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614章 吴侯为公击缶
    “史官!史官何在?”



    “臣在!”



    听见庆忌正在叫自己,原本还坐在一边看好戏的史官不敢怠慢,连忙站起身。



    庆忌轻笑一声道:“你且记下。王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吴秦会于少习,饮宴,秦伯为王奏筝!”



    “诺!”



    对于庆忌的命令,史官不敢违抗,连忙拿出竹简,秉笔直书。



    这史官,即为南史氏。



    古代有专门的记史人员,通常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即一个家族全部是记录历史实况的,被称为史氏。



    昔日齐国的崔杼弑其君,一连杀了太史氏兄弟三人,太史一家仅剩的太史季,还是坚持秉笔直书,终于吓跑了崔杼。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宁死也要维护历史的真相,是史家的基本职业素质。



    齐国大史为一句真实的记录,接连牺牲者三人,可见一斑。



    此时,见到庆忌不仅是要求嬴宁为他弹筝,还让史官记载下来,所有人都不禁勃然变色。



    坐在嬴宁身后的秦国大臣,更是禁不住脸色一沉。



    只是,他们面对这般强势的庆忌,这般强势的吴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秦伯,你,可有异议?”



    庆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嬴宁。



    嬴宁尴尬的笑了一下,摆手道:“不敢,不敢。毕竟寡人为吴侯弹筝,是为事实……”



    话是这么说,但嬴宁的心里是极为悲愤的。



    庆忌这样,简直是欺人太甚!



    根本就是不将秦国,不将嬴宁这个秦伯放在眼里!



    此刻的庆忌,见到秦国的君臣都是敢怒不敢言之后,终于轻笑一声道:“来人,取缶来!”



    “诺!”



    缶是一种陶制乐器。



    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



    这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这个时代盛水或酒的器皿。



    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



    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



    庆忌看着已经放在自己眼前的缶,微微一笑道:“秦伯,寡人听闻,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



    “不知道,是也不是?”



    “正是。”



    嬴宁不知道庆忌意欲何为,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吴国虽然跟秦国一般,地处偏远,但好歹是仰慕中原文化,音乐之声,相近于中原和楚国,并不如秦国一般不善乐器歌舞。



    “那寡人便为秦伯击缶而歌!”



    随后,庆忌拿起一支快子一样的乐器,敲击了几下缶,毫无技巧可言。



    庆忌不过是在意思意思。



    庆忌又让秦国的史官记载此事:……吴侯为公击缶。



    这让包括嬴宁在内,所有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



    显然,庆忌这是在给嬴宁面子,给秦国面子!



    嬴宁算是挽回颜面了。



    ……



    夜幕降临。



    庆忌回到了少习山一侧的吴王行辕,并召见孙武、伍子胥、伯噽、范蠡,还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吴鸿与吴恒。



    庆忌意味深长的询问道:“鸿儿、恒儿,尔等可知,寡人今日为何在盟会上,令秦伯弹筝,并让史官记载此事?”



    “这……”



    公子鸿与公子恒对视一眼,然后陷入沉思。



    “父王,儿臣以为,吴秦之盟,可为长久大计。”



    公子鸿首先进言道:“父王在盟会上的所作所为,虽强势,却不失大国风度。”



    “父王所为者,应是在试探秦伯。”



    “善。”



    庆忌赞许的看了一眼公子鸿,然后笑着问道:“鸿儿,依你看,秦伯之为人,如何?”



    “若以儿臣观之,秦伯此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听见公子鸿对嬴宁的评价,庆忌亦是微微颔首,很是认同。



    在场的孙武、伍子胥等人,也是不禁对公子鸿刮目相看。



    别看公子鸿年纪轻轻的,这眼光颇为独到。



    在今日的盟会上,嬴宁若是婉拒庆忌的弹筝之邀请,或是有一个秦国大臣跟庆忌据理力争。



    说不定庆忌还会对秦国君臣高看一眼。



    事实证明,这个时候的秦国,并不会威胁到吴国的霸权。



    “恒儿,你对秦伯有何看法?”



    庆忌将目光放在了公子恒的身上。



    都是他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庆忌不会太过厚此薄彼。



    公子恒回答道:“父王,儿臣的看法与兄长不谋而合。”



    “秦人并无冒犯我吴国之心,父王却也不可心存侥幸,对秦国不加防备。”



    “秦国地处西隅,然则历代秦君皆有守土开疆之志,当今秦伯亦然。”



    “只是在秦人看来,盟吴抗晋,图谋中原,利大于弊,这才能对父王,对吴国的所作所为忍气吞声……”



    “若有朝一日,秦人崛起,未必不敢南下,与我吴国争锋!”



    “善!”



    公子鸿与公子恒的说法,都让庆忌赞同。



    实际上,庆忌从来都没有小看过秦国。



    哪怕是在秦穆公之后,秦国只是霸业倾颓,一蹶不振,可远不是宋、鲁、卫、郑这些国家所能比拟的。



    秦国的“倾颓”,只是相对于晋国、齐国、吴国而言。



    “寡人决意,在少习山一带,设立武关,以镇压商于之地。”



    庆忌缓声道:“另外,对商于之地的吴秦商路,进行翻修、扩建,加大对秦国的贸易输出……”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



    在对秦国进行加大贸易输出的事情上,庆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古往今来,秦人的战力一直都很强悍。



    为何?



    简而言之,一句话——



    穷山恶水出“刁民”!



    恶劣的环境,恶劣的生活,能养成秦人“闻战则喜”,桀骜不驯的性格。



    若是吴国能向秦国倾销大量的奢侈品,丝绸、茶叶、精盐等商品,秦人岂能不“堕落”?



    最关键的是,秦国若是在经济上依赖于吴国,一旦遭到吴国的经济制裁,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秦人不敢轻易撕毁与吴国的盟约,挑起战乱。



    庆忌想起现代的一句颇为经典,且流传甚广的诗句——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当人拥有过幸福的体验,任何一点苦难都会变得格外明显强烈……



    贸易战,其实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招数。



    而今吴国的富庶,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哪怕是原来的齐国,已经在经济上被吴国所碾压……



    在这种情况下,吴国可以更进一步,面对在经济上积弱落后的秦国进行“输出”,以求谋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