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锦衣状元 >第八百零五章 凡事争一半(求保底月票)
    锦衣状元正文卷第八百零六章急个球朱浩出发前往永平府。

    走得很低调,早上城门刚开启就出了朝阳门,没有一人出城相送,就像是一个普通去地方赴任的官员,前途未卜,却满怀希望。

    朱浩身边带的随从看起来不多,只有寥寥十数人,暗地里护送的人却不少。

    娄素珍并不与之同行,而是准备在一天后,跟随欧阳菲去永平府的商队一起,朱浩准备趁着前去永平府当知府的机会,把他的商业帝国版图往京师外拓展一下,尤其是制造业。

    织布工坊没必要全开在京城,安陆那边又鞭长莫及,还不如开到永平府,无论是监督还是调度,都很方便。

    朱浩走后,京城格局暂时看起来没什么变化,大臣按时参加朝会,皇帝随口应付,奏疏批阅,还有朝事执行,都跟之前没什么两样。

    但作为知情者的孙交,却还是能感觉到一些不同。

    这天朝议结束,孙交按理当天不用去户部坐班,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天,却不知哪根筋不对,半道转向,跑到唐寅府上去了。

    这次他学精了,提前派人通知唐寅,让唐寅在家里等天,顺带提出想见见先前会过面的,意思是,不但你唐寅要在家里等我,最好把你那爱徒叫过来,让我一块儿见见。

    等到了唐寅府上,却只有唐寅一人在书房练书法。

    孙交毫不客气,转头看了一圈没见到人,便直接问询。

    唐寅一怔,随即回道:

    孙交有些不满。

    怎么我欣赏个人,就把此人给安排走?

    给不给我这个户部尚书面子?

    唐寅道:

    听说是朱浩的主意,孙交瞬间没脾气了。

    本来他提过,让唐寅和朱浩多提携一下敬德这个没功名在身的年轻后辈呢,现在朱浩做到了,马上就把人提拔为师爷。

    做朱浩这个的师爷,未来前途肯定不错,这不就算是听了他孙老头的吩咐?

    有什么理由怪责人家?

    唐寅招呼道。

    孙交没有着急就坐,先来到桌前仔细看了唐寅刚写下犹自带着墨香的字,不由带着几分感怀。

    他终于明白为何唐寅能成为当世书画大家,就这书法造诣,就非一般人能比,连刚刚过世没多少年的沈周,跟唐寅相比最多只能算半斤八两。

    孙交回过头打量唐寅,发现唐寅已到了茶桌前,茶桌上摆着一种不知名的茶茗,香气浓郁。

    唐寅无官一身轻,除了在家里练习书法,就是出去踏青,走走看看,欣赏京城风景,偶尔还爬爬山钓钓鱼,再就是在家里研究茶茗,不时去朱浩的戏园子听戏。

    总之小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表面上是这样,实际上时不时就会被叫去思贤居,充当皇帝的幕僚,再或是被拉去批阅奏疏,总之现在的唐寅,是那种进能当朝堂辅弼重臣,退能当乡野散人的资深自我矛盾结合体。

    唐寅拿起紫砂壶,给孙交斟满一杯茶水,随口道:

    孙交过来,到软垫前盘膝坐下,拿起茶杯,突然想到什么,问道:

    唐寅笑道:「富在山间有远亲,更何况唐

    某身处京师闹市?如今有了点虚名,自然来见的人不在少数……其实鄙人在江南时,也多与地方士人来往,眼下不过是礼尚往来罢了。」

    唐寅别的不行,交际能力却一流。当初没当官的时候,身边狐朋狗友一大堆,现在他,即便不在朝堂,别人也都觉得等杨廷和退下来后,唐寅至少是当侍郎的料,曾经跟唐寅有过一面之缘的,纷纷以老朋友的身份跑来京城拜访。

    孙交饮下一口茶水,只觉鲜爽甘醇,唇齿留芳,好像喝酒一般,让茶水在嘴里回味良久才咽下肚,慢悠悠将茶杯放下后,发出感慨:

    唐寅笑得很洒脱,

    孙交皱眉:

    唐寅笑问:

    孙交简直想把刚喝进肚里的茶水给喷出来。

    你唐寅还真是臭不要脸,学生说过的话,你这个老师怎么拿来当人生座右铭一般?说得好像你要超脱红尘,要出家当和尚了一般。

    孙交实在理解不了唐寅的心态,自然也就不去纠结,继续问道:

    唐寅双目圆瞪,惊讶地道:

    孙交打量唐寅,好似在说,我不问你问谁?

    唐寅摇头苦笑:

    孙交自然不相信唐寅的鬼话,

    唐寅无奈道:

    孙交不满道:

    唐寅一看,你孙老头居然急了?

    要不是朱浩的关系,你没事跑我这里来拜访,我稀罕见你?你不知道我这府门多难进是吧?

    现在居然怪我没事把朱浩挂在嘴边……

    不过想想也是,有什么事,我不听朱浩的,听谁的?听你孙志同的吗?

    唐寅不在其位,自然不需避讳。

    反正你孙老头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我也不妨对你直说。

    这事,还真非听朱浩的不可。

    孙交皱眉问道:

    唐寅笑道:

    孙交本来还想说,你们就这么把朱浩一个少年郎推倒前台,难道内心就没有一点歉疚?

    可当听完唐寅最后半句话后,突然没了脾气。

    想想也是。

    整顿沿海军备,是皇帝提出来的不假,但其实是朱浩跟皇帝提前通过气,皇帝正因为对朱浩的绝对信任,才会在朝会上说出来,如今朝贡之乱不幸被皇帝言中……你让皇帝怎么选择?

    听杨廷和的?听兵部的?还是听唐寅的?

    必然还是得听朱浩的。

    设身处地想想,其实皇帝根本就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且皇帝听朱浩的,对孙交来说没什么损失,急个球啊!

    唐寅又给孙交斟满一杯茶水,继续道:

    孙交问道:

    「怎么没人提?当时袁长史健在,王府上下谋划多出自于他,我跟敬道在王府里受到排挤,王府遇到大事束手无时,只能靠敬道相助于我,出面斡旋才能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兴献帝便委以重任。

    唐寅由衷地发出感慨。

    孙交道:

    唐寅摇头:

    孙交不由吸了口凉气。

    王守仁如今在士林中的名气,他是知道的,如果说唐寅是书画成名的大家,王守仁就是以学术见长的意见领袖,各地士子追随其的如同过江之鲫,而王守仁回乡守制后,多开设讲坛宣扬心学,现在已形成一股独立于理学外的强大儒家派系。

    连王守仁都称赞朱浩的学问,既说明朱浩才学不错,也让孙交觉得朱浩际遇不凡,不过是少年郎,便有唐寅和王守仁二人提携,更是考中状元成为皇帝身边最受器重的政坛明日之星。

    唐寅笑道。