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锦衣状元 >第八百六十七章 提学副使(加更一)
    锦衣状元正文卷第八百六十七章提学副使杨慎回到京城。

    当晚他便去了书房见杨廷和,同时跟父亲诚恳认错。

    这次杨慎在永平府栽了个大跟头,把父亲和怀柔伯施瓒给卷了进来,一切都像是锦衣卫精心设计的圈套,到现在杨慎也没搞清楚,事情的根源在哪儿。

    杨廷和见到儿子,倒没有任何埋怨,甚至还觉得这个长子有了成长。

    杨廷和安慰儿子,并没有把事情怪罪到杨慎,或是皇帝、锦衣卫头上。

    杨慎道:

    杨廷和摇头:

    刚还觉得大儿子有成长,怎么突然就不开窍起来?

    之所以让孙交去说,杨廷和就是为了保持一个首辅大学士应有的体面,无中生有的事能是首辅做出来的?

    你明知这是权衡各方利益,不想把水搅浑的缘故,还当面来问?

    杨慎此时还在帮朱浩说话。

    杨廷和道:

    现在杨廷和并不知道朱浩的立场,却隐隐感觉,此人应该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就算朱浩是因为孙交力挺的缘故,才又一次在朝廷立稳脚跟,但皇帝那边对朱浩的任用,还是超出一般大臣的认知。

    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廷和就算再不想任用朱浩,也没法说一棍子打死,或者说,要稳住孙交这个老狐狸,就只能暂时满足对方的要求。

    杨慎显得很安慰。

    当杨慎离开时,杨廷和大概是想到了朱浩身上诸多疑点,神色变得肃穆。

    既然都怀疑到朱浩头上了,区区一个年轻后辈,他能不做点什么?在儿子面前说不针对朱浩,那只是骗儿子的说辞,后续的动作马上就会有。

    ……

    ……

    吏部。

    杨廷和最近经常出入吏部衙门,在他正式致仕前,最重要的就是把朝廷人事大权牢牢地掌控在手。

    吏部尚书乔宇最近一直在养病,虽然皇帝破例准允他可以不参朝,但吏部内事务他还是要负责的。

    这天杨廷和便跟乔宇好好安排了一下地方重要官员的调动,尤其涉及到布政使司层面。

    涉及湖广布政使司官员安排,乔宇便提到张邦奇。

    这个人因为在朱四为兴王府世子时,跟朱四见过面,对朱四有过私下考校,被文官公认为跟当今皇帝关系密切之人。

    杨廷和问道:

    乔宇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作为吏部尚书,并不是每个官员的家庭情况他都了解,再说张邦奇先前也不是那种很出挑的官员,只是因为跟兴王府牵扯上,小皇帝最近

    听说张邦奇要返回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上,才提出将此人调到京城入翰林院为待读。

    乔宇道:

    杨廷和面色拘谨。

    他关心张邦奇过去几年在哪里,就是怀疑,这个张邦奇是否有可能是小皇帝身边的隐形幕僚。

    或者说,这位是不是他一直在找的对手。

    不过因为眼下朝中人对张邦奇了解不多,使得他想得到确切的答案,有点困难,只能慢慢观察。

    但现在小皇帝对于跟兴王府关联之旧人显得很器重,却摆到了明面上,张邦奇毕竟有进士身份,且为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就算皇帝真让其进翰林院,也没有超越规制。

    乔宇表明了困难。

    皇帝要委命,找曾经对其有过指导的一省提学副使进翰林院,更多是需要取得翰林院那边的同意,吏部这边虽然总体负责朝廷官员的任免考核,但唯独对翰林院缺少必要的监管。

    也是因为明朝中叶后,阁臣地位凸显,翰林院体系官员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的缘故。

    乔宇的意思,要反对皇帝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主要靠你出马,不然就凭掌院学士石珤,还是艰难了点。

    杨廷和没有对张邦奇过多评价。

    在他将要离开吏部衙门的时候,似乎无意提了一句:

    ……

    ……

    孙交想让朱浩当户部郎中,或者回翰林院继续当修撰,这不符合杨廷和的利益。

    既不跟孙交明着交恶,又要用点手段对朱浩有所惩戒,甚至打消对朱浩的怀疑,要么是把朱浩调到南京当官,或者干脆委命地方。

    直接委派到偏远之地不合适,而现在湖广提学副使这个职位就像是为朱浩量身打造。

    孙志同,你不是很想让你这个女婿以后有机会深造吗?留在京师不照样会卷入到朝堂纷争?不如直接调去湖广当提学副使,当一省教育长官,让他可以培养一些门生,顺带积攒一下声望,让其可以在朝混出名堂。

    以为谁都能当提学副使?这职位可是让多少在意虚名的进士疯狂!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干这差事!

    现在给了你女婿,算是对得起你吧?

    皇帝那边,杨廷和也等于是交了个投名状,你不是不喜欢锦衣卫出身的朱浩吗?帮你打发走,这样得罪孙交之事,不用你皇帝来做,我杨某人代劳了。

    其实……

    这恰恰就是孙交的目的。

    孙交不断跟杨廷和提到要保举朱浩,尤其言之凿凿要让朱浩留在京城,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把朱浩赶出京城!

    能混到孙交这地步,没点政治手腕怎么可能?

    孙交很清楚现在杨廷和的处境,一个将要致仕的首辅,还是权倾朝野的存在,当然要在临走前把一切布局好。

    杨廷和能容许孙交以后在朝崛起?

    当然不行!

    孙交自然会想,江南地方上只是因为有一些人,曾经在我手下做事,过去两年就被牵连进东南海防亏空案中,这不就是在刻意针对吗?现在我体现对朱浩的器重,你杨廷和表面答应我,但暗地里能不用点手段?

    孙交也不是要害朱浩,只是想以他的方式女婿,而这才

    是朱浩着恼的地方。

    ……

    ……

    几天后。

    吏部上了一份最新的官员调遣名单,其中提及要让朱浩当湖广提学副使之事。

    不过这只是一份草案,相当于提请,还要经过复议,最后再上报皇帝进行批准,现在只是将草案提交给皇帝过目,看看是否有非常不合适的地方,换作以往,这种地方官员的委命,只要吏部提出的方案符合朝廷官员的考核制度,皇帝一般都不会提出反对。

    大明的官员考核,主要还是以三年、六年、九年等每三年一个单元进行考核。

    以成绩优劣进行评分,至于此官员在这三年中当官的评分,也会有详细的打分原则,一般来说还是能做到公平公正。

    但既然是人为考核,就存在私相授受的情况,优劣这种事,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片面。

    朱四得到这份上报后,就让张佐送去给孙交看。

    孙交是在自己的府邸接待前来传话的张佐。

    孙交看完名单后,装糊涂一般问张佐。

    张佐叹息:

    孙交道:

    张佐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