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朕即大宋 >第一百八十六章基建优势
    以大宋庞大的体量,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后,那一定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工业体量。



    就像人口一样,世界只分大宋和域外。工业规模也是一样。



    这么庞大的体量将极大压缩所有工业品的价格。



    比如最普通的镜子,这东西由玻璃、木框、凋饰、打磨等几个简单环节构成。



    但是大宋规模化生产下,就是能够压低价格,并且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物品更加精美。



    这种物美价廉的优势,会使其他国家的镜子根本无法与其竞争。



    一船镜子数十万只,从中原运到大食,不会比大食一个偏远工坊里的镜子运到其他地方,在运输单价上贵出多少。



    除非大食的这个工坊产出只在本地作生意,只要他还要远距离运输,就无法与大宋的商品进行贸易竞争。



    对河间府的模式,赵桓认真分析了解了一会儿,然后问道:“朕听说卿在河间府打算新设一处机床,是做什么的?”



    林舜华立即说道:“是太学院的项目,名叫铁轨。需要数以百万计的相同规格钢柱。臣打算把这个项目争取到河间府。”



    “若是成功,河间府每年产钢铁数千万斤,可以兴起数千座工坊,提供数十万工业岗位。”



    赵桓不禁一笑,这难道是宿命?



    世界钢铁产量中心在中原,中原钢铁产量中心在河北,河北钢铁产量中心在河间。



    赵桓之前还在想,究竟是什么项目会用到数以千万斤的钢铁,原来是铁轨阿。



    看来太学院已经打算试运行一下火车头了。



    毕竟这蒸汽火车头成功与否的核心就是能否在铁轨上运行。



    如果顺利运行了几百甚至几十公里,太学院就可以向赵桓请功了。



    零跟一是质变,而一跟九那就只是数量的差别了。



    就连明朝都能缓慢解决火枪、火炮炸膛的问题,大宋的太学院,只要让火车头跑起来,很快就能让他旅程迅速增加,从几百里到几千里,最后甚至跨域万里。



    赵桓好奇的问道:“可如果这么多钢铁在河间府,朝廷怎么运输呢?”



    毕竟数千万斤的钢铁,在这个时代,运输压力还是蛮大的。



    当年五路伐夏,运输百万石粮草,可是动用了数十万人。



    百万石钢铁,虽然搬运方便,但动用的人数也不会少了。



    大宋不是动员不了几十万人的民夫,但是显然如果万非得以,不会动员这么多人。



    林舜华难得有这个机会可以当面游说皇帝,第一时间摆出自己的理由,说道:“官家,臣以为这第一条铁轨就应该设在河北阿。”



    “从河间府向南北铺设轨道,然后贯通京城与塞外。”



    “自古中原之患皆在北胡,只要铁轨能沟通北疆,就能彻底锁死漠北蒙古的右路。”



    “右路?”赵桓奇怪的问道:“难不成还有左路?”



    林舜华当即点头,说道:“自然是有的,不然蒙古如何衰落下来的?”



    赵桓问道:“不是你们河北的商人,从事人口贸易?”



    此前,那场轰动朝野的弹劾,赵桓记得清清楚楚,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就干着这方面的勾当。



    早在建业初年,他天天喊着北伐,要一举荡平蒙古。



    可喊着喊着,他就销声匿迹了。



    静塞军好像忽然偃旗息鼓,也不北出大漠了,天天作着犁庭扫穴的勾当。



    年年北出,掳众而归。



    大量的蒙古男男女女被卖到了工坊,尤其是青壮劳力,成为苏迟口中那个为大宋帝国血肉填沟壑者的主力。



    他的名言,赵桓还记得。如果帝国绝起一定要有人背负沉重的代价,那为什么不能由异族人来承担呢?



    结果,林舜华这边却又告诉他不是?



    林舜华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官家,您想阿,自古以来,若中原强盛,夷夏决战,蛮夷不敌之时会怎么办?”



    赵桓想都没想,说道:“当然是西迁,远离中原兵锋。”



    这是显然易见的,赵桓不信林舜华还能有其他答桉。



    如果他还敢否认,赵桓就得认真思考,他是不是在忽悠自己了。



    好在林舜华这一次没有提出异议,他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



    可随即他便一脸认真得问道:“那静塞铁骑一次次打击蒙古人,蒙古人为什么不跑呢?”



    赵桓顿时倒吸了口气,这个问题好有道理得样子阿!



    对啊,蒙古人为什么不跑呢?



    让河北的商人把他们一次次得卖到工厂,进行奴隶贸易。



    忍受着静塞铁骑不断对他们进行打击削弱。



    没道理金国的减丁之策失败,大宋的商人们反倒把这个事情给作成功了阿。



    金国再弱,那也是有着五千万人口的集权国家,能动用的力量绝对强过河北一群商人。



    而蒙古人那么多精英,他们都不傻,尤其在面临这种生死抉择的时候,求生的本能会让他们做出最理智的判断。



    没有哪个民族的人会蠢到在原地等死。



    可结果,他们就是没跑,还留在了漠北。



    这要按隋唐那会儿,北方的游牧民族早就跑出十万八千里远了,一路逃到了大食,跑到了埃及。



    突厥人现在还活跃在当地,甚至取代大食此前的贵族,入主巴格达成功,一跃成为整个帝国的统治阶层。



    他们活得不知道有多滋润,不比在东亚这个地狱房,跟诸夏打决战,轻松惬意的多?



    要说蒙古人比突厥人蠢多少,赵桓是不信的。



    再蠢再蠢,照抄历代的作业还不会吗?



    就近在眼前的,契丹人就一路从帝国北疆,一路向西逃窜的没有影子了。



    也就女真人蠢,来不及跑,被按死在了原地。



    想到这里,赵桓瞬间面容一肃。



    如果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蠢不可及的,那女真为什么会愚蠢的灭亡在了原地?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



    赵桓立即抬头看向林舜华,问道:“卿的意思是,蒙古人逃不了?”



    女真当初灭亡,就是因为他们被锁死在了北海一带。



    宋军动员五十多万人北伐,左路、中路率先获胜,切断了女真人向西的道路。更关键的是,当时蒙古人已经崛起,垄断了漠北。女真人只能向东、向北逃窜,根本无法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