也差不多了。



    这时天上浮云涌动,又给了诸葛诞一丝希望。



    “休要多言,我意已决,与此城同生共死!”诸葛诞决然道。



    焦彝与诸葛诞共事多年,不愿见故主兵败身死,一意苦劝,“司马昭既是倾国而来,不破寿春,岂可轻易退走?”



    而这些话正是一旁静听的马隆心中所想。



    朱异水陆并进,在黎浆水口苦战多日,不能击破魏军的围困,已经预示这场淮南大战的结果了。



    可惜诸葛诞仍旧抱有侥幸心理,还在期望渺茫的老天爷能降下暴雨。



    其实马隆在寿春城中处境也非常尴尬。



    不是文钦的嫡系,所以文钦也没有多待见他,诸葛诞对他隐隐有敌意。



    所以明知诸葛诞的计策不妥,现在也不敢出声。



    正如他所料一般,诸葛诞早已没有昔日的雍容大度,“放肆,你一再惑乱军心,罪在不赦,来人,拖下去斩了!”



    此时蒋班也出来求请。



    诸葛诞盛怒不已,深恨二人不能体谅自己,连蒋班也要一同斩首。



    二人为诸葛诞心腹多年,在淮南军中也有不少人脉,众人纷纷为其求情。



    诸葛诞这才饶了二人性命,当众鞭笞一顿。



    二人受辱,最后一点情分也没有了,知诸葛诞必败,连夜逃出寿春,投降司马昭。



    将城中虚实俱报于司马昭。



    而寿春城中士气更为低落,连蒋班、焦彝两个跟随诸葛诞多年的心腹都弃城投敌,其他人心中能怎么想?



    马隆望着飘荡在寿春城上空的浮云,忍不住长叹一声。



    淮南大战,即将迎来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